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工商管理 > 企业经济

分寸拿捏的要领(中国式管理精华版)

  • 定价: ¥30
  • ISBN:9787550242739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页数:166页
  • 作者:曾仕强
  • 立即节省:
  • 2015-02-01 第1版
  • 2015-0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曾仕强教授八十巨献,微时代的阅读精品!
    中国式管理思想精华呈现!
    用最短的时间,感悟最深刻的管理!
    中国式管理大师经典观点提炼,内容精选,用最短的时间讲述最精华的东西。
    开本小巧,便于携带,随时随处可读,更适合快速阅读。设计精美典雅,内文采用品质最佳的80克纯质纸,双色印刷,实属阅读珍品。
    曾仕强创作的《分寸拿捏的要领(中国式管理精华版)》阐述如何站在对方的立场,甚至站在第三方的立场,推己及人,去沟通、去决策。

内容提要

  

    管理活动,始于“修己”的功夫,终于“安人”的行为。中国人向来不喜欢被别人管,所以,中国人一定要首先好好管理自己,这就是“修身”,在职场中修炼自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心比心,用自己的心感应别人的心。
    曾仕强创作的《分寸拿捏的要领(中国式管理精华版)》就阐述如何站在对方的立场,甚至站在第三方的立场,推己及人,去沟通、去决策。

作者简介

    曾仕强,祖籍福建,生于1935年,教授,中国式管理之父,当今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与培训大师。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中国管理哲学三十年,首倡中国式管理,名动政商学界,享誉海内外。

目录

第一章  人普遍不喜欢被动
  一、我们有一种错觉
  二、大家都拖拖拉拉
  三、管理的心态错误
  四、殊不知物极必反
  五、愈逼愈没有效果
  六、人并不喜欢被动
第二章  人大多希望自主自动
  一、人从小喜欢自动
  二、被骂到不敢自动
  三、仍然暗地里自主
  四、阳奉阴违很可怕
  五、人要对自己负责
  六、人希望自主自动
第三章  有限范围最大自由
  一、“絜”是审度的意思
  二、“矩”就是法则规矩
  三、自由有一定范围
  四、守规矩自动自主
  五、人人守分有规矩
  六、个个享有大自由
第四章  害怕自动喜欢自主
  一、自动并不真实存在
  二、感觉到力量叫他动
  三、看不见的就是自动
  四、人的自动具有意识
  五、喜欢自主害怕自动
  六、害怕自动也是自主
第五章  用心来使彼此互动
  一、自己的意识产生自动行为
  二、要用感觉的力量让他自动
  三、有感有应大家都乐于自动
  四、不施加任何压力才算自动
  五、用心来感应是有效的途径
  六、最好由上司自己做好榜样
第六章  絜矩之道五大要领
  一、絜矩之道三阶段
  二、首先要尊重制度
  三、其次应配合现实
  四、上司要以身作则
  五、要订定行为公约
  六、配合以审慎赏罚
第七章  “M理论”合乎人性
  一、人性原是可以塑染的
  二、安宁是人生根本需求
  三、人性要多求安而应变
  四、将心比心是人性需求
  五、人性也喜欢简单明了
  六、易知易行是人性需求
第八章  “M理论”贵在实践
  一、西洋哲学原意为“爱智”
  二、中国哲学所乐的是道
  三、真正的管理功夫在行
  四、实践要以知识为基础
  五、坚持原则求合理应变
  六、圆融和谐效果才会好
第九章  “M理论”大同小异
  一、组织要安定中求进步
  二、实践的结果各有一套
  三、管理并无统一的模式
  四、时刻不忘以人为根本
  五、最好有树状组织精神
  六、慎始善终求己安人安

前言

  

