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想象力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大作家的小作文

  • 定价: ¥49
  • ISBN:978757570777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陕西人教
  • 页数:256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作者以评论学家的专业视角,系统阐释写作的底层逻辑与基本原理;借由文字探索世界,打通写作与艺术的共通脉络,将艺术追求熔铸于字里行间。书中的书评与演讲实录,更深度展现其对阅读与创作的独到见解,为读者呈现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智慧的文学盛宴。

作者简介

    谢有顺,1972年8月生于福建省长汀县。文学博士。一级作家。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等。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余篇,出版有《文学如何立心》《散文的常道》等著作十几部,主持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曾获冯牧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等奖项。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目录

我与文学
  写作的觉悟
写给孩子
  中国人所信仰的是文
01  感觉的绵延
  创意写作要从感觉出发
  写作是想象力的实验
  写作的物质外壳
  让感官活跃起来
  写作无权蔑视“现在”
  文学写作中的南与北
02  写作的觉悟
  如何完成中国故事的精神
  闽派文化的常与变
  大湾区的文学经验是全新的
  认识一个文学岭南
  文学理解的两个迷误
  通俗与通雅同样重要
03  艺术的神思
  书法中的心力与深情
  艺术是弱的哲学
  水墨的有与无
  记录也是一种善
  石头也要感谢他
  谈钟秋原之篆刻
  一个尊灵魂的人
  另一种声音
  为文学找回一种肯定
04  作家的表情
  岁月莫能与之争美
  贾平凹的内心是有悲哀的
  对现代生活的重新理解
  如何写好历史中的人
  向痛苦学习
  有热爱,才能理解荒诞
  带着灰泥街的烙印生活
  受难的记忆
  写作就是回家
  爱情有一夜之间就消失的恶习
05  演讲的余音
  想象力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
  巴金身上是有精神重担的
  大学人文教育的忧思
  中国电影的繁华与空洞
  以诗育心,是为诗教
后记  批评如何面对文本?

前言

  

