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作品集

寸草心

  • 定价: ¥68
  • ISBN:978751691606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华龄
  • 页数:278页
  • 作者:张建国|责编:董巍
  • 立即节省:
  • 2020-06-01 第1版
  • 2020-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分甘青纪行、静关高原、平凡人物、青涩年华、乡野草木五个章节,行文所涉,多系常年生活、工作于康巴高原及周边的所见所闻所思,有抒怀、有感悟,有反思、有感恩,既是生命成长的集纳,也是行走历程的记录。

内容提要

  

    本书记录了笔者20年来走过这方美丽山水时的体悟,为笔者在藏区工作茶余饭后的随观、随感、随想。分为青涩年华、静美高原、平凡人物、甘青纪行、乡野草木五个篇章。青涩年华收录了笔者工作以来,在高寒牧区石渠和甘孜藏区挥洒青春岁月的痕迹,“青春易逝、岁月不老”,文稿不乏和大多数曾经年轻的人一样,有着对明天的憧憬和向往,有着年轻人的一颗炽热和赤诚的心。静美高原为笔者所走过的山水掠影,既有景观,也有感受,还有反思,折射对这方山水的眷念和深情。平凡人物为笔者身边人员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在这方山水上平凡人的一些足迹,他们深深地爱着这方山水和生活。甘青纪行是笔者在一周左右对甘肃、青海等地走马观花的感受,不乏有让人回味之处。乡野草木系笔者茶余饭后所写,反映了基层的一些隋况,对“顶层设计”提供了决策的依据。

作者简介

    张建国,湖北江陵人,甘孜州作协会员,公务员,在高原工作20余年。热爱高原、热爱生活、喜欢文字,坚持用心记录所见所闻所感,在高寒之地快乐地一路奔走、记录、放歌和思索。尊崇“文以载道”,以“存初心、行义举、抒真情、求正果”为乐……工作之余在省州级报刊上发表散文、小说、诗歌、评论等近百篇。

目录

青涩年华
  童年趣事
  朋友,有空请来信
  星空的记忆
  眼神
  冬夜思
  藏家坨坨肉情思
  雪雨阿日扎行
  风雪中的那双眼睛
  淌过石渠的青春岁月
  在路上
    ——与《甘孜日报》的不解之缘
  无畏逆境
  暮色初染四月八
  有容乃大望海去
  阅读的味道
  内江月色映大干
  温馨电话的启示
  康定夜步遐思
  遥想江陵
静美高原
  初会色须寺
  石渠情思
  杞人忧草
  激扬飞湍的和谐之音
  巴塘散记
  魂牵梦萦扎溪卡
  月光似水润心田
  走马阿坝
  云绕雾缭印经院
  仙鹤眷恋理塘地
  金碧辉煌理塘寺
  深山一瞥八邦寺
  记忆深处的那些新年
平凡人物
  再见了,母亲
  老倪,别来无恙
  母亲
  俯首甘为“老黄牛”
  感受超人
    ——第十一个记者节感想
  藏家汉子:雪域高原铸军魂
    ——记石渠县人武部部长夺呷泽郎
  阿婆锅盔
  一瓶花椒油
  暮色中,父亲的坟茔静默无语
  用心一路走好
    ——读夺呷泽郎《心路——一名康巴高原军人的十年感悟》后感一
  寻常物中见真性平常事里显本色
    ——毕世祥部长生前三五事侧记
  车过荣县思万千
  月色下,那双温暖我一生的手
  扎溪卡草原的“油楂子”
    ——追忆藏族干部洛登同志
  在亚丁守望梦想的康巴汉子
甘青纪行
  从“大香格里拉”想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治多到曲麻莱
  盛夏的可可西里
  初踏昆仑山口
  将军与一座城市的故事
  德令哈观感
  水沙之恋折射的生态观
  敦煌的微笑
  “砖的智慧”与“关的雄风”
  黄昏过张掖
  见证“马踏飞燕”
  游走在河西走廊
  金城汤池是兰州
  夜宿西宁
  大美青海湖
  日月山遐思
乡野草木
  由清明想到爱国
  “沙尘暴”距石渠还有多远?
  为“安心工程”鼓与呼
  牛圈里面讲牛经
  办公室工作心得体会
  舍得之间
  践行甘孜精神成就美丽人生
    ——对甘孜精神的理解
  又临春分
  “雨水”之喜
  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
  月色康定之遐思
    ——写在州政府与省环保厅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之际
  重温“谁知盘中餐”
  群众工作要切实做到“愿、敢、善”
  文章的温度
  雅康高速通车是一场“大考”
  一个妈妈的女儿

前言

  

