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中国史

画说大唐(藏在十二张古画里的大唐)(精)

  • 定价: ¥68
  • ISBN:9787569943641
  • 开 本:32开 精装
  • 作者:罗松涛|责编:李兵
  • 立即节省:
  • 2023-02-01 第1版
  • 2023-0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群雄并起、强敌环伺之下,陇西李家是如何脱颖而出的?
    玄武门之变后,胜利者李世民是如何书写历史的?
    灭突厥、平西域,李唐如何奠定“天可汗”这一天下共主的地位?
    大唐拥有“开元盛世”的实力,为何盛极而衰,陷入了“安史之乱”的泥淖?
    想知道答案,不妨来看看隐藏在画中的玄机!

内容提要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作品也是现实的写照,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画作,每一幅都是对历史的还原。
    本书精选了十二张富有代表性的名画,根据画面内容和细节再现了唐朝百姓的风俗民情,以及李唐王朝独特的军事、外交、民族政策等大国韬略,让读者更直观地看到一个封建帝国的崛起和衰落。

作者简介

    罗松涛,四川平昌人,毕业于四川大学,目前供职于西南财经大学,长期致力于中国唐宋史和近代史的研究。著有长篇小说、散文等多部作品。已出版《1949,国民党溃败大陆的100个答案》《态度决定高度》等著作。

目录

第一张画  《凌烟阁功臣像》
  第一节  唐朝真有那么广袤和强盛吗
  第二节  凌烟阁上烟云散
  第三节  阁楼下的刀光剑影
  第四节  萧墙祸起
  第五节  门阀士族的威力
  第六节  关陇集团和山东帮
  第七节  开府建牙成祸端
  第八节  皇上的心思
第二张画  《牧马图》
  第一节  师法自然的画马大师
  第二节  马背上的民族
  第三节  唐朝的马政是逼出来的
  第四节  空前绝后的养马事业
  第五节  天可汗的底气
  第六节  唐朝的军队有多强悍
  第七节  骑兵才是精锐
  第八节  情报后勤都是马的功劳
第三张画  《职贡图》
  第一节  不修长城的大帝国
  第二节  恩威并施的外交政策
  第三节  “以夷制夷”
  第四节  “四夷”来朝
  第五节  朝贡与贸易
  第六节  大唐的文化软实力
  第七节  遣唐使来华的目的有哪些
  第八节  有些东西花钱也买不到
第四张画  《步辇图》
  第一节  李世民的梦想
  第二节  内外有别的民族政策
  第三节  “安”字当头的都护府
  第四节  充分“自治”的羁縻制
  第五节  大唐的气度
  第六节  与吐蕃的文化交流
  第七节  和亲的力量
第五张画  《八十七神仙卷》
  第一节  道教大行天下
  第二节  “姓什么”说重要也不重要
  第三节  助天子一臂之力
  第四节  丰富多样的神仙体系
  第五节  唐代白描的最高水准
第六张画  《送子天王图》
  第一节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第二节  中国化的人、鬼、神、兽
  第三节  墙壁上的佛教艺术
  第四节  弘佛隐藏的“大唐气度”
  第五节  兴也大唐,败也大唐
  第六节  玄奘西行取真经
  第七节  日本佛教来自中国
第七张画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第一节  神像到底是谁画的
  第二节  神话与科学共生
  第三节  天文工作只是业余爱好
  第四节  一台仪器与一部历法
  第五节  唐朝的观星术
  第六节  星占术的危害
第八张画  《调琴啜茗图》
  第一节  仕女图与“周家样”
  第二节  教坊犹奏别离歌
  第三节  共奏一曲《霓裳羽衣曲》
  第四节  唐茶是煎着喝的
  第五节  陆上一羽自成仙
  第六节  七碗茶喝出真境界
第九张画  《簪花仕女图》
  第一节  游宴聚会好开心
  第二节  洛阳牡丹的体面
  第三节  花园的轻奢风
  第四节  宠物是仙鹤、狮子狗
  第五节  侍女也要专业
  第六节  妆容的“小红书”
  第七节  舞袖低回真蛱蝶
  第八节  女人也能立地顶天
第十张画  《捣练图》
  第一节  “铁线”“游丝”描绮罗
  第二节  一匹练是怎么捣成的
  第三节  身份各异的唐朝工匠
  第四节  在掖庭局“上班”多辛苦
  第五节  唐朝官私绣成堆
  第六节  丝绸成就“新一线城市”
  第七节  陆上丝路盈罗绮
  第八节  海上贸易以丝绸为主
第十一张画  《五牛图》
  第一节  宰相画师捞钱忙
  第二节  命运多舛五头牛
  第三节  五牛背后的深意
  第四节  那些毁誉参半的“唐牛”
  第五节  一把犁改变生活
  第六节  皇帝下诏禁止杀牛
  第七节  好日子很快到头了
第十二张画  《明皇幸蜀图》
  第一节  是逃难人蜀,还是春游摘瓜
  第二节  成都——皇室的避难所
  第三节  天子回头之地
  第四节  红颜祸水
  第五节  一个帝王,一座高峰
  第六节  “雇佣兵”的战斗力
  第七节  节度使养成记
  第八节  纵虎千日必为患

