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有家新华书店,那里的老书店人太会讲好听的故事了
发布时间:2019-10-31 | 来源: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瑾华
舟9.jpg
     今年夏天,几次准备从杭州去舟山探店,却几次都被台风所阻。最近的一次台风米娜登陆舟山,是10月1日。
    于是我的脑海中有了一个印象:舟山新华书店,因为地处海岛,这是一家每年都与台风亲密接触的书店。
    当然,还有一群每年要与台风亲密接触的书店人。
    1950年5月21日,舟山新华书店成立,新华书店定海中心店就在舟山东大街,现在的书店再往北50米。如今的书店,是一个又美又舒服的,可以呆下来阅读一整个下午的好去处。
    两个书店人出场了,一个叫潘建军,一个叫徐建跃。
    1990年,潘建军从浙江印刷发行学校毕业,到今年正好三十年。他先分到普陀新华书店,2003年,到了舟山新华书店。2003年,新华书店已经在解放东路85号,也是老城区定海文化广场边上。
    潘建军的老家,就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那个桃花岛。他是桃花镇人,也是金庸迷,他说,可能桃花岛的位置,正好符合金庸小说构思的地理位置。
    我以为潘建军已经是非常资深的书店人了,没想到,还有一个更老的书店人徐建跃。
    舟山新华书店的总经理徐建跃,跟潘建军同一个学校毕业,潘建军说他是行内“黄浦二届”毕业生。徐建跃1982年毕业后就到了舟山新华书店,在这里,一呆就是37年多。
    这次在舟山新华书店遇上这两个人,两个人都看起来斯斯文文的,不像海岛的风一直吹的,而是在书香中一直泡着的。这也是我省内跑了很多家书店以来,听到令人感叹的故事最多的一次。
    我们就来叨叨这家书店跟海浪、灯塔、故乡人等等有关的故事吧。
舟8.jpg
 
    【跟台风周旋久了,这里的书店人有本“风经”】
    到了舟山新华书店,我一进这家书店,就看到海浪状的吊顶。这海浪的形状,又一次提醒,这是一家开在海浪边上的书店。
    一到晚上,这吊顶的背景是蓝色的,是大海的颜色,多了几分浪漫的感觉。
    可身处大海边上,不仅意味着远方,浪漫的想象,更有台风带来的种种不便,风险。
舟6.jpg
    10月1日,台风米娜登陆舟山,舟山新华书店又是一轮抗台。还好,舟山新华书店的员工们庆幸,这时已经过了最紧张的必须保护教材的季节了。
    每年七八月,他们要负责整个舟山地区10万学生的教材,责任重大。一到台风季节,为了保护好教材,他们在文化路的新华书店教材仓库做了种种准备。比如做地面的时候,把放书的位置比地面再高出25公分。到台风季节,在原来位置上,再用木头书脚垫高25公分,以保教材的万无一失。
    “这么多年来,经历几次大的台风,教材书都平安无事,没有影响到学校开学。”徐建跃欣慰地说。
    今年8月,台风利奇马凶猛,临海老古城被淹,教材书被紧急搬到了二楼,台风中,12名书店员工奋战7小时,徒手救出了60吨教材。万一遇上更大的台风,可怎么办?
    “我们会发动全体男员工把教材书一包包搬到仓库二楼,根据台风预报来紧急处理。” 
舟7.jpg
 
    【两个老书店人的一肚子故事】
    书店二楼的畅销书排行和新书推荐区,看到一座直立的灯塔。这座灯塔出现在书店,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守候的象征。
    这家书店也像一座灯塔,这座岛上的作家们,也被这家新华书店牢牢凝聚在一起。
    所有的本土作家的书,几乎都在“翁洲学苑”里能找到。潘建军说,以前南宋时建立了一个翁洲学院,当时曾经是舟山群岛古代史上最辉煌的文化坐标。
    说到翁洲两字,外地人可能有点陌生,潘建军讲了翁洲的来历。比如舟山走书,又叫翁洲走书。如今,“翁洲学苑”要将“翁洲学院”的文化坐标传承下去,要构筑今天舟山群岛的文化殿堂。
舟4.jpg
    岛上的作家们,很多是徐建跃和潘建军的朋友。
    “《舟山方言研究》的作者童养标,退休了。《群岛世范》的作者翁源昌,他写了舟山家谱家风家事,也退休了。有个江山人、杭州大学地理系毕业的王建富,也写了十来本专门研究舟山的书,他原来是舟山市地名文化工作室主任,我们聊过挺多的。他出的书,在这里发的。他虽然不是舟山人,但一直在写舟山。他80年代就在这里工作了。三十年来,他下海区、上海岛,足迹踏遍了舟山群岛的每个村落、每个岛礁,编制了大量的各类地图。《群岛探津 舟山地名与“海丝”文化》的作者孙峰,我们邀请他去过社区,给社区居民讲过舟山文化。”
舟12.jpg
    写舟山的书,有这么多呢。潘建军说。
    徐建跃和潘建军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一位舟山的才子,说到他的书,不吝赞美。徐建跃起身说,我去家里给你拿本书来。
    这个叫花如掌灯的舟山人,到底是谁呢?
