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军 事 > 军 事 > 军事战略、技术

解密239座太原碉堡的历史档案

  • 定价: ¥48
  • ISBN:978751266825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团结
  • 页数:225页
  • 作者:吴根东
  • 立即节省:
  • 2019-03-01 第1版
  • 2019-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吴根东著的《解密239座太原碉堡的历史档案》是一部有关太原碉堡的专著。太原号称固若金汤的“碉堡城”。在此,建有各式碉堡5600座,可谓中国独有、世界无双。为让后人铭记这段独特历史,永远缅怀解放太原牺牲的先烈,在大量查阅太原战役史料的基础上,从2013年开始在太原周围寻找70年前的碉堡遗存,历时五年多,已陆续找到太原郊野散落的各型碉堡239座。当年的战争碉堡,今日已成为军事文物。数座保存完整的碉堡,它特有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越来越高。

内容提要

  

    在全国解放战争中,太原号称固若金汤的“碉堡城”。在此,阎锡山建有各式碉堡5600座,可谓中国独有、世界无双。坚固、诡秘的防御体系,使太原成为解放战争中攻城时间最长、伤亡最大、代价最为惨重的城市。
    为让后人铭记这段独特历史,永远缅怀解放太原牺牲的先烈,作者在大量查阅太原战役史料的基础上,从2013年至今,在太原周围寻找了70年前的239座碉堡遗存,并查找到每座(群)碉堡发生的战事资料。
    吴根东著的《解密239座太原碉堡的历史档案》以碉堡为载体,概要回顾了那场惊天地、泣鬼神闻名全国的“碉堡大战”。当年的战争碉堡,今日已成为军事文物、历史档案。

作者简介

    吴根东,男,1959年生,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人。一直在政府部门工作。工作间隙喜欢爬格涂鸦玩镜头,已经有70多万文史文字在全国和省市报刊发表;数百幅漫画、摄影拙品在中央和地方报刊刊登,并获多种奖项,两次参加“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个展)”;充数太原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2012年迄今连续7届担任“中国科普摄影大赛”评委。

目录

第一部分  开头篇
  太原碉堡历史
  “残留运动”的核心人物
第二部分  城东碉堡
  牛驼寨庙碉
  淖马
  小窑头
  山头
  卧虎山
  双塔寺
  和合寺
  石咀子
  五龙沟
  东家凹
  罕山
  孟家井
  黑驼大方碉
  马庄
  松树坡
  观家峪
  风格梁
  榆林坪
  白龙庙
  沟南村
  西岗
  谷旦(工厂区)
  峰西
  南塔地
  窑头
  丈子头
  源涡
第三部分  城北碉堡
  太钢(太原北飞机场)
  周家山
  棋子山
  太原旧城西北角
  青龙镇
  西关口
  东关口
  上兰村制纸厂
  冽石山
  兰岗梁
  郭家窑
  新城村
  黄寨
  石岭关
  阳曲村
第四部分  城西碉堡
  汾河铁路桥
  石千峰
  庙前山
  化客头
  冶峪
  蒙山寨
  上水峪
  小卧龙
  黄沙岭
  白家庄
  黄坡
  西铭(洋灰厂)
  桑树坡
  赵家山
  高家河
  红沙梁
  西张村
  秋沟
  狼坡山
  桃杏村
  圪潦沟
  九院
  聂家山
  玉门沟车站
第五部分  相关延伸
  最初的中国碉堡
  南京碉堡
  马奇诺防线
  跋语
  主要参考书目
  

前言

  

