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财经管理 > 财政金融、保险证券

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

  • 定价: ¥49
  • ISBN:9787508693156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244页
  • 作者:槽叔
  • 立即节省:
  • 2018-09-01 第1版
  • 2018-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如何给孩子买保险?如何给父母买保险?如何给自己买保险?
    意识到需要给生活寻找一把安全伞之后,对保险仍有迟疑的你,需要一本贴心使用的指南。
    想找销售咨询?不大信任,时间成本高。
    想上网搜一搜?没有头绪,信息太繁杂。
    你和保险之间,隔着一堵厚厚的玻璃墙。槽叔著的《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帮你打破这堵墙。
    这是一本针对18至50岁中青年群体的保险科普指南,槽叔挑选出你对保险最关心、最纠结的问题,娓娓道来。你为什么会误解保险?怎么为家人、尤其是孩子买对保险?有哪些“坑”需要格外关注?有没有可以参考的保险购买规范流程?香港保险值得买吗?

内容提要

  

    槽叔著的《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是一本针对普通人的实用贴心的保险指南。
    有了这本轻薄实用的手册,一个对保险此前零了解的普通人,在想要购买保险面对保险业务员时,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本书编排贴心实用,层次分明,首先破除普通人对保险可能有的疑虑,对问题给予直截了当的答疑,其次讲述正确购买保险的必备技能,之后着重介绍普通家庭最需要的几大险种,如重疾险、意外险、寿险等等,此外,关于家庭财物的保障如房屋、汽车都有涉及。可以说是涵盖了普通人对于保险所有可能的疑惑,在选购保险时的种种疑问在这里都可以得到解答。
    本书附录列出了极具指导性的表格,教你判断接触的保险业务员是否靠谱,DIY家庭保险配置清单,去香港买保险该问清什么问题。
    最后,附赠折页——《人人都看得懂的保险购买策略》。手把手教你选好自己需要的保险。

作者简介

    槽叔,资深金融从业者,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先后担任保险公司战略分析师、互联网保险业务总监等职,懂保险的超级奶爸。

目录

自序  当焦点的中国新中产,遇见拧巴的保险
引言  盲人摸象话保险
第1章  破除误会:我们真的了解保险吗
  理赔似乎特别难
  从“求我买”到“我要买”
  买保险一定要返本吗?
  保险公司会破产吗?
第2章  购前指南:买保险的正确姿势
  买保险和吃麦当劳是一样的
  保额大小,保障多久,自己来决定
  如何与保险业务员打好交道
  你的公司给你买保险了吗?
第3章  重点关注:中产必备的“四大保险金刚”
  重大疾病险:为了不被改变的人生
  定期寿险:解决人生中最大的风险
  商业医疗险:让高额医疗开支不再可怕
  意外险:不容忽略的“小”保险
第4章  基础之上:为保险升升级
  像有钱人一样看病
  保险能为我的养老做什么?
  当保险作为一种投资方式
  我该去香港买保险吗?
第5章  个性化定制:保险方案,现在你自己说了算
  如何给孩子买保险
  如何给父母买保险
  如何给自己买保险
第6章  家人之外,这些保险也很有必要
  车险很简单,买对却很难
  为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买份保险
  外出旅游,请一定买份旅游险
第7章  签字之后:搞定理赔、投诉及其他
  保险买完了,我的保单呢
  万一离婚,前妻的保费还要交吗
  理赔这件事,自己就可以搞定
  遇到纠纷,如何联系监管部门
后记:关乎一生的“基础设施建设”
附录
  重疾险核保规则自查表
  企业团体保险自查问题清单
  如何判断保险业务员的专业性
  香港保险“体检单”
  如何计算内部收益率
  家庭保险管理清单

前言

  

