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军 事 > 军 事 > 军事战略、技术

孙子兵法新解(王阳明兵学智慧的源头)(精)

  • 定价: ¥59.8
  • ISBN:9787229127268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重庆
  • 页数:289页
  • 作者:(日)冈田武彦|译...
  • 立即节省:
  • 2017-11-01 第1版
  • 2017-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春秋时期吴国人孙武所撰《孙子兵法》十三篇,是中国军事史上,乃至世界军事史上无与伦比的兵学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无论是《孙子兵法》在战争实践中的运用,还是书中兵以诈立、不战而屈人之兵、置之死地而后生、知己知彼、避实击虚等兵学智慧,可以说,《孙子兵法》是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孙子兵法新解(王阳明兵学智慧的源头)(精)》是国际儒学泰斗冈田武彦潜心研究多年的力作
    解读王阳明最爱读的兵书,从兵学角度了解王阳明;
    日本人解读《孙子兵法》集大成之作。

内容提要

  

    理解和把握《孙子兵法》的原理和精神,不仅能帮助人把握商业法则的精髓,而且还能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等起到较大的作用。
    《孙子兵法新解(王阳明兵学智慧的源头)(精)》在一定意义上是日本人解释《孙子兵法》的集大成之作。冈田武彦对《孙子兵法》的原文做了极平易的翻译,并从全新角度对《孙子兵法》进行了解读,尤其对《孙子兵法》的原理和精神做了重点的解说和分析。本书不仅对中国古代诸如曹操、杜牧、张预等注评家关于《孙子兵法》各条目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判断,而且吸收和采纳了日本山口春水、荻生徂徕、佐藤一斋等人的兵法研究成果,将孙子的兵法思想诠释出了跨越古今的新高度。
    被誉为明代文臣统兵制胜第一人的阳明先生之所以能成就伟大事功,正因其喜好兵学,爱读《孙子兵法》。日本德川幕府时期著名儒学家林罗山就认为:“虽王阳明之才智强记,称军旅之事则取孙武之法耳。”而读《孙子兵法新解》,可以帮助读者从兵学角度了解王阳明,弥补《传习录》等文献之不足。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对日本学者关于《孙子兵法》的研究和兵学思想,以及王阳明的兵学智慧有更充分的了解。

目录

上编 《孙子兵法》新解
第一章 始计第一:先要筹划胜败得失
  战争是国家之大事
  作为基准的五个方面
  用“七计”来比较优劣
  仕于能听取计策的君主
  兵法是深藏不露的
  最重要的是预测胜败
第二章 作战第二:作战准备
  最重要的是军备
  “拙速”是作战的关键
  充分了解用兵之害
  持久战的弊害
  速战速决的方法
第三章 谋攻第三:用计攻敌
  不战而胜
  攻城为下策
  以谋攻敌
  用兵之常道
  全权委于主将
  预知胜利的方法
  知己知彼
第四章 军形第四:必胜的条件
  不败的条件
  攻守的秘诀
  名将不战而胜
  战胜的形态
第五章 兵势第五:以势制胜
  统率与命令
  正兵与奇兵
  奇与正变化无穷
  攻击力及其适中
  势的根源
  乘势之战法
第六章 虚实第六:虚实之秘法
  自如调动敌人的方法
  避实击虚
  攻守与虚实
  进退与虚实
  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战或不战
  以众击寡
  用虚实来把握作战的关键
  查明敌方之虚实的方法
  无形与虚实之妙用
  水与虚实
第七章 军争第七:争取胜利
  变不利为有利
  不急于争利
  争战前必须做的事
  兵法三秘诀
  得法的军争之形势
  分利于众人
  铜锣、金鼓、旌旗的效用
  气、心、力的运用
  警惕敌方的变法
第八章 九变第八:变化自如的法则
  根据地形而变化的五种方法
  以利为本而变化的五种方法
  兵法的极致在于变化自如
  以利害制人
  不依靠别人
  固执之害
第九章 行军第九:如何处置军队
  山丘地带如何处置
  水网地带如何处置
  盐碱沼泽地带如何处置
  平原地带如何处置
  得地利
  六害之地
  伏兵之地
  观察敌情的方法
  上下一心
第十章 地形第十:地利与人和
  六种地形的利弊
  六种战败的原因
  主将对君主的责任
  统领部下的方法
  地形与全胜的方法
第十一章 九地第十一:战地与用兵
  战地的九种类型
  “九地”之兵法
  分散敌方战力
  在本国作战的方法
  在敌国作战的方法
  身陷“死地”后的力量
  “死地”之术与士兵气概
  常山之蛇
  吴越同舟
  要让士兵蒙昧无知
  “九地”及其兵法
  王霸与“九地”
  掌控士兵的秘诀
  各种隐秘手段
第十二章 火攻第十二:火攻的战法
  火攻的战法
  火攻的时机
  火攻时的注意事项
  火攻与水攻的区别
  不可滥用火攻
第十三章 用间第十三:用间的方法和要诀
  战争是国家大事
  名君、贤将与间谍
  间谍的种类
  对待间谍的方法
  使用间谍的能力
  “用间”前的准备工作
  “反间”最为重要
  殷、周的兴起与用间
  结尾语
下编 冈田武彦兵学论文选
第一章 王阳明与《孙子兵法》
  王阳明的生涯
  王阳明之“三征”
第二章 《孙子》与山口春水的《〈孙子〉考》
   《孙子》的现代意义
  中国的兵法书
   《孙子》的主要内容
  山口春水《〈孙子〉考》:《孙子》注释书的瑰宝
  山口春水小传
第三章 山口春水《〈孙子〉考》十三篇总论
  《孙子》的特色
  关于篇目
  篇题解说
第四章 《孙子》的形而上考察
附录一 陈言边务疏
附录二 武经七书评
附录三 王阳明兵学著作小考
译者后记

