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泥沙中的石头(精)/创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

  • 定价: ¥68
  • ISBN:9787553693538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浙江教育
  • 页数:344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泥沙中的石头(精)/创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以报告文学形式讲述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的科技工作者为预发、应对泥石流灾害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做出的巨大贡献,歌颂我国科技工作者科技报国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

内容提要

  

    作者深入现实生活,把握时代脉搏,以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科学家治理泥石流的经历为蓝本,讲述了科学家数十年与泥石流生死相搏的令人难以忘怀的往事。中国科学家们以坚定的信念和不畏艰险的精神,在泥石流研究和治理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为防治泥石流灾害和灾后重建工作贡献了毕生的力量。

作者简介

    葛水平,山西沁水县人,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创作有长篇小说《裸地》《活水》;中短篇小说集《喊山》《地气》《甩鞭》《守望》《过光景》等;散文集《河水带走两岸》《繁华的街巷》《走过时间》《绣履追尘》等。长篇小说《裸地》获得首届《中国作家》剑门关文学大奖、鄂尔多斯文学大奖;中篇小说《喊山》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中篇小说奖,《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等。

目录

引子
上部:岁月的印痕
第一章  泥石流、博物馆与东川第一站
  一、泥沙涌动中的石头
  二、自然形成的博物馆
  三、铜都
  四、那些年的那些故事
  五、被污染了的水源
  六、蒋家沟泥石流研究赢得了世界盛誉
  七、中国最坚韧的生存者
第二章  西昌黑沙河
  一、成昆铁路重大事故
  二、西昌黑沙河
  三、修好的拦沙坝垮了
  四、成昆铁路灾难后的西昌
第三章  大盈江山崖崩裂走蛟龙
  一、办法是从实践中得出来的
  二、否定定向爆破筑坝
  三、石灰稳坡的失败
  四、走远的故事
  五、一头死牛引来的麻烦
  六、植物包裹了的浑水沟
第四章  面对泥石流中的小舟
  一、舟曲,因水而得名
  二、时间永远抚不平一切
  三、三眼峪沟,悬在舟曲背后的一颗炸弹
  四、舟曲,泥石流考察的又一典型范例
第五章  灾难之后的灾难
  一、汶川大地震引发的思考
  二、故事里的人并未留下更多记载
  三、汶川大地震后的次生灾难
第六章  神女的背后
  一、人间天堂
  二、九寨沟里的特殊人群
  三、付出总有回报
第七章  行进在雪域高原
  一、珠穆朗玛峰遇见“雪人
  二、五星红旗坚定他们的信念
  三、西藏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四、易贡泥石流和易贡藏刀一样有名
  五、高原海子的神秘面纱一旦掀起
  六、墨脱不通公路的历史已经结束了吗
第八章  漂流在滚滚长江
  一、长江与漂流
  二、肯·沃伦与尧茂书/20
  三、长江的漂流与科考
第九章  兄弟情友谊路
下部:时空坐标上的理性焦点
第一章  东部泥石流不可小觑
  一、泥石流像黄河水一样来了
  二、大自然无情时会给我们带来无法抗拒的灾难
  三、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越来越频繁
  四、泥石流记事碑后的故事
  五、对低山丘陵区泥石流灾害治理的研究
——“岫岩满族自治县山地灾害综合防治规划研究”课题
第二章  成都山地所的演变与发展
  一、中科院地理研究所西南地理室
  二、中科院地理研究所西南分所
  三、四川省地理研究所
  四、中科院成都地理研究所
  五、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第三章  山地灾害研究中的“拼命”院士崔鹏
  一、归国入选“百人计划”,继续泥石流研究
  二、培养青年人才,解决学科发展人才断层
  三、“拼”是时代符号,只有“拼”才能带来生机
  四、向付出毕生精力研究泥石流的科学家致敬
第四章  态度决定高度
  一、国门开启的时候
  二、忧患,是充满知性的思虑和远瞻
  三、亟待完善的立法
第五章  科学的平台
  一、一个系统的新概念
  二、一个模拟实验室
  三、一个勇于攀登的团体
第六章  中国的泥石流
  一、中国的泥石流防治概览
  二、中国的泥石流防治成果
  三、中国的泥石流防治亟待解决的问题
尾声
丛书出版后记

