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像孩子一样努力/大作家的小作文

  • 定价: ¥46
  • ISBN:978757570778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陕西人教
  • 页数:210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像孩子一样努力——大作家的小作文》是一套值得期待的丛书,本书是丛书中吴克敬先生的作品。书中以作者半生阅历为轴,串联起对时间的思索,展现生命中的情感脉络。
    书中既有对大作家小作文价值的独到见解,指出小作文可能蕴含大思想、大情怀,如钱松嵒、孙犁、秦牧等作家的小作文皆有经典之作;又有作者自身经历分享,像他受孩子学习精神启发,陪孩子学习时积累文字并取得文学成就。
    书中内容涵盖“我与文学”“写给孩子”“觉悟时间”“领悟心跳”“体悟生活”等板块,文字朴实真挚,富有哲理。对于读者而言,无论是想从碎片化时间中汲取文学养分,还是学习作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本书都不容错过。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包括:我与文学、写给孩子、觉悟时间、领悟心跳、体悟生活。作者以半生阅历为轴,串联起对时间的深刻思索——既道出时光珍贵且公平的哲思,也通过自己与家人、友人的真实故事,铺展生命中细腻的情感脉络,将人生路上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娓娓道来。

作者简介

    吴克敬,陕西扶风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书画院副院长、陕西书画院院长,西北大学驻校作家,长安大学、石油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院校客座教授。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小说选刊》年度大奖等奖项。2010年,中篇小说《手铐上的蓝花花》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12年,《你说我是谁》获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文学类),长篇小说《初婚》获中国城市出版社文学奖一等奖。《羞涩》《大丑》《拉手手》《马背上的电影》等五部作品被改编拍摄成电影,其中《羞涩》获美国雪城国际电影节摄影奖;由长篇小说《初婚》改编的电视剧热播全国。

目录

我与文学
  清晨两小时
写给孩子
  孩子是一所大学
01 觉悟时间
  我要时间
  做时间的朋友
  让时间说话
  时间不饶人
  我崇拜时间
  讨厌的时间
  时间的色彩
  梦里时间
  必须浪费的时间
  时间的忠告
  时间的源头
  时间里的眼睛
  三十年
  好日子
  生命的减法
02 领悟心跳
  虚怀
  糖友
  几句家常话
  乌鸦的智慧与鑫傻
  指尖上的母爱
  母亲的炊烟
  聆听天籁
  说话与听话
  戏泥弄瓦
  科学稀饭
  一把棕帚
  枕边的羊儿
  小棉袄
  甭熬咧!睡。
  让路
  私心
  心气
  纸缘
  兔斯基
03 体悟生活
  乐诽
  乐古
  乐闲
  乐贫
  乐丑
  乐飞
  乐顺
  乐土
  好懒
  好麻
  好翠
  好小
  好香
  痴人的智慧
  落脚点
  不留遗憾
  疑似一样
后记 像孩子一样努力

前言

  

