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 治 > 外交、国际关系

旋风九日

  • 定价: ¥38
  • ISBN:978755670089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海峡文艺
  • 页数:288页
  • 作者:傅红星
  • 立即节省:
  • 2015-05-01 第1版
  • 2015-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周恩来外交风云》导演傅红星最新力作!
    《旋风九日》是一部内幕性、细节化、浓缩、好看的大国关系史!窥看政治内幕,参透大国博弈!
    中美珍贵史料首度披露!
    解读时代历史变局,探讨邓小平如何深刻影响中国和世界历史的走向!
    了解当代中国的必备之作!

内容提要

  

    《周恩来外交风云》导演傅红星最新力作!一部内幕性、细节化、浓缩、好看的大国关系史!
    《旋风九日》是在电影《旋风九日》原始采访素材、当年美国外交档案和媒体报道以及相关图书、影像资料的基础上,以当年中美苏大国博弈、邓小平启动改革开放为背景,以中美秘密建交谈判及邓小平访美九天行程为脉络,还原中美外交秘闻及邓小平访美九天精彩细节,呈现大历史中的“邓旋风”态势、走向,观照新中国外交、社会变迁,并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有所呼应、启示。

媒体推荐

    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一一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
    ——美国《时代》周刊
    邓小平真正的行动力并非源于理论上的学说,而是中国人的爱国精神。他想要中国大前进,摆脱它的落后,尽可能走最短的路。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
    邓小平是个谋略家,眼光长远,想利用美国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他为中国打开了窗户。他有一颗开放的心。
    ——美国前驻华公使傅立民

作者简介

    傅红星,国家一级导演,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拥有二十一年的编导艺术生涯和行政管理经验。迄今已创作《周恩来外交风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等上百部影视作品,其中多部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2000年,傅红星被国家人事部、广电总局评为“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劳动模范”;2005年,傅红星作为专家,荣获由中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引子:那一刻
第一章  北京的保密要比你们好
  和“美帝国主义的走狗们”握手
  把纽约背回北京,盼华盛顿硬扛苏联
  美国总统的中国梦
  “只要华盛顿还有台湾的大使,就没有可能。”
  毛泽东、华国锋画像下的美国新人
  邓小平的茅台:“美国已经下定决心了。”
  秘密谈判终局前,邓小平拍了桌子
  驻美联络处大门晚9点开启
  三个字的中国式名字
第二章  给邓一点颜色看看
  超越国界和时代的农民大叔般的微笑
  布热津斯基教导卡特:“你和邓有很多相同的利益。”
  反对派,小平热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吃鸡
  必要时用自己的身体替邓小平挡子弹
  关系到党籍的文件包
第三章  中国国内也有人反对
  空中惊险,邓小平闭目养神
  “嘿,我是小土豆。”
  “奇迹国度的一个奇迹”来了
  斯巴达式总统套间里的新痰盂
  家宴上的伏特加、核武器和特别请求
  枕头下的文件包
第四章  我爱北京天安门
  欢迎仪式上的“打倒邓小平”
  “中国希望战争能够推迟到22年之后。”
  “我们无所不谈,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让咱们一起承受坏运气吧。”
  “很有必要给他们适当地上一课。”
  最让人垂涎的国宴,最激进的反对者
  亲吻孩子的老爷爷,流泪的美国观众
  “恕美国不能支持此行动。”
第五章  中国人不好战
  和卡特私谈:坚持给越南上一课
  1000万中国移民、1万赴华记者和两顶帽子
  “你们需要的是行动,而不是嘴上功夫。”
  “你难道要逼着我把两只手都绑起来?”
  卓琳的长裤和笑容
  中国敞开大门,“你们将得到保证”
  “抵美以来最强烈的对苏联的攻击”遭遇音响灾难
  莫斯科的反击,被放大的美国形象
第六章  继续蜜月下去
  要用政治思维,也要用电脑
  触及月球,致敬林肯
  邓小平博士
  和新朋友尼克松礼尚往来
  新朋友海伦·斯诺带来一封42年前的信
  “我希望我现在是12岁,而不是74岁。”
  电视采访:“中国人民说了算。”
  签约:“这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答谢招待会上的唐装、黄瓜条和明星
第七章  邓小平也有一个梦
  老朋友的早餐和火锅
  9000万个潜在顾客的诱惑
  凤凰,恰当的礼物
  插曲,难题?
  马丁·路德·金夫人的眼泪
  对美国人来说不可想象的预言
  把酒十八州长
  “怎么顿顿都是小牛肉?”
  窃听器、啤酒和腰果
第八章  在玩具店的小孩
  休斯敦的商机和敌意
  做一回“天上人”
  万一,那包东西是炸弹呢?
  最惊险一幕:FBI黑名单上的人气势汹汹冲向邓小平
  她要在邓小平面前骑马
  一顿好饭,一个帮助过苏联也要来帮助中国的人
  “一个简单动作结束30年怨恨。”
  西部牛仔遇上中国武侠
  “中国挺适合我们的。”
第九章  中国说话算数
  “中美贸易是几百亿美元的事。”
  每枚钻头的价钱,只有他才问
  “我的老朋友布什。”
  “特别的欢迎。”
  情报说有人要暗杀邓小平
第十章  可口可乐,千杯!
  基辛格:“邓小平访美是做给别人看的。”
  一位“钢铁公司”老朋友
  掌声盖过了外面的抗议口号
  参观波音,传说中的杀手并未出现
  喝可口可乐,不是卖国主义
  中国女记者和美国安保的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章  革命开始了
  邓小平在回程专机上打起了桥牌
  卡特:若中美未建交,世界更糟糕
  邓小平一走,美国国会就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
  “新的中美关系经受住了炮火的考验。”
  “这是真正的革命开始的时候。”
尾声
注释
私享空问