前言

  

    回望唐朝,眼前顿时浮现出这样的画卷——才华横溢的诗人站立于山阿水畔,“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富时“稻米流脂粟米白”,穷时“禾生陇亩无东西”;方才“春风拂槛露华浓”,转眼“烽火照夜尸纵横”;既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壮志,也有“愁恨年年长相似”的沉郁顿挫。
    感觉诗词歌赋已将这个朝代写尽,但留给后世的依然是一个模糊的侧影。所幸有了绘画,借助穿越千百年的线条和色块,我们得以认识更为真实的唐朝。借鉴隋朝“细密精致而臻丽”的艺术风格,唐朝的绘画艺术跳出“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之窠臼,步入全面发展的繁荣期。唐朝绘画题材丰富,人物、山水、花鸟、宗教等异彩纷呈;画坛名家辈出,万古流芳;各种佳作气势恢宏,不胜枚举。从浩繁的传世画作里挑选十二张,以呈现唐朝全貌,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写作此书之前,笔者注意到,唐政权并没有推倒重来,而是在隋“故宫”之上高屋建瓴。无论是大运河、大粮仓、大驰道,还是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科举制,都是隋现成的,李氏父子只稍加完善,顺势推动王朝走向繁盛。唐朝的起点如此之高,第一张画必然是歌颂唐初盛世的《凌烟阁功臣像》。画像无论有多少张,画中人也必定是开创大唐江山的肱股之臣。从这些门阀世族的代表入手,更方便窥见唐乃至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的“豹身”。赫赫武功来自强大的军队,而在冷兵器时代,马是军队无可替代的武器和代步工具。《牧马图》中的马膘肥体壮,足以体现唐军的战斗力,正是这种睥睨天下的力量,奠定了唐朝皇帝“天可汗”的尊崇地位。有了如此地位,才有了反映“四方来贺”的大唐气象的《职贡图》,才有了唐举重若轻的外交局面。《步辇图》的人物比例失调,非但没有影响艺术美感,反而凸显了唐太宗的非凡气度。读者以此可深入探索和战更迭背景之下剿抚并用的唐朝外交政策。
    《八十七神仙卷》集中展示神仙世界里的唐。唐朝皇帝与道家都姓李,但祖上并无多少渊源,只因李渊起事之时得了道士指点,而李唐统治期间多有道家襄助。道教的突然兴盛,并未对佛教形成打压态势,反倒促成了佛教的大发展和大传播。在唐朝,佛教绘画多出现在寺庙、洞窟、墓穴的墙壁,又以敦煌的莫高窟为最。《送子天王图》是宗教艺术与吴道子所创“吴家样”的完美结合,也是儒、释、道和谐相处在艺术上的体现。中国古代,有一门科学与儒、释、道紧密联系,却长期被帝王把持,用以预测未来、占卜祸福,这就是天文学。历法,就是古代中国天文学的派生物。但在艺术上,它至少留下了《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以许多未解之谜供民间尽情演绎和发挥。
    远离朝堂,抛开帝王之术,艺术最终要拥抱人间烟火。中唐画家周防,取法画家张萱体态丰腴、姿彩秣丽的人物绘画技巧,开创华丽丰美的“水月观音”形象。他以宫廷贵族妇女为模特,创作了《调琴啜茗图》和《簪花仕女图》。在没有发明照相术的古代,画家用今人无法企及的技法再现唐朝仕女的日常生活。她们雍容华贵,浓艳丰满;她们妆容精致,穿着华丽;她们游园看花,也可像男人一样骑马遛狗,弹琴品茶,她们来自开放、自信的唐朝。
    当然,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享乐从来都属于封建统治阶层,底层百姓必须常年不停地劳作。张萱的那幅《捣练图》,貌似洋溢欢快的气氛,但稍加留意便能想象“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劳动场景。作为宫廷画师的张萱,可能无法看清“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深层原因,但毋庸置疑,正是不计其数的手工业者,供养了贵族地主的奢华生活,成就了古代城市的繁华。
    手工业者境况如此,最接近泥土的农民又是怎样的呢?反映“三农”问题的唐朝画作不多,如果撇开应制之作,《五牛图》勉强算得上。毕竟,曾任宰相的画家韩滉,非常关注农业,重视农耕;跃然纸上的五头牛,必然来自画家多年的生活观察。然而,尽管五牛终生勤勉劳作,也抵不住安史之乱的冲击。百姓灾难深重,唐朝由盛转衰。山水青绿的《明皇幸蜀图》,记录了唐玄宗前往蜀地避难途中的窘境。蜀道艰险,长路漫漫,一代帝王从此再回不到大明宫,只能“侧身西望长咨嗟”。那个盛大绽放的唐朝,也逐渐现出斜阳晚照。
