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谢德林作品集(上下)(精)/俄罗斯文库

  • 定价: ¥98
  • ISBN:9787532767779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译文
  • 页数:708页
  • 作者:(俄)萨尔蒂科夫-...
  • 立即节省:
  • 2015-01-01 第1版
  • 2015-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所著的《谢德林作品集(上下)(精)/俄罗斯文库》收录了其多部文学作品,他从现实生活出发,对人民怒其不争,希望借讽刺的力量打破他们的幻想,消除愚昧落后的意识与心理,唤醒他们的觉悟。
    本书作品常常针对当时的人和事,进行含沙射影或指桑骂槐的讽刺,有的说得比较明确,有的却讲得曲折隐晦。对读者了解当时社会风气环境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同事也具有很高的文学水平。

内容提要

  

    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所著的《谢德林作品集(上下)(精)/俄罗斯文库》包括谢德林的三部重要著作。《童话集》收入他一生写成的所有童话32篇,基本思想内容是讽刺统治阶级及其奴才们的凶恶、懦弱、伪善的面貌,反映人民群众的悲惨境遇。《一个城市的历史》是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描绘了愚人城历任市长鱼肉人民的故事,活画出沙皇官僚的丑恶面目,抨击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戈洛夫廖夫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描绘了地主家庭家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以及百无聊赖的颓废寄生生活。

目录

译本序
一个庄稼汉养活两个将军的故事
良心丢了
野地主
聪明绝顶的鲍鱼
忘我的兔子
可怜的狼
美德先生与缺德鬼
熊都督
骗子报人和轻信的读者
鲤鱼干
充任梅塞纳斯的鹫鹰
信奉理想主义的鲫鱼
玩具人儿
黄雀的不幸
耿耿忠心的特列卓尔
不闭之眼
傻瓜
邻人
想法合理的兔子
自由主义者
健忘的绵羊
苦力马
果子羹
闲谈
村里火灾
在路上
壮士
鬣狗
出在叛逆可夫身上的怪事
复活节之夜
乌鸦叩首陈情记
圣诞故事

前言

  

