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中国史

新元初始(1950年的中国)/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

  • 定价: ¥49
  • ISBN:978722010474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四川人民
  • 页数:213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刘国新著的这本《新元初始(1950年的中国)》是《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之一,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初始党和政府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这些方针政策所产生的结果,客观清晰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这些事件所带来的新的社会变化。

内容提要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选择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一年一本,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这一年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描述其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和社会风貌,论述其在新中国65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本书是其中的《新元初始(1950年的中国)》分册,由刘国新著。本书以“新元初始”的视角记述了1950年间发生的诸多事件。当历史的篇章翻过1950年的时候,有些事件结束了,诸如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货币统一以及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等;有些事件则余续未断,历史的脚步并没有停歇。

作者简介

    刘国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图书审读专家委员会专家,教育部三科教材审查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曾任《当代中国史研究》主编兼社长、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华魂》杂志常务副主编。是经中共中央批准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一卷主编。著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独著)、《中国共产党治国社会方略研究》(独著)、《美丽中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解读》(合著)等专著9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长编》《旌勇里国史讲座》等著作10部,发表论文260余篇。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共和国迎来第一个春天
  一、欢庆新中国的第一个元旦004
    ◎《人民日报》历史上的第一个元旦社论
    ◎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
    ◎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人纷纷题词祝贺
    ◎黄炎培的新体诗——《1949年除夕》
    ◎北京中山公园、北海公园5万群众大联欢
    ◎上海8大戏院同时献映《新中国诞生》
    ◎重庆10万群众大游行,观者如堵,途为之塞
    ◎民族工业家畅谈“鲜明的对照”
    ◎京汉、粤汉铁路中断了12年的联运恢复通车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用国歌为开始曲
    ◎英文版《人民中国》创刊
    ◎毛泽东为《人民海军》题词
  二、新政府“新”在哪里010
    ◎团结各界贤能,“大家的事大家办”
    ◎党外人士在各级政府中占有很高比例
    ◎“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
    ◎周恩来首先想到了对和平解放北平立下大功的傅作义
    ◎周恩来亲自上门请黄炎培担任政府要职
    ◎政务会议每星期召开一次
    ◎罗隆基坦言为什么住着院还要参加政务会议
    ◎要让党外人士“一份职务,一份权力,一份责任,三者不可分离”
    ◎陈云总是将中财委的一切重大事情,用电报形式及时通报给马寅初
    ◎毛泽东说:“有则说有,无则说无,是则是,非则非……”
  三、崭新的外交风格019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新中国的第一个外交文件和第一份照会
    ◎苏联第一个同中国建交
    ◎一批人民民主国家相继同中国建交
    ◎周边国家先后承认中国
    ◎在西方国家中英国最早承认中国
  四、中苏两大国结盟026
    ◎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国门
    ◎访苏的三个目的
    ◎雅罗斯拉夫尔车站敲响12点
    ◎斯大林称赞毛泽东:“伟大,真伟大!”
    ◎毛泽东提出搞一个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
    ◎毛泽东为斯大林70寿辰致辞,全场三次起立长时间鼓掌