    固然,古今中外的大文豪、大作家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是因为他们都有鸿篇巨制的经典,不然就不可能赢得世人的赞同与首肯。大文豪、大作家都有大作品,这毫无疑问。然而,大作家的大作品是怎么来的呢?没有一位大作家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地写出卷帙浩繁的扛鼎之作;也没有一位大作家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垒起伟岸高峰的。换句话说,他们也是人,是常人、凡人,只不过是靠了自己的一颗耐烦、耐久、坚韧不拔的心,字无巨细,一视同仁,以不间断的思考和不间断的写作,成就了超凡创造。这样说来,所有超拔的大作家,都有一个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积少成多的写作历程与创作品格。
    不过,我这里马上要说到的“大作家的小作文”,指的当然不是大作家的大作品,而是大作家写的小品文、小散文、小杂文、小随笔、小特写、小体会一类的“小作文”。说到“小”,我就会想到“大”,我觉得“大”就是“小”,“小”有时候又是“大”。一位作家作品的质地如何,其实很多时候并不需要从头看到尾,读上几章就足够了。为什么?因为那几章文字的成色、叙述的含量、结构的布设,就暴露了一位作家的全部。就像拿着放大镜看小腻虫,须尾全活着的,当然是好文字;若是一塌糊涂,没有动静,不见条纹,那还有什么读头呢?大作家是不一样的,他们遇到报刊的约稿,沉心一思,计上心来,信笔涂写,千八百字、两三千字,完全是信手拈来。谁敢说这样写出来的文字,不是大作家日有所想、夜有所梦的精神闪耀呢?表面上看去,好像与其写的大部头没有关系,然而那情思的寄寓与思想的寄托,谁敢肯定不是其大作品中人物之一斑呢?“小”不“小”,那要看寄寓寄托的是什么。大作家的小作文,没准儿里面有大思想、大情怀、大志向、大魂灵呢?
    大作家在写大部头的间隙,在应付、应酬日常生活与俗事、俗物、俗人之际,难免会有一些杂思杂感,难免会信手写些七零八碎的小文字,随手记一点儿小杂感、小念头,铢积寸累,堆土成山,少的攒上十几万字,多的积上几十万、上百万字,也是大有可能的吧?少年时代,我读钱松嵒(1899—1985)先生的《砚边点滴》,就觉得非常简约精妙,字少意多,没有废话,全是干货。他谈国画创作,没有要作文章的架势,都是切身体会,信笔记之。为便于阅读,他分成条块,归类排列,心上点滴,录以自娱,取名《砚边点滴》,我猜也是无以名状的结果,然这“无以名状”的文字,后来竟成了画家们的经典。
    作家都是有心人,我私下忖度:百分之七八十的作家、诗人、艺术家,都有可能记下一些这样的“小作文”。大先生孙犁有过一册《尺泽集》,里面全是几百字的小文章。散文家秦牧出过一本《艺海拾贝》,也都是千八百字的小文章。街头巷尾的闲杂事儿、日常生活的针头线脑儿,全让他用一颗艺心串了起来,像在海边捡拾贝壳那样,盛到了他的著述中。孙犁、秦牧都是散文大家,他们不嫌小、不怕短的用心之处,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后来孙犁先生出了文集,我立刻买来研读,发现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小文章,长的也不过几千字,然篇篇见精神,都是至情至性至真的好文章。孙先生独孤求短,字字珠玑,一生言之有物,不说废话,他的那些小短文汇成的文集,在我看来,每一本都不比他的长篇小说弱,一如他的短篇小说集《白洋淀纪事》,内里最短的小说仅三五百字,但其美学价值,堪比先生的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可以说,在孙犁先生的文学观里,从来就没有长长短短的分别。我的好友伍立杨曾写文章说,他“决计一生要住在一流的文字里”,那是一个多么高洁雅致的理想啊!令我心向往之。
    于读者和作者来说,短文章的好处太明显了。短,读得快,作家们写得也快,一句话——节省时间,节约精力。但我还有一个想法,恐怕不说,还真不一定人人都明白。作为读者,如果你喜欢阅读文学作品,而你又没有大块时间,怎么办呢?我的经验就是去读作家的“小作文”。因为是“小作文”,作家的思想境界、情感疏密、语言韵致,写出来的多半是精华;况且篇幅小,可以回过头来反复看看,琢磨琢磨,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无论是大中小学生,还是乡镇企业的工作人员,乃至国家机关国企单位的公职人员,有时间嘛,就买上几本这样的小作文,坐下来多看几篇;没时间呢,十来分钟的零碎空闲,也能偷空儿看上一两篇。咱先别说要立志终身学习,能把散失在犄角旮旯儿的这些五彩贝壳捡起来,不也一样是珍惜了光阴,爱惜了生命?而且还长了见识,健康了精神,这不又是一个美哉?
    正是基于如上的认识,2024年12月的一次聚会,在好友张志方的引介下,我与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周维军先生、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叶峰先生一拍即合,策划了《大作家的小作文》丛书。所请作家,或是世界文学奖,如“国际安徒生奖”,或是中国文学奖,如“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获奖者。现在,丛书的第一辑,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题写了丛书名,收入了曹文轩《另一种造屋》、陈彦《我的西安》、周大新《曹操的头颅》、徐则臣《风吹一生》、徐刚《当时人物在》、阿成《海岛上的夜雨》、何向阳《读行记》、李骏虎《在晋南的旷野上》、谢有顺《想象力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吴克敬《像孩子一样努力》、王久辛《从小看大》共11部作品。这11部著名作家的“小作文”,经过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们紧锣密鼓、高度认真的编校,即将出版面世啦。作为这套丛书的主编,我的内心充满了蓬勃的期待!我期待着这套丛书能尽快来到读者的眼前,来到读者的心里,让读者检验一下这11位作家的“小作文”,是不是11个文学世界、11片文学海洋,是不是可以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另一片星辰大海?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著名作家曹文轩、陈彦、周大新、徐则臣、徐刚、阿成、何向阳、李骏虎、谢有顺、吴克敬等,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向参与《大作家的小作文》的全体编校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与深深的感谢,你们辛苦啦!谢谢!谢谢!!
    2025年3月22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