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数理化学科 > 数理化学科 > 物理学

疯狂的科学实验

  • 定价: ¥48
  • ISBN:9787539075402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江西科技
  • 页数:306页
  • 作者:(英)埃里克斯·伯...
  • 立即节省:
  • 2020-12-01 第1版
  • 2020-1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火爆全球的“恶作剧博物馆”网站创始人,回顾历史上异想天开的疯狂实验。
    有趣、有料、有爆点,谁说科学都是“严肃脸”!
    当严肃却又搞怪的科学家遇上荒诞另类的科学问题,揭露科学实验高冷面具下的“不正经”。
    五大门类,全面覆盖不同学科的方方面面;75个科学实验,彻底满足你永不停止的好奇心。

内容提要

  

    谁说科学家都是“严肃脸”?
    本书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幽默的文字,回顾了历史上“异想天开”的疯狂实验。内容不仅涉及物理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还添加了脑洞十足的硬核科普知识,让每一个看似荒唐可笑的问题,都有了一个“正经”的答案。

媒体推荐

    这本书非常出色地解释了那些以科学的名义进行的怪异、疯在的实验,并用“高质量”的故事呈现了出来。对科学感兴趣的开万不要错过。
    ——《化学世界》
    作者用幽默的语言描述了科学实验中的晦涩细节,使整本书起来非常有趣。书中所包含的故事,可以帮助任何一个希望成为科作家的人丰富他们的素材库。只不过,你或许想不到,这本披着“科学实验”外衣的科学真相,比科幻小说更离奇。
    ——《星期六晚邮报》
    一位科学史学家,带领读者走过一条条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奇怪的弯路。这本书简洁而生动地讲述了一群疯狂的科学家,在核物理、发展心理学等领域的古怪实验。
    ——《波士顿环球报》

作者简介

    埃里克斯·伯依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科学史硕士。1997年创立了“恶作剧博物馆”网站,全球累计用户过亿。美国IT杂志《个人电脑》将其评为“世界上100个你不能错过的网站”之一。他已出版了多部作品,内容涉及物理、化学、心理学等领域。

目录

第一章  电学实验
  和伏特电堆结婚的男人
  如何电击一头大象
  电击鸟类
  从给植物通电到给学生轻微通电
  闪电、教堂和通电的绵羊
第二章  核反应
  患神经症的原子山羊
  如何在原子弹爆炸中活下来
  核爆月球
  不可思议的原子太空船
第三章  欺骗性方法
  以科学之名打斗的人们
  躲在床下的心理学家
  金属性金属法案
  满屋都是“托儿”
  砰
  吸引人的福克斯博士
第四章  猿猴实验
  与猴子交谈的人
  黑猩猩管家和猴子女佣
  让猿猴打架的人
  缺失的猴子高潮之谜
  长大成“人”的黑猩猩
第五章  自我实验
  难以下咽
  痛感升级
  自我手术的冒险
  为科学献身
参考文献
致谢

前言

  