    一位老朋友问我:“你是怎么想到寻找太原碉堡的?”萌生寻找太原碉堡的想法是在2013年冬,源于当时看了一个解放太原的纪实电视片,才忽然知道,解放战争中太原碉堡的建设数量和坚固程度是中国城市绝无仅有的,也堪称世界之最。
    虽然我是一个太原土著,虽然太原曾经拥有全国最多的碉堡和现在最多的碉堡遗存,但我第一次见到碉堡和近距离触摸碉堡是在2006年,地点就在太原市小店区东山的五龙沟村。有商业头脑的创业者依托五龙沟遗留下来的几座残碉,在山头上办起了CS军事俱乐部,又新增了岗楼、铁丝网、战壕、靶场等“军事设施”,供年轻的军事爱好者猎奇、模拟、体验、游乐。第一次见到真碉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在原来书报、影视、电脑等间接形象的基础上,有了活生生的具象感知。
    经过大量翻阅、查找资料,才获知太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经筑有5600座各式碉堡,经过了70多年的风雨剥蚀,现在还有多少遗留,“存活”下来的又是什么模样,虽然不可能探到准确数字,至少还能找到其中的一部分,抱着这个“异想”开始了漫漫寻找路。
    在太原市6988平方公里的城乡山野展开地毯式搜寻,显然不太现实。寻找碉堡先得了解阎锡山、日本人统治太原时期的这段军事历史。寻找前需要预习一定的“基础课程”,因此,查阅了《解放太原》《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太原军事志》《山西文史资料》《太原文史资料》和18个版本的阎锡山传记及各种报刊、网络等大量资料。还在省市档案馆、太原解放纪念馆等单位多次查找相关信息,最想得到的是一份想象中的《太原碉堡分布图》或者《太原防御工事全图》,这些类似的东西肯定有,无非是名称不同而已。但是.每次查寻都无功而返。也许遗失,也许焚毁,也许没有找对地方。得不到这个寻找大纲,就不能“按图索骥”,也就必然多费周折,而且还搜不全面。这是寻找中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在不系统、不完整的各种零乱信息的指引下,到处问询走访,开始了充满艰辛的旅程。五年来,已经在太原的城乡山野找到了230多座各式碉堡。有的建得太偏僻,荆棘丛生根本无路可走;有的修得很隐蔽,当地向导都很难顺利找到;有的被毒蛇和黄蜂“占领”,只能远看不能近观;有的地处采空区,坠落和塌方险象环生……寻找到的碉堡有的完整,有的残破,有的只剩底座,有的复原如旧。这期间,有过兴奋,有过无奈,也有过危险。最兴奋是在城东杨家峪看到了四层梅花碉,保存的完整程度令人惊讶;最无奈的是从南面的小店跑到北面60公里之遥的阳曲县归朝村,寻找无果悻悻而返;最艰难的是寻找城东北的卧虎山遗碉,翻山越岭六次造访,有一次还从山坡上滑下来,弄了个灰头土脸;最危险的是在城东的罕山和城西的蒙山寨两次遭遇了野猪,好在它们“手下留情”,没有伤及无辜。
    要实践一个想法,必然要体会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和落寞惆怅,这也是起步时就始料所及的,但始终没有敢有知难而退的念想。
    通过五年的寻找,深感阎锡山的碉堡防御地域广、数量巨、式样多,虽然只见到冰山一角,也足以想象当年布满城乡山野的碉堡让人叹为观止!阎锡山为固守太原,可谓拼尽了血本,绞尽了脑汁!1948年11月,美国有个记者来到被重重包围的孤城太原,密密匝匝、漫山遍野的碉堡让他受到极大震撼:“任何人到了太原,都会为数不清的碉堡而吃惊……”还有外国记者看到当时的“景象”更是瞠目结舌:太原的防御工事“比法国马其诺防防线还要坚固!”
    为什么阎锡山要不惜一切代价大修碉堡,把碉堡当成他最后的救命稻草和护身符?通过大量查找资料才大体找到答案,应该是源于四点:一是20世纪30年代初,蒋介石在江西围剿红军,成功运用了“深沟高垒、步步为营”的碉堡战术,把红军逼出江西,被迫大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二是1931年“9·18事变”后,东北军马占山在齐齐哈尔修筑“无门碉堡”的巨大作用(一座碉堡让日本人伤亡上百);三是太原三面环山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四是阎锡山对人宣称的“针对解放军波浪式冲锋的人海战术,凭借碉堡群组成的据点工事,以‘火海’对‘人海’,一个碉堡能打死100个共军,共军没有百万之众打不下太原城。”
    碉堡的作用虽然没有像阎锡山吹嘘的那么神乎其神、坚不可摧,能抵挡“百万大军”,但在解放太原时也切实给进攻的人民解放军造成了很大的杀伤,使太原成为全国解放战争中攻城时间最长,双方伤亡最多,代价最为惨重的城市。
    今天寻找这些散落在太原周围的碉堡,一是铭记历史,记住那场惊天地泣鬼神,中国独有世界无双的“碉堡战争”;二是缅怀先烈,不要忘记为太原解放牺牲的数万革命先烈,永远警示后人,倍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
    为不使寻找到的碉堡仅仅是冰冷、枯燥的陈列,让它有话可说,着意给每座(群)碉堡加注了文字,就是设法查找它的战争档案,赋予这些“冷兵器”以血肉和筋骨,让人看到更立体的碉堡,让人通过碉堡了解太原战役的基本概况。查找每群碉堡、每座碉堡的战事资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有的记载相左,需要核实;有的牛头马面,需要修正;有的切实找不到相关的只言片语,无法注脚,成为缺憾。
    为让读者有“现场感”,在每座(群)寻找到的碉堡后还附了一段“寻找小记”,把搜寻中的见闻、感受以及碉堡的现存环境作了补笔,将个体碉堡信息加以延伸拓展,增加多方位的阅读效果。
    从至今寻找到的碉堡看,原来太原城内仅有城墙西北角一座遗存,其余都在城外的东面、北面和西面。为让读者对碉堡所在位置有大概印象,本书编排中特意从方位上做了简单的划分,即城东、城北、城西三个部分。
    目前找到的239座各型碉堡,应该是太原现存的一大部分或主要部分。通过本人这一不彻底行动,希望能够引发更多的军事、历史、文物等方面的志士仁人继续加入到这个探寻行列,把太原的这段特殊军事历史充实流传。

