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 治 > 政治理论

比较与鉴别(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潮流派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院庆60周年暨信息研究所所庆40周年系列丛书

  • 定价: ¥79.8
  • ISBN:978755202336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社科院
  • 页数:224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朱美荣著的《比较与鉴别(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潮流派研究)》以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研究了五四时期对中国影响较大的新村主义、基尔特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四大社会主义思潮,并对这几种思潮的背景、观点及发展历程进行了比较和鉴别,再现了当时不同思潮之间的理论交锋,更完整地描绘出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全貌,对深入了解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启示作用。

作者简介

    朱美荣,1974年生,法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外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多年来一直参与编辑刊物《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年鉴》和《国外社会科学前沿》,出版译著《社会主义的未来》(合译),先后于学术期刊发表《南茜·弗雷泽:开放式反常规正义理论》、《国外学者聚焦发表160周年的<共产党宣言>》、“Why MarxisrTl Got Accepted in China inthe Early 1900s”等论文多篇。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五四前夕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背景
  第二节 国门初开西学东渐
    一、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
    二、资本危机促使知识分子转向社会主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兴起
    一、知识界普遍关注社会主义
    二、十月革命推进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章 新村主义:短暂的玫瑰色之梦
  第—节 新村鸟托邦的源起
    一、异域的新村主义
    二、新村主义在国内的译介与传播
    三、早期知识分子的新村梦想
    四、乡村自治的短暂实验
  第二节 主要理论观点
    一、“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人的生活”
    二、“平和的造成新秩序”
  第三节 争论和破灭
    一、“个人主艾”还是“社会主艾”的新生活
    二、“平和”的改良还是“铁篮”的革命
    三、“蔷薇色的梦”破灭了
第三章 基尔特主义:发展实业的“温情主义”
  第—节 输入和流传
    一、基尔特主义在欧洲
    二、基尔特主义传入中国
    三、罗素访华及其讲学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论战
    一、要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
    二、中国有无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
    三、革命还是改良
    四、论战的影响和意义
  第三节 销声匿迹
    一、基尔特主义在中国兴起的内外因素
    二、失败原因分析
第四章 无政府主义:一种激进革命的幻想
  第一节 从欧洲、日本引入国内
    一、无政府主义在西方
    二、从零星到系统的输入
  第二节 派别林立
    一、天义派
    二、新世纪派
    三、民声派
    四、师复后觉者
  第三节 与马克思主义的论战
    一、要不要国家和政府
    二、要不要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
    三、要什么样的自由
    四、论战的性质与结果
  第四节 偃旗息鼓
    一、强调个人自由,反对任何形式的组织和纪律
    二、反对一切强权、一切国家
    三、由激进民主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的桥梁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在与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潮的交锋中脱颖而出.
  第二节 多渠道的传人路径
    一、传教士的最初译介
    二、留日学生开辟首条马克思主义输入的路径
    三、留法勤工俭学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欧洲渠道
    四、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苏俄线路
  第二节 与改良主义论战的马克思主义先锋者
    一、李大钊:阶级斗争是一条金线
    二、陈独秀:马克思学说,是“社会革命的原动力”
    三、瞿秋白:辟一条光明的路
  第三节 传播的中国化特色
    一、强调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的精髓
    二、具有民粹主义的情节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胜出的三重主要因素
  第一节 天时与地利
    一、战争显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虚伪
    二、十月革命佐证马克恩主义的理论力量
    三、救亡图存呼唤一种彻底的革命理论
  第二节 人和之势
    一、报刊宣传
    二、创立社团、开设课程
    三、多方论战
  第三节 理论自身的特质
    一、与中国文化基因的近似性
    二、集科学陛与革命性于一身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