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财经管理 > 中国经济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 定价: ¥39
  • ISBN:9787506069588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东方
  • 页数:241页
  • 作者:郎咸平//马行空
  • 立即节省:
  • 2014-07-01 第1版
  • 2014-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在《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一书中,作者郎咸平和马行空以目前我国光伏、工程机械、电子行业、汽车、电信、电子商务、食品加工以及纺织品等主要行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为切入点,在简单叙述表面现象之后,对引发各个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同时,作者在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调研数据及真实案例,对于中国企业应对时下的经济危机、寻找经济复苏之路具有指导意义。

内容提要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延续郎咸平教授一贯的写作风格,选取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以真实客观的财报数据为基础,从独特的角度切入问题的核心,直达事件的最真实层面。在当前金融危机的阴霾还在笼罩之际,在人们对经济前景普遍堪忧之际,本书的出版无疑将为众多中国企业人拓宽思路。

目录

序  言  砸碎束缚中国企业发展的十条枷锁
第一章  2013年的变奏曲:乱、稳和变
  第一节  国际局势:由乱到稳
  第二节  中国经济:由乱到变
第二章  萧条已是大势所趋
  第一节  萧条已经到来
  第二节  制造业萧条最可怕
  第三节  高端产业转移,中国还会有真正的制造业吗?
  第四节  房地产业,温州楼市领先全国下跌
  第五节  教育:萧条的根本原因
  第六节  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萧条的表层原因
  第七节  被唱空的股市意味着什么
第三章  走出萧条的希望:砸碎束缚中国企业发展的十条枷锁
  第一节  审批枷锁
  第二节  垄断枷锁
  第三节  税费枷锁
  第四节  融资枷锁
  第五节  地价枷锁
  第六节  人才枷锁
  第七节  社会枷锁
  第八节  假货枷锁
  第九节  国际化枷锁
  第十节  法律枷锁
第四章  企业该何去何从
  第一节  没有萧条的行业:李嘉诚的排兵布阵
  第二节  企业传承的难题
  第三节  什么是真正的反垄断
第五章  凄惨的光伏业,还有救吗
  第一节  疯狂的光伏:谁是赢家?
  第二节  破产来临,只剩政府苦苦支撑
  第三节  光伏贸易战,我们无招可出!
  第四节  光伏产业危机怎么救,我们该向欧美学习
第六章  以三一集团为例,走出去的教训与反思
  第一节  三一重工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第二节  三一重工有今天靠的是资本市场,不是一流技术
  第三节  三一集团在国际市场上玩儿法太嫩
  第四节  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国门
第七章  电子产业路在何方
  第一节  产业升级不是招商引资来的
  第二节  全球电子产业链正在重新调整
  第三节  如何发展电子产业
第八章  汽车产业的出路在哪里
  第一节  黄金十年已经过去
  第二节  真正的创新在奇瑞、吉利这些民营企业身上
  第三节  自主品牌走上歧路
第九章  电信能否挺过4G时代
  第一节  什么惊人内幕让美国政府“吹黑哨”
  第二节  华为的艰难美国路
  第三节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第十章  电子商务不过是产业链效率的竞争
  第一节  京东为何挑起“价格大战”
  第二节  产业链效率是竞争的最有力武器
  第三节  京东的高效产业链
第十一章  照明行业,时刻警惕产业资本
  第一节  究竟是风投、外资猛于虎、还是我们不专业?
  第二节  雷士“罗生门”
  第三节  如何从三输转变为三赢
第十二章  液晶:千亿赌局的局中局
  第一节  反垄断背后,三星做局打压台企,台企做局反咬三星
  第二节  那些年你所不知道的战争:三星设套,打垮日本
  第三节  液晶面板何去何从
第十三章  食品工业化时代如何应对
  第一节  牛肉即将迎来规模化养殖
  第二节  猪肉补贴大企业的教训
  第三节  补贴造成垄断,陷入“美国模式”
  第四节  合作社才是农业发展的正确选择
第十四章  服装行业还能突围吗
  第一节  不要幻想能做阿玛尼、普拉达这样的一线品牌
  第二节  中端产品竞争激烈、苦不堪言
  第三节  我们企业的希望在广大低端市场
第十五章  金融改革大幕拉开
  第一节  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不足,风险剧增
  第二节  市场已经抛弃银行,但如何改革没有定论
  第三节  改革只能从现有银行体系外突破

