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科学 > 林牧渔业

森林报/典藏

  • 定价: ¥24.8
  • ISBN:978754703481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万卷
  • 页数:335页
  • 作者:(苏)比安基|译者:...
  • 立即节省:
  • 2015-02-01 第1版
  • 2015-0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森林报》这部名著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著者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著者还告诉了孩子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

内容提要

  

    《森林报》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最具经典的代表作。1924—1925年,比安基开始在杂志上撰写描写森林生活的专栏,渐渐形成了“报纸”的特点,这便是《森林报》的雏形。1927年,《森林报》结集出版,便有了这部在苏联儿童文学中占据独特地位的名著。《森林报》自出版以来,已畅销60多个国家。《森林报》采用报纸的形式,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序,用轻快的笔调真实生动地记述了森林居民生活中的各种故事,将动植物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读完这本妙趣横生的大自然百科全书,不但能使你掌握丰富的动植物知识,还会让你更加热爱自然。准备好,森林之旅就要开始啦!

作者简介

    维·比安基(1894-1959),前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他的父亲是俄国知名的生物学家。比安基从小就跟随父亲上山打猎,跟家人到郊外、乡村或海边小住,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热爱大自然,喜欢观察动植物,并学会记录大自然中发生的趣事。
    1924-1925年,比安基开始在《新鲁滨孙》杂志上开设描写森林生活的专栏,这就是《森林报/经典文学名著》的前身。1927年,《森林报/经典文学名著》集结出版,便有了这部在世界儿童文学中占有独特地位的科普名著。

目录

第一位《森林报》通讯员
每一年的森林历
冬眠苏醒月(春季第一个月)
一年——12首太阳诗
林中逸事
都市新闻
农庄里的生活
猎事
森林剧场
无线电呼叫
打靶场
候鸟归乡月(春季第二个月)
一年——12首太阳诗
林中逸事
飞鸟传来的紧急信件
祝你钓到大鱼!
林中大战
农庄里的生活
都市新闻
猎事
打靶场
唱歌跳舞月(春季第三个月)
一年——12首太阳诗
林中逸事
林中大战(续前)
农庄里的生活
都市新闻
猎事
打靶场
鸟儿筑巢月(夏季第一个月)
一年——12首太阳诗
林中逸事
林中大战(续前)
祝你钓到大鱼!
农庄里的生活
猎事
无线电呼叫
打靶场
幼鸟出世月(夏季第二个月)
一年——12首太阳诗
林中逸事
林中大战(续前)
农庄里的生活
猎事
打靶场
结队飞翔月(夏季第三个月)
一年——12首太阳诗
森林里的新规矩
林中逸事
绿色的朋友
林中大战(续前)
农庄里的生活
猎事
打靶场
候鸟别离月(秋季第一个月)
一年~12首太阳诗
林中逸事
都市新闻
林中大战(结束篇)
农庄里的生活
猎事
无线电呼叫
打靶场
贮存粮食月(秋季第二个月)
一年——12首太阳诗
林中逸事
农庄里的生活
都市新闻
猎事
打靶场
冬日渐临月(秋季第三个月)
一年——12首太阳诗
林中逸事
农庄里的生活
都市新闻
猎事
打靶场
雪路初现月(冬季第一个月)
一年——12首太阳诗
冬天是一本书
林中逸事
农庄里的生活
都市新闻
猎事
无线电呼叫
打靶场
饥饿难耐月(冬季第二个月)
一年——12首太阳诗
林中逸事
都市新闻
祝你钓到大鱼!
猎事
打靶场
残冬煎熬月(冬季第三个月)
一年——12首太阳诗
都市新闻
猎事
打靶场

前言

  

    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读书又是一件愉悦的事。读书是求知的理性选择,同时,读书又是人们内在自发的精神需求。不同的读书者总会有不同的读书体验,但对经典之藏,对精品之选的渴求却永远存在。
    传统上,读书是求学的手段,干百年来,人类知识的传承,最重要的总是通过书籍的记载与传述。因为有了书,人类才可以文脉延续,薪火相传。西哲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而,先贤们都把读书当作高尚而庄重的事情,赋予读书神圣、光荣的使命感。故此,韦编三绝、悬梁刺股,以及凿壁、囊萤、映雪等等,就成了刻苦求学的典型,干百年来成为人们效法的楷模。于是,寒门学子挑灯夜读,富家子弟潜心求学,或诚心拜师,或自学成才,诸如此类的事例,就成了激励学子上进求学的传说故事而广泛流传。
    书籍除了自身寓含的教化功能外,还能让人感到身心的愉悦和快乐。在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极力去寻找各种承载文明的载体,来填塞文化需求的饥渴。一本残破小书,可以在上百人的手中传递和阅读,看完后仍意犹未尽,不忍释卷。彼时,人们读书如饥似渴,却并无黄金屋、颜如玉一类的功利目的,有的只是内心的精神需求,读书的愉悦与快乐正在于此。仲春季节,读书间隙,推窗而立,鸟语花香扑面而来,内心深处则有禾苗拔节的哔剥之声回响;炎炎夏日,一卷在手,品茗读书,摇扇驱蚊,自然能感受到心灵的清凉和愉悦;秋风瑟瑟,听窗外传来淅淅沥沥的雨声,@--u~茶,想起“风声雨声读书声”的名联,便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数九严冬,寒意砭骨,围炉夜读或雪夜捧卷,书香入腹,情暖人心,又能体验到视通万里、思接干载的悠悠遐思。
    无论是求学求知还是寻求精神上的愉悦,读书都是我们的一种心灵之旅,是接受自我内心的召唤和灵魂的导引上路,让自己再次起飞得到新生的力量。变换的风景,奇异的遭遇,萍逢的客人,这一切旅途中可能发生的事件,都会在我们读过的书籍中出现,它们强烈地超出了我们已知的范畴,以一种陌生和挑战的姿态,敦促我们警醒,唤起我们好奇。在我们被琐碎磨损的生命里,张扬起绿色的旗帜;在我们刻板疲惫的生活中,注入新鲜的活力。
    正因为读书之益,读书之趣,我们才对书籍本身挑剔起来。试想,灵魂之伴侣如何可以等闲视之呢?一本书的好坏,总会有无数人来品评,既有芸芸众者即兴点评,又有专家学者细心解析,然而,书籍最终的裁定者是历史而不是某一种潮流。随着时光的淘汰,留下来的经典之作渐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留在人们的案头,成为经典之藏。
    “典藏”之作正如伴随我们的益友,多闻、博大、精彩而有趣,这样的益友,需要人们用心地品读,细心地筛选,最终把最好的“朋友”留在自己的身边。我们的“典藏”正是帮助读者挑“益友”的一种尝试,希望能把经典的、有价值的或者有趣的书籍放在读者的案头,让它们像朋友一样陪伴每一位读者走上自己的心灵之旅。
    当我们打开书本,走进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自然能够体验那种君临一切的奇特感觉。此时心如止水,宁静安然,恰如室外无言的星月,美文佳句不期而至时,或击案称绝,或吟哦出声,甘之如饴。愿这“典藏”之作能给我们的心灵留下一块绿荫,助大家在自己的漫漫行旅中搭起一座可供休憩的风雨亭,对抗庞大、芜杂、纷繁的外界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