    固然,古今中外的大文豪、大作家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是因为他们都有鸿篇巨制的经典,不然就不可能赢得世人的赞同与首肯。大文豪、大作家都有大作品,这毫无疑问。然而,大作家的大作品是怎么来的呢?没有一位大作家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地写出卷帙浩繁的扛鼎之作;也没有一位大作家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垒起伟岸高峰的。换句话说,他们也是人,是常人、凡人,只不过是靠了自己的一颗耐烦、耐久、坚韧不拔的心,字无巨细,一视同仁,以不间断的思考和不间断的写作,成就了超凡创造。这样说来,所有超拔的大作家,都有一个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积少成多的写作历程与创作品格。
    不过,我这里马上要说到的“大作家的小作文”,指的当然不是大作家的大作品,而是大作家写的小品文、小散文、小杂文、小随笔、小特写、小体会一类的“小作文”。说到“小”,我就会想到“大”,我觉得“大”就是“小”,“小”有时候又是“大”。一位作家作品的质地如何,其实很多时候并不需要从头看到尾,读上几章就足够了。为什么?因为那几章文字的成色、叙述的含量、结构的布设,就暴露了一位作家的全部。就像拿着放大镜看小腻虫,须尾全活着的,当然是好文字;若是一塌糊涂,没有动静,不见条纹,那还有什么读头呢?大作家是不一样的,他们遇到报刊的约稿,沉心一思,计上心来,信笔涂写,千八百字、两三千字,完全是信手拈来。谁敢说这样写出来的文字,不是大作家日有所想、夜有所梦的精神闪耀呢?表面上看去,好像与其写的大部头没有关系,然而那情思的寄寓与思想的寄托,谁敢肯定不是其大作品中人物之一斑呢?“小”不“小”,那要看寄寓寄托的是什么。大作家的小作文,没准儿里面有大思想、大情怀、大志向、大魂灵呢?
    大作家在写大部头的间隙,在应付、应酬日常生活与俗事、俗物、俗人之际,难免会有一些杂思杂感,难免会信手写些七零八碎的小文字,随手记一点儿小杂感、小念头,铢积寸累,堆土成山,少的攒上十几万字,多的积上几十万、上百万字,也是大有可能的吧?少年时代,我读钱松嵒(1899—1985)先生的《砚边点滴》,就觉得非常简约精妙,字少意多,没有废话,全是干货。他谈国画创作,没有要作文章的架势,都是切身体会,信笔记之。为便于阅读,他分成条块,归类排列,心上点滴,录以自娱,取名《砚边点滴》,我猜也是无以名状的结果,然这“无以名状”的文字,后来竟成了画家们的经典。
    作家都是有心人,我私下忖度:百分之七八十的作家、诗人、艺术家,都有可能记下一些这样的“小作文”。大先生孙犁有过一册《尺泽集》,里面全是几百字的小文章。散文家秦牧出过一本《艺海拾贝》,也都是千八百字的小文章。街头巷尾的闲杂事儿、日常生活的针头线脑儿,全让他用一颗艺心串了起来,像在海边捡拾贝壳那样,盛到了他的著述中。孙犁、秦牧都是散文大家,他们不嫌小、不怕短的用心之处,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后来孙犁先生出了文集,我立刻买来研读,发现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小文章,长的也不过几千字,然篇篇见精神,都是至情至性至真的好文章。孙先生独孤求短,字字珠玑,一生言之有物,不说废话,他的那些小短文汇成的文集,在我看来,每一本都不比他的长篇小说弱,一如他的短篇小说集《白洋淀纪事》,内里最短的小说仅三五百字,但其美学价值,堪比先生的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可以说,在孙犁先生的文学观里,从来就没有长长短短的分别。我的好友伍立杨曾写文章说,他“决计一生要住在一流的文字里”,那是一个多么高洁雅致的理想啊!令我心向往之。
    于读者和作者来说,短文章的好处太明显了。短,读得快,作家们写得也快,一句话——节省时间,节约精力。但我还有一个想法,恐怕不说,还真不一定人人都明白。作为读者,如果你喜欢阅读文学作品,而你又没有大块时间,怎么办呢?我的经验就是去读作家的“小作文”。因为是“小作文”,作家的思想境界、情感疏密、语言韵致,写出来的多半是精华;况且篇幅小,可以回过头来反复看看,琢磨琢磨,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无论是大中小学生,还是乡镇企业的工作人员,乃至国家机关国企单位的公职人员,有时间嘛,就买上几本这样的小作文,坐下来多看几篇;没时间呢,十来分钟的零碎空闲,也能偷空儿看上一两篇。咱先别说要立志终身学习,能把散失在犄角旮旯儿的这些五彩贝壳捡起来,不也一样是珍惜了光阴,爱惜了生命?而且还长了见识,健康了精神,这不又是一个美哉?
    正是基于如上的认识,2024年12月的一次聚会,在好友张志方的引介下,我与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周维军先生、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叶峰先生一拍即合,策划了《大作家的小作文》丛书。所请作家,或是世界文学奖,如“国际安徒生奖”,或是中国文学奖,如“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获奖者。现在,丛书的第一辑,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题写了丛书名,收入了曹文轩《另一种造屋》、陈彦《我的西安》、周大新《曹操的头颅》、徐则臣《风吹一生》、徐刚《当时人物在》、阿成《海岛上的夜雨》、何向阳《读行记》、李骏虎《在晋南的旷野上》、谢有顺《想象力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吴克敬《像孩子一样努力》、王久辛《从小看大》共11部作品。这11部著名作家的“小作文”,经过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们紧锣密鼓、高度认真的编校,即将出版面世啦。作为这套丛书的主编,我的内心充满了蓬勃的期待!我期待着这套丛书能尽快来到读者的眼前,来到读者的心里,让读者检验一下这11位作家的“小作文”,是不是11个文学世界、11片文学海洋,是不是可以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另一片星辰大海?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著名作家曹文轩、陈彦、周大新、徐则臣、徐刚、阿成、何向阳、李骏虎、谢有顺、吴克敬等,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向参与《大作家的小作文》的全体编校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与深深的感谢,你们辛苦啦!谢谢!谢谢!!
    2025年3月22日于北京

后记

  