    一个人很要紧的事情,就是要把自己和动物区分开来。人是动物的一种,但是人不可以和一般的动物一样,否则就没有做人的资格。所以说,人最重要的其实就是两个字:自觉。
    自觉什么?“人者,食色性也。”但一个人如果只会吃饭、睡觉,就和动物完全一样了。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用一个字概括,就叫“仁”。动物是没有“仁”的,它们也不懂什么叫作“仁”。
    我们中国人讲“仁”不讲“爱”,西方人讲“爱”不讲“仁”,为什么?因为“仁”字是由“人”和“二”组成的:“人”就表示说这是人,也就是做人的道理;“二”就表示有我之外还有别人,我们必须将心比心,必须把别人同样当作人看待。因此“仁”和“爱”是不太一样的。
    人要自觉,才能成为万物之灵。周武王说:“惟人万物之灵。”他号召人要成为万物之灵,关键就在一个“仁”字,就是要讲究人与人的互动关系。
    一个人有了自觉,他第一个就会表现出自律。凡是自觉到说我和动物不一样了,你一定会自律。一个人有没有自觉,看他有没有自律就可以了。什么叫“自律”?就是自己管自己。
    我们中国人向来不喜欢被人家管。所以,中国人一定要好好地管理自己,这就叫作“修身”。一个中国人的人生理想就是四件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从把自己修好开始,然后把自己的家齐好,接着有本事就去治国,最后是要平天下。
    我们会发现,整个大学之道里面没有“立业”这两个字,难道职业生活不重要吗?难道创业方式不好吗?难道事业的奋斗与志向的追求也都无关紧要?其实不是这样的。我认为这是中国人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大学》认为,人生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自己修治好。怎么去修治自己呢?我们中国人走的路子和印度人就不一样了。印度人讲求出家,躲到野外某清净的地方,如深山、森林、石窟里面去,然后隐居修行。中国人称之为“独善其身”,只对自己有用,对别人是没有影响力的。既然身为人,就应该对社会有些贡献。所以,我们中国人一定要在世俗社会里面修行自己,走入世的修行道路。人生只做一件事,就是在职场中修炼自己。所以,事业只是帮助我们修炼自己的方式,本身并没有意义。这样的道理也只有中国人才想得出来。
    我们在修炼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在齐家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在治国中提升自己,在平天下中修炼自己。因此,对中国人来讲,我们的人生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自己修好,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提升自我。
    管理的活动,始于“修己”的功夫,而终于“安人”的行为。管理如果偏离了这个大道,就没有太多的意义。管理只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把人安好,叫作“安人之道”,今天的话叫作“以人为本”。人是一切的根本,你找对人,安对位置,给他一个氛围,让他自动去做事情,根本不需要去管他。第二件事,有所变有所不变,叫作“经权之道”,今天叫作“与时俱进”。世界上最高的管理智慧就是一句话,叫作“以不变应万变”。一切都在变,一切不能不变,但要变得合理,安人要安得合理,那怎么办?这就是第三件事,“絜矩之道”,就是将心比心,用自己的心来感应别人的心。
    我们有句至理名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说明人是自私的。但是,人之所以能够为人,就是因为能够做到“推”,这一个字就把儒家的整个精髓讲完了。“推”,就是会推出去,由亲到疏,由近到远,推己及人。
    我在《现代化中国式管理》一书中,是公开推崇推、拖、拉的,因为推、拖、拉是中国人化解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但是,长久以来,我们中国人一方面习惯于使用推、拖、拉,一方面却痛骂推、拖、拉为恶习。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就在于我们常犯一个错误,即在推、拖、拉的时候,把坏处都推给别人,把好处留给自己。推、拖、拉的方向,有时候也可以推给自己,为什么一定要推给别人?所以推、拖、拉不一定朝向自己,也不一定朝向别人,而是推给最合理的人。这种合理的推、拖、拉,就叫“絜矩之道”,合乎中国人所欢迎的中庸之道。无一事不合理,推、拖、拉到恰到好处,自然大家都愉快。
    什么是决策?就是在多种选择里面,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那一种,这也是推、拖、拉。天底下没有一件事情不是推、拖、拉的结果,只要推、拖、拉的后遗症不是很严重,就是化解问题的真正办法。许多中国人最高明的地方,就是利用推、拖、拉这个很短暂的时间来充分思考怎么样才合理,该给别人就给别人,该给自己就给自己。如果不推、不拖、不拉,你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那就很危险了。
