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综合性图书 > 综合性图书 > 百科全书类书

世界重启(大灾变后如何快速再造人类文明(修订版)

  • 定价: ¥68
  • ISBN:9787557682446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天津科技
  • 页数:292页
  • 作者:(英)刘易斯·达特...
  • 立即节省:
  • 2020-07-01 第1版
  • 2020-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一场极富科学想象力的思维实验,也是重新梳理人类文明发展的知识指南。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当我们遇到全球性的自然灾害、瘟疫,或者沉浸于文明的便利时,或许更应该思考一下,假如文明瞬间崩溃,我们该何去何从?特别是在新冠病毒肆虐的今天,这本书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名人推荐+大奖加持+媒体好评。14种文字全球出版,入选《自然》《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年度书单,贝爷、罗辑思维、梁欢等推荐……

内容提要

  

    假如我们熟知的世界已经消亡,关键问题是:下面该怎么办?
    这是一场极富科学想象力的思维实验,写给假设中的世界末日幸存者,作者达特内尔不仅探讨了让我们如何在大灾难后的几周里活下去,更介绍了恢复人类文明所需的非常基础,却极其重要的知识精华:从如何重新发展农业、喂饱肚子,到怎样提炼矿物、制造药品和生产工具,再到铺设电网、发展交通等。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当遇到全球性的灾害、瘟疫,或沉浸于文明的便利时,我们也许更应思考一下,假如文明瞬间崩溃,我们该何去何从。

媒体推荐

    《世界重启》是本让人欲罢不能的书,不但审视了支撑现代社会的那些基本却重要的技术原则……而且在妙趣横生的阅读中,让我们对人类的智慧充满了乐观。
    ——《华尔街日报》
    一项无与伦比的成就。丹特内尔用言简意赅的内容阐释了文明的基本要素。即便文明没有毁灭,这也是一本有趣的书。但如果文明真的毁灭,这将会成为新世界的圣书——达特内尔将成为那个世界的伟大先知。
    ——《泰晤士报》
    重启人类文明的终极DIY指南。凭借着科学理性,达特内尔描绘了一个被毁灭的地球上可能出现的情景,为幸存者提供了从无到有重建文明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指导。很多读者都会兴奋地发现,这本书提醒我们重新意识到了人类这个物种所具有的无限顺应力。
    ——《自然》
    一次让人热血沸腾的阅读体验,一次再造人类文明基石的伟大思想实验。
    ——《纽约时报》
    达特内尔的构想,在理解我们的世界是如何建立起来的问题上,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书单》
    “人类文明任何一个小成就,背后需要的支持系统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罗辑思维
    “凡事做好准备!”我向老天祈祷,你永远用不到这本书。——“贝爷”格里尔斯《荒野求生》
    重启人类文明的DIY指南。——《自然》
    让人热血沸腾的阅读体验,一次再造人类文明基石的伟大思想实验。
    ——《纽约时报》

作者简介

    刘易斯·达特内尔(Lewis Dartnell),莱斯特大学和英国航天局(UKSA)研究员,也是屡获殊荣的科普作家。他1980年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牛津大学生物学系,后在伦敦大学学院获得天体生物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天体生物学和火星微生物生命的研究。在科研工作以外,他出版过多部科普作品,包括《宇宙中的生命》《我的太阳系旅游指南》《原点:地球如何塑造我们》等。此外,他经常为《卫报》《泰晤士报》《新科学家》等媒体撰写科普文章,也主持过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多档科普节目。

目录

序言
  重启手册
  加速发展
  内容
世界的终结
  撕毁社会契约
  世界终结的最佳方式
  大自然卷土重来
  后末日时代的气候
宽限期
  避难所
  水
  食物
  燃料
  药物
  为什么你应当离开城市?
  离网电力
  向城市要资源
农业
  农业原理
  什么是土壤?
  我们食用的植物
  诺福克四圃轮作制
  粪肥
  以一养十
食物和服装
  食物的保存
  谷物的制备
  利用热和冷
  衣服
物资
  提供热能
  石灰
  肥皂
  木材干馏
  酸
材料
  黏土
  石灰砂浆
  金属
  玻璃
医药
  传染病
  分娩和新生儿护理
  医疗检查和诊断
  药物
  外科学
  微生物学
为民供能
  机械能
  电力
  发电与配电
交通
  保持车辆的运行
  失去了机械化该怎么办?
  重新发明动力交通
通信
  书写
  印刷
  电子通信
高等化学
  电解和元素周期表
  炸药
  摄影术
  工业化学
  时间与地点
知时知令
  重建历法
  我在何方?
最伟大的发明
  科学方法
  科学工具
  科学方法一续
  科学与技术
结语

前言

  

