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伦理学

涵养好家风--党员的10堂主题党课

  • 定价: ¥39
  • ISBN:978701019742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人民
  • 页数:173页
  • 作者:张彦//沈丹
  • 立即节省:
  • 2018-10-01 第1版
  • 2018-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修、齐、治、平的统一,把“齐家”与“修身”“治国”“平天下”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许多家训名篇被奉为治家教子的宝鉴而流传极广。
    重温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系列历史人物或知名家族的家风故事,回味诸多传统家训名篇的深刻内涵,剖析部分党员干部家风不正的多重原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培育良好家风,教育督促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走正道,以家风,促党风,带社风。这是张彦、沈丹等著的《涵养好家风--党员的10堂主题党课》的主要目的所在。

内容提要

  

    张彦、沈丹等著的《涵养好家风--党员的10堂主题党课》选取了中国历史上家规家训的经典名篇,以有温度、有深度的家规故事,生动讲述了立志、勤学、自律、诚信、勤俭、交友、慈孝、睦邻、清廉、家国10堂主题党课,回应了现实生活中现代家庭的慈孝不对等问题、干部的严于律己问题、以上率下问题、家族腐败问题、大学习大调研问题、诚信戒欺问题,突出以好家风培育子女好作风、塑造后人好品行的重要性。广大党员干部要立家规、正家风,将严以修身与以身作则相结合,将传承传统家规家训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将家庭内部倡导与社会外部规范相结合,学习好践行好家风建设这堂必修课。

作者简介

    张彦,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领军人才。担任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价值哲学、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著有《价值排序与核心价值观》《价值排序与伦理风险》《“历史之谜”解答的开启之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新读》《涵养好家风——党员的10堂主题党课》等著作12部;在《哲学研究》《教育研究》《哲学动态》《学术月刊》等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理论文章2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以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18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类)青年成果奖,浙江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一等奖,首届长三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目录

前言
第一课  严以律己,重修身立品立世间
  一、家规有传承
  二、家规有故事
  三、家规有力量
第二课    克勤克俭,戒骄奢以约己束人
  一、家规有传承
  二、家规有故事
  三、家规有力量
第三课    言出必行,戒狂妄质朴以处世
  一、家规有传承
  二、家规有故事
  三、家规有力量
第四课    志道相交,辨损益同行有师友
  一、家规有传承
  二、家规有故事
  三、家规有力量
第五课  君子不器,立大志以成学威人
  一、家规有传承
  二、家规有故事
  三、家规有力量
第六课  耕读传家,唯精进为学无难易
  一、家规有传承
  二、家规有故事
  三、家规有力量
第七课  父威有慈,子顺孝家和万事兴
  一、家规有传承
  二、家规有故事
  三、家规有力量
第八课  逊让敦睦,厚邻里德行传千里
  一、家规有传承
  二、家规有故事
  三、家规有力量
第九课  克俭于家,倡清廉扫屋扫天下
一、家规有传承
  二、家规有故事
  三、家规有力量
第十课  家国情怀,体察天下百姓之忧
  一、家规有传承
  二、家规有故事
  三、家规有力量
后记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道:“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
    家风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广大党员干部要立家规、正家风,将严以修身与以身作则相结合,将传承传统家规家训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将家庭内部倡导与社会外部规范相结合,学习好践行好家风建设这一堂必修课。
    严以修身,以身作则,做到律己与律人并重。严以律己,方能为人表率。树自律之家风是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其强化道德自律意识,不断提高道德修养自觉性的主要着力点。党政干部要坚守优良家风传统,在家风建设中筑起抵制欲望和腐败的防火墙,让家风真正成为折射党政干部作风的一面镜子。以身作则,方能避免大错。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立家规、正家风摆在重要位置,正己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特别是在针对下一代的家庭教育中,应注重分享和传承中国古代传统家庭的优良事迹和传统家规家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教育、家庭伦理美德的内容融人家庭教育之中,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传承家训,培育家风,做到传承与弘扬并行。党员干部应注重立家规,以严格严谨的家规家训引导家族成员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习惯,始终保持家教严格、重规守矩,培养家族成员坚守底线、筑牢防线的优秀品质;正家风,赋予家风新的时代内涵,尤其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风培育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家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联系。党员干部抓好家风建设应始终将传承与弘扬并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让家风建设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汇聚成传承中华文明的正能量。
    家族内建,社会强化,做到倡导与规范并用。优良家风的建设不仅是一个家族内部的活动,更是全社会人们共同的追求。家风建设也需依靠外部力量的规范,尤其是党员干部家庭,要积极健全家风建设与绩效考核的评价体系,用规范推进优良家风建设。建立党员干部的激励和考核机制,明确将家风建设加入绩效考核评价之中,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六个从严”的要求,考察党政干部家规家训建设情况和领导同事对其个人作风进行评价。让党员干部能以身作则,自觉传承借鉴优良家风文化,挖掘家族精神的内涵,结合党内政治生活要求,把外在已有规约与时俱进地融人家族内部家风建设的主题之中。
    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家风亦是学风、作风,更是党风和民风。良好家风的形成有赖于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有赖于关键少数的广大党员干部的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后记

  