    1932年5月,波兰研究人员塔德乌什·哈纳斯披上猿猴的外皮,钻进了华沙动物园的灵长动物区。接下来的八个星期,在获得动物园官方批准的前提下,哈纳斯就住在那里,与一群猿猴为伴,吃猿猴们的食物。并尝试学习猿猴们的语言。当他六月底出来时——身上无疑带着不大好闻的气味——接受了一群好奇记者的采访。“里面怎么样?”记者们问道,“你了解到了什么?”哈纳斯挺直身子,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尽可能严肃一些,回答道:“猿猴的生活习惯与人类有极高的相似之处。”
    其实我对哈纳斯有种亲切感。和他一样,我曾和一些相当奇特的同伴一起生活了一阵子。细算下来,自我离开办公室,开始和他们一起生活已经有一年出头的时间。现在的我,重新走到了耀眼的阳光下,眨着眼睛,有点儿目眩地四下张望。最后向你呈现出这本书——我一年的研究成果。
    与哈纳斯不同的是,我的同伴并非猿猴。他们是一群疯狂的科学家。约翰·威廉·里特尔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一名德国的物理学家,曾系统性地电击自己身体的各部分来研究这到底是什么感觉;还有弗雷德里克·赫尔策尔,他仔细地测量了绳结、玻璃珠和钢螺栓通过他的消化道的速度;心理学家玛丽·亨勒,她喜欢藏在女生宿舍的床下,偷听学生们的对话。此外,我还花了些时间和芝加哥人在一起,他们总是勤勤恳恳地趴在书桌上,草拟用核武器炸毁月球的计划。
    这本书讲述了这些科学家所做出的各类壮举和怪异的实验,并展示出这些人为了科学进步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你大概已经知道,我所说的和这些科学家一起生活,并非字面的意思,而是他们是我思想的同伴。我通过学术期刊、报纸和书籍追踪他们的事迹。尽管有时,当我坐在图书馆或者面对电脑屏幕时,感觉他们就在我身边。
    《最后的幸存者》
    四年前,我写了一本关于怪异科学的书,名为《最后的幸存者》。你现在读的这本书延续了《最后的幸存者》中的奇异实验纪事。日常生活中,我无法抗拒疯狂的科学家们的“吸引”,我总会花更多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
    这一回,我在图书主题和人物身上花了不少时间。一旦他们的实验特别吸引人,我就想讲述更多关于他们的故事。除此之外,这本书和《最后的幸存者》的结构非常相似。比如说,我在每个章节前都加上了戏剧化场面的引言。这些引言大多数都来源于故事中一个关键场景。在这些引言中,我尽可能还原了真实事件——虽然有时我需要基于专业知识,推断这些事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我还发挥了一些艺术想象,比如增加对话以增强戏剧性。然而,不管一切看起来有多奇怪——虽然我已尽我所能地保证它们的正确——你读到的每个篇章的正文都是完全真实的。如果你想对任何一个主题做更深入的研究,那么你可以在书的后面找到延伸阅读的参考书目。
    疯狂科学家们的吸引力
    疯狂的科学家们到底有什么吸引力,使我竟写了两本关于他们的书?肯定不是因为他们魅力不凡。事实上,其中一些人,倒实在令人毛骨悚然。
    疯狂科学家们之所以吸引人,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毫不羞惭、自由地探索新的想法,不论这些想法就我们其他人看来多么错误。我们大多数人虽然会时不时地有奇特的想法从脑子里冒出来,但是我们并不会就此采取行动。相反,我们会不大引人注目地继续生活。我们会尽力不跨越所谓正常行为的边界。而相对而言,疯狂的科学家们会任自己脑子里打转的奇思怪想信马由缰。如果他好奇“切开自己的肚子、取出自己的阑尾”是种什么感觉,他会直接上手去把这件事做了。
    疯狂科学家们不仅自然而然、毫不拘束地将他们古怪的冲动付诸行动,他们还经常为此得到赞赏。如果随便谁做了这本书里提到的一半的事,那么他们不是被拖走关进监狱,就是会被送进精神病院。比如说。在“电学实验”一章,我提到了英国科学家托马斯·索恩·贝克,他把自己的小女儿放进通电的笼子里,尝试刺激她成长(尽管在那个年龄她的身高十分正常)。如果一名非科学家向邻居提起自己把女儿关进了一个通电的笼子里,没几分钟警察就会敲他的门,但因为贝克是一名科学家,社会尊重甚至崇敬他。只有凭着后见之明,我们才得以开始思忖:“那人到底在想些什么呀?”