后记

  

    用了五年时间,寻找到了239座碉堡遗存,有人说费劲劳神找那东西干什么?也有人说,你挖掘了一段特殊历史,挺有意义。有多大意义我不知道,总觉得这件事做比不做好,而且感觉做的有点迟了。
    这是一段(全国、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城市“碉堡大战”历史。
    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发展,一些近郊遗留的碉堡还在一天天被拆、被毁,这一独特历史也被一点点抹去。如果太原现存碉堡全部消失了,若干年后,这座当年的“堡垒城”会不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出,数万解放太原牺牲的英烈会不会被大众遗忘?
    一个城市独有的东西还是尽量应该保留下来,还是应该让后人留下记忆。好在在这几年的寻找中发现,太原市政府部门和军事单位等已将遗留的碉堡作为战争文物或历史见证保护起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物和标本。比如,2002年,山西省军区某部率先给位于杨家峪零五站军库(松树坡)的梅花碉竖起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石碑;2009,太原钢铁公司厂区遗存的梅花碉也被太原市政府确定为“太原市历史建筑”加以保护;2014年,太原市爱国主义教育领导组将牛驼寨庙碉(太原“碉王”)命名为太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人参观,教育后代。
    还有更欣慰的是,2014年春,在上级文物部门的支持下,尖草坪区文物旅游局组织修复了冽石山上三座碉堡和一处地下暗道,这是太原市首次以政府名义修复战争遗址中的碉堡、暗道。最近几年,在太原东西山城郊公园建设中,残留的数十座半截碉堡也恢复了原貌,让市民在休闲漫步时追忆先烈,回顾历史。
    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在太原全面展开,在向媒体公布的普查成果中,一批日本人和阎锡山修建的碉堡赫然在列。如尖草坪区兰岗蘑菇碉、西山支线3号铁路桥头碉、马头水乡上水峪村三角碉、冽石山碉堡群;小店区五龙沟人字碉、黑驼大方碉;迎泽区白龙庙筒碉;杏花岭区享堂新村梅花碉;万柏林区西山碉堡群;晋源区蒙山寨碉堡群等作为文物正式登记在册。
    把碉堡作为文物或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普查,南京市比太原市还要早三年。2005年,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作为项目带头人,对南京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普查,碉堡是其团队普查的对象之一。
    碉堡,从战争魔鬼到军事文物,期间走过了漫长的几十年。这一时间里,因为它是敌人建的,有好多形制完整、结构诡异、建筑宏大的明碉暗堡被人理直气壮、毫无顾忌拆除、毁坏,至今还有人对它心存芥蒂、讳莫如深,觉得它是敌人对付我们的东西,寻找它、宣传它、保护它干什么!
    仔细想来,它其实就是些砖土灰、砂石钢混合物,和百年、千年遗存下来的庙宇、城垣等众多古代遗迹一样,它就是一个历史的符号,它就是一段渐远的记忆。
    在太原市寻找二百多座碉堡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时至现在,准备将它告一段落。今天,真要把这些东西和盘托出时,感到的却是惶恐和不安。一是因资料、信息所限,寻找肯定不完全、不彻底,不能反映全貌;二是尽管在给这些碉堡附着文字时费了不少精力,但总担心“文不对碉”,牛头马嘴;三是怕对碉堡的具体位置表述不准,以讹传讹。在此,真诚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和读者矫枉补正,批评赐教。 本书即将收笔,回过头来,总想对寻找途中给予各种支持、帮助、关注的老师、乡亲、朋友表示深深的谢意!省政协刘化山先生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碉堡信息;当地向导给予了非常热情和辛劳指点:尖草坪区上水峪村张克文师傅、迎泽区观家峪村放羊师傅、杏花岭区小窑头村没有留下姓名的领路师傅、西山官地矿护林员寻师傅等;还要特别感谓十太原市小店区政协《小店汾东文史》、山西省政协《文史月刊》在碉堡成“型”过程中的肯定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