前言

  

    砸碎束缚中国企业发展的十条枷锁
    各位读者,几年来,我一直以中立的立场,通过电视节目和图书,评论行政当局的经济政策。而这些评论,一直是以批判的视角进行的,其目的就是要不断地提醒当局,如果中国没有一个好的营商环境,就不可能取得正常发展。我在《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一书中,分析了中国经济在各个方面遇到的危机,我相信其中的观点引起了政府和企业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其中很多观点也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得到了印证。我在上一本新书《郎成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中,讲述了中央试图通过不断压缩政府权力,给市场释放更大的空间。我个人认为,三中全会的决定,是目前我看到的中共历史上最靠谱的决定,因为这个决定试图给市场创造一个比较好的营商环境,这也是我多年来一直呼吁的。我在《郎成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两本书中,讲述了作为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如何面对国际营商环境,通过中国与国际经济交往的案例,告诉大家国际营商环境是多么的恶劣,面对国际市场,我们的水平还差得很远很远。那么具体到企业微观层面,我在《产业链阴谋》三本书中,以大量案例的形式,利用公司财务分析的方法,得出了中国极其欠缺的“六加一”产业链理论。到今天为止,我仍然认为,这是指导中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最简明最有效的战略。在过去的七八年当中,我出版了近20本案例书,通过对50多个行业的案例进行分析,得出了对各个行业发展战略的思考性结论,我收到了很多企业的反馈,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些案例书指导很多企业进行了成功的转型。
    在新的政策性营商环境下,在中国经济面临全面衰退的大背景下,当政府逐步给市场让出空间后,作为企业该如何抓住这次机会,变危机为机遇?这就是写作本书的目的,我希望透过本书,我们中国的企业在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下,能够看到或者找到自己的希望。
    2013年,不论是对中国还是世界而言,仍然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年。尽管在本书出版的时候,2014年已经过半,但我仍然坚信自己对2013年的检视和判断没有错误,事实上近半年的变化已经印证了我的判断,那就是世界大势和中国经济在上演着“乱”、“稳”和“变”的变奏曲。作为管理者和经营者,甚至普通的老百姓,如果不能把握和判断世界大势的变化规律,我很难相信他们会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就是本书第一章“2013年的变奏曲:乱、稳和变”阐述的内容。作为政府管理层和企业决策者,必须知道我们面临的危机有多么严重。我近年来一直在强调,制造业是立国之本,没有制造业的发达,就没有服务业的发展。可惜我们的制造业不仅仅面临产能过剩的危机,还面临着产业链低端和走不出去的窘状。我在本书的第二章“萧条已是大势所趋”,通过大量数据告诉各位,我们的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已经全面衰退,说得更准确点,就是萧条已经悄然来临,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实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经济学家,我不能说假话。
    2013年,中国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在《郎成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一书中,从经济民生的角度解读了三中全会决定的三个灵魂,那就是:厘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那么,想要真正厘清这些关系容易吗?就我们今天经济萧条的局面来说,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只是表层原因,深层原因则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错位造成的,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所说的“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都没用好的结果。我在本书的第三章“走出萧条的希望:砸碎束缚中国企业的十条枷锁”,试图从厘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给出路径和答案。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三中全会经济方面的决策就会成为一纸空文,这次改革就会演变为资本权贵们的盛宴,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稳定的中小企业就会沦为奴隶。砸碎这十大枷锁,就是破解中国经济萧条的最大希望。我一直强调,没有萧条的行业,只有萧条的企业,企业的发展还是要靠真功夫。我希望透过本书第四章“企业该何去何从”,以李嘉诚和中国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等为案例,来验证我的这一观点。
    从本书第五章到第十五章,我分别以光伏、大型机械、电子、汽车、电信、电子商务、照明、液晶、食品工业、服装和金融等十一大行业为例,来阐明我的观点:政府主导的所谓产业升级和转型以及结构调整都是错误的思维,政府能做的就是提供好的营商环境。而产业的升级转型和结构调整,市场本身自然会自我调节。
    郎咸平
    2014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