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中国史

明朝那些事儿(第1部洪武大帝)

  • 定价: ¥28.8
  • ISBN:978750572246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友谊
  • 页数:297页
  • 作者:当年明月
  • 立即节省:
  • 2009-01-01 第1版
  • 2009-01-01 第2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是迄今为止唯一全本白话正说明朝大历史的小说,自2006年3月在新浪开博[当前明月博客]至今,点击接近百万。第一卷则从朱元璋出身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为止,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该书语言风趣,情节生动。作者采用了流行文学手法,如幽默、推理、悬疑等,关注人物命运,介入个人情感。

内容提要

  

    三百年明朝那些事儿,从我们的第一位主人公写起,我慢慢写,您慢慢看。
    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本来只是娱乐一下自己,没有想到发表后居然还有人捧场,且捧场的人百万计,谢謝大家啦。《明朝那些事儿》这篇文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认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算是我的心血之作。
    我写文章有个习惯,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写《明朝那些事儿》就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从我们的第一位主人公写起,要写三百多年,希望我能写完!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从朱元璋的出身开始写起,至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为止,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朱元璋pk陈友谅,谁堪问鼎天下?战太平,太湖大决战。卧榻之侧埋恶虎,铲除张士城。徐达、常遇春等不世名将乘胜逐北破北元。更有明朝最大的谜团——永乐夺位、建文失踪的靖难之役。高潮迭起,欲罢不能!

媒体推荐

    让我们以更为轻松的状态走进历史吧。作者当年明月写轻松的历史,其实并不轻松;大家轻松地读历史,希望真的很轻松。
            ——毛佩琦(央视百家讲坛《细解明朝十七帝》主讲)
    作为朱元璋的后人(家谱为证),能够看到你这样好的文章真是三生有幸。
            ——竹筏渡海(网友,有家谱证明是朱元璋X重孙)
    文章以通俗的小说方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国制造工人的严谨,法国酿酒师的情怀,美国戏剧演员的幽默(化身为魔语)讲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元末农民起义,并将继续讲述至明末的276年历史。此文做工严谨而不乏幽默,可做明史普及读物,也可用于茶余饭后消遣,皆是居家旅行、学习阅读、无事消遣之首选读物。
            ——接近真理的理(网友,归纳中心思想形成条件反射的学生)
    《明朝那那些事儿》中的政治争斗、权谋之术、战争之术满足了国人的胃口。我很怀疑这个作者是不是一个政府官员。《明朝那那些事儿》一是好看,二是正好起到了普及历史的功能,并且普及的还是正史。所以喜欢读它的人群回特别宽泛。我预感今年它会大红的啊紫。
            ——周枝羽(文学博士)
    我的读后感:
    1.成功者一定要经历许多磨难的,只有这样,朱重八才是朱重八。
    2.为人之道,处世之道——做事不要太专心,开始做人时要低调。
    3.权术是很重要滴,不懂权术,就不是朱老大登位而是兄弟们当皇帝了。
    4.大脚女人可以旺夫。现在女生都不裹脚了,随便找谁做老婆都可以放心了!
    5.明朝那些好玩的事儿课堂上学不到。
            ——趵突泉良民(前学生,中关村太平洋柜台IT精英)
    我有个宏大的愿望,希望大伙能坚持不懈地一起将《明朝那那些事儿》直接顶入中学课堂,成为每个中学生必备的书。
            ——潜水潜到2008年(网友,热心中学教育者)

作者简介

    当年明月,副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畅销书作家,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多年来畅销不衰,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

目录

引子
一  童年
二  灾难
三  踏上征途
四  就从这里起步
五  储蓄资本
六  霸业的开始
七  可怕的对手
八  可怕的陈友谅
九  决战不可避免
十  等待最好的时机
十一  洪都的奇迹
十二  鄱阳湖!决死战!
十三  下一个目标,张士诚!
十四  复仇
十五  远征沙漠
十六  建国
十七  胡惟庸案件
十八  扫除一切腐败者!
十九  冤案:空印案
二十  最后的名将——蓝玉
二十一  蓝玉的覆灭:昏着
二十二  制度后的秘密:朱元璋和明朝法制建设
二十三  终点,起点:最后的朋友们
二十四  建文帝:建文的忧虑
二十五  等待中的朱棣:朱棣的痛苦
二十六  准备行动
二十七  不得不反了!
二十八  你死我活的战争
二十九  朱棣的对手
三十  离胜利只差一步!
三十一  殉国、疑团、残暴、软弱

前言

  