前言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如白驹过隙,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却是浓墨重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苦难深重的旧中国站起来,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富起来,在百年未遇的变局中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巨大成就。
    成立于1949年11月1日的中国科学院,始终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几代科学院人不懈努力、顽强拼搏,始终以“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为己任,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安全等诸多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党、国家、人民可以依靠和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70年峥嵘岁月,中国科学院产出了一大批创新报国的科研成果,涌现出一大批创新报国的先进代表和典型事迹,几代中国科学院人共同谱写了创新报国的华彩乐章。
    “创新报国”是中国科学院的优良传统。无论是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抑或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还是2017年构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中国科学院人创新报国矢志不渝。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为例,邓小平在参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时指出:“任何时候,中国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高科技的发展和成就,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奠定了我国在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中国科学院发扬创新报国的优良传统,不辱使命,再立新功,从“中国天眼”、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到“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器、“墨子”号量子实验卫星、“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再到铁基高温超导、多光子纠缠、中微子振荡新模式、水稻分子育种、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基础前沿重大创新成果,都充分体现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和实力水平。
    “创新报国”是中国科学院人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无论是扎根边疆、献身植物科学研究的蔡希陶先生,坚持实地调研、重视一手资料的地理学家周立三院士,还是时代楷模“天眼”巨匠南仁东先生、药理学家王选平先生,他们都用毕生的科学实践诠释了求实、创新、奉献、爱国的科学精神。以南仁东先生为例,为了给“天眼”选址,他跋山涉水,在贵州的深山里奔波了12年;身为项目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他淡泊名利,长期默默无闻工作在一线。我们要珍惜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他们在科研工作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专业精神,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推动创新文化建设,增强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创新报国”是中国科学院科学文化的核心理念。科学文化是影响创造性科研活动最深刻的因素,是科学家创造力最持久的内在源泉。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要求科学家具有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无私忘我、甘于奉献的崇高人格,不辱使命、至诚报国的伟大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竺可桢、吴有训等一批饱经战火洗礼的爱国科学家毅然选择留在新中国;赵忠尧、钱学森、郭永怀等一批优秀科学家纷纷放弃海外优厚的生活条件,克服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在当时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以高度的爱国热忱投身于新中国的科技事业,积极参与新组建的中国科学院的建设,研制“两弹一星”,制定“十二年科技规划”等,使新中国许多空白领域得到填补,新兴学科得到发展。中国科学院70年的奋斗历程,始终依靠的就是这种文化和精神,我们必须珍视和弘扬。
    “创新报国”对新时期我国科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文化本质上是一套行为准则、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方面。一方面,“创新报国”已经内化为我国科学文化的一部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不但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也是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科技工作者在具体的创新活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丰富了科学文化的内涵。他们所取得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创新成果,帮助我们进一步坚定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为科学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五年前,出于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养的共同责任,中国科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前瞻性地部署了“创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项目,目的是聚焦“创新报国”的主题,回顾我国70年重大创新成就,展现杰出科技工作者群体风貌,倡导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主义。
    五年时光,倏忽而逝。这期间,作家舟车劳顿、深入基层采风,审读专家埋首伏案、逐字逐句精心审读,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同志翻检档案、提供支撑保障,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机关和工作团队的同志们鼎力支持、居间协调,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同志仔细审稿、严控质量。几许不眠夜,甘苦寸心知。而今,“创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首批作品即将付梓与读者见面,相信这批融合了科学与文化、倾注了心血与智慧的作品,这套向历史致敬、向时代献礼的报告文学,能让我们重温激情燃烧、砥砺奋进的70年岁月,进一步坚定执着前行、无悔奋斗的信念,去努力实现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美好梦想。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白春礼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
    2019年6月

后记

  