    絜矩之道,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想。但仅是这样还不够,还要扩大思考的范围,还要想到第三者,想到更多的人,不是只有你和我。为什么一般的中国男女不会当街拥抱、接吻呢?因为我们会推己及人,会想到第三者的存在。西方人的观念中,只有你和我,一般是没有第三方概念的。
    但现代很多中国人,正在受西方人的影响,他们的脑海里面只有“你”和“我”,家庭成员只有两个人,不会想到父母;他们婚姻的结局也多是离异,因为不会想到孩子;他们当街会十分热烈地亲吻拥抱,没有想到是否会刺激别人……
    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短短三十几年,我们已经开始过度生产、过度浪费了,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已经不“仁”了。
    我们现在才慢慢地了解到,“絜矩之道”其实才是根本,今天就叫作“和谐社会”。因为,人要成长,只有靠和谐;社会要进步,只有靠和谐;世界要和平,也只有靠和谐。
    老实讲,絜矩之道对我们中国人的影响很大。西方人有话就说,至于你听不听得进去,那是你的事情。中国人不是这样。我们会想对方听不听得进去,你听得进去我才会讲,你听不进去我根本不会讲。我们很少讲人家听不进去的话。所以一个中国人会不会沟通,就看你开口说话时,人家听不听得进去。如果别人连听都不听,那你的沟通完全等于零。为了让对方听得进去,我们就必须设身处地,站在他的立场来感受他的话,这是非常重要的。
    要会拿捏分寸,还要读懂人性的“M理论”。
    对中国人而言,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源自《易经》,我们的管理,事实上也依据易理。所以,中华民族是信奉《易经》的民族。
    《易经》有三个要点:第一个就是易知易行,它实际上很容易了解,也很容易实践,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第二个就是世界万物在流动着,永远处在变动之中;第三个就是变动之中有不变的部分,千万不要以为一切都在变。变和不变是谁在决定?不是东西在决定,而是人在决定。为什么现在世界越变越快?因为人的心不安定。人心求变的时候,外界就越变越快;人心求安静的时候,外界就会随之安静下来。以前我们只知道“心想事成”,现在科学更证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就是“心想境成”。外界的环境是随人的心在变的,你的心觉得现在很冷,它就越来越冷;你的心觉得现在越来越暖和,它就越来越暖和。因此,“心想事成”应该是叙述语,但我们常常把它当作祝愿语,真是太可惜了。
    所以,人是有感应力量的。不仅人如此,所有的生物都有相当程度的感应力量。我们到日本就会发现,手工做的寿司和机器做的,吃起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同样是手工做的寿司,我们还要看那个做寿司的人。凡是长相看起来很健康的人,他做出来的寿司就更好吃,而且你吃了以后,也会越来越健康;相反,那些气色看起来不太健康的、穿着乱七八糟的人,你千万不要吃他做的寿司。这一点也不迷信,因为今天科学已经可以证明,这一切都是频率、能量的一种交换。
    我们一再讲,人生其实就是一连串的选择,如果选对了几件事情,我们就很容易成功;相反,如果连续选错了三样东西,就倒霉了。但是谁在选?我们在选,我们在决定。所以,我们不要小看《易经》这本书,读得越早越好。由于《易经》难读、易理难明,刚开始看时,一般没有人会马上看得懂的,没有关系,你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研究它。孔子要我们抱着“乐而玩之”的态度来学习《易经》。因为死背文字,不但辛苦乏味,而且多半不知应用。
    我们可以用“玩”的心情去省思《易经》的含义、玩赏它的用意。这样做,既会越来越有乐趣,也会越来越容易拿来应对实际的事务。久而久之,自然贯通易理。
    总之,我们不要心急,不可以稍有心得便认为自己懂得易理。我们抱着“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的心态,以渐进的方式,偶有所得,便拿来应用;行得通,更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任何东西不会应用,等于不知道;会应用,才算知道。
    “M理论”,应该是易知易行、长久可用的东西。否则的话,它是没有太大价值的。
    我们每天都忙于什么?忙于很多事务的处理,忙于很多变数的应对。如果每过一段时间,还要去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岂不是更累?如果你去买西方人的书,第一个要看它的出版年月,如果已经超过5年,它就完全没有作用了,我劝你不要买,也不要看。因为西方人很重视一个词叫作update,也就是“更新”的意思。西方人的学问只关注眼前的事物,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他们推出一个理论后,还没过多久,又会推出一个新理论,让你目不暇接,不堪其苦。他们是把知识当作商业来操作,这是不太道德的事情。
