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小城故事:新华书店·不见不散
发布时间:2020-04-21 | 作者:
    对于我们中国的80、90、甚至00后的孩子来说,无论你看过多少书,逛过多少家书店,最早去过的这家书店名字一定叫新华书店,还记得在那里的故事吗?六月天在书店里蹭空调、靠在书柜边上摘抄下那些写信用的名言警句,还有那句“新华书店不见不散”。
    衢州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廖航:衢州市新华书店是1949年的8月10号成立的,也是随着我们衢州市解放以后,成立起来的一家新华书店。
廖航,衢州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也是新华书店目前在职的最早员工之一,在新华书店工作了40年,见证了属于衢州市新华书店的多个小时代。刚入职那会儿,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从书店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也显现了衢州文化市场生机勃发的活力。
    衢州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廖航:感觉市民求知欲望很强,创业需要的这方面知识,他从书本上来找、从图书里面找;学生求学考试、高考、复习这一方面的诉求需求量比较大,上海出版社的一套复习用书,还是需要排队买的。
    1983年,衢州市新华书店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人均购书排在全省前茅。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的向往,都集中体现在对图书的需求上。
衢州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廖航:我们农村发行这块还是做的很好的,到农村里去,流动供应基本上是靠人挑车拉自行车拉,买不到的书千方百计给他们去采购,去想办法满足大家的需要。
    著名作家毛芦芦就是当时的书虫之一,在她的回忆里,那时候的文艺类书籍十分畅销,一本本世界名著,打开了多少年轻人最初的梦想大门。
    作家 毛芦芦:当时我住在水亭街,功课很重压力很大,但是当时也经常抽空到新华书店里来看看书,就觉得那个时候那是人生唯一的亮光。因为我真的很喜欢看课外书,一个文学爱好者的阅读像海绵一样,我觉得遇到什么很多的东西,就会吸到心里来了。
    毛芦芦说,那个时候最珍贵的就是文艺类小说,据说曾经有人用一辆自行车换了一本《飘》。
    作家 毛芦芦:那个时候的《飘》确实是非常流行,我因为《飘》的缘故,外国的电影明星就是那个女的费文·丽,我一直认为费文·丽是我心中的第一位女神。
    不久以后,新华书店的经营门类得到了革命性的扩充。
    衢州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廖航:除了卖书还有磁带,港台的这个是经常卖脱销。比如说张国荣、谭咏麟,另外一个就是武侠小说,那个年代也是很时兴的,经常要排队才能买得到这个书。岁末年初的时候,老百姓买一本挂历挂在自己的房子里面,也是增强了很多节日的氛围。 
    随着精神生活人日益丰富,原有的书店渐渐不够用了,1987年在原址上新建的新华书店大楼十分气派,矗立在市中心,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硬件环境的改善为书店内部的改变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书籍管理模式也从一对一繁琐的闭架变成了全新的开架模式,这一系列调整让新华书店全新升级。
    读者1:其实那个时候新华书店相对来讲,也是一个很标志性的建筑吧,记得好像高中同学大家聚会什么的,都会说新华书店见什么的。
    读者2:我上初中的时候吧,家里经常会停电,一停电我就跑到新华书店去,又有空调又可以看书就很开心。
    随着电商平台和网络自媒体的兴起,一时之间电子书、有声书、网上读书会百花齐放,传统图书业受到巨大的影响。
    衢州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廖航:工作生活节奏比较快,时间除了读书以外,他还有更多其他这方面的诉求,比如说娱乐啊什么的。 
    2011年对于新华书店来说是改变的大年,首先改变的是地址,从老城区市中心搬到了西区,这是在当时处于初步建设中的新城区。之后几经变革升级,新华书店成为衢州书城。
    衢州书城副经理 徐若相:一个书店的发展要体现一个城市的发展,书店的各方面,阅读环境好了,体现这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都提高了。结合衢州的特点,比如说1楼走进来屏风上就有8个风景点,书店结合大家各种阅读习惯,便于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设置了3楼的报告厅,再引进各种业态。
    2016年参加工作的小刘是书店的新鲜血液,负责书店文创和科技版块的他,告诉我们如果你不知道“电子书目”,说明你该来逛逛书城了。
    新华书店工作人员 刘浩杰:最主要的变化就是高科技产品的增多,它可以及时推荐一些重点图书,或者一些排行榜畅销书的推荐,以及我们自助查询系统,自助查询系统它更美观了,而且它查书准确了,它会提供一个地图,当你查这本书的时候,它会用地图引导你,你找这本书到底在哪个位置。
    高新科技服务的引入,让人们在海量藏书中可以轻松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如今在新华书店读书不仅是阅读体验,更是沟通分享和聆听。
    读者:我觉得这里不仅能看书,而且时不时的会举行一些活动,很吸引人,比如说读书会、作者签售会,有跟自己喜欢的作者见过面,感觉很激动。
    在诸多畅销书签售活动中,毛芦芦的儿童文学作品无疑非常受欢迎,她已从当年的那个啃书的小姑娘,华丽转身成为与读者亲密互动的创作者,新华书店成为了她再一次认识阅读的新天地,她也希望有更多人借这一方书香之地品味出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
    作家 毛芦芦:一旦当你静下心来阅读的这种状态,我觉得没有特别多的变化,坐拥书城这到处都是书的地方,这个感觉真的是不一样的。这个场地真的特别好,讲起自己的读书经历、读书故事来,我觉得自己特别有滋味,很多外面的朋友,因为我经常写个微信什么的,他们就觉得我们的这个衢州真的是太美好了,人文方面有很丰厚的底蕴。我们现在发展确实也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灵魂、我们大自然的美景,我觉得生活在这里真的是很幸福。
    如今的新华书店更像是基于阅读文化的终端,将周边的延伸产业变成一张网,满足不同市民的不同阅读需求的同时又营造出了这座城市与众不同的阅读文化氛围。
    读者:我觉得氛围很好,一方面它不仅仅是卖书的书店的感觉,给大家也营造了读书的氛围在这里,生活的一种方式吧。
    读者:现在我觉得新华书店可以配得上说是一个传播文化的地方了,因为它更多是让小孩子免费来看书,感受文化氛围,从而能够爱上读书,我觉得这个做得蛮好的。
    读者:比原来的老新华书店档次上越来越高了,愿意来读书了吧,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这种安静的氛围,愿意坐下来和我们一起看书。
    未来新华书店,将引入更多高新科技,利用大数据,结合线上线下服务,打造智慧书城、生活书城、教育书城,让新华书店成为全民阅读的新高地,建立起全新的衢州文化地标。在这座有礼之城,从一间城边旧书店到一家山间书院,从传统书店到新概念书房,无论是一本润养时光的旧书,还是一套时代审美的新书,不管是一条点击量破10万的读书音频,还是一个千万粉丝的线上书友会,文化始终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所在,而书店就是那个汲取灵魂的魔盒,阅读方式虽已今非昔比,人们对知识与文化的钟情却从未改变,这是对时光的热爱,是对知识的渴求,是对文明的探索,更是对生活的凝练,书页之上一串串丰富的文字,如同千年古城里,奔跑的脚步。
    在这几期节目中,我们走进各式各样的书店,与各种各样的书友相遇、交谈、道别,了解各种各样的阅读方式,看到大家最后的海采,小编非常感动。岁月流转,过去现在将来,对于普通人来说阅读是一辈子的事,而对于衢州这座极富文化底蕴的城市来说,阅读是它最深层的文化基因,如果衢州是一本书,我们就是它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