    ◎英国一家通讯社传出毛泽东被软禁的谣言
    ◎周恩来率政府代表团抵达莫斯科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斯大林还是可以跟人家妥协的”
    ◎“你们要做刘宗敏,我可不想当李自成!”
    ◎中苏签订了三个合营股份公司的协定
第二章  向全国的胜利进军
  一、解放除西藏以外的大陆和部分沿海岛屿044
    ◎大迂回、大穿插、大包围的作战方针
    ◎衡宝战役解放湘西、湘南
    ◎广西战役解放广西全境
    ◎漳厦战役解放福建全省
    ◎滇南战役解放滇南
    ◎解放海南岛和东南沿海诸岛屿
    ◎香港澳门“暂时维持现状”
  二、大规模剿匪斗争049
    ◎大批特务及正规军遣散为匪
    ◎“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
    ◎重点进剿大股土匪
    ◎分区驻剿歼灭小股土匪
    ◎肃清潜藏散匪
    ◎华东地区的剿匪历时四年
    ◎西南地区的剿匪历经三年
    ◎华北地区剿匪两年多
  三、和平解放西藏052
    ◎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和唐王朝发生了密切联系
    ◎公元13世纪,元朝实现了包括西藏的中国大统一
    ◎西藏上层少数分裂势力的“西藏独立”活动
    ◎中央批准邓小平拟定的十项条件
    ◎昌都战役为和平解决西藏问题铺平了道路
    ◎阿沛·阿旺晋美为西藏地方政府首席全权代表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一行也来到北京
    ◎进行了22天谈判
    ◎《十七条协议》在中南海勤政殿签字
    ◎拉萨两万多各族群众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
    ◎五星红旗插遍雪域高原
第三章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一、官僚资本的形成及对其的没收062
    ◎利用政治特权,积累巨大财富者谓之官僚资本
    ◎颁布《企业中公股公产清理办法》和《关于没收战犯、汉奸、官僚资本家及反革命分子财产的指示》
    ◎“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
    ◎国民党官僚资本银行是一个垄断体系
    ◎没收接管的官僚资本总价值为人民币旧币150亿元
  二、废除外国在华经济特权与处理外资在华企业066
    ◎收回关税和海关管理的主权
    ◎全国共有外资企业1333户
    ◎美国宣布冻结中国在美的一切资产
    ◎中国也宣布管制美国在华企业的一切财产
    ◎苏联将中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财产无偿移交
  三、进行企业民主改革069
    ◎最早进行反封建把头制斗争的是天津搬运行业
    ◎建筑行业封建把头盘剥方式多达几十种
    ◎废除了纺织行业的搜身制度
    ◎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分为民主斗争、民主团结和民主建设三个阶段
    ◎建立工厂(矿山)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
    ◎“管理民主化、经营企业化”
    ◎私营企业逐步形成了新型劳资关系
第四章  土地改革运动
  一、土改的各项政策规定07
    ◎《土地改革法》共6章40条
    ◎《土地改革法》与《中国土地法大纲》相比较有了新的变化
    ◎将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将对中农的土地由彻底平分改为完全不动
    ◎除没收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粮食及其在乡村多余的房屋外,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
    ◎《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补充规定(草案)》
    ◎大城市郊区另有政策
    ◎“不得侵犯侨汇”
    ◎地主占有之山林应予没收,富农出租之山林得予征收
    ◎“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必须谨慎对待”
  二、土改运动的开展085
    ◎成立了各级土地改革委员会
    ◎组织了有党政军干部、民主人士、知识分子等组成的土改工作队
    ◎农村普遍建立了农民协会
    ◎最大限度地孤立地主
    ◎从1950年冬季开始在约1亿农业人口的地区进行土地改革
    ◎将山林折合成土地,据以划定阶级成分
    ◎渔区的民主改革先后进行了两次
    ◎牧区的民主改革目的是为了废除封建特权
  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社会意义091
    ◎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土改中的积极分子被选拔、充实到乡、村基层政权的领导岗位
    ◎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土改改变了农民的劳动方式
    ◎改善了农民生活的发展
    ◎推动了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财政经济工作
  一、遏制恶性通货膨胀098
    ◎统一货币
    ◎旧中国的恶性通货膨胀
    ◎货币种类繁多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物价涨潮迭起
    ◎发行折实公债,压缩财政赤字
    ◎统一财经工作,渡过财政难关
    ◎刘少奇称“这是我们国家一个极为重大的进步”