    中国人不是这样。我们的书是越旧越好,越古老越有价值。《道德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大部分人还没有完全读懂,所以还在继续读,而且是全世界的人都在读。全世界对老子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对《孙子兵法》的评价更是极高无比。《孙子兵法》被全世界无数军事家视为指导战争的金科玉律,连法国的拿破仑都要读它。美国最著名的西点军校,一直把《孙子兵法》定为必读教科书。许多日本企业家,也都把《孙子兵法》作为商战指南。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孙子兵法》还将进一步走向世界。
    如果我们把《孙子兵法》加以归纳,完全可以总结为一个字,叫作“水”。《孙子兵法》讲来讲去,完全是讲运用水的原理。水看起来好像流来流去,但实际上它总是由高而下,从来没有改变过。我们在世界上找不到一个水是由低处往高处流动的地方,除非我们用人力去改变它。如果是自然的水,它一定是这样的。所以中国人很喜欢“顺势而为”。
    中国人的个性和水是一模一样的。水流得很顺畅的时候,它很平静,没有什么声音。因此,我们一听到那个水没有什么声音,就可以知道它很流畅,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可是当水遇到阻碍的时候,它就“哗哗哗”,发出很大的声音。所以我们听声音,就能知道这个水势是怎么样的,它所处的环境是怎么样的。我们中国人得到好处的时候,不会声张,但是在受到阻碍的时候,就拼命叫。这和水性是一模一样的。
    当你发现那边有一堆金子的时候,你会叫喊吗?如果会,那你就是天下最笨的人。要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别人才不会注意你,才不会和你抢;等你把金子都搬完了,然后再说这里有金矿,其他人都来不及了。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如果你想:怪不得中国人那么阴险、奸诈、狡猾,这就是你的双重标准了。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很聪明,当别人这样做的时候,你就很生气。
    所有写有关中国人的书,我们可以归纳出来,其实中国人就是这个样子。有一本书叫《丑陋的中国人》,我劝大家不要看了,因为看了你完全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如果一本书让很多年轻人对中国很厌恶,很不想做中国人,那有价值吗?一定没有价值。
    人性是没有善恶的。在不同环境中成长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不是人类所能够改变、所能够控制的。为什么北方人爱吃面食?为什么南方人喜欢吃米饭?那不是人所能决定的,当我们种不出麦子的时候,只好吃米饭;当我们种不出稻子来的时候,只好吃面了,还有什么办法?我们到新疆、内蒙古一带,你说我是完全吃素的,那你可能就无法生存,因为那里除了青稞外,是没有太多的素食可吃的。
    人类没有缺点,民族也没有缺点。我的看法是,你的缺点就是你的优点,你的优点正好是你的缺点。但是,我们都在说中国人有什么缺点,有什么优点,然后就去学习西方人,这是很莫名其妙的想法。我们吃饭时,筷子和刀叉可以分开来用,但是不能同时使用。我们要记住,人所能够得到的东西是有限的,不能完全得以满足,这才是人生;人可以求全,但是永远不可能十全十美。人生本来就是有缺陷的,我们要有这样的觉悟,因为我们有个别的差异。个别有差异,就是说我们有不同的缺陷,这一辈子要把它修圆,修成圆就叫“完人”了。一个人要做“完人”,但是不要太早做“完人”。“完人”就是把人生做完了,就要“回去”了。所以,为什么有的人英年早逝,30岁左右就去世了,就是因为他已经把人生都做完了。人干吗要急着“回去”呢?边做边学,没有什么好急的。
    我们中国人做学问,一定要正本清源。西方人做学问,是要推翻老师的。“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这句话就是说为了真理,我可以打倒老师;为了真理,我可以推翻老师的学术,但这是对西方人而言的。中国人历来重视师承,开口就提自己的老师是谁,并以尊师为荣。我们中国人只能把老师的学术思想加以补充,加以发扬光大,是不能完全否定老师的。正是因为中国人重视传承,我们的中华文化才得以源远流长。
    面对很多变数的管理者,由易理来把握变动之中不变的部分,来掌握未来的变化,达成正确可行的决策,当然是最省心、最为有效的途径。
    “M理论”,是符合人性的管理体系,主要在知常知变,抓住变化中的常理,而且易知易行,长久可用。我们研究“M理论”,看出变中之常,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立于不败之地。身处21世纪,大家共同研讨“M理论”,即知即行,发扬中华文化,应该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