前言

  

    近年来,日本实业界兴起了阅读《孙子兵法》的热潮,但仅仅是个人喜爱而已。商法与兵法从本质上说皆属于功利性的人性观和社会观,是建立在以对立斗争为原理的思想基础之上的处世法则,而《孙子兵法》在这一点上可谓表现得最为彻底。因此,若能很好地理解《孙子兵法》的思想,不仅能帮助人很好地把握商业法则的精髓,而且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等也会起到较大的用处。然而,即使是把好刀,若让高手来使用,就会成为活人(救人)之剑,而让恶人来使用,则会成为杀人之剑。所以说,对于《孙子兵法》的精髓,我们必须认真地用心去把握。
    本人撰著《(孙子兵法)新解》,就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能更深地理解《孙子兵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首先对《孙子兵法》的原文作了极平易的符合日本人口语习惯的翻译,然后再进行现代文的注释和评论,并且从《孙子兵法》各篇中选出能作为格言的警句,而将其置于同篇末尾。不过,我在进行解说和评论时,并不是采取例举较多具体案例的办法,而主要是采取对《孙子兵法》的原理和精神做重点解说的办法。这是因为在我看来,如果不能深刻理解《孙子兵法》的原理和精神,就把握不住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克敌制胜的《孙子兵法》之奥秘,其结果,也就会失去变动、自在的活跃之生机,而产生固定化的弊害,从而使事态的发展出现与己之判断完全相反的结果。而我所希望的,正是孙子自己所强调的:在面对貌似正规、强大的敌军之阵容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要束手无措,不要迷失方向!
    尽管有关《孙子兵法》的注释、解说之作,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都已出过不少,但能够深刻理解《孙子兵法》之原理和精神的,能够从通观全局、高屋建瓴的高度直到细致入微、绵密精准之把握和解说的著述,在我所知道的范围内,就不能不提及江户时代山崎闇斋学派的朱子学者山口春水所著的《(孙子>考》这本书。该书为写本,传于后世的仅存两本,至今没有在日本公开出版过。我在撰写《(孙子兵法)新解》的过程中,就参考了这本书。不仅如此,我还想劝说喜爱阅读《孙子兵法》的人,也一定要去读读这本书。
    以上之内容,实为1992年刊行《(孙子兵法)新解》时笔者所撰之“前言”。从该书出版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十余年。因此,在该书即将作为《冈田武彦全集》之一而再刊之际,我必须再加上一句话:
    日本人所具有的潜在的高层次的理想主义的思想文化,是能够真正拥有世界性的。然而,为了能在极端变幻莫测的、被卷人权谋术策之旋涡的现实社会和现实政治中生存,就必须深刻了解其中的奥秘及规律;如若不然,就会有使美好理想落空的危险。而为了不陷人这种弊害,读一读最深刻地阐述了权谋术策之原理的《孙子兵法》,便显示出其无比重要性。江户时代的日本儒者们,对于论述权谋术策之道的中国的各种书籍是相当熟知的,今天的日本人也必须铭记这一点!

