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典著作 > 经典著作 > 学习与研究

资本与历史唯物主义(资本论及其手稿当代解读)/日月光华哲学书系

  • 定价: ¥68
  • ISBN:978720814045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页数:325页
  • 作者:孙承叔
  • 立即节省:
  • 2017-05-01 第1版
  • 2017-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孙承叔著的《资本与历史唯物主义(资本论及其手稿当代解读)/日月光华哲学书系》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及其手稿进行了解读:(一)《资本论》创作史;(二)马克思的现代史观;(三)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发展;(四)马克思的立场和方法。旨在阐明《资本论》中所揭示的现代社会内在本质及其规律,这正重新研究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意义之所在。

作者简介

    孙承叔,男,1948年3月生,浙江奉化人。中共党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经济哲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哲学学会理事,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曾任复旦大学哲学系主任、总支书记。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哲学问题探索——改革之路的哲学沉思》《对(资本论)历史观的沉思》《打开东方社会秘密的钥匙——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当代社会主义》《历史哲学》《资本与社会和谐》《真正的马克思一<资本论>三大手稿的当代意义》《资本与历史唯物主义》。发表论文100余篇。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市级以上各类科研成果奖11项。2000年被评为上海市“三学状元”,2009年获复旦大学第二届“师德师风优秀教师”称号。

目录


  一、《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的三个维度
  二、《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内核是马克思的现代史观
  三、《资本论》总体框架
  四、手稿的独特地位
  五、学习马克思的立场、观点、方法
第一部分  经济与哲学
  ——《资本论》创作史
  一、进入经济学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三、唯物史观诞生
  四、从《哲学的贫困》到《共产党宣言》
  五、迎接洪峰的到来
  六、《1857一1858年经济学手稿》
  七、创作《资本论》
  八、晚年
第二部分  资本与马克思的现代史观
  一、三大社会形态
    1.第一大社会形态
    2.第二大社会形态
  二、商品——市场经济第一前提
  三、交换一市场经济第二大前提
    1.交换的产生
    2.最初的交换
    3.交换的历史意义
    4.最大的交换
  四、货币——市场经济的第三大前提
    1.货币的历史地位
    2.货币与资本
    3.货币与现代社会
    4.货币的内在矛盾
  五、资本——打开现代社会秘密的钥匙
    1.资本的本质/
    2.资本的文明面
    3.资本的生产性
    4.资本的秘密
    5.资本的趋势
    6.资本的局限性
    7.资本与社会和谐
  六、资本与国家
    1.国家与市民社会
    2.国家与社会生活
    3.三种国家发展战略
    4.资本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
  七、资本与世界市场
    1.创造世界市场是资本的必然趋势
    2.跨越国界
    3.危机的必然性
    4.帝国:以资本为最高原则的世界
第三部分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马克思的古代史观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东方问题的追问
  三、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确切含义
    1.原生形态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2.次生形态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四、三种不同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1.亚细亚所有制形式
    2.古代所有制形式
    3.日耳曼的所有制形式
  五、次生阶段的三种不同类型
    1.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印度社会 14’
    2.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俄国社会
    3.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中国社会
  六、亚细亚生产方式与马克思的历史过程理论
七、打开中国古代社会秘密的钥匙
  八、关于奴隶社会的争论
第四部分  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立场、视野与方法
  一、马克思的出发点
    1.理性经济人还是现实的人
    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
    3.人类历史的第一个活动
    4.人类历史的生存论基础
  二、马克思的立场
    1.市民社会还是人类社会
    2.西方社会的反思
  三、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对物质生产的当代反思
    1.对生产力的重新理解
    (1)理解生产力的三个层次
    (2)劳动价值论的含义
    (3)生产力发展规律
    (4)协作
    (5)分工
    (6)机器1/
    (7)科学
    2.对生产关系的重新理解.
    3.关于劳动方式/
    4.对经济基础的重新理解
    5.对广义生产关系的重新理解
    (1)生产和消费
    (2)生产与分配
    (3)生产与交换/
  四、人类生活的策源地
    ——人类自身再生产的哲学思考
    1.物质生产一元论的误解
    2.与消费同一的生产
    3.唯物史观的基础
    4.人类自身再生产的本质
    5.自由时间
    6.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动因
    7.几点结论
  五、人类崛起的根源
    ——精神生产的当代意义
    1.马克思论精神生产
    2.精神生产结构
    (1)日常意识
    (2)社会意识
    (3)上层建筑意识形式
    (4)非上层建筑意识形式
    3.精神生产与历史
    4.精神生产的本质和特征.
  六、一种被遗忘的生产
    ——社会关系再生产与人类
    1.一种比物质生产更重要的生产
    2.个人与社会
    3.人的本质的另一面
    4.社会关系外化、内化、积淀与升华
    5.社会关系演进的阶段性、规律性
    6.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再生
    7.更高意义的社会发展规律
  七、总体性、有机性思维方法
    1.总体性有机性原则
    2.社会结构的重新理解
    3.回到生活世界.
    4.重新理解二大基本矛盾
    5.反思国家理论
    6.马克思的方法——历史辩证?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