    建国是一位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康巴藏区的汉族干部,曾经在海拔4200多米的石渠草原生活和工作了14个年头。在那里,他收获了事业、爱情和家庭。我与他相识是在2000年的夏天,由于志趣相投,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友谊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们相互关照,彼此关心,为对方的每一次进步而高兴。平时就知道他在工作之余,喜好写作,并有作品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也有一些重要的调研报告得到国家和四川省的重视。2018年5月初,我收到他的名为《寸草心》的厚厚的书稿,当天我就把书稿认真拜读了一遍。随着他的文字回到他曾经的青春岁月,火热而激情燃烧的工作时光,心情起伏,感慨良久。本书所收录的文章,多为他工作之余写就,且多在石渠期间写成,主要以石渠14年间的生活为内容。其中既有对儿时美好时光和故乡及亲人的回忆和思念,也有对石渠高原工作期间坚韧、向上的人生态度的总结,对石渠高原的深深情谊。其间,还有许多对当地的人、环境和文化的调研和思考,显示其经世致用、造福一方的价值。还有一部分,则是他在出差途中,从康巴的视角,对比甘青地区,思考其历史、社会、文化价值和启示。
    长期以来,甘孜州因区位等因素被世人遗忘,甚而有些误解和偏见。而位于其西北端的石渠县,更是被冠以诸多刻板印象,如偏远、严寒、高海拔等,让多数人驻足不前。加之其地方性疾病,更让外人心生寒意和恐惧,遑论在那儿生活14年之久。过去对石渠介绍,多不深入且缺乏当地人的视角和情感。那些没有长期在石渠生活经历和真切的情感体验的人,他们对石渠的生态、区位、历史、宗教、民俗缺乏真知,难免存在误解和讹传。这不但对普通民众是一种误导,对于石渠的历史文化的认识、社会经济发展路径的选择,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本书的重要价值,在于为我们认识、了解石渠等高寒牧区提供了重要资料。读罢本书,掩卷沉思,我认为本书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远赴石渠燃烧青春
    作者毕业于甘孜州的人才摇篮——康定民族师范学校(已撤并),在校期间表现优异,毕业后本来是可以留在条件较好的康东地区工作,因为照顾体弱多病的同学,加上一位师长“希望你用聪明才智为民族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赠言,毅然替换同学,告别白发老母,踏上了北上石渠路,而且还主动要求分配到最艰苦边远的石渠乡下,这一去就是整整14年。此举即使在石渠生活条件有极大改善的今天,对于生活在甘孜州其他地方的人来讲,主动选择到石渠乡下工作,都可称得上惊世骇俗,甚至有人会认为是傻里傻气。作者在石渠高原工作期间,一方面劳其筋骨、广泛阅读,另一方面努力工作、教书育人。后来,作者还在石渠县委宣传部、政法委、组织部、县委办、县政协等单位都分别待过一段时间。作者在酷寒之地谦虚谨慎、大度乐观、努力奋斗、不停向前,燃烧着自己的青春。工作之余,作者追忆故乡的一草一木,思念亲人及亲情。同时,对石渠高原的一切,都充满了新奇和求知欲,并对石渠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些都化为一篇篇充满感情和激情的文字。作者用了大量篇幅,从不同角度去回忆自己的14年青春岁月、成长经历和工作轨迹,以及对石渠生态、社会文化的思考。这些文章,既是作者个人经历的笔记,也是对时代潮流中的石渠社会变迁的真实记录。这些质朴的文字,为我们认识石渠的过去、思考现在和未来,提供了难得的、丰富的一手资料,既可以供普通民众阅读,也可以供专家学者案头收藏。
    二、行走高原造福百姓
    作者长期扎根基层,分别在教育、宣传、群众工作等政府部门多岗位工作过,经历丰富。结合工作,作者对高原藏区生态环境、教育、医疗、民生等问题都有较深入的了解和关注。文章对扎溪卡草原的生态环境恶化、草原沙化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剖析,并就石渠的植树与种草关系进行了深入、富有哲理的分析。作者撰写的近2万字的调研报告《石渠县等海拔4200米以上地区干部职工生存状况令人堪忧》《石渠县等牧区包虫病现状和对策思考》得到时任国家总理温家宝,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省委书记杜青林和省长蒋巨峰,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党组书记高强等的高度关注。虽然这些报告没有直接收录,但相关的思考和记载,在文集中均有反映,如藏族干部洛登、汉族干部杨忠孟等长期在石渠工作后,身体健康状况有很大损伤。同时,对于石渠应纳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思考和建议,均体现了作者对石渠的热爱。作者即使离开石渠,到康定工作,仍因各种原因,经常回到石渠,并与石渠的“亲戚”有密切的往来。在《风雪中的那双眼睛》中,还记载了2000年到石渠长沙贡玛看到赤身的男孩和2006年在成都华西妇女儿童医院前,自发筹资帮助4个月大的汉族女婴的故事,都让人动容。这类文章在《乡野草木》一章中,有集中体现。其中,既有对老领导毕世祥同志不幸离世的深深追思,也有对普通群众的真切关爱,还有对甘孜藏区发展和进步的由衷赞美……
    三、游历远方洞见生活
    除了甘孜藏区生活、工作的文章外,还有一些地方记录(作者因出差原因,游历了一些地方)。其中,2010年7月到青海、甘肃的经历,化作4万多文字,详细记录了此次行走于青海、甘肃的所见、所闻、所思。这组文章以时间为序,分别对玉树地震,石渠与三江源保护区的关系,治多、曲莱玛、可可西里、昆仑山口、格尔木、德令哈、敦煌、嘉峪关、张掖、武威、兰州、西宁、青海湖以及日月山等地的历史、生态、文化发展现状、民族关系等进行了记录。文章中既写现状,也追述历史;既有实地观感,也有文献补充。如《将军与一座城市的故事》《水沙之恋折射的生态观》《敦煌的微笑》《“砖的智慧”与“关的雄风”》等,文章既表达了对西北地区各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创造的灿烂文化的由衷赞美,也对甘青民族走廊上各民族的交往、交融的历史做了生动的细节呈示。同时,文章还通过对各地的历史社会文化发展过程及特点的梳理,进而反观、反思生养他的康巴高原。
    民国以降,康巴地区因其重要的地位而受到多方关注,各色人等纷纷到康巴地区游历,写下许多游记、图志。其中一类为路过康巴地区或到康巴地区短期公务的政府官员,他们边走边记,所写的游记,今已成为重要的文史资料,流传于世。作为我党的基层干部,建国生长于康区、工作于康区.坚持学习、勤于思考、深入调研、长于写作,十分难能可贵。《寸草心》的结集出版,既是他多年努力的小结,也是他今后继续前行的起点,一定会引起各方的重视和关注。“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我为建国的大作出版而额手称庆,也祝他今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郭建勋
    2018年夏于西南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