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世界史

中世纪西非诸帝国/历史上的帝国

  • 定价: ¥57
  • ISBN:978710010717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商务
  • 页数:191页
  • 作者:(美)戴维·C.康拉...
  • 立即节省:
  • 2015-01-01 第1版
  • 2015-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戴维·C.康拉德编著的这本《中世纪西非诸帝国》概述了西非三个帝国——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探究了其兴起与衰落的究竟、对后世的影响、其社会组织与日常生活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子。全书叙述脉络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是了解这些帝国或文明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入门读物。书中大量的知识栏展示了它们与今日社会的关联、至关重要的文献以及有趣的知识;全彩图片和地图、年表、词汇表、参考书目、拓展资料等内容又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探索空间。

内容提要

  

    戴维·C.康拉德编著的这本《中世纪西非诸帝国》描述了在西非诞生的三个伟大的中世纪帝国——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书中探讨了食盐和其他自然资源在西非独特的地理环境下的重要作用,也阐明了口述历史对于现代人理解当时社会的意义。全书叙述脉络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是了解这些帝国或文明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入门读物。

作者简介

    戴维C.康拉德,伦敦大学博士,中世纪西非史专家。纽约州立大学奥斯威戈分校非洲史荣休教授,富布赖特学者和皇家地理学会成员。其他有关中世纪西非的著作有:Sunjata: A WestAfrican Epic of the Mande People。

目录

引言
第一篇  历史
  第一章  加纳帝国
  第二章  马里帝国
  第三章  桑海帝国
第二篇  社会与文化
  第四章  加纳帝国的索宁克人
  第五章  马里帝国的曼德人
  第六章  桑海人
结语
年表
词汇表
参考书目
拓展资料
图片来源
译名对照表

前言

  