    我们熟悉的世界已经消亡。
    一种极为致命的禽流感毒株终于冲破了物种界限,成功地感染了人类宿主,或者在一次生物恐怖主义活动中被蓄意释放出来。在当今这个时代,都市人口密集,空中交通连接着不同的大洲,传染之快达到了毁灭性的程度。在任何有效免疫措施甚至隔离命令得到落实之前,全球人口的一多半便已经被病毒所杀。
    或者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关系终于发展到极限,一次边界冲突的升级令双方都失去了理智,导致了核武器的使用。核弹头独特的电磁脉冲被某邻国国防监控系统探测到,引发了一轮针对印度盟友美国的先发制人的攻击。美国及其欧洲盟友和以色列随即展开报复。全世界的主要城市都化作了放射性玻璃构成的崎岖原野。进入大气层的巨量尘土和灰烬减少了能够照射到地面的阳光,造成长达几十年的核冬天,继而引起了农业的崩溃和全球性的
    饥荒。
    或者事情根本就不在人类的掌控之中。一颗直径仅有1千米的石质小行星击中了地球,急剧改变了大气环境。距离撞击点几百千米之内的人立刻死于高温高压的冲击波,而在那个范围之外的大部分幸存者也只是在苟延残喘。小行星落在哪个国家并不重要:石块和尘土被高高地抛入大气层——此外还有热浪引发的大范围火灾生成的烟尘——在风的助力下遮蔽了整个星球。就像核冬天一样,全球气温的下降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绝产和大规模饥荒。
    很多以后末日世界为主题的小说和电影都会有诸如此类的情节。
    大灾过后的场景往往被描绘得贫瘠而暴力——就像在《疯狂的麦克斯》(MadMax)或者科马克·麦卡锡(CormacMcCarthy)的小说《路》(TheRoad)中那样。成群结队的拾荒者四处漫游,囤积剩余的食物,残酷无情地猎杀那些较为缺乏组织和武装的人。我疑心,至少在最初的灾难打击过后的一段时间内,真实情况或许跟上述的描述相去不远。不过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认为道德和理智终将占据上风,幸存者最终还是会开始定居和重建。
    我们熟悉的世界已经消亡。关键的问题是,现在该怎么办?一旦幸存者们认识到自己的窘境——之前的生活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已经全部崩溃——他们该怎么做才能在灰烬中崛起并确保长期的繁荣?他们又需要哪些知识才能尽快恢复重建?
    本书是一本针对幸存者的指南。它不仅探讨如何让人们在灾难后的几个星期里活下去——介绍生存技能的参考书已经够多了——还要传授如何精心策划先进技术文明的重建。如果你手边没有一个能够运作的样例,你能说出来如何制造一部内燃机、一架钟表或者一台显微镜吗?或者是更基础的问题,如何成功地种植庄稼以及制作衣服?不过,我所描述的灾难场景同时也是一个思维实验的出发点:我们将借助它们考察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因为随着知识日益专业化,这些基本原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已经非常生疏。
    发达国家的居民已经与维持其生存的文明过程脱节。作为个人,哪怕是对于制造食物、避难所、衣服、药物、原料或者关键物资等基本技能,我们都表现出惊人的无知。我们的生存技能已经退化到这样的程度:假如现代文明的生命支持系统失效,假如食物和衣服不再奇迹般地出现在商店的货架和衣架上,大部分人类都将过不下去。当然,曾几何时每个人都是生存专家,那时候人们与土地的联系很密切,对生产方法很熟悉,而要想在后末日世界中生存下去,你需要倒转时钟,重新学习这些核心技能。
    更重要的是,在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每一项现代技术背后,都有着大量关联成网的其他技术作为支撑。仅仅了解每一个零件的设计和材料,远不足以制作出一部iPhone。这部手机雄踞在一座庞大金字塔的塔尖,而构成塔身的则是很多使之得以出现的技术:开采和精炼用于制作触摸屏的稀有元素铟;用高精度的光刻法制造计算机处理芯片中的微电路;以及扬声器中那些小得不可思议的零件,更别提维持远程通信和手机功能所必需的无线基站网络和基础设施。
    文明崩溃之后出生的第一代人会觉得现代手机的内部机理完全无法理解,微芯片电路的走向细微得用肉眼无法辨认,而其目的则更是彻底的深不可测。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ArthurC。Clarke)曾在1961年说过,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都与魔法无异。在大灾之后的时代,令人懊恼之处在于,这些不可思议的技术并不属于某种远在繁星之间的外星人,而是属于我们自己过去的某个世代。
    在我们的文明中,即便是那些算不上高科技的寻常物品,也要用到很多种必须通过开采或者其他方式获得并在专业化工厂里加工的原材料,以及在生产设施内组装的独特零件。而这一切又依赖发电站和远距离运输。1958年,在一篇以我们最基本工具之一的视角写就的随笔《我,铅笔》(I,Pencil)中,莱昂纳德·里德(LeonardRead)以极富表现力的手法表达了这一观点。该文的结论令人震撼:由于原料来源和生产手段的分散,哪怕这样一个最简单的工具,地球上也没有一个人拥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制造出来。
    对于我们的个人能力和日常生活中哪怕是简单物件的生产之间的鸿沟,托马斯·思韦茨(ThomasThwaites)曾在2008年做过一次令人信服的展示。当时他正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想要从无到有地制作一台烤面包机。通过逆向工程,他把一台便宜的烤面包机分拆成简单明了的基本构件:铁质框架、云母绝缘层、镍质加热丝、铜线和插头以及塑料外壳—然后通过在采石场和矿山挖掘,亲自采集到了所有的原材料。他还翻阅了一部16世纪的文献,查阅出历史上较为简单的冶金技术,利用一个金属垃圾箱、烧烤木炭和一台鼓风机建造出一座原始的炼铁炉。最后的成品既带着令人愉悦的质朴,又散发着其自身的奇异美感,同时巧妙地凸显了我们所面临问题的核心。
    当然,即便在一种极端的末日场景中,幸存者群体也并不需要立刻自给自足。假如绝大多数人口都死于一种非常致命的病毒,那么大量的资源都会留下来。超级市场仍然保存着充足的食物,你可以在废弃的百货商店里选一身崭新而好看的名牌服装,或者从展厅里开走一辆梦寐以求的跑车。找一座荒废的别墅,稍微搜寻一番,就不难找到一些移动柴油发电机来保持电灯、暖气和设备的运行。加油站的地下燃料池还在,足够让你的新家和汽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完备的功能。事实上,小群体的幸存者可能在大灾之后短时间内过得相当舒适。文明可以暂时凭借本身的惯性顺势滑行。幸存者们会发现自己周围充满了任由取用的资源:一个丰饶的伊甸园。
    但是,这个伊甸园正在腐烂。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物、衣服、药品、机械和其他技术都会被无情地分解、腐烂、变质和降解。幸存者拥有的不过是一段宽限期。随着文明的崩溃和关键过程—采集原材料、精炼和生产、运输和分配——的突然终止,沙漏被调转过来,沙子徐徐流淌干净。剩余资源能够提供的无非是一个安全缓冲,让幸存者们不得不重新开始农耕和制造之前拥有一段好过一点的过渡期。
    ……
    在之后的章节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重新学习医学、利用机械动力、掌握发电和存储电能的技术,以及组装简单的无线电装置。而由于内容中包括了如何制造纸、墨水和印刷机的信息,这本书本身便携带着其自我复制所需的遗传指令。
    一本书能使我们获得多少对世界的理解呢?我显然不能用这单薄的一本书就记录下人类掌握的全部科学和技术。但是我认为它在基础科学方面打好了足够的基础,能够在早期对幸存者有所助益,还能为在科学和技术的网络中沿最优路线实现大为增速的复原提供宽泛的指导。另外,遵照着仅仅提供简要的核心知识并期待其随着未来研究的深入开枝散叶的原则,一本书便能够容下一笔庞大的信息宝藏。当你放下这本手册时,你将了解到如何为了实现文明的生活方式而重建基础设施。此外,我还希望你能对科学本身一些美妙的基础知识拥有更加深刻的领悟。科学不是事实和计算的组合,它是一种方法,你必须运用这种方法才能够确信无疑地搞清楚世界运作的方式。
    快速启动指南的目的是确保好奇、追问和探索的火焰能够继续熊熊燃烧。我希望即便在灾变的淫威之下,文明的血脉仍然不会断绝,幸存的社区不会退行太远或者停滞不前,我们这个社会的核心将得到保存,知识的关键要点在后末日世界里得到滋养,并再次蓬勃发展。
    这是重启文明的蓝图,同时也是我们自己的基础知识入门书。