后记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是中国古代兵学名著,自古以来有关该书的各类注释本层出不穷,最早的当属曹操的《孙子略解》。欧阳修说:“世所传《孙子》十三篇,多用曹公、杜牧、陈嗥注,号三家。”宋代吉天保辑成《十家(孙子)会注》,后又在此基础上形成《十一家注(孙子)》,注家分别为曹操、梁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嗥、梅尧臣、王皙、何氏(延锡)及张预。该本在许多方面长于他本,对《孙子兵法》的校勘注释有重要价值,至今仍为《孙子兵法》爱好者的主要参考书。
    《孙子兵法》在唐代中期传人日本,起初一直被当作“秘书”,只有特定人群才能接触,故而曾有过把《孙子兵法》称为《斗战经》之类的误解。后来靠汉文本的传抄、传读,才逐渐为日本人所熟知。而最早的日译本则出现在德川幕府成立之前的1600年。1603年幕府开府后,重视“文武合一”。以图重塑武士形象,从而掀起了日本研究《孙子兵法》的第一次热潮。其初期有林罗山、北条氏长、山鹿素行等,中期有荻生徂徕、山口春水、佐藤一斋等,后期有佐久问象山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又出现了第二次热潮,并形成四种研究范式:一是从文学思想的角度进行研究,如武内义雄、金谷治、浅野裕一等;二是从军事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如河野收等;三是从版本校勘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四是从科学史的角度进行研究,女口藤琢邻、森西洲共、佐藤坚司等。
    总的来说,日本人对《孙子兵法》的热情并不亚于中国人,这也是该书在日本的印数惊人、千年不衰的重要原因。只要一走进日本的书店,就会看见书架上各类注释、研究、应用《孙子兵法》的书籍琳琅满目,堪称之最。其中尤以商业应用、企业管理方面的数量最为惊人,以至于兵法经营学派林立,研究《孙子兵法》几乎成了日本的世界500强企业的必做功课。所以一般皆认为,《孙子兵法》是与《论语》齐名的中国古代经典,它已融人日本人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之中。
    现当代日本的《孙子兵法》研究,以服部千春、守屋洋、冈田武彦等人为代表,并呈现出不同于奈良至室町时代的“秘藏家传期”、江户时代的“刊印注释期”之传播特色的、被称之为“融合拓展期”的研究特色。这其中,冈田武彦的《孙子兵法》研究是个特例。他以儒家文化尤其是阳明学、朱子学研究而著称,《孙子兵法》并非其长项,故而冈田先生的《孙子兵法》研究一直未引起国内外的注意。
    然而,冈田先生通过阳明学而深入《孙子兵法》的研究特色,却使他的研究显示出了个性与价值,《(孙子兵法)新解》便是冈田先生在这方面的代表作。该书的单行本最早刊行于1992年,10年后又与作者的其他几篇兵学论文一起被收入《冈田武彦全集》第12卷。据该卷“凡例”介绍:本卷收录了曾经作为日经ベンチセ一的别册,于1992年12月5日由日经BP社刊行的《孙子新解》全文,并去掉了作为同书之附录的山口春水《(孙子)考》的抄本的影印版,增加了冈田武彦的四篇兵学论文,即《(孙子)与山口春水的(《孙子》考)》《山口春水的(《孙子》考)十三篇总论》《王阳明与(孙子)》及《(孙子)的形而上的考察——孙子的兵学思想》。 众所周知,冈田先生是国际上王阳明研究的大家。而被誉为明代文臣统兵制胜第一人的阳明先生,在其“三不朽”的“事功”当中,驰骋沙场之“军功”和治理社会之“政绩”实乃两大组成部分。正因为此,阳明喜好兵学,爱读《孙子》,曾有《武经七书评》传于世,据说胡宗宪抗倭时就曾熟读过此书,而读阳明先生的军事文选,则完全可补《传习录》等文献之不足。 