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文字 > 日语

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选集(日汉对照有声版精装插图版)(精)/日本名家经典文库

  • 定价: ¥39.8
  • ISBN:9787519248697
  • 开 本:32开 精装
  • 作者:(日)芥川龙之介|...
  • 立即节省:
  • 2019-01-01 第1版
  • 2019-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选集(日汉对照有声版精装插图版)》以日汉对照的形式,收录了日本文坛鬼才芥川龙之介的7篇短篇小说。它们是饮誉世界的日本短篇之神,是深入人心的经典必读之作。读完这本书,如同走过芥川龙之介的一生。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大多立意独特,构思巧妙。情节新奇而又不无道理,语言精炼生动,不仅是了解日本文化和日式思维的好素材,也是学习地道日语表达的绝佳素材。

内容提要

  

    《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选集(日汉对照有声版精装插图版)》内容为日汉对照,收录芥川龙之介的7篇著名短篇小说:《斗车》《鼻》《罗生门》《柑橘》《魔术》《密林中》《舞会》。所选作品的创作时间覆盖了作者的早期、中期与晚期。作者深度剖析了人类内心的心理活动,读者也可一窥作者内心思想的内质与变化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反思。

目录

トロッコ
斗车


羅生門
罗生门
蜜柑
柑橘
魔術
魔术
舞踏会
舞会
藪の中
密林中
编后记

前言

  

    走进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世界
    如果说日本近现代文学是繁星闪烁的夜空,芥川龙之介文学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巨星。作为大正时代重要的小说家之一,芥川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涵盖小说、随笔、评论、游记、汉诗、和歌及俳句等许多文学体裁。其中,小说占绝大多数,多达148篇,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日本文坛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为纪念芥川,日本每两年颁发一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文学奖——芥川奖。
    芥川1892年生于东京,本姓新原。1913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现在的东京大学)英文专业学习。从中小学时代就酷爱文学的芥川在大学时代越发活跃,与久米正雄、菊池宽等先后两次复刊《新思潮》,使文学新潮流进入文坛,并先后发表短篇小说《罗生门》(1915)、《鼻》(1916)、《手帕》(1916)等文学作品。其中,《鼻》受到夏目漱石的大加赞赏,帮助其叩开了进入文学殿堂的大门。
    作为大正文学的代表性人物,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自成一体。芥川绝非浪得虚名,其作品大多立意独特,构思巧妙。情节新奇而又不无道理,语言精炼生动,不仅是了解日本文化和日式思维的好素材,也是学习地道日语表达的绝佳素材。
    其短篇小说从题材与语言特点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首先,前期主要取材于历史,后来转为现实题材。
    芥川自幼汉文水平很高,酷爱中国文学作品,阅读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如《水浒传》《西厢记》《聊斋志异》《三国志》等。超高的汉文修养加上酷爱历史,使得他对日本古典驾轻就熟,典故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也就不在话下。《罗生门》《鼻》《密林中》《地狱变》就是此类作品的代表。通过这些作品,芥川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揭露人性。作品虽离现在时间久远,但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令人回味无穷。
    其现实题材作品大多通过对平凡小事的挖掘,让读者体味个中氛围与情绪,令人掩卷沉思。如《斗车》中,少年让人对其遭遇捏一把汗的同时,不禁感同身受——谁年少时没有这种孤独经历?谁中年后没有这种对孤独的感触?除《斗车》之外,《橘》《手帕》《某傻子的一生》《齿轮》《河童》等也是这种题材。虽然主题大多是灰色调,但也并非没有亮色。《橘》的最后,外出做工的乡下小姑娘从火车窗口抛出几个金黄色橘子,送给前来为自己送行的弟弟们,赞颂了普通人之间的温情。
    其次,从文章构造和语言特点来看,芥川的作品结构巧妙,语句简洁冼练,小说篇幅虽短小,但立意独特而又有新意,故芥川在日本素有“鬼才”之誉。
    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和对语言的运用,芥川可谓技艺高超的艺术大师。如《罗生门》中对下人心理状态的描写。细腻而真实,其心理转变之快令人咋舌而又不失自然,让人痛感人性之复杂的同时,不禁深为震憾——原来善与恶并非相反与绝对,而是相关与相对。《鼻》则通过对比,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人的自尊与自卑、同情与伪善及利己主义者的真实面目。文童最后,禅智内供的鼻子又恢复原样以后,他才释然——这样一来,肯定就没有人嘲笑他了。寥寥几笔,把受害者屈服于群体冷漠而不自知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让人忍俊不禁,又为之扼腕叹息。《密林中》几个人对同一案件各执一词的陈述,令人倍感扑朔迷离的同时不由得加深了对人性的思考。不,或者说,它已经超越了“善恶”的界定而达到一个更为深刻的层次——为了自我保护,人人都会倾向于对客观现实进行利于自我的叙述。小说最后也没有指出案情真相及谁是罪人,其精妙之处恰在于此,令人拍案叫绝——没有罪人,但每个人都有罪。
    作为高超的语言大师,芥川的作品在巧妙的构思下,娓娓道来,让人如沐春风,爱不释卷。比如,《罗生门》中,“明天就在眼前,无论如何必须想办法对付过去。也就是说,要在无路可走中想办法找出一条路来。”不仅语言非常精炼生动,而且富含哲理,让人深思、共鸣,含意隽永。
    捧一杯清茗,品味娓娓道来的故事,深刻地认识和反思人性,体会其构思之巧妙,语言之生动,实在是营养丰富的文学大餐。
    了解日本文学和日本文化,芥川的作品不可或缺。巨星已逝。但其文学世界却永远熠熠生辉。
    郭丽