    像孩子一样努力
    知道这个世界上谁最努力吗?
    如果一时答不出来,就请收回自己的目光,看着书桌前自己的孩子。中国人的孩子,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努力的人。听说了,外国人(主要为西方国家)奉行的是快乐教育,孩子接受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首先是建立在快乐的基础上,如果失去了快乐的基础,他们会觉得很失败,甚而会提出抗议。看到不止一篇文章,讲的也都是亲身体会,在西方社会的教室里,孩子是很自由的,可以坐着听老师讲课,也可以站着、走着,甚至是躺着听老师讲课,学生随时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要求老师回答。咱没有那样的经历,不知是真是假。咱能看到的,是在咱们的城市,在咱们的身边,咱们的家长,暑假时,把咱们的孩子送进请了外教的补习班,咱在窗外站着看站着听,就见外教把严肃的课堂几乎变成了游戏室,所有的学习,都是在外教的引导下,与孩子没高没低、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中进行的。咱看得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等孩子从课堂上下来,咱征求孩子的意见,不去外教的班上补习了。孩子很不解地盯着咱,以为咱感冒发烧了,好好地怎么就不在外教的班上补习了呢?
    孩子坚定地摇头:“不,就上外教班。”
    咱的态度也是坚定的:“那叫课堂吗?那是游戏。”
    孩子笑了:“可我学得很好、很扎实,老师课堂上教的东西,我都学会了,比严肃古板的教育学习的东西更多,理解也更深。”
    咱还能说什么呢?只有向孩子妥协了。 此后的成绩也证明,孩子的感知不谬。 哪像我们,倡导的是素质教育,实行的却还是应试教育。为了那一个“考”字,孩子累,老师累,家长也累。有什么办法呢?谁都想有一个好职业,谁都想碗里的饭稠一些,就只有加倍努力地学习了。咱们的老祖宗是这么说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咱们就依着老祖宗的经验,在孩子刚会走路的时候,走在大街上,看见扫大街的,就对孩子说:“要好好学习,不然就扫大街去。”看见讨饭的,就对孩子说:“要努力学习,不然讨饭吃去。”咱的小女儿在西安上幼儿园的时候,一次,她母亲接了,在凯悦饭店对面等车,小女儿指着豪华亮丽的凯悦饭店问母亲:“什么人住在那里边?”母亲随口回答:“听老师话,学习成绩好的人住在那里。”小女儿若有所悟地“哦”了一声,对她母亲说:“我明白了,你和我爸住得那么差,原来是没好好学习。” 母亲被女儿说愣了。不过她这次的现场教育,还是深刻地影响了我的女儿,她果然学习很努力,成绩一直很优秀。而且时不时地,还会提起她和母亲面对凯悦饭店的对话。 在中国,孩子必须是努力的。 背着沉重的书包去学校,学上一天,再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到家,把饭碗往旁边一推,就开始做作业了。大多要做到晚上十一点以后,才能有个了结。 这时候,咱们家长做什么呢?不是在外边应酬,唱歌、跳舞、打麻将,就是在家里看电视、翻闲书、睡大觉。常常是父母在床上打一阵呼噜,翻一个身,孩子还在一盏昏灯下,咬碎笔杆,绞尽脑汁,为一道可能要“考”的试题,做着痛苦的解析。 这就有了为父亲者我的别一种觉悟,知道咱无法奈“应试教育”何,便自觉像孩子一样努力了。我在媒体工作,且还担任着一定的职务,为了应酬,唱歌、跳舞、吃喝、打麻将的事也是常有的,但我因为女儿,便想方设法逃避那些应酬,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在家陪着女儿做作业。我家的书房里,有一张大点儿的书桌,一张小点儿的书桌,大点儿的我用,小点儿的女儿用。过了几年,女儿的课本和作业越来越多,小点儿的书桌不够她用了,我们就换了换,大点儿的书桌女儿用,小点儿的书桌我来用。不论书桌大小,我陪在女儿身边,她做她的作业,我翻我的闲书写我的文章。几年下来,女儿考取了一所不错的大学,我回头整理自己的收成,竟也有了几大本的文字积累。我找了一家出版社,把书出版出来,并从此离开媒体,“背对繁华,面对寂寞”,做起了作文。 我的作文还是可以的,柳青文学奖什么的是获了一堆,而最能安慰我的,是名曰《手铐上的蓝花花》的中篇小说,为我摘取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因为此,我的长篇小说《初婚》还拍摄成电视剧,首播在央视八套上,此后还于其他频道所热播。再是中篇小说《羞涩》《大丑》《拉手手》《马背上的电影》等,已被多家影视公司拍摄成了电影,并部分地获得了奖励。 关心我的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后出版了《锄禾》《无我》《长河落日》等几部我的小说集,这次又要出版我的随笔集《像孩子一样努力》,我还能说什么呢?除了感谢就是感激。不过有句萦绕我心中的话,是还想说,并且愿与大家共勉。 那句话是:欲教子,先教己。 2024年9月10日扶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