《武经七书》是宋代武举考试的标准教材,包括《孙子兵法》《吴子》等七书。阳明先生对其中的《孙子兵法》点评最详,并将该书的“始计第一”(诡道论)、“虚实第六”(避实击虚)、“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间第十三”等兵法原则,实用于其亲自指挥的南赣征剿顽匪、鄱阳湖大败宸濠、断藤峡讨伐割据势力等大小战役中。譬如阳明采用过的疑兵计、离间计、调虎离山计、苦肉计、火攻计、反问计、攻心计、诱敌计等,都无不透露出他对《孙子兵法》的精读驾驭之程度,同时也彰显了《孙子兵法》的魅力和张力。林罗山在其晚年的一则随笔中曾写道:“虽王阳明之才智强记,称军旅之事则取孙武之法耳。其所云‘法日’者,皆十三篇(指《孙子》十三篇)中之说也,《阳明全集》可考以知矣。然其言多奇计谲诡则有害于心术者,是亦不可不察也。”章太炎在其名著《訄书·王学第十》中亦认为:“王守仁南昌、桶冈之功,职其才气过人,而不本于学术”;“其学在方策矣,数传而后,用者徒以济诈,其言则只益缦简粗粗”;“近世王守仁之名其学,亦席功伐已”。由此可见,《孙子兵法》不仅是阳明先生克敌制胜、常胜不败的法宝,也是后人斥责其狡诈、批评其行为背离良知本体的根据之一。 然而,亦正因为这样的阳明形象,才得到了深受武士文化侵染的日本人的喜爱。据冈田先生说:“与重视理论的民族相比,日本人也许更重视体认与实践。日本儒学家之所以重视体认与实践,是因为日本人不太喜欢精密的思考和玄妙的理论。这只要看看日本的朱子学就一目了然了。”冈田先生之所以不以日本的阳明学为例,就是因为阳明学自身的特点已决定了其吻合于日本的民族性,故而日本阳明学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体认、实践特质也就显得不足为据了。 冈田先生还认为:“关于日本的武道与兵法的关系,江户时代的剑术家曾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像《孙子》那样的兵法是大兵法,而剑道是小兵法,为何会有这样的看法呢?因为他们意识到,无论孙子兵法还是剑道,其根本原理都是相同的。孙子兵法是无的兵法,而剑道也以无为道,而且两者都从无出发而发挥了神妙之动。由此可见,孙子兵法也许对剑道产生过一定影响。”而冈田先生年轻时的兵学研究论文——《(孙子)的形而上考察——孙子的兵学思想》,就是在这种思维方法的指导下写就的。尽管此文作于昭和十五年(1940),冈田先生的思想还处于未成熟期,但其中的真知灼见,仍显示出作者开阔的学术视野和一以贯之的思路。 应当指出的是,冈田先生的这本书在一定意义上还是日本人解释《孙子兵法》的集大成。作者不仅详细介绍并吸收了山口春水的《(孙子)考》,而且还介绍并吸收了荻生徂徕、佐藤一斋等人的《孙子》研究成果。这在冈田先生的兵学研究论文《(孙子)与山口春水的(《孙子》考)》《山口春水的(《孙子》考)十三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通过本书还可以对日本人的《孙子兵法》研究以及兵学思想有个大致了解,这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此次中文翻译,我们不仅增加了原书所没有的副标题“王阳明兵学智慧的源头”,而且还根据叙述内容,把原书“四部”加附录的结构模式,调整为以《新解》为主体的上、下“二编”,其内容分别为:上编“《孙子兵法》新解”、下编“冈田武彦兵学论文选”,并增补了与王阳明兵学思想密切相关的两篇文献附录。至于我们这样的解构调整和加人副标题的做法是否合理,以及本书的译文水平,则有待广大读者的检验和批评。是为后记。 钱明识于杭州心闲斋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