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商务周报 | 首次倡导打造书业共同体,产业生态将怎样被重构?
发布时间:2020-01-13 | 来源:

 
    商务君按:近两年,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简称“浙版集团”)举知识服务大旗,从2018年开始确立了“思想引领时代,知识服务用户”的价值观,推动各出版和发行板块增强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思维。
昨天,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2020供应商年会在京举行。会上,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鲍洪俊发表了题为“打造共建共享的和谐书业共同体”的讲话。
    在开始今天的主旨演讲前,我想先讲一本书在过去5年里发生的故事。《艺文类聚》,这是一本唐朝初年编修的古籍图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类书。书名很符合书的内容:把唐朝以前的所有文学艺术典籍汇编在一起。
    2015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翻出这本书开脑洞,书既然叫“艺文类聚”,但仅仅是汇编书还不够,还应该以书为旗去做更多有意义的尝试。于是,出版社内部挖潜组建融合团队,按照现代理念来做书,做文创年货、做艺文书房,让书中所传递的价值理念立体起来,看得见、摸得着。
    不过,这还不够。今年,浙江的新华书店也要参与进来,在书店里创变出风格各异的生活美学空间,以“艺文类聚”为一种精神标签,去辨识、去汇集、去对话一类用户社群,从而提供更精准、更丰富、更多元的可持续性文化产品,让知识回归价值引领的精神尊严。
什么是书业共同体?
 
    从一本书到一个出版品牌,再到一种人文空间,图书的内容没有变,传递的价值理念没有变,但裂变出一种书业新景观:出版社不再只是出书,实体书店不再只是卖书,它们正在携手创造知识服务。
    我想说的是,这本书的裂变故事,也是我们这个行业正在发生的创新故事: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技术进步和需求变化,正在重构书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链,出版社和书店不再是上下游关系链,而是逐渐走向以知识为中心的融合型关系链,唯有共建才能共享,唯有共融才能共荣。所以,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打造共建共享的和谐书业共同体。
    首先,我想向各位嘉宾分享我对书业共同体的理解:它是以推进阅读文化供给侧改革为目的,以书链万物的思路整合行业内外生态链,建立一种基于用户价值创造和跨领域价值链高效合作的书业共同体。
 
    它的实现路径是以服务用户为中心,通过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重塑协同出版发行环节的组织结构、生产流程、运营机制,实现深度的共融共通共营,为用户提供系统性、情境性、终身性的知识服务解决方案,从而形成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衍生-知识消费的商业生态闭环,引领传统书业蝶变转型。
    具体来说,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维度来构建共同体:
重塑书业生产运营共同体
以高质量内容为导向,协同书业重塑生产运营共同体。
    在传统的书业格局中,出版社是生产端,编辑按照个人取舍标准把书做出来;书店是发行端,通过各种营销方式把书卖出去,两者各为独立工种,开展标准化的流水作业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书业的全面赋能,出版业逐渐转向做内容运营,以具体的选题为运营项目,实行全流程、全领域、全产业的裂变式开发;而书店业则转向发展平台经济,既进行传播推广,又实现销售转化;既销售产品,又收集需求;既是市场的终点,又是生产的起点,形成强有力的商业生态闭环。而这两者的深度发展,必须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种深度融合首当其冲带来的是传统组织架构的再造。这其中,首先是对运营工种的首位确认。我们必须认识到,运营能力建设一定要提升到事关书业转型升级的首要地位上来。这一新工种有别于传统的产品营销,它更多的是基于用户需求对所开发项目的全流程服务,它不以直接变现为目的,追求的是深度的、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比如,在出版环节,运营能力体现在以项目为中心,对选题的甄别、团队的组建、产品的开发以及后续的研判;在发行环节,运营能力体现在以品牌为中心,对产品的推广、资源的整合、数据的分析、用户的运维等。
    其次是对行业分工的深度细分。传统的阅读场域,纸质书一统天下,随着技术的进步,用户不断地被解构重组进各种圈层。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产业的流程边界,多点触达、即时反馈、多元融合的渗透让生产环节变得具体且庞杂,这就需要各领域进行更专业、更细致的分工,比如编辑,根据平台介质不同,细分为纸书编辑、影像编辑、研发编辑等,比如书店卖场,根据不同业务类型,细分为物流岗、荐书岗、策划运营岗、数据分析岗等。
    再次,行业内部迫切需要建立协同工作机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体验经济,不少互联网企业在布局全生态体系时纷纷将书业纳入重要一环,倒逼传统书业转型升级。因此,出版业和发行业更应密切抱团发展,探索协同工作机制,互为补充运营,从各自优势的垂直领域纵深切入,加速存量转化、增量开发,共同做大知识服务体系建设,力争掌握细分领域的绝对话语权。
 