    疯狂科学家们的壮举也展现了科学更黑暗、更情绪化的一面,相比那些聪明过人的天才毫不费力地得到全部正确答案的科学故事,我感觉这些故事要有趣得多。在这里,研究人员在进入不熟悉的领域时毫无头绪地摸索前行,期望自己选择的是正确的方向,但往往在死胡同里翻车——这些死胡同,在疯狂的科学家那里,有的是非洲丛林中的笼子,他们就孤独地坐在那里;有的是压抑的阁楼,他们躺在阁楼的黑暗中,给自己憔悴的身体施以电击。
    “疯狂的科学家”这个字眼具有贬义,但是我实际上对你将遇到的一些人物产生了相当感同身受的心情。我无意嘲笑他们。我认为科学需要科学狂人(至少需要那些没那么残酷的科学狂人),因为当你面对困难和反对时,是需要某种疯狂来坚持你的想法的。有时候没人相信你。有时候这样的情况年复一年地持续。有时候你会变得饥渴,或者就像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那样,成为可卡因的瘾君子。有时候你给自己做手术,而你的内脏涌了出来。但是科学上许多最重大的进步恰恰归功于这些固执的研究人员,他们即使境遇如此艰难,仍然拒绝放弃自己的理论。当然,如果他们的理论被证明出来了,他们会被纪念并被称赞为不走寻常路的人。但事实上,不走寻常路者和科学狂人难道不正是硬币的正反两面吗?
    哪种奇怪?
    四个世纪的科学研究,累计了数量庞大的奇怪实验。因此,当我创作这本书时,所遇到的挑战并不是找不到足够多的奇怪实验来写,而是从多到令人为难的素材里选出合适的案例。那么最后我是如何决定哪些实验可以被放进本书的呢?
    说实话,并没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来指导我的选择过程。那些荒诞的案例,几乎出于定义,就难以轻易地分类。我想我寻找的是那些出人意料的故事,那些将罕见、奇怪的元素联系在一起的实验。比如患精神性神经症的山羊和原子弹。这类实验需要一些合理的解释。但是当我翻阅旧学术期刊时,虽然我并不确定自己要找什么,但我确实知道自己不需要什么,这种排除法值得我说几句解释一下。
    排除法的第一条原则是:那些希望自己奇怪的人,其实并不够奇怪。因为研究人员有时会以一种闹剧的方式,故意把自己伪装成疯狂的科学家。比如,他们会用公式来描述美味的奶酪三明治,或者计算用瑞士的大型强子对撞机给一张比萨解冻需要多久。这类科学家有时候非常好笑,但这并不是我想为这本“实验集”搜寻的内容。我想找的是对自己的另类研究完全严肃认真的疯狂科学家。对我而言,他们认真的意图使他们的行为奇怪得多,而且更为引人入胜。在一些更稀奇古怪的实验中,他们可不只是乖僻、无害的,在他们的奇怪背后甚至还潜伏着一丝危险。我们不得不感到疑惑,为了得到想要的答案,他们到底愿意走多远?
    排除法的第二条原则是:我并不愿意以探索科学之名,行野蛮之事。很多人,在想到古怪的科学时,总会想到科学式的恐怖——纳粹研究、塔斯克吉梅毒实验、日本731部队。这些实验可能确实奇怪,而且它们也确实提供了当所有道德约束都被抛弃时,所发生的恐怖事件。只不过,收录这些实验可能会让整本书变成“人类恶行手册”。我并不希望这样,所以我避开了在伦理层面上过分偏向于残暴恶行的实验。
    说完了这些,我还得提出适当的警告。尽管在这本书中,我并不详述恐怖实验,也不提供轻科学故事,但在接下来的内容里,仍然是黑暗与光明相交织;仍然有一些实验会令某些人惊讶——它们在对科学真诚的追求中竟然被允许。比如以21世纪人类的视角来看,有些动物实验可能会显得残酷。我们并非对任何道德上难以界定的实验表示支持。但即使是在最令人不快的情形中,我想我们也还是有可能看出其超现实和古怪特点的,而这才是我向你呈现这些故事的主旨——将它们作为一个小小的提醒:悲剧、喜剧、荒谬与对知识的追寻往往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现在开始我们的故事吧!
    埃里克斯·伯依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