    ◎毛泽东对稳定金融物价,遏制通货膨胀的成功,评价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二、统一管理国家财政经济108
    ◎组建全国财经工作的领导机构
    ◎上海财经会议
    ◎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统一全国物资管理、统一全国现金管理
    ◎“饭匀着吃,房子挤着住”
    ◎中财委统一调拨所有库存资产
    ◎各企业、机关、部队、合作社的现金集中调度
    ◎1950年4月开始,收支接近平衡
    ◎物价趋向合理稳定
  三、调整工商业118
    ◎公私企业关系出现的新问题
    ◎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毛泽东说“两全其美是可能达到的”
    ◎私营经济感到无合法地位
    ◎“否则人家说我们讲空话”
    ◎“分工合作,各得其所,这必须充分实现”
    ◎七大城市的工商局长会议
    ◎扩大加工订货和统购包销,调整工业的公私关系
    ◎调整价格和经营范围,调整商业的公私关系
    ◎改进对私营工商业的管理办法
    ◎调整产销关系,减少私营工商业在生产经营上的盲目性
    ◎调整劳资关系,“降低工资,劳资团结,渡过难关”
    ◎组织失业工人参加公共工程的建设
第六章  镇压反革命
  一、反革命气焰不镇压不足以平民愤130
    ◎“等待忍耐半年,瞅准时机反攻”
    ◎组织“反共救国军”“忠义军”“光复军”
    ◎川西地区土匪就达104股
    ◎1月至10月,全国发生颠覆新生政权的武装暴乱816起
    ◎特务企图炸毁毛泽东专列
    ◎陈毅刚上任就收到装有子弹的恐吓信
    ◎广州“突击小组”要“干掉”市长叶剑英
    ◎群众批评政府“宽大无边”
  二、大张旗鼓地镇压反革命135
    ◎中共中央和政务院相继两次发布《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
    ◎中共中央再次发出“双十指示”
    ◎第二次全国公安会议
    ◎只有镇压才能使他们服罪
    ◎镇压反革命分子要稳、准、狠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和司法部部长史良纷纷撰文
    ◎北京市共召开各种形式的群众大会3万次
    ◎上海市的283万人收听实况广播
    ◎杀害刘胡兰烈士的凶手伏法
    ◎“大陆上的反革命残余即将基本肃清”
    ◎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安宁时期
第七章  人民解放军的新考验
  一、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起步了152
    ◎1949年11月11日是空军成立日
    ◎空军组建第一支航空兵部队
    ◎1950年4月14日,海军领导机构成立
    ◎海军组建了岸防兵部队
    ◎1950年8月1日,炮兵司令部成立
    ◎1950年9月1日,装甲兵司令部和第一坦克学校同一天成立
    ◎陆军编制有所改变
    ◎进口和仿制武器,改善部队装备
  二、抗美援朝的硝烟骤起156
    ◎朝鲜战争的国际大背景
    ◎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浅
    ◎6月25日,一个下着小雨的星期日凌晨……
    ◎但硬是打到你头上,又怎么办?
    ◎胜负关键并不在于仁川登陆
    ◎彭德怀说:“我服从中央的决定。”
    ◎聂荣臻回忆:“彭德怀在会上的坚决态度,给我以深刻印象。”
    ◎毛泽东最终决断
    ◎1950年10月19日,永远值得记住的一天
    ◎彭德怀的汽车驶过鸭绿江大桥突然停了下来
    ◎第一次战役使敌人退到清川江以南
    ◎《谁是最可爱的人》原型英雄群体
    ◎志愿军第一位杰出代表——杨根思
    ◎第二次战役使敌人退到“三八线”以南
    ◎李奇微说:中国是文明的敌人
    ◎原子弹恫吓和轰炸中国本土的叫嚣
    ◎现代战争启示录
第八章  教育改革·移风易俗
  一、人民教育与教育人民184
    ◎“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思想
    ◎创办工农速成中学
    ◎祁建华的“速成识字法”
    ◎大学课程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
    ◎知名人士任大学校长
    ◎新中国选派留学生始于1950年
    ◎全国学习社会发展史
    ◎《实践论》《矛盾论》重新发表
    ◎组织五类人士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学习马克思主义
  二、禁毒运动194
    ◎吸毒的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4%
    ◎贩卖毒品者不低于50万人
    ◎人民政府的“拦腰一棍”
    ◎缴获毒品2400多万两
    ◎残存毒犯活动更诡秘,危害更大
    ◎全国规模的“禁毒斗争”
    ◎各大区、各省市每五天向公安部汇报一次
    ◎屡禁不绝、为害百年的毒品基本被肃清
  三、废除娼妓制度203
    ◎卖淫许可证制度由袁世凯首先推行
    ◎旧中国全国有近万家妓院
    ◎北京成立“封闭妓院总指挥部”
    ◎妓女参加政治思想和文化学习
  四、实现妇女解放205
    ◎1950年5月1日,新中国首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颂布
    ◎农村妇女享有平分土地的权益,城市妇女步入社会
    ◎男女职工待遇相同,女职工生育有产假
    ◎妇女在各项社会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树立新型社会风尚207
    ◎改善生活环境,培养卫生习惯
    ◎各城市共清除垃圾175万吨
    ◎开展全国性爱国卫生运动
    ◎“老爷”“老总”“官太太”的称呼不见了
    ◎“老妈子”“下人”等蔑称一律为“同志”所取代
后记