    米哈伊尔·叶夫格拉福维奇·萨尔蒂科夫,十九世纪俄国著名革命民主主义作家。早期发表作品署名尼·谢德林,后用萨尔蒂科夫一谢德林。一八二六年一月二十七日生于特维尔省卡里雅津斯基县斯帕斯一乌戈尔村一个地主家庭。十岁进莫斯科贵族学校。两年后,因成绩优异被保送人皇村学校。这所学校原来是为沙皇政府培养官吏的,但在普希金时代,这里却是自由思想的发源地。到谢德林就读时期,虽然一些进步教员已被逐出校门,但自由思想的火花并未熄灭,进步书刊仍然时常在学生中间流传。别林斯基与赫尔岑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文学的现实主义理论,彼得拉舍夫斯基宣传的空想社会主义,对学生时代的谢德林起了很深的影响。一八四四年谢德林在皇村学校毕业,不久即加入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与小组其他成员共同研究西欧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圣西门、孔西德朗等人的著作,讨论俄国及西欧的政治生活与革命问题、人类社会的前途问题,等等。这些活动对谢德林的世界观的形成,起过极大的作用。
    谢德林的创作活动始于学生时代,最初写诗,一八四一年《读者文库》发表了他的第一首诗作《竖琴》。一八四三至一八四四年间,他又写了一些诗,但大都带有模仿性质,不够成熟,作者自己也不重视,因此保存下来的不多。谢德林在皇村学校毕业后,到陆军部任官职,同时开始了散文创作。一八四七年他发表了第一个中篇《矛盾》,接着第二个中篇《错综复杂的事件》又于一八四八年问世。这两部作品虽然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却大胆提出了社会不公的尖锐问题,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显著矛盾,特别是第二部作品,更进而揭露了统治者的巧取豪夺,对被压迫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这两部小说反映了年轻谢德林的探索与追求,但由于主题的强烈政治色彩,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注意与仇视。小说问世不久,不仅作品遭到查禁,谢德林本人也遭逮捕,并被流放到维亚特卡。
    沙皇尼古拉一世死后,谢德林被解除流刑,一八五五年底离开维亚特卡回到彼得堡。八年流放生活,使谢德林对现实有了具体和深刻的感受。他积累了大量有关统治阶级的生活见闻,研究了人民的风习和语言,根据流放期间得来的生活素材,写出了著名的《外省散记》,一八五六年开始在《俄罗斯通报》陆续发表。《外省散记》为作者带来极大的声誉,尼。谢德林这个名字从此蜚声文坛。这部包括三十余篇特写的作品,以无情的讽刺抨击了沙皇官吏的贪污腐化、堕落无耻的生活。那些有声有色的人物形象,把农奴制俄国的腐朽暴露无遗。作品发表后,得到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等人的高度评价。
    《外省散记》写成之后,一八五六至一八五八年间,谢德林在内政部任职,以后又先后担任梁赞省和特维尔省的副省长,直到一八六二年。他一面担任官职,一面写作。一八六三年出版的《纯洁的故事》和《讽刺散文》两部集子,大部分都是这时期写的短篇小说和特写。
    革命民主派的重要喉舌《现代人》杂志被沙皇政府勒令停刊八个月之后,于一八六三年初复刊,这时谢德林应涅克拉索夫邀请参加编辑部工作。一八六三至一八六四两年间,他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特写以及其他文章,并在总题为《我们的社会生活》专栏里,写了大量政论,对于在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捕后的新情况下如何进行社会革命斗争,同自由主义派及反动报刊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但后来谢德林与编辑部领导成员安东诺维奇等人发生分歧,论战中断,随即退出了《现代人》编辑部。
    离开《现代人》以后,谢德林对担任官职仍然抱有幻想,以为这样可以帮助实行社会改革,所以一八六五至一八六八年又复出任职,相继在奔萨、图拉、梁赞等省任税务署署长。就这一时期的生活观察与感受,一八六九年他写了《外省书简》及《时代征兆》的一部分,对废除农奴制不久的俄国现实生活作了概括的描述。这次任职期间,谢德林屡次与上司发生冲突,又时常在文章中讽刺嘲笑达官显贵,结果遭到梁赞省省长的控告,被撤去四等文官职务,沙皇还下令以后永不录用。从此谢德林告别官场,一直从事编辑与写作。
    一八六八年,谢德林再度与涅克拉索夫合作,接办《祖国纪事》杂志。他们继承《现代人》的革命民主主义传统,继续对沙皇政府的反动统治、自由派…………动农民历尽艰辛,忍受种种痛苦,背负着历史的重荷,在无边无际的广阔田野上苟延残喘。整篇作品浓郁的抒情笔墨,抒发着作者深切的同情,吐露了胸中积压的痛苦。这既是融现实于幻想的童话,又是一篇扣人心弦的抒情诗。
    出现在谢德林童话中的人民,除了《熊都督》、《壮士》这样的作品直接点明他们最后将会奋起反抗,推翻沙皇反动统治以外,大都显得比较消极。谢德林如此描写人民,并不是嘲弄他们,而是批评他们对反动统治者逆来顺受,鞭挞他们的奴从态度。他从现实生活出发,对人民怒其不争,希望借讽刺的力量打破他们的幻想,消除愚昧落后的意识与心理,唤醒他们的觉悟。著名的讽刺长篇《一个城市的历史》出版之后,曾经引起自由主义派的不满。一八七一年四月,《新时报》的主持者、自由主义派文人亚·谢·苏沃林以“亚.泼——奥夫”的笔名在彼得堡出版的《欧洲通报》上发表题为《历史讽刺》的文章,指责谢德林歪曲史实,嘲弄人民,以便转移讽刺矛头,削弱作品的作用。当时,谢德林先后写信给亚·尼·佩平和《欧洲通报》编辑部,表明他对人民所持的态度。他说:“至于我对人民的态度,我觉得‘人民’一词必须区分为两种概念:历史的人民和本身体现着民主主义思想的人民。前一种肩膀上抬着鲍罗达夫金、布尔切耶夫之流人物,我的确不能同情。第二种我永远是同情的,而且所有我的作品都充满着这种同情。”这种有所区分的态度极其鲜明地体现在他的童话里。
    谢德林逝世前几年写的童话,调子比较阴沉,流露不少悲观情绪。这是作家晚年生活处境与痛苦心情的反映。《出在叛逆可夫身上的怪事》实际上是他怀着悲愤与痛苦写成的自况,这时正当《祖国纪事》杂志被封,失去独立发言的论坛,阴云密布俄国大地。这篇幻想与现实相交织的“童话哀歌”,回顾和检讨了他的写作生涯。他把自己一生的文学创作活动,看作离旧秩序的经,叛统治者的道,所以给自己取了“叛逆可夫”这样一个有特殊寓意的姓名。这位作家热爱祖国和人民,苦苦追求真理,呕心沥血从事创作,“用自己心头的火点燃旁人的心”。但是,作为作家的他,忽然不存在了,他对恶势力的一切抗议完全成为徒劳,没有结果。这是谢德林失去《祖国纪事》杂志之后的痛苦的心声。然而,他没有绝望,在逆境中却探索到了新的道路,终于向自己,也是向一切革命作家提出一个实际而又严肃的问题:“为什么你让自己依附一种给你地位、交情、朋友的职业,而不急于去到那发出呻吟的地方?为什么你不直接面对这些呻吟,而只是抽象地为它所激动呢?”显然,他已从自己的切身经验中认识到,一个作家只有面对人民的痛苦,直接投身群众的革命斗争,才是出路。这一思想表明谢德林是始终忠于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的。
    谢德林是笑的巨匠。孤岛上的两位将军,担任封疆大臣的三只狗熊,奔驰在干山万水间的兔子,躲躲藏藏、成天哆嗦的绚鱼,理直气壮却是个十足笨伯的鲫鱼等等形象,都写得妙趣横生,幽默诙谐,读来实在引人发笑。但谢德林的笑,并不仅仅为了开心,给人愉悦的享受,而是通过这些笑让你有所爱憎,理解社会,理解生活。有人曾经作过这样的评语:如果说果戈理的幽默是“含着眼泪的笑”,那么谢德林的幽默则是“带着鄙视和愤怒的笑”,这话讲得很中肯。而卢那察尔斯基却说得更有深意,他说:“人如果能像他那样发笑,一定会变得聪明起来。”我以为确是如此。
    谢德林是用所谓“伊索式语言”写讽刺的作家,他的作品常常针对当时的人和事,进行含沙射影或指桑骂槐的讽刺,有的说得比较明确,有的却讲得曲折隐晦,甚至今天的俄罗斯读者也不是全都能看懂,何况外国读者。因此理解和翻译他的作品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同时,既然是讽刺,免不了有诙谐俏皮的幽默文字,或者语义双关的词句,写人状物也有一些特别手法。这些都给翻译增添不少难处。翻译文学作品,总得有点文艺味儿。原作引人发笑,如果读译文笑不出来,这就很难说完成了翻译任务。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虽然作了不少努力,希图找到一些多少能够传达原文风格的表现方法,但由于水平所限,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甚至理解错误,造成误译之处,也在所难免。这些都希望读者指正。
    张孟恢
    一九八三年三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