前言

  

    2010年10月,我和朋友聊天时说起,中国强大了,软实力却有点跟不上。我们其实有很强的文化力量,但需要梳理、整合,需要随外交经济走出去。作为纪录片导演,在我的职业视野中,有些外国导演拍过中国的一些历史事件和著名政治家,中国导演拍外国历史事件和政治家的,很少。
    中美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我一个在博客圈很有名的大学同学跟我说,中美关系伟大而真实,复杂而温暖,我喜欢这句话。美国40多任总统中,我对第39任总统卡特很感兴趣,因为他跟中国的渊源很深——他的生日是10月1日;他从小喜欢中国,在他20多岁当海军军官的时候就到过中国;最重要的一个缘分是,在他手里实现了中美建交。
    中美两国是在1979年元旦正式建交的,而1979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
    我想拍一部关于美国总统卡特的纪录片。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一个人物不断在我眼前浮现,那就是邓小平。
    现在回过头来看是历史选择了邓小平。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去世后,中国的面貌就发生了变化。1977年初,卡特上台;这年夏天,邓小平复出。当时,他们两人同时意识到,要加快中美建交步伐。中美接触的大门是毛泽东、周恩来、尼克松、基辛格等人共同打开的,但建交这一步迟迟没有跨出去。
    慢慢地,我的关注焦点集中在中美建交谈判和邓小平访美这两块。在建交谈判这一块,我写了一个电影剧本《国家利益》。因为建交谈判是秘密的,没有影像资料,做不成纪录片,但它是非常好的故事片题材。
    建交没多少天,邓小平就去了美国。早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延安时期,毛泽东和周恩来就想着新的中美关系了,他们与美国政界、文化界、新闻界都有交往.他们想去美国的愿望一直没实现。邓小平很幸运,他去了。邓小平访美就成了20世纪一个改变十亿人命运、改变历史进程、改变世界面貌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在中外史书里说得不多.不过影像资料很多,因为当时有上千名各国记者全程随同采访。邓小平访美这九天,美国人急切地想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是不是传说中的红色魔鬼头子。这九天,我觉得太有意思了。
    2013年,我的制片人在美国几家电视台和影像资料馆里发现了一些邓小平访美的影像资料。这些资料虽然是宝贝.但几十年来它们一直在睡大觉。你用,就是黄金,不用,就是黄土。拍纪录片,如同把黄金打磨、设计成一个好看的工艺品。我决定先搁下卡特的片子,拍一部邓小平访美这九天的纪录电影。
    一部电影100分钟,是讲一个人的一生有意思,还是讲这个人一生中的几天有意思?我想也许浓墨重彩地讲,更精彩。这是千百年来戏剧的规律。这个题材特别适合用电影表现。
    2013年的八九月份,《旋风九日》项目开始启动。我对这个项目很有信心。在我看来,历史从未远去,尽管历史是过去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对历史作了梳理、总结,从中得出一些东西,历史就是你的一盏明灯,既照亮过去,也照亮今天,更能照亮未来。我们通过影像,让历史告诉未来。谁会拒绝了解未来呢?
    随着项目的推进,我对邓小平访美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交好美国,邓小平想的是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内政、外交永不可分。1978年中美宣布建交时,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当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只有1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中国从美国买粮食,吃不饱啊。很多人认识到,不能再搞阶级斗争了,要把国家的发展目标调整到改善人民生活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说得很明白。怎么改变贫穷?那就是改革开放。在当时,“改革开放”这四个字是不可分的,要改革,就必须开放。要开放,美国是绕不过去的,因为它是西方的领头羊,必须跟它友好,引进他们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一些好的可利用的管理制度。
    邓小平复出后,在加快中美建交的步伐上有一种急迫心情。这种心情,跟他一生的经历有关。他少年时去了法国,新中国成立后协助毛泽东、周恩来做外交工作,在中共领导人里,他是最具有国际视野的人,他很熟悉世界局势、国际地缘政治。1974年,邓小平出席联合国大会,从巴黎转飞纽约。他思想的真正转变,始于那个时候。看到西方世界的发展,他很清楚,中国不能再搞闭关锁国、阶级斗争那一套了。他急于改善中国和邻国的关系,并最终拍板与美国建交。