后记

  

    对于当前知识与技术的宏大体系,本书能够提供的仅是一些初步的认识。但是在加速重启的过程中,我们探讨的领域对培养初生的文化而言将是最为重要的,而且可以使它重新掌握其他所有知识。我希望通过了解文明来采集和制造所有基础资料的实际方式,你会像我在为了撰写本书而做研究时那样,对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心存感激:充足多样的食物、格外有效的医疗、省力舒适的交通以及充足的能源。
    人类第一次对地球造成显著的影响是在大约l万年前,当时全世界有大约一半的大型哺乳动物突然消失了——懂得团队合作、掌握了石斧和石制矛尖等高级狩猎技术的我们,是促成这次灭绝的首要嫌疑人。接下来的一万年时间里,随着人类定居并清理居所周围的土地,地中海周围和北欧的森林出现了稳定的萎缩。300年前,人口开始迅速增长,最终每一块适合农业生产的土地都得到了开垦。出现显著变化的不仅是地貌,还有整个星球的化学构成,因为累积了几亿年的碳被从地下挖掘出来,随着日益升高的热情被排放进大气层。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升高,改变了世界的气候,推动了全球变暖,抬升了海平面,造成海水的酸化。零散的小镇与城市像菌落一般膨胀合并,道路像缎带一般披挂在高低起伏的地表,在大的城区周围回转成环,在主要的交会处纠缠出壮观复杂的立交桥。越来越多的金属造物在全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来回涌动,在天空中穿梭,有一些甚至冲出了大气层。在夜间,这种无止无休的狂热活力,在太空中也能看得一清二楚,人工光源构成的发光节点和线条已经交织成网,勾勒出了大陆的轮廓。 接下来是一片寂静。 全世界的交通网络突然停顿,光源构成的网络暗淡消失,城市荒废瓦解。 重建需要多长时间?全球性的灾难之后,技术社会要多久才会恢复?重建文明的关键,可能就在本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