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傅志寰自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 定价: ¥108
  • ISBN:978711323855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铁道
  • 页数:426页
  • 作者:傅志寰
  • 立即节省:
  • 2017-10-01 第1版
  • 2017-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傅志寰著的《傅志寰自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列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是铁路系统少有的精品力作,也是向党的十九大献礼的重要作品。作者以实践亲历者和组织领导者的角度,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发展的历史,客观展现了铁路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作者以严谨求证、科学求实的精神,对中国铁路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多方位、深层次的研究和思考,对未来铁路如何更好发展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议。
    阅读学习这部著作,对于科学理性地走好中国铁路未来发展之路,更好担当推动中国梦伟大目标实现的历史重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内容提要

  

    傅志寰著的《傅志寰自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是作者在工作之余完成的,期间查阅了大量资料,核对了许多笔记,力求客观地描述了作者学习、工作经历和生活,表达了内心的情感和思索。书稿分成四编,分别为激情岁月、重担在肩、天外有天、闲来杂谈,另有作者的年谱。书稿洋洋洒洒数十万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近八十岁老人的艰苦奋斗历程,读到了他亲历的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和他所经受的时代大潮的磨炼,以及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恩之情。
    可以说,这部传记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哲理性,从一个侧面真实记录了半个多世纪中国铁路发展的历史,对中国铁路具有多方位、深层次的研究和思考,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特别对于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部书稿既可以作为铁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重要教材,也可以作为铁路职工了解铁路史的重要资料。
    这是一部了解中国铁路史的书;
    这是一部记录院士成长历程的书;
    这是一部写老铁路人艰苦奋斗的书;
    这是一部既朴实无华又闪烁智慧的书;
    这是一部铁路人阅读铁路历史故事的书。

作者简介

    傅志寰,1938年出生于哈尔滨市,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铁道学院,曾任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副所长,铁道部科技局局长,哈尔滨铁路局局长,铁道部副部长、部长。曾被选为中共十四届中纪委委员、中共十五届中央委员、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参加和主持了我国韶山1~4型电力机车和我国首列电动车组的研制工作,是我国铁路电力牵引的领域的开创者之一,并为创立机车车辆自主品牌做出重要贡献。是我国铁路大提速的主要推动者和决策者之一,组织了我国高铁四次大提速。领导了中国铁路改革,实现铁路运输扭亏增盈。组织建成时速250公里的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我国首高速铁路),筹划和组织了青藏铁路开工建设等。
    在全国人大财经委工作期间,组织起草和审议了多部经济法律。主持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对我国节能减排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目录

第一编  激情岁月
  一  少年时光
  二  父母兄弟
  三  苏联留学
  四  难忘株洲
  五  赴联邦德国进修
  六  奉调进京
  七  任职哈尔滨铁路局
第二编  重担在肩
  八  重返铁道部
  九  经营扭亏
  十  体制改革
  十一  工程建设
  十二  青藏铁路
  十三  大提速
  十四  机车与车辆
  十五  高速铁路
  十六  对外合作
  十七  确保安全
  十八  “三讲”教育
  十九  交接班
第三编  天外有天
  二十  任职全国人大
  二十一  加入院士队伍
  二十二  服务“海归”
  二十三  为节能奔忙
第四编  闲来杂谈
  科学发展
  自主创新
  事故联想
  权力作风
  道德操守
  精神力量
  约束与官箴
  国外铁路见闻
  并非闲话
  伟大的祖国
傅志寰年谱
后记

前言

  