构建精准出版共同体
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协同书业构建精准出版共同体。
    互联网技术为传统书业转型既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我们需要肯定的是,技术改变了内容生产、传播与消费模式,通过市场机制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并实现内容价值的最大化。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电商的崛起和跨界的厮杀把书业逼近“零和博弈”,引流型促销、区别化供应、比价式消费形成恶性竞争,造成书业的高质量供给侧改革发展缓慢。其中,数字化是未来出版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数字出版的下一个方向是智能出版,就是跟虚拟空间、仿真技术结合,提供知识点、知识包、阅读场景,这就更需要出版机构、技术公司、传播市场、传播院线,共同合作、共同打造多业态并举的出版新形态。
    首先是协同行业开放数据,为精准出版降量提质。数据显示,每年全国图书出版种数已突破50万种,总量保持逐年增长,但新书品种数量呈逐年下降的态势,这说明我们的发展结构有待优化,触达市场的能力、沉淀用户的需求还不够。打造互联网时代的知识服务生产体系,既能搜集海量用户需求作趋势性分析,又能从趋势中提取出参差百态的产品结构,这必然需要协同行业加强数据研判、开放数据共享,为传统书业注入强劲的精准动能。
    其次是运用智慧技术提升行业精准协同能力。互联网时代,产业发展呈现越来越明显的“二八分化”,优势资源越来越多地向头部领域集聚。因此,要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服务体系,出版端和发行端的各个环节应该加强更亲密无间的对接模式,赢得行业的头部地位。比如出版端应该加强以数字为驱动的生产机制、以内容为中心的数字产品开发和以精准为方向的平台分发协作,发行端应该加强以数字为驱动的营销管理、以内容为中心的多维产品整合和以精准为方向的用户体验协作。目前,我们集团正在打通博库书城网络平台、青云E学在线教育平台、火把知识服务平台、中金易云出版大数据服务等重点平台,增强出版和发行、线下和线上协同效应,使数字出版真正成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设用户服务共同体
以融合发展为平台,协同书业建设用户服务共同体。
    用户在哪里,书业未来就在哪里。当下,许多出版社、实体书店纷纷转型定位知识服务商,关键之举在于深耕用户服务。无论是大数据分析用户画像,还是线上线下引流运营,最终指向都是增强用户黏性,实现用户社群化管理。
    市场在变,渠道在变,用户对高品质内容的知识需求不变;载体在变,技术在变,用户对高质量文化服务的追求不变;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我们创新发展、携手共进的初心不变。当下,许多出版社、实体书店纷纷转型定位知识服务商,而关键之举在于深耕用户服务。无论是大数据分析用户画像,还是线上线下引流运营,最终指向都是增强用户黏性,实现用户社群化管理。从生产转向服务,从大众转向社群,需要传统书业更紧密协力。
    2018年,我来到集团后,确立了“思想引领时代,知识服务用户”的价值观,推动集团内各出版和发行板块增强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思维,大力发展在线教育、知识付费服务等新业态,研发智慧书城服务平台,打通线下线上书店,协同出版、发行、数据等多环节合作生产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和多终端传播的出版产品,最终目的都是全面提升我们的用户服务力,去满足人们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望,这也是我们行业存在的社会价值、市场价值所在。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成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持续推进。中国之变,不仅是生活之变、发展之变,更是中国人的精神之变、气质之变。机遇何其宝贵!使命何其光荣!责任何其重大!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让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更加厚重深邃起来,我辈书业同仁唯有笃定决战决胜之志、下足苦干实干之功,方能不负伟大的新时代。
    路在远方不要紧,持续赶路要紧;滚石上山不要紧,合力攀登要紧。今天,我在这里向大家发出共同体倡议,期待来年有所得、有所获。“天寒气不歇,景晦色方深”。希望明年再见时,我们的合作共赢有新成果,我们的共同体推进有新进展,我们的生态链繁荣有新气象。新的一年守正创新,决战决胜出版运营图书精品,铸就书业辉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