            轻松读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序
    历史离我们太远。历史书籍太多。有一句话说:“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就多少表现了人们面对久远的历史和浩瀚史籍时往往会出现的迷茫。
    其实,“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这句话,提出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说史或写史的人如何说或写;二是听史或读史的人如何听或读。自司马迁的《史记》以来有所谓“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它们是“正史”,一般说是代表官方意志的,写法有一定的体例;还有各种各样的私人修史,野史、稗乘、笔记,它们思想的表达相对自由,写法也多种多样;至于家传、族谱、碑铭、方志.也莫不可归于历史。而如此众多的史书,大都是与一般读者和民众无缘的。至于那些经过苦心研究产生的学术著作,本来就不是给老百姓看的。百姓也将其视为畏途,根本不看。
    那么,老百姓就不读历史了吗?显然不是。老百姓,不论识字不识字,几乎每天都在读历史,有他们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说的,有评书里讲的,有戏里唱的,有连环画里画的,有小说里写的,当然,现在还有电视里演的。一般人从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了他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懂得了忠奸善恶,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和匹夫的责任。
    历史学家想要承担褒贬春秋,以史为鉴的责任,但是他们使用的语言,他们的叙述方式使他们与百姓渐行渐远。
    历史是如此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为什么到了史学家手里就变得枯燥无味了呢?历史学家就不能把生动活泼的历史呈现给大众吗?是受制于能力、才力,还是受制于观念?
    其实,古代史官们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我们至今还可以从古老的《尚书》中读到当时人的音容笑貌,从《左传》中读到生动的故事。他们使用当时的口语,进行朴素平直的叙述,并没有故做深沉。至于《史记》,由于善于以优美的文字叙述故事、描摹人物,竟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太史公司马迁世世代代受人景仰。然而,越到后来,体例越僵化,文字离口语越远,更由于才力不及,文章无色,许许多多的史书,被指为“断烂朝报”,读之味同嚼蜡。
    百姓对于诘屈聱牙的古代史书不能置喙,就任它们束之高阁吧。对于为他们写的史书,百姓也感到多有隔膜,因而也反应不够热烈。于是种种“戏说”连篇累牍,大行其道,糟践历史,拿老百姓开涮。对于这种情况,老百姓感到无奈,许多史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感到愤怒,感到难堪。
    1982年,一本来自大洋彼岸的书,留美华人学者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在北京出版了。犹如一场随风潜入夜的好雨,及时洒向了正在萌动变革的史坛,也吸引了史学圈外的广大读者,至今风头犹劲。历史原来是可以这样写的,严肃的史学著作原来也是可以吸引人的。流风所及,许多历史著作尝试变换他们的叙述方式和叙述角度,一批又一批文笔优美、姿彩各异的史学著作出现了。也许是由于宣传不够,一些好的史书还不被大家了解,也许是由于数量不够,正经历史还不足以抵挡“戏说”的洪流。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有所期待,期待有更多严肃但是足以吸引人的历史书能够胜过“戏说”,清理、纠正它们对历史的曲解、误读。
    就在这时,一个远在广东的学习法律出身的公务员不宣而战了。他在公务之余热中于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写作,开始是时“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到后来,经过认真构思,决心写一部他眼中的明史。他还不想把它叫做“明史”,或许因为那样会显得过于沉重,或许因为那样会被读者误认为又是一本“学究书”。因此,他把它命名为《明朝那些事儿》,而且在事的后面又特意加了“儿”化。这题目,读者一看就有一种解放感,亲近感。其实作者首先解放了自己。他可以不受任何体例限制,不受任何成规约束,虽然已经不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了。
    我早就从一些年轻朋友的口中听说有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听说它在网上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朋友们问我,你怎么看待这种写法呢?我说,历史是千百万人的历史,是大家的历史,每个人都有解读历史的权力:而且,从未每个人由于立场和学养的不同,所看到的历史都是不同的。我们既不能要求历史写作的手法千人一面,又不能要求对历史的结论定于一尊。如同我们听歌唱,无论是学院派的美声的、民族的,还是山野的原生态的,都有存在的价值,其根本在于歌唱者的态度是严肃的,所献出的是精品。换句话说,无论是学院派的美声的、民族的,还是山野的原生态的歌唱者,如果其态度是不严肃的,所献出的不是精品,也是得不到欢迎的。
    作者当年明月说:自己的写法是“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并且说,其作品“不是小说,不是史书”,“姑且叫做《明札记》”这的确是别开生面的,是一种创造。我热情地支持这种探索和创造!期待他把这三百年写完。
    让我们以更为轻松的状态走进历史吧。
    作者当年明月写轻松的历史,其实并不轻松;大家轻松地读历史,希望真的很轻松。
    
    
    
    
    
    
      毛佩琦
    
    
    
    
    
    2006年8月28日序于北京北七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