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政治女强人慈禧

  • 定价: ¥28
  • ISBN:978780715781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浙江古籍
  • 页数:209页
  • 作者:沈渭滨
  • 立即节省:
  • 2011-12-01 第1版
  • 2011-1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慈禧这个女人,一生三次垂帘听政,掌权长达四十七年。她主政时,做了很多祸国殃民的坏事,也实施过不少有利于爱新觉罗氏皇朝长治久安、有利于晚清中国社会进步的举措。她一死,清王朝只有三年便垮台了……这本《政治女强人慈禧》,是沈渭滨在电视台所作慈禧讲演的原稿基础上整理而成。

内容提要

  

    这本《政治女强人慈禧》,是沈渭滨在电视台所作慈禧讲演的原稿基础上整理而成。
    《政治女强人慈禧》根据可靠史料,还慈禧本来面目,力求客观公正地把她的所作所为,择要告诉读者诸君,让各位认知后自己作出评议。
    愿这本书能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欢。

作者简介

    沈渭滨,1937年生,上海市七宝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从事中国近代史、晚清史教学与研究工作。著作有《晚清女主——细说慈禧》、《困厄中的近代化》、《曾经沧海》等10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

目录

自序
应选入宫
咸丰帝之死
叔嫂联盟
辛酉政变
重用汉族将领
整饬纲纪
压制奕诉
兴办洋务
同治帝亲政
同治帝之死
收复新疆
慈安暴卒
甲申易枢
归政与训政
帝后矛盾
戊戌变法
第三次垂帘
慈禧西逃
推行新政
立宪之争
光绪帝驾崩
女主归天
访问录
后记

前言

  

    这本小书,是我在电视台所作慈禧讲演的原稿基础上整理而成。内容和评议均未改动,只在文字上稍有修润。因为由讲稿成书,所以体裁上类似已故史学前辈黎东方教授开创的“讲史体”,多讲史实,略有评议。
    慈禧这个女人,一生三次垂帘听政,掌权长达四十七年。她主政时,做了很多祸国殃民的坏事,也实施过不少有利于爱新觉罗氏皇朝长治久安、有利于晚清中国社会进步的举措。她一死,清王朝只有三年便垮台了,很值得人们深思。以往的评论,往往对她彻底否定,把她妖魔化,一棍子打死。她成了近代一个十恶不赦的妖婆。这样的评价,是不是公正,是不是符合历史事实?她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本书根据可靠史料,还慈禧本来面目,力求客观公正地把她的所作所为,择要告诉读者诸君,让各位认知后自己作出评议。我在书中的若干看法,仅供各位参考,也期望批评赐教。在我看来,评论历史人物,特别像慈禧这类复杂的“问题人物”,决非由哪个专家说了算,可以一锤定音的。学术是天下公器,谁都可以根据真实可信的资料进行研究,发表自己的看法。
    但愿这本小书能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欢。谢谢。
    沈渭滨序于蒲溪抱墨轩
    2011年10月

后记

  