    1978年前后,在方毅同志的支持下,《哥德巴赫猜想》《小木屋》《胡杨泪》等一批反映科学家和科技创新的报告文学作品相继问世,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些被人们认为反映了“科学的春天”到来的激越文字,已经或依然在影响着很多人的人生选择。
    2013年5月,中国科学院启动了新一轮机关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科学传播局。在传播局的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创作一批反映科技创新、歌颂科技工作者的高质量文化产品,争取可以传世。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同志、中国科学院文联主席(现任名誉主席)郭日方同志、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同志的倡议下,这一想法明确为创作出版一套反映新中国科技成就的报告文学作品。由此,中国科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三方达成联合创作一套大型报告文学作品的高度合作共识。2015年1月,中国科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要领导联合会签工作方案,正式将其定名为“‘创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
    知易行难。经选题遴选、作家推荐、研究所对接,到2015年11月13日,“创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项目举行第一批选题签约仪式,6项选题正式开始创作。其后,项目进入稳步有序的推进阶段,先后组织了4批选题的编创工作。
    这是一个跨部门、大联合、大协作的项目,从工作设想到一字一句落墨定稿,数百人为之操劳奔走,为之辛苦不眠,为之拈断髭须。在选题、作家遴选阶段,中国科学院12个分院近60g院属单位提交了选题方向建议,多家研究所主动联系项目办公室,希望承担选题创作支撑任务;白春礼、侯建国、钱小芊、白庚胜、谭铁牛、王春法、袁亚湘、杨国桢、万立骏、陈润生、周忠和、林惠民、顾逸东、王扬宗、彭学明等20余位院士、专家直接参与统筹指导、选题遴选工作,为从根源上保障丛书水准出谋划策;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给予项目高度支持,细心考虑多方因素,源源不断地推荐最合适的优秀作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调研创作阶段,30余位作家舟车劳顿,不辞辛劳深入科研一线调研采访,深挖一人一事。以“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项目”“东亚飞蝗灾害综合治理”“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灾后心理援助十周年纪实”“从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研究到人工全合成核糖核酸研究”“从‘黄淮海战役’到‘渤海粮仓…“包头、攀枝花、金川综合开发项目…‘中国植物分类学发展与植物志书编纂”“中国科大‘少年班”一‘李佩先生相关事迹”为代表的选题,因涉及年代较为久远,跨越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时光,部分重大工程参与单位遍布全国,部分中国科学院外单位甚至已经取消或重组,探访困难。纪红建、陈应松、薛媛媛、秦岭、铁流、李鸣生、杨献平、彭程、李燕燕、冯秋子等作家,在选题依托单位的支持下,以科研成果为中心,不囿于门户,尽最大可能遍访相关单位和亲历者,尊重历史、尊重科学的初心始终如一。以“从‘望洋兴叹’到‘走向深海大洋”一‘从无缆水下机器人研究到‘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猕猴桃属植物资源保护、种质创新及新品种产业化”“我国两栖动物资源‘国情报告”一‘中国泥石流研究”“文章写在大地上——植物学家蔡希陶”“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冻土与沙漠地区工程建设支持西部发展”“唤醒盐湖‘沉睡’锂资源”“澄江生物群和寒武纪大爆发”为代表的选题,采访、调研的客观条件较为恶劣。许晨、徐剑、李青松、裘山山、葛水平、李朝全、毛眉、李春雷、马步升、董立勃等作家,出远海、访林间、探深山、翻石冈、巡雨林、穿沙漠、过盐湖,亲历一线采风,与科研人员同吃同住同工作,以自己的亲身见闻,撰写出最生动的文章。 “创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项目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宣部共同开展统筹协调工作。项目执行单位先后设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前前后后,数十人为之操劳奔忙,他们是中国科学院的杨琳、胡卉、储姗姗、李爽、陈雪、崔珞、王峥、孙凌筱、张颖敏、岳洋,中国作家协会的高伟、范党辉、孟英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孟令耘等。这个团队持续跟踪选题创作和审读进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保障了丛书的顺利出版。 感谢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以及浙江教育出版社的精诚合作,感谢各位专家、作家和工作人员对此项工作的辛勤付出,相信“创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的出版能够有力地传承科学文化,推进科技与人文融合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出独特作用。 “创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项目组 201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