    罗松涛
    2022年4月于成都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第一张画  《凌烟阁功臣像》
    背景介绍:
    朝代:唐朝
    原绘者:阎立本
    规格:真人大小
    类别:壁画
    唐贞观十七年(643年)春,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长孙无忌、魏徵、尉迟恭等二十四位开国元勋,亲自作赞,诏令褚遂良题阁名,由画家阎立本绘制《凌烟阁功臣像》。
    该图集代表初唐文采、书法和绘画的最高成就。后来凌烟阁毁于战乱,《凌烟阁功臣像》仅见于史学家和诗人的描写之中,而无图像可稽考。现存仅有宋人游师雄的四幅刻石残片,已经无法辨识。此画的摹本众多,以李公麟的摹本最为著名。
    画像上的二十四位功臣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李靖、萧璃、段恙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秦琼。
    第一节  唐朝真有那么广袤和强盛吗?
    1.唐朝的疆域有多大
    广袤、繁盛、勇猛、豪放、旷达、丰肥、艳丽……对于前人描绘出来的盛世大唐,我们似乎还可以找到无数类似的赞美之词。在人们的脑海中,大唐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整齐而繁荣的坊市,是四方来贺的外国使团,是星河灿烂的诗歌,以及轻曼绮丽的《霓裳羽衣曲》……
    没错,这些都是唐朝的实际状况,而大唐也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朝代。但唐朝真的有传说中那么大、那么美吗?
    在大部分时间段,唐朝的疆域都不及或仅仅相当于之前的隋朝。即便在唐高宗时代,唐的版图急剧膨胀,但有一大半领土是人口和物产极少的荒漠、戈壁和冻原。604年,隋炀帝登基,全国拥有890万户人家,人口约半个亿。而直到唐朝鼎盛的唐玄宗开元年间,国家登记的户口也不过760万户,大约4000万人。当然,这里存在一个统计问题,唐朝大量豪门贵族是不上报自己的土地和领地户籍的,导致朝廷后期收不上来税,不得不实行“两税法”。但无论如何,与隋朝的疆域相比,唐朝远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我们这里姑且只比较一下领土和人口。正如秦的暴政掩盖了统一格局后的发展,衬托出了西汉的海晏河清;隋的劳民伤财,遮蔽了本来的强大实力,凸显出了唐的花团锦簇。
    2.唐的聚合
    隋唐两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和李渊当上皇帝的路数完全不同,却在一个地方发生了交会:在登基前认真操办一场“禅让”仪式。“昭告天下?,自己坐上帝位并非真心所愿,更不是靠阴谋或者武力偷来抢来的,而是原来的皇帝自愿送来的。
    李渊在隋末乱局中蹬过一条血路,从地方(山西)包围中央(长安)。618年唐朝建国时。整片的国土只包括陇西、关中、剑南及周边地域,零星的几块则分布在晋北、山东、江淮,最远的到了辽西等地。李世民在当皇帝之前,干的就是“开荒”的活儿——平整各个割据势力,将那些零碎领土拼接起来,形成整块疆域。
    这一千,就是整整8年。
    3.吃水不忘挖井人
    李世民当了皇帝后依然继续征战,东到大海,西至漠北,一心开疆拓土,尽管他劳苦功高,但功劳不能只算到他一个人的头上。对此,他心里非常清楚。于是,贞观十七年(643年)春天,一座不起眼的小阁楼在长安太极宫北面的三清殿旁边悄然耸起。
    阁楼里陈列二十四位功臣画像,绘者为当时国内顶尖画师阎立本,题字者为当时一流书法家褚遂良,写作赞文的是太宗皇帝本人。开篇一句:“于兹十有余年,斯盖股肱罄帷幄之谋,爪牙竭熊罴之力,协德同习,以致于此。”什么意思?十多年来,全靠文臣武将的谋略和勇猛,我朝才有了眼下的局面。
    吃水不忘挖井人!皇帝效仿古代旧例,表彰他的有功之臣。从此,这座貌不惊人的小阁楼闻名天下,成为文臣武将功成名就的象征、天下精英的奋斗目标,小阁楼也就有了一个荣耀的名,字——凌烟阁。
    那么,凌烟阁里都有哪些股肱大臣?太宗皇帝仅仅是为了以示表彰,还是有别的良苦用心?其中又隐藏了什么样的玄机?
    笔者将带着这些问题,从《凌烟阁功臣像》开始,进而为读者讲述一些鲜为人知的大唐逸闻。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