    书院一词产生于唐代,最初是指官方收藏和校勘书籍的场所,后来,经由士人大儒的文化自觉,成为在官学体系之外建立的一种研习讲学场所。由唐初至清末,历经一千三百多年,它承继孔门遗风,以修己安人、成德济世为宗旨。作为古代的一种独具风格的教育机构,书院不仅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贤人志士,也形成了一整套教学与管理的优良传统。宋以后的大儒,从范仲淹、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到王夫之、姚鼐、戴震、康有为等,无一不与书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千三百多年来,成功的书院共同印证了一件事:在此地,师友必相契于人文关怀,切磋于学问思辨,而自得于人文化成。
    晚清以降,随着近代学堂的兴起,书院逐渐衰落而最终被废,尤其是经历了“五四”与“文化大革命”的激变,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出现了断层。于是,近百年间尤其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几代国人失去了传统文化与精神的滋养,对于本国的文化与历史也渐已淡忘。
    梁启超先生曾言:“吾不患外国学术思想之不输入,吾惟患本国学术之不发明。”然而,本国学术思想之发明非一代人可以成就,须“由其民族自身传递数世、数十世血液浇灌、精肉所培壅,而始得开此民族文化之花,结此民族文化之果”。
    多年前,由于工作关系,笔者曾创办某日播学术思想类电视文化栏目,试图借助媒体的公信与资源,为挖掘与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做出一己之努力,以电视广播的广泛影响力,让更多国人能亲近本国之灿烂文化与历史,以期未来重光。遗憾的是,在“娱乐至上”的大环境下,这个栏目开播仅一年,便因收视率不高之故而被停播。
    2007年的10月,到绍兴参加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颁奖活动,邂逅作家迟子建,我问她在家会看什么电视?她回答说,从来不看电视。再问为什么时,她说,电视有电视的受众,她只愿意与书与文字为伴。这或许代表了大多数知识分子的感受。也在那一年,我读了美国人尼尔·波兹曼写的一本小书《娱乐至死》。在书中,他讲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人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地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当时,我对这种带有预言性的判断,表示了一定的怀疑。但随之,中国大地步美国后尘风起云涌的一切电视娱乐化表达,已过之而无所不及了。因而,要在电视媒体再去做一些深沉的文化思考,近乎不可能了。
    2008年夏日,因一批学友同道相邀,共赴长沙岳麓书院游览,遥想当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文化风貌,心向往之,不自量力,进而萌生沿袭传统开办民间书院之念。此后,因缘际会先后有幸与汤一介、乐黛云、朱维铮、沈渭滨、郭齐勇、葛剑雄、王家范、阮仪三等先生及骆玉明、朱学勤、朱青生、赵林、汪涌豪、傅杰、鲍鹏山、李天纲等一批国内颇有影响的学者诸君求教关于传统文化传播与交流之事,众大德高士对于笔者提及借书院传统,潜心研习中华文化经典,颇嘉许之,并言及若书院开山,将身体力行驻院开讲。
    得诸位先生与学者的发心,又蒙蒋国伟、姚军、朱笛颖诸君襄助,书院遂假座嘉定别墅开山。上海嘉定有名园日“秋霞圃”,且嘉定曾出儒学大家潜研学派代表人物钱大□,书院因而沿袭传统命名方式,冠以“秋霞圃书院”。渭滨先生以七秩又五高龄,题赠匾额,仪三先生再以七秩有六高龄,亲为书院篆刻“秋霞圃”章阴阳二枚。
    秋霞圃书院自民间来,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主导,秉承“传习经典,润泽心灵”的宗旨,开山后活跃于民间,不设形式限制,让民众终身学习。这或许正是它“匡翼”学校之处。在师友共处时,游憩相伴,吟唱酬答,反复磋商,志业与共,慧命相续。这些师友之道,有益于性情的调护,心志的存养。 几年来,书院浸淫于文学、历史、哲学与艺文等四个领域,每月延请名师驻院讲学,畅谈文学想象、纵论历史分合、仰望哲学星空、顿悟艺文美感,海阔天空、其乐融融,得以领受国内外学界精英多年学术钻研之精妙。转眼,已有20多位学者在书院传道讲学,整理成文字,已数百万言之巨。惶惶然,如不加以善待,有愧诸位师长。适逢浙江古籍出版社杨社长林海先生,念我旧识同乡,多次往返沪杭两地,秋霞圃的文字愿照单全收,遂一揽子交付林海兄,“秋霞圃人文典藏”得以陆续付梓。 几年的艰辛探索,到今日方绽放了几朵“小花”。虽为“小花”,但经由诸多名家高士精心培育,想必会给读者带去怡人馨香。诚然,文化薪火相传仅靠一己之力难以点亮国人心灵,希冀更多的高士大德汇聚,众人拾柴,才能让经典重光。今天我们如果有重建人文精神的意愿,那么书院传统必然是值得珍惜的资源,如何汲取传统文化之精华,以现代的表达与方式使其重现,发挥“匡翼”学校之不逮的功能,这正是今日文化振兴、重建民众心灵家园所不可忽略的课题。 李耐儒 于辛卯年仲秋秋霞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