    古往今来,家是中国人永恒的主题,从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到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再到1999年红遍街头巷尾的歌曲《常回家看看》,无一不诉说着中国人对家的眷恋和难以割舍的情结。2018年2月,央视网微视频工作室公益短片《家风传承》,通过三个故事真切还原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家风传承”精神:家庭和睦、家教有道和家训传承。家庭和睦:“什么是一个家?有妈、有爸、有娃,这才是一个家。”8年里,呼和浩特儿童福利院“模拟妈妈”景凤英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特殊大家庭的和睦;家教有道:“不搞特殊化,俺爹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父亲的光环是他的,自己的路还要自己走。”53年里,焦裕禄女儿焦守凤始终坚守父亲的嘱托;家训传承:“我没什么别的本事,就会一些老祖宗留下来的老玩意儿,现在全家人和我一起发扬传承。”15年里,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鲁立清一家人用家训守护“匠心”。这些真实感人的故事给我们创作、编写本书很多启发和思考。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修、齐、治、平的统一,把“齐家”与“修身”“治国”“平天下”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许多家训名篇被奉为治家教子的宝鉴而流传极广。诸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诫子书》等家规家训,虽历经千年依旧焕发光彩,为后人恪守和传承,他们严立家规,培育好家风,留给后人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道“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习近平总书记对家教的重要性深有感触,他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就是在幼年时就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而逐渐孕育形成的。习近平在自述《我的文学情缘》中透露,自己五六岁时,母亲在中央党校工作,路上有一家新华书店。“我偷懒不想走路,母亲就背着我,到那儿买岳飞的小人书。”买回来之后,母亲就给习近平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习近平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成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立家规,正家风,家族才能延续兴旺;小家和谐,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家规家风犹如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俗话说:“家风好,则人心正,父母慈,儿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孙贤;家风不好,则父母恶,子不肖,孽孙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家规家风,肯定是儿女不才,家庭不睦,道德滑坡,风气低俗。没有良好的“家规”的约束,甚至还会触犯“国法”。2017年初,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一案中,有14名家庭成员涉案,可谓夫妻同谋、父子上阵、兄弟串通、七大姑八大姨共同敛财;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放纵妻子、女儿、女婿,整个家庭形成了以王敏为核心的腐败链条,陷入了“物质生活享乐化、精神生活颓废化、家庭生活逐利化”的泥沼。从近些年查处的案件看,出问题的干部普遍家规不严、家风不正,家属亲属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形成家族式窝案、家族式腐败。正所谓:家风坏,腐败现。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重家教、育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温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系列历史人物或知名家族的家风故事,回味诸多传统家训名篇的深刻内涵,剖析部分党员干部家风不正的多重原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培育良好家风,教育督促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走正道,以家风,促党风,带社风。这是我们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所在。 本书采用古文赏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叙述方式,选取了中国历史中十个名门望族的家规家训名篇,有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诫外生书》、曾国藩的《曾国藩家训》、赵氏家族记录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宋朝事实类苑》中的赵氏家训、朱柏庐的《朱子家训》、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袁采的《袁氏世范》、李毓秀的《弟子规》、范仲淹的《诫诸子书》、郑氏家族的《郑氏规范》、钱氏家族的《钱氏家训》等。我们希望重温一句句耳熟能详的家训名言,能够以承文脉,以飨读者,以启思考,感受传统家规家训的深厚底蕴和文化魅力,以及它对家族后人坚实的规训之力。 欧阳修诗书传家,劝诫“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康熙帝,以诚敬接物待人,践行“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教子“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钱伟长和钱学森、钱三强,科技界“三钱”的家国情怀、拼搏精神、智慧之光……本书选取了从古至今多个有温度、有深度的家规故事,围绕立志、勤学、自律、诚信、勤俭、交友、慈孝、睦邻、清廉、家国等十个伦理关键词进行分析,回应现实生活中现代家庭的慈孝不对等问题、干部的严于律己问题、以上率下问题、家族腐败问题、大学习大调研问题、诚信戒欺问题,突出以好家风培育子女好作风、塑造后人好品行的重要性。 家庭对人的影响是深刻的,在人们的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带着原生家庭的印记和精神。家风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呼吁广大党员干部要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抓好自身修行,管好家人,传承优秀家规家训,加强政德美德建设。立家规、正家风,关键在于做到“严字当头”,贵在“落到实处”。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正家风,就是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广大党员干部更是要成为道德榜样和良好家风的建立者,立家风,正党风,带民风。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唐代诗人孟郊的这一首《游子吟》生动表达着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庭情结。良好家风的形成有赖于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从自身做起,传承优秀家风、营造良好社风、弘扬传统文化,并将之代代相传、永不停息,还社会一个风清气正的人文环境。 本书的选题是在跟人民出版社编审洪琼博士的一次交流中提起的,也是2014年出版的《底线:生命的罪与罚》、2015年出版的《小官大贪警示录》之后的继续尝试。如果没有他对社会现象的热切关心和学者的学术良知,没有他的一再坚持和大力支持,本书难以成行。同时,非常感谢我们团队的行动力以及每位成员无私的付出。在本书中,承担各章初稿的是:第一课:林威;第二课:沈丹;第三课:金梦佳;第四课:郗凤芹;第五课:王长和;第六课:王丽霞;第七课:金柏燕;第八课:林素琴;第九课:马亮亮;第十课:孙帅;本人主要承担全书的章节、案例和提纲确定,写作风格、文字统稿以及各章的修订润色工作;沈丹同志担任文字统稿和校对工作,感谢所有人的辛勤工作。此外,还要感谢江西省委党校何山石教授为本书题写了书名和内文中的书法作品。 此外,本书所选取的各个案例故事和事件评论等很多来自一些报刊、网站、微博客等,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如有遗漏标注出处的,在此表示歉意。 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张彦 于浙江大学求是园 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