    西北非洲的地理显著地塑造了它的历史。对本书所描述的三个伟大的中世纪非洲帝国而言,撒哈拉沙漠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地理特征。今天,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然而,它并非最初就是这样。
    在撒哈拉地区的山上发现的岩画揭示:直到公元前5000年,这一地区遍布河流和湖泊,猎人和渔民住在这里,还有草原动物如犀牛、大象、长颈鹿和水生动物如河马、鳄鱼和各种鱼类。
    约公元前3000年以前,这一地区开始干燥。这一时期的岩画表明,大的动物迁移到北面和南面那些具有较为湿润气候的地带。许多人也移居到北边的马格里布,这是一个意为“西北非洲”(即地中海沿岸的现代摩洛哥和突尼斯)的阿拉伯语词汇。结果,这一干涸地区以“撒哈拉”得名,阿拉伯语意为“沙漠”。
    尽管在撒哈拉地区生存日益变得困难,但是很多人仍然待在那里。有些人定居在沙漠的绿洲地区,那里的清泉和水井使他们能种植枣椰和蔬菜。今天,撒哈拉地区的人口仍有250万。
    除了散居在绿洲的人们,沙漠的边缘地区还有大的社区。南部地区是桑哈贾人的土地,他们是游牧民(即没有永久定居点的不断迁移的人们),其余的人是柏柏尔人(非洲西北部的高加索人种)。这些民族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伟大帝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萨赫勒地区
    撒哈拉沙漠南缘地区称为萨赫勒。这是从沙漠变为萨凡纳(即有少许树木的草地平原)的地方。“萨赫勒”在阿拉伯语中表示“岸”。似乎撒哈拉是一片沙子和岩石的巨大海洋,穿越沙漠运送货物的骆驼是船只,而那些大的市场城镇则是港口。
    今天的萨赫勒是半干旱地区。降雨没有规律可循,却有循环不已的旱灾(即缺水)。现在的萨赫勒比萨凡纳草原更为干燥,骆驼在萨赫勒的重要性与它们在邻近的撒哈拉几乎一样,因为它们可以在干旱地区长距离旅行。
    从约公元前1000年到约公元1000年期间,萨赫勒曾有过较为湿润的气候,有足够的草可供放牧牛、绵羊和山羊。土地肥沃,可供农民种植谷子、高梁和弗尼奥(一种谷类)等谷物。在那段时间里,这里可生产足够的多余粮食以供养那些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他们不用自己生产粮食。
    在萨赫勒进行研究的考古学家(研究过去人类文明的科学家)发现住在那里的曼德人早在约公元前1000年即已在当地组成了小的定居点。大约公元前600年,已经有了大村落;从公元400年到公元900年,在萨赫勒多处已经出现城镇中心,其中一个城镇中心被称为昆比一萨利赫。有些考古学家相信这个城市是本书提到的三个中世纪大帝国中首先出现的加纳帝国的首都。
    比拉德-苏丹
    第一次书面提到撒哈拉以南西非的萨凡纳的是阿拉伯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他们将这一地区称为“比拉德-苏丹”,意为“黑人之地”(“苏丹”这一阿拉伯语词汇意为“黑色人”)。由于这一阿拉伯语词汇出现在这一地区的第一本书面记录中,西非萨凡纳开始被称为西苏丹。这一地区有广袤的旱地和散布各处的大树,降雨只在特定的季节才出现。尼日尔河及其支流(即汇入大河的河流或溪流)从中穿过。
    萨凡纳为放牧提供了草地,为农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居住在西苏丹的人们从依靠狩猎和采集生存过渡到能提供更持续的食物供应。他们饲养了成群的牲畜如牛、绵羊和山羊,种植了谷物如谷子、弗尼奥和高粱。
    ……
    许多其他与曼德人有关联的群体居住在今天的毛里塔尼亚南部、布基纳法索西部以及利比里亚北部与塞内加尔和冈比亚的大西洋沿岸之间的地区。居住在这一庞大文化群体边缘的曼德人群体之一是索宁克人。他们是加纳帝国的创建者和统治者。
    在加纳帝国,另一种重要的文化群落是桑哈贾人,这些人源自北非的柏柏尔人。桑哈贾是沙漠民族并说柏柏尔语的地方方言。与他们北非的亲戚们一样,他们将自己分为大的氏族(亲近的家庭群体)。在11世纪的西撒哈拉,桑哈贾人建立了伊斯兰帝国的阿尔摩拉维德王朝。
    他们中一些最重要的氏族是贾祖拉人、朱达拉人、拉姆图纳人和马苏法人。他们是凶猛的沙漠战士、旅行队向导(旅行队是一群一起旅行的人)和商人,与他们的对手氏族争夺对主要贸易商道和市场中心的控制权。他们也与来自北非的扎纳塔氏族和加纳帝国的索宁克人竞争。
    当加纳帝国丧失权力后,马里帝国最终得到了它的领土和人民(包括索宁克人、桑哈贾人和其他族群)。马里的居民也包括生活在沙漠地区的图阿雷格人,他们与桑哈贾人一样也属于柏柏尔人。马里帝国在扩张过程中也征服了加奥王国的桑海人,而加奥王国最终成为桑海帝国。
    在马里帝国其他许多族群中,一些曼德人以外的族群是以特别的职业来识别的。例如,多贡人、塞努福人和许多其他的族群是农民。随着季节性降雨而四处游牧从而为他们的牲畜发现牧场的畜群放牧人被称为富拉人。博佐人和索莫诺人是河流上的专业人士,他们专为打造木船和独木舟来打鱼和运送货物和人。
    桑海帝国的统治者以桑海人著称。他们说桑海语,并不属于曼德人文化。
    随着马里帝国的衰落和桑海帝国的崛起,前马里帝国的大部分人民成了桑海统治者的臣民。桑海也统治着许多居住在现今的布基纳法索、贝宁和尼曰尔的人。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族群外,许多其他文化群落和族群居住在加纳、马里和桑海帝国。历史学家并不能肯定今天我们看到的文化差异存在于10世纪到16世纪之间那段时间。但是,今天知道的那些族群的祖先确实居住在三个伟大的中世纪帝国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