前言

  

    如果按完整的纪年来看,1950年无疑是新中国的第一年。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的宋庆龄,当年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她将1950年称作“第一年的新中国”。这一年,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到处都洋溢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新社会、新政府、新生活、新天地。困扰了中国长达12年之久的恶性通货膨胀得到了根本治理,物价平稳,财经统一,为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轰轰烈烈的土地制度改革,使7亿亩土地还家,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设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大张旗鼓镇压反革命运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毛泽东访问苏联,中苏两大国结盟,为新中国创造了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
    当朝鲜半岛硝烟骤起时,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朝鲜劳动党的请求,中国人民毅然派出志愿军入朝作战,国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运动,中国人民发扬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同世界头号军事强国较量,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不惧强权的气概。
    总之,无论是大到国家大事,还是小到百姓的日常起居,人们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新旧社会两重天,感受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当然,这仅仅是开始,更为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还在后面。
    在共和国60多年历史进程中,1950年之所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就在于它是“新元初始”。

后记

  

    本书以“新元初始”的视角记述了1950年间发生的诸多事件。当历史的篇章翻过1950年的时候,有些事件结束了,诸如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货币统一以及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等;有些事件则余续未断,历史的脚步并没有停歇。
    譬如土改。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土改是新解放区的土改,从1950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华东地区(江苏、安徽、山东、浙江、福建、上海等)到1952年5月基本完成土改。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到1952年春耕时约有1/3的乡进行土改,到1953年全区基本完成。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西康、重庆)分四期进行土改,至1953年春基本完成。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到1951年夏收前,陕西关中、榆林、西安郊区,甘肃庆阳、宁夏宁硕、盐池等地完成土改;1952年春,陕南、甘肃宁夏大部、青海五县一市完成土改;到1953年春,新疆大部分地区土改宣告完成。总之,到1953年春,除约7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暂不进行土改外,全国大陆上已基本完成土改,这个过程大概在二至三年。
    再譬如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战争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共进行了五次战役,本书讲了前两次战役,都是发生在1950年内。第三次战役擦了1950年一个边,从1950年12月31日发起,至1951年1月8日结束。1950年12月31日晚,利用除夕之夜,中国人民志愿军在200多公里宽大正面战线发起进攻。到1951年1月2日拂晓,已突入敌人纵深20公里。此后志愿军连续追击敌人七昼夜,把战线向南推了80~110公里,到了三七线附近的平泽、安城、堤川一线,解放了汉城,因此国际史学界有人称此为“汉城战役”。后来经过第四、第五次战役,至1951年5月,把战线基本上稳定在三八线附近。五次战役后,战争双方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军事斗争与停战谈判交织进行,出现了停停打打、边谈边打的局面。志愿军依托坚固阵地,粉碎了“联合国军”的数次局部进攻,也主动发动多次战术性进攻,直至规模性的进攻,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就发生在这个阶段的金城战役中。1953年7月27日,交战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这个过程也持续了三年。
    说到这儿,读者不难看出,本书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对本年大事一目了然,但也存在对长时段的事件后续观照不够。这就涉及史书的写作问题。
    历史书写作的初衷离不开“存史”,即把历史上的事情弄清楚。接下来就是如何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客观与全面描述。越是客观详尽的描述,越能够为史学研究提供一个评价的平台和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实验场。这既是历史学的本义,也是编撰历史学的规律,这另一重境界,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孔子云:“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顾炎武也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中即见其指者,惟太史公能之。” 但是,历史现象是复杂的,如果以单一的体裁用于复杂的历史进程,显然是不够的。一直以来,笔者都致力于国史通史的研究和写作,这是本职工作使然。通史写作着眼于宏观,属宏大叙事,它的不足是缺乏细节,亦少有生动。 若干年前,笔者主编了一套大型国史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长编》(全九卷),该书由“总论”“重大事件”“人物”“大事记”及“文献资料”五部分组成。“总论”带有一点史论的性质,是从宏观上讲述这一时期的历史概貌及其发展阶段,其中也包括对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的总结,主要是纵向叙述,使读者有一个总体印象。“重大事件”发挥中国传统史学纪事本末体的优势和史学的叙事功能。每一事件独立成篇,尽可能完整地揭示其起因、过程和结局。这些事件都是历史的关节点,点点相连,由此组成共和国历史的脉络主线。在编排上,大体依时间先后为序,但也照顾到历史横断面。“人物”吸收传统史学纪传体的长处,是通过人的活动从侧面再现历史并透视人物历史作用的一种尝试。传主主要为在共和国创立、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建功立业的人物,也适当地收录了其他方面的代表人物。“大事记”是学习传统史学编年史体例。以年、月、日为经,以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民族、国土、人口、气象等林林总总的事为纬,编织出一幅更为细密的网络。“文献资料”包括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军、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组织沿革和职官,以及研究成果总目。这部书既是探索当代史借鉴传统史书写法一次尝试,把史论、纪事本末、纪传、编年、大事籍要、文献类编等几种体例融汇一起,多层次地呈现历史面貌。 这次本书又探讨了另一种写法,以年为单位,集中讲述这一年当中发生的大事。所选出的都是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的年份,每一年均构成一个历史节点。如果按主体对象分类的话,大体属于中观史学。中观史学其实是很有欣赏空间的。它不像微观史学那样零碎,也不像宏观史学那样冷峻。它有场景、有情节,更像折子戏。在结构上,按广义社会史的框架铺陈,摆脱了偏重政治史的传统范式,着眼于整个社会的变化。除比较关注经济运行、外交风云、军事斗争之外,还特别注意社会风尚、时代精神、民间习俗以及大众意识的描述。在呈现形式上,我们力求按照纪事本末的诉求做到行文生动、鲜活、明快,以求有一个很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