    这本自传断断续续写了8年多,主要原因是无法潜心写作,得闲便寥寥疾书几笔,忙起来也就顾不上了。当然,为把经历过的事情写得尽量准确,尤其是还原未被确切表述或被曲解的事件,需要查阅大量资料与核对笔记,花费了许多功夫。我的愿望是力求客观描述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索。
    全书共分四编,其中第一至三编叙述了我的过往经历,第四编汇集了10年来所写的一些文章、发言稿和心得体会。
    回首往昔,这一路走来,虽说平淡无奇,却也不乏奋斗的酸甜苦辣和别样情怀。无论怎样,我的经历也多少算得上是我们这代人的缩影吧。
    我出生于伪满时期东北的铁路工人家庭,自幼家境贫寒,是共产党培养了我,让我有机会读书并出国深造,一步步成长、成熟起来。大学毕业后,我到刚成立不久的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以下简称“株洲所”)工作。在株洲所的23年,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我和伙伴们满怀激情地奉献着青春,为研制“韶山”型电力机车付出了许多心血。45岁那年,我被调离株洲所,先后担任过铁道部科技局、哈尔滨铁路局和铁道部的领导职务。长达40多年的铁路生涯,虽说兢兢业业,却也经历了碰壁的尴尬、失误的遗憾、被人误解的郁闷……可当看到铁路迅速发展、运输扭亏为盈、提速接连成功、高铁实现突破、改革不断深化、职工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的可喜局面,一切不悦便都化解了,取而代之的是发自内心的欣慰。65岁时,我离开铁路系统,到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工作。财经委员会这个平台给了我更为开阔的视野,可以说是,天外有天,峰外有峰。5年间,我和委员们一起在经济立法和经济监督工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70岁后,我从人大财经委退下来,在欧美同学会和中国节能协会从事公益活动,作为一个老年志愿者,也感到充实和快乐。
    抚今追昔,我们这代人生于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深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国家的今天,也没有自己的今天,所以对党始终心怀感恩之情。我们亲历了多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经受过时代大潮的磨炼,为祖国现代化事业奉献了自己人生最有活力的时光,虽然苦了点,累了点,但无怨无悔。
    而今,祖国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生机盎然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炎黄子孙为此感到无比自豪。可是我们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要看到更宏伟的事业还在前头,任重道远。
    2009年我偶遇著名科学家师昌绪先生。他饶有兴趣地提了个问题:中国何时能从一个科技大国变成科技强国?像是问我,又像是问他自己,不由得令我浮想联翩。虽说中国国力已今非昔比,科技取得长足进步,但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强国,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论述,道出了包括我们老一代在内的亿万群众的心声,并已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中国梦尚需长期奋斗,要披荆斩棘、攻难克险,这一重任必然落在年轻一代的肩上,我们这些人已力不从心。不过,作为祖国曾经的建设者和一个时代的见证人,我还想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那就是把自己的经历、体验、感悟乃至遗憾书写出来,希冀对年轻人有所帮助和启迪。
    苏东坡曾赋诗感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的诗句点出了世事的复杂性和防止以偏概全的必要性。本书的回忆和感悟是从我主观的角度写下的文字,难免会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朋友们不吝赐教。
    傅志寰
    2017年7月

后记

  

    前后八载有余,终至脱稿,顿感如释重负。在文稿撰写过程中,自己确实倾注了不少心血,不过倘若没有朋友们的鼎力相助,本书也是难以完成的。
    几年来,朋友们不惜耗费宝贵时间和精力,帮我核对历史事实的原委,纠正不确切的表述,补充被遗漏的内容,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他们的倾情付出令我难以忘怀。藉此书付印之际,我谨向安立敏、蔡申夫、陈国仁、陈洪年、傅选义、葛能全、郭福安、华茂崑、胡书凯、胡亚东、江慧、李命志、李中浩、廖勤生、林宗洪、刘友梅、罗庆中、吕文涛、马良相、彭开宙、宋忠奎、孙春芳、孙章、谈大同、唐飞龙、童宗鉴、万里扬、王春龙、王建坤、王奎中、王麟书、王佩琼、吴新民、乌日图、魏宗燕、熊永钧、于川、杨建兴、张大勇、张梅、张新宁、张雪松、赵果情、赵静、赵明花、赵涌涛、周黎同志(以姓氏拼音为序)表示衷心感谢。这里,还要特别向刘忠民、叶娟、李彦春同志致谢,他们不厌其烦地反复帮助修改和润色文字,使我受益良多。除此,我的妻子唐曾妍、女儿傅新宇和其他家庭成员给了我无可替代的帮助,使我感到温馨。最后,对中国铁道出版社的全力支持表示感谢。
    有人说:“回望过去是为了在记忆、观察与思考中沟通昨天和今天,期待明天。”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自己也试图作些类似的尝试,尽管不知效果如何,但希望能对读者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