    中美建交以后,得让美国人民来支持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对华友好政策。因此邓小平一定要让美国人民看见他。他是中国人民的代表,身上有中国文化的符号,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尽管那时他已74岁高龄了,但很有活力。在短短的九天里,共有80场活动,20多次讲话,20多次宴会,10多次跟记者谈话。在布莱尔国宾馆的火炉边,舌战美国四大电视网王牌主播,在华盛顿的舞台上慈爱地亲吻孩子们,在得克萨斯的乡下戴上象征美国拓荒精神的牛仔帽等等,这一切彻底征服了美国人。美国人喜欢邓小平的坦率、幽默、慈祥和强硬。他那么亲切,那么接地气,就像一个美国政治家。美国媒体大呼说,他在美国刮起了一股“邓旋风”。邓小平让美国人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他,看到了中国人的诚意、美德和改变自己落后面貌、发挥每个人作用的决心,也就是说,他让美国人看到了中国的软实力。他本人就是当年中国最大的软实力。
    我觉得,这九天,是新中国第一次中国文化美国行,是“纸牌屋”上空的中国旋风,是当代中国梦的启航,是改革开放的开篇大戏。
    这是中美关系史上最甜蜜的九天。这九天,在美国人民心里埋藏三十多年了。看看休斯敦那两个在邓小平面前表演、向他献帽的牛仔姐妹吧,她们是乡下姑娘,不懂政治,但是邓小平永远在她们心里藏着了。
    政治是什么?最大的政治是赢得民心,最大的外交是人民愿意跟你交往。
    交流是双向的。邓小平在让美国人民看到他的同时,也让中国人民看到了美国。对中国人来说,曾几何时,“美帝国主义”是要打倒的,怎么能跟敌人握手、做买卖,怎么能花他们“肮脏”的钱呢?邓小平的美国之行,改变了亿万中国人民的观念,让他们学会接受美国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美国人民的友好。也可以说,这九天是一次解放思想的重大突破。
    今天,中美关系的走向,还是当年邓小平定的总调子。
    我们的采访带有抢救历史的性质。很多当事人年事已高,卡特91岁了,基辛格92岁了。老布什也已91岁且身体不好,我们都到了休斯敦他住的医院门口了,希望在他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听他聊聊邓小平,聊聊中美关系,哪怕拍他一个镜头,但终未如愿。当年参与签订中美科技协定的美国能源部长施莱辛格,2013年下半年时表示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不幸的是,2014年4月,在我们出发去美国的前夕,他去世了。当年的总统科学顾问普莱斯,因为动了喉部手术,说不了话了。
    我在1996年拍《周恩来外交风云》时采访过基辛格。2014年5月,我到了美国,联系他,他欣然答应接受采访,但只给我20分钟,因为当时他正在写一本新书,时间很紧。我赌了一把,拒绝他说,20分钟肯定不够。他说,“好吧,等我书写完了,7月份给你更充裕的时间。”到了7月,我再去美国,基辛格的助理来电话说,原定两天后的采访取消,因为基辛格住院动心脏手术。我有点后悔,当时给五分钟也行,但我不放弃,我们的美国制片团队继续盯着此事,盯到他康复。12月,他终于抽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时间远超20分钟。
    采访卡特时,他对当年的事记忆犹新,因为那让他刻骨铭心。他说,邓小平访美是他任职总统期间最骄傲的事情。他还开玩笑:“每年10月1日,你们中国人都在为我庆生。”
    我们拍了几百个小时的素材,但因为电影容量有限,很多素材并没有用在电影里面,留给将来吧。我做过7年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知道影像资料的历史价值。这些资料,将来我们会捐给国家相关机构,或放到互联网,供后人观看、分享。
    年轻人可以通过《旋风九日》了解到,我们今天的生活,跟邓小平访美这九天大有关系。我们从银幕上看到过美国人塑造的无数超级英雄,实际上我们也有自己的超级英雄,像拿破仑一样的小个子的超级英雄。我们希望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大家记住这个超级英雄,并融入当下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潮流中。今天的民间外交,每个人都是外交官,你怎么样,你的国家就怎么样;你友好,你的国家就友好;你文明,你的国家就文明。
    为弥补电影创作的一些遗憾,为再现“旋风九日”的诸多精彩瞬间、延伸中美关系的诸多重要话题,就有了这本书。很多电影里没用上的好细节,放到了书里。在某些方面,书比电影精彩。
    当然,这本书也有遗憾,它还只是抛砖引玉,仅仅是起了一个头。接下来,故事的发展,应由你我共同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