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史学理论

唐代史学论稿(增订本)(精)/瞿林东文集

  • 定价: ¥188
  • ISBN:9787303215386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师大
  • 页数:558页
  • 作者:瞿林东
  • 立即节省:
  • 2017-09-01 第1版
  • 2017-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瞿林东文集”是瞿林东教授关于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领域代表性论著的集结,内容既涵盖史学理论、史学批评、史学功用、史学史纲、史学史志等基础性理论著作,也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20世纪中国史学、中国史学重要人物与20世纪中国史学关系等专题性著述,全面反映了作者四十余年的治学历程、研究路径,对于了解作者的史学观点及中国史学的发展脉络、理论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唐代史学论稿(增订本)(精)》是一本全面地、深入地研究唐代史学的论集。唐代史学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史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绚丽多彩的唐代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作者积多年研究所得,举凡唐代史学之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成就,唐代史学与唐代社会的关系,唐代史家在历史理论、史学理论和历史编纂上的贡献,唐代史家的层出不穷及其风格各异的冶史特色,以及唐代史学在整个中国史学发展中的地位及其时代特点等问题,其中多有创新研究和独到见解,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法。

作者简介

    瞿林东,男,汉族,1937年12月生,安徽肥东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1967年以中国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于该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究。著有影响力深广的论文、评论200余篇。代表性著作有《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2005)、《中国简明史学史》(2005)、六卷本《中国史学史》 第三卷(2006)、《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2007)、《20世纪中国史学散论》(2009)、《中国史学史纲》(2010 第二版) 等。

目录

再版自序
自序
上编
  盛唐史学的总结性工作
    一、三篇修史诏书:对史学的新认识
    二、纪传体史书编纂上的收获和历史认识上的成就
    三、对史学和史学工作的反省
  中唐史学发展的几种趋势
    一、明确提出史学的经世作用
    二、通史撰述上的新成就
    三、史学家自觉意识的增强
  晚唐史学的特点与成就
    一、晚唐史学的特点
    二、两桩实录案说明了什么
    三、编年体史书的新发展
    四、民族史撰述的增多
    五、历史笔记的勃兴
  唐代史家对信史的追求——重读《唐会要·史馆杂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官修史书的利与弊
    三、唐代史家对信史的追求
  唐代史学与唐代政治
    一、“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
    二、“极为治之体,尽君臣之义”
    三、“盛业鸿勋,成使详备”
  史学家和政治——关于唐代史学与政治关系的考察
    一、史学家的政治情怀
    二、史学和经世致用
    三、史学和政治决策
  唐代史学中的直书与曲笔
  唐代史家的通史撰述——兼论中国史学发展中的一个转折
    一、刘知畿提出的问题
    二、纪传体通史和传记体通史的撰述
    三、编年体通史的撰述
    四、典制体通史和文征体通史的撰述
    五、几点认识
  唐代谱学和唐代社会
    一、谱学在唐代的兴替
    二、唐代谱学和唐代的士庶斗争
    三、唐代谱学和唐代的社会风气
    四、结语
下编
  隋唐之际的《汉书》学
  《帝王略论》——唐初史论的杰作
    一、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残卷之谜和佚文巧合
    三、在史学上的价值
  说《帝王略论》的历史比较方法
    一、以同一君主的前期和后期相比
    二、以同一朝代的不同君主相比
    三、以不同时期的朝代的君主相比
    四、以同一时期的不同皇朝相比
    五、历史比较的意识和历史比较的标准
  一代明君的君主论——唐太宗和《帝范》
    一、史学家的君主论
    二、唐太宗的君主论
  令狐德棻和唐初史学
  论唐初史家群体及其正史撰述
    一、三十年间撰成八部正史
    二、唐初所修八史的成就
    三、史家群体的人才构成
    四、“总知类会”的作用和“监修”的责任
  说“良史”魏徵
    一、精辟的史论
    二、以史资政的辉煌经历
    三、“忠诚奉国”的忧患意识
  评《隋书》史论
  魏徵政论的历史底蕴
    一、揭示出一个规律性的历史现象
    二、居安思危的历史辩证思想
    三、知人、用人、任人的历史智慧
    四、余论
《南史》《北史》散论
  漫谈“八书”“二史”
    一、“八书”“二史”
    二、纵横交叉
    三、长短互见
    四、历史特点
    五、社会风貌
    六、典章制度
  读《史通》札记
    一、《六家》《二体》未能包举百代史学
    二、三志并非“为志者所宜先”
    三、名实、体例和史识
  论吴兢——纪念吴兢逝世1230周年
  再读《贞观政要》
    一、一个秉笔直书的史家和一部久具魅力的史书
    二、以历史经验和历史智慧再现“贞观之治”的风貌
    三、“贞观之治”和《贞观政要》的辩证关系及其启示
  韦述史学的成就与风格
  论《通典》在历史编纂上的创新
  论《通典》的方法和旨趣
  重读《通典》史论
    一、史论的形式:序和论
    二、史论的形式(续前):说、议、评
    三、方法论:不可“将后事以酌前旨”
    四、关于史学批评
    五、人物评价及其他
  说《通历》
    一、《通历》的作者
    二、《通历》的流传
    三、《通历》的史文
    四、《通历》的编纂
    五、《通历》的价值
  韩愈与《顺宗实录》
  关于《顺宗实录》的几个问题——兼答张国光同志
    一、关于韦本的流传问题
    二、关于略本的来源问题
    三、关于今本的撰者问题
  柳宗元史论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
    一、一个被忽略的问题:柳宗元和历史学
    二、《天说》《天对》:对天人相分理论的发展
    三、《贞符》《封建论》:关于国家起源和历史进程的新认识
    四、《非国语》:史学批判的理论价值
    五、《与韩愈论史官书》:史家的信念与职责
    六、简短的结语:高11峰和局限
  苏冕与《会要》——为会要体史书创立1200周年而作
    一、苏冕撰《会要》
    二、《会要》的续作
    三、苏冕的史识
  唐代史学考辨拾零(读史札记)
    一、唐俭和庾俭
    二、《旧唐志》误记《梁书》卷帙
    三、晁公武关于《周书》的误载
    四、《氏族志》卷帙
    五、礼部尚书与吏部尚书
    六、唐太宗褚遂良问对年代
    七、唐修《晋书》撰人
    八、唐初国史
    九、总章三年十月
    十、刘知几领国史
后记
出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