    潘建军继续不紧不慢地讲故事——
    “《故乡有灵》的作者花如掌灯,是舟山人,自由职业者,1963年生人,本名叫方平,我也认识好多年了,他的第一本书《奇花》,写我们小时候的故事,我们一看,就可以回想起来很多往事。他来过书店签名售书,有些粉丝会来见面。他以前养过兰花。比如说东大街有个什么店,卖什么东西。有个报刊亭,有个男子,每天说的什么话。我喜欢看他的生活随笔。如珠宝店、独人弄、老芦头,石板街上的旧人物等,勾起舟山人的儿时记忆。书卖得也比较好。”
    徐建跃从家里取回了他自己收藏的花如掌灯的第一本书《奇花》签名本后,坐下来继续讲故事——
    “我跟方平是多年的老友了。我们在80年代的大陈渔场认识的,成了朋友,当时方平还没开始写作。他是七八年前才开始写作的。他的书我都看过,还有几本书会出来。他换过很多单位,50岁提前退休了开始写作。”他又开玩笑说,“他高中毕业就出来了,没怎么读过书,是个怪才。”
    徐建跃一说书就会笑,好像在说令人幸福的事物,特别满足的表情。跟书厮混37年,一看就是爱书人。
舟1.jpg
    徐建跃和潘建军,两个老书店人。
    我拿起一本《舟山方言研究》,打开里面的词条,让徐建跃找个喜欢的词,他找了第四个词条“安心乐事”,意思是心又安,这个事情又喜欢。
    “我刚入行时,是80年代,那时的业务工作很原始态,整天对着报纸目录苦思冥想,什么书好,什么书好销。80年代时,我晚上坐船到上海,南湖轮,海上12个小时,凌晨5点到上海,在候船室排队买票,然后去上海发行所,去找这个老师那个老师,“巴结”老师们给我们一点书,比如当时《辞海》很紧俏。那时和现在相反。数量少的,自己扛回来。白天办完事,晚上再回来。”
    “那时西方哲学热,《存在与虚无》、《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大家拼命抢,有的还连夜排队。我也看了,不太看得懂。80年代,人们对书的喜爱,对知识的渴望不可想象,那真是书的黄金时代啊。”
    徐建跃老家是定海金塘岛人,他这样充满感情地跟我们“叨叨老古”,说着书店往事,不免让人感怀岁月里的那些珍珠,还有时代变迁对每个人的冲击。
舟3.jpg
    【阅自在:桃花岛主和东极岛的那些事,你知道吗】
     我发现,作为一个读者,坐在二楼的阅自在书吧,很可以涨姿势。
    “要说这个王建富,几年之前,网上热传一个帖子,说东极岛是舟山群岛的最东端住人岛,他马上跟了个帖子,说这是大错特错了。从有户籍和常住人口的角度说,嵊山舟比东极镇东福山岛更靠东,也是舟山群岛最东端的有居民海岛。”潘建军说。
舟2.jpg
     在书店的“阅自在”书吧,翻开这本王建富写的《地载海山 名志千岛》,果然这本书纠正了我们的不少地理上的认知偏差。
     他有篇《谁是桃花岛第一任岛主》,舟山的第一高峰安期峰顶上,叫炼丹洞,“这个洞灵光的”,现在山顶车可以开上去了。
     现在的桃花岛上,不仅种了桃花,还种了熏衣草。海岛处处都是绿野仙踪,美到你想哭。
     桃花岛原名桃花山,因徐福的同乡,号称“千岁翁”,被道教奉为“北极真人”的著名药农、方士安期生曾在岛上炼丹,醉墨洒桃花而得名。古代文献记载,安期生在桃花和舟山其他海岛时,有人亲见其食枣大如瓜。
     也就是说,第一任桃花岛“岛主”,不是黄药师,而是安期生。
     不到舟山新华书店,你只知道“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的桃花岛主是黄药师,你可能不知道,真正的桃花岛主,另有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