后记

  

    2016年春,杨本明通过于永妍联系到我,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苏靖女士希望找到我。杨本明大学比我低两届,上学时虽然几乎没有直接接触过,但常常听老师提起这位笃学上进的师弟。他有文艺天赋,和我同班同学于永妍一起同为系学生会宣传部的骨干,两位曾主持编辑外文系系刊,而我则曾为系刊撰稿。苏靖女士、于永妍、杨本明三位又曾先后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求学。世界就是这么小。
    苏靖女士后来利用来北京参加书展的机会,跟我说起她的出版计划,希望我能主编一套日汉对照的日本文学读物。苏靖女士是日本文学专业出身的编辑,当时她提供了一个书目,很多选择可以说体现了一个有专业素养的编辑的敏锐眼光。我虽然自己翻译较多,但还从来没有做过主编(自小到大从未做过组织者),况且所选书目不乏一些长篇巨著,对于我来说,时间与信心都不足以统筹如此浩大的工程。犹犹豫豫中过了大半年,直到当年秋天,项目才重新启动。几经考虑后,我重新起草了一份全新的选题策划草案(内容包括重新选择的书目、整体篇幅、对译者和翻译的要求、编辑方针等)发给苏靖女士,并得到了认可。
    为了做到翻译上的字斟句酌,每个分册的中文字数控制在4万字左右。而在选篇方面,尽量考虑整体呈现日本近现代文学全貌的同时,以中短篇小说为主。除了本辑的作品外,当时的选篇还有田山花袋的《棉被》、国木田独步的《少年的悲哀》、中岛敦的《山月记》、横光利一的《苍蝇》、太宰治的《樱桃》、坂口安吾的《盛开的樱花林下》和江户川乱步的短篇作品。后来因出版社的规划调整,去掉了上述作品后又加上了森鸥外的“留德三部曲”,与夏目漱石的《伦敦塔》、芥川龙之介的《舞会》呼应。笔者的初衷是想通过这些作品,展现明治维新后日本接受西方文明的一斑以及作家们对西方文明和所谓文明开化的思考。
    在选篇方面,除了个别分册外,大部分分册的译者又同时兼任了分册的编选,都可以视为整套书的编者之一。苏靖女士亦为此付出了很多精力。
    今年是日本明治维新150周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的国家。夏目漱石和森鸥外分别前往英国和德国留学,他们对西方文艺的译介及和洋兼顾的文艺创作对后世的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两座高峰大正时期的芥川龙之介,对文明开化后的社会现状进行深刻描绘与反思,写作了一系列的“文明开化物”,其中以《舞会》最为著名,深刻反映了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社会现状:田山花袋开私小说之先河;国木田独步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谷崎润一郎是耽美派的重要作家;中岛敦则致力于故事新编,写作了很多中国题材的短篇小说;宫泽贤治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家和诗人:堀辰雄是新心理主义流派的代表作家;横光利一开创了新感觉派,而新感觉派的文学理念也影响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太宰治和坂口安吾则是日本战后无赖派的两大巨匠江户川乱步是目本推理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以上是基于最初选篇的简介,虽仍难以体现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全貌,但基本涵盖了各个时期的主要流派。 …… 于永妍大学时期就是一位文艺青年,有着非常优秀的文字功底。从她的导读和译文中,我能感受到一颗难以压抑的“文艺心”。从导读中我似乎能感觉到她总是忍不住将自己的影子投射到作者身上,而在她的译文中我又感觉她时不时地想要从作者的背后跳出来,展示她的文采。虽然文艺青年这个词近年来越来越倾向于贬义,但同样曾有一段文青岁月的我,一直坚持认为文学翻译不是一门“技术”而是“艺术”。虽然我在翻译教学中会告诉学生。做文学翻译应“防文艺腔”“去文艺病”,防止无病呻吟与华丽辞藻的堆砌,但是我同时认为,作为一个文学译者必须有一颗“文艺的心”,唯有如此,才能让“技术”最终升华为“艺术”。文艺的《柠檬》是适合她的。 除了译文之外,每个分册要求译者进行详细注释。这也是我一直的想法。我觉得文学翻译不应止于文字的翻译,同时作为文学研究者的译者,其实可以踏出更远的一步,以注释的方式体现译者的主体思考。这次可以说是第一次付诸于实施。但由于日汉对照且面向中高级日语学习者的缘故,因此,本次进行的多是一些解释性或文本解读性的注释。对每位译者注释的“度”则没有统一要求,全凭译者本人,可以说每一册的注释都是译者本人文本细读成果的体现。而这些体悟,仅为读者的阅读提供一个视角。 没有杨本明的积极联络,没有陈燕的热心鼓励,没有各位译者的积极响应,没有苏靖女士的诚心挽留,或许我都早已放弃,也没有这套书的问世。感谢大家的帮助,让没有任何组织能力的我也成功做了一次组织者。感谢为此付出大量精力的各分册编辑。 做翻译的时间越长,越是感觉这个工作常常让人如履薄冰,有时因力有不逮,欲百分之百还原原作的文风与思想而不及,有时又会因一时疏忽而会犯一些自己回头看时都觉得幼稚的失误。我们虽然希望能做到尽善尽美。但错误纰漏仍在所难免,还望方家不吝指正。 (文中涉及译者的敬称略) 岳远坤戊戌年初夏于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