    当焦虑的中国新中产,遇见拧巴的保险
    一切都像预先设计好的剧情。大学毕业后,不出三五年,甭管你的生活状态是独自一人,还是组建家庭,都会不约而同地关注一个问题:我该买什么保险?这干篇一律的剧情,不知道是否也是你人生的映照。
    虽然销售保险产品并不是我的本职工作,但身边的朋友经常向我咨询如何买保险。尤其是在女儿出生后,问题变得更简单了——似乎我只要告诉别人我给我闺女买了什么保险,就能解决他们的问题了。
    但是,不同的个体和家庭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百分百地参照他人,只能是照猫画虎。这也让我意识到,让更多的人了解保险、学会配置保险,比一个一个地分析保险方案,更有价值。除了生活里的保险解答,自身的工作也带给了我更多、更深的感触。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国内最大的寿险公司里做战略规划。对于一个刚出校园的毛头小子而言,所谓的“战略规划”不过是收集和整理公司和行业的数据资料,对比不同公司的主要保险产品,然后写报告、做图表,没什么特别的。
    但大量数据和产品背后也折射出保险行业的许多现象,它们一度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比如,我国保险市场虽然保费规模大,但风险保额少。也就是说,每年几万亿元的保费,大部分都是为了理财和赚钱,真正希望解决疾病、死亡等人生风险的并不多。
    再比如,保险市场的产品虽然复杂难懂,但销量屡创新高。在熬夜加班的深夜,我和同事不止一次地对着窗外鳞次栉比的高楼,叩响内心最大的疑惑:这么烂的产品是怎么卖出去的?
    过去的一年里,我通过微信公众号(“槽叔”)和与第三方独立测评机构合作等方式,多管齐下地宣传、普及保险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科学地普及保险知识与推广保险理念,这件事的价值不仅在于让更多的人了解保险,更在于它能潜移默化地帮助你塑造一种思维方式。
    即使受过良好教育,接受过某学科的专业训练,我们有时依然会在逻辑分析、人际表达、信息沟通等方面感觉力不从心。用科学的逻辑思维解决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这种能力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品质。保险的自我规划,就是一例。
    筹划保险时,不知从何下手?这也许是因为我们没有按照优先级的逻辑,梳理家庭保障需求的能力。买到自己不需要的保险?这可能是因为无法在人际沟通中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无法准确分辨出保险销售员口中的“事实”和“观点”,最终陷入销售套路。每年保费太多、家庭开支压力太大?这也许是因为我们忽视了合理分配家庭现金流支出的重要性。
    这种讲道理、重逻辑的思维,不仅让保险回归保障的本源,也可以真正做到为你自己负责、为家人负责。毕竟我们买保险花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辛苦苦挣来的,弄清楚为何而花,很有必要。
    在这本书的第一章里,我会首先解答你所有关于保险的疑惑和顾虑。毕竟,从来没有哪种商品像保险这样,让人爱恨交加。爱它,是因为我们都知道保险非常重要,对于漫长人生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保险的重要性无可代替。既然能翻开这本书,相信你也是认同这句话的。“恨它”,是因为我们虽然认同保险的价值,却也听过太多关于保险的负面评价——抱怨算是轻的,咒骂甚至全盘否定的观点也不少。
    所以,对于不少人来说,他们和保险之间的关系是“拧巴”的。拧巴这个词,是稍带北京气息的方言,你大可将其理解为纠结、难搞、无力吐槽。希望当你读完前几篇文章,在豁然开朗的同时,能以平和的心态,听我把保险的脉络娓娓道来。祝你阅读愉快。

后记

  

    关乎一生的“基础设施建设”
    当中信出版社的编辑找到我,约我写一本关于保险的科普图书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下面这些内容:
    保险是什么?重疾险是什么?年金险是什么?万能险是什么?寿险是什么?……
    相信你在网上或者朋友圈也看过这类关于保险的科普知识,大部分对保险的介绍都采用了这种模式和风格。然而,这种方式存在一个问题:作者默认读者和自己身处同一个世界,没有认知上的差别。可是,保险从业者习以为常的许多理论和概念,对于消费者来说却很陌生。
    要跳出惯性思维,化繁为简地科普保险知识,真的很难。
    这种难还体现在,我很难同时“讨好”精算师、业务员、消费者(读者)三个群体。精算师注重数据和论述的严谨性,讲解一个小小的术语,往往要铺陈大段前置条件和假设描述,没有几百字下不来。这种文章或书籍过于枯燥、专业,读者肯定没兴趣阅读。但如果我摒弃教科书式的叙述方法,以社会现象、消费者需求、个人经验为重点讲述保险时,又很容易被精算师找出“瑕疵”。
    不过,精算师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只涉及表达方式,这不算什么大事儿。但对业务员来说,说什么、不说什么,引发的争议可能就没那么简单了。保险行业有很多“趣事”,同行相轻是其中之一。早些年内地保险公司数量较少,而现在仅寿险公司就有80多家,争论便无休无止了。最近几年,随着香港保险的加入,这场“辩论赛”变得更加热闹。
    本书中的保险产品分析和介绍,必然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引导作用,即买什么和不买什么。对于精算师、业务员、消费者我无法兼顾,只能三者选其一:为消费者(读者)代言。我发现,其实消费者对保险的诉求非常简单,就是买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保险。
    保险产品的复杂性、销售流程中的不合理现象等因素共同筑起了一堵高墙,隔开了消费者和保险从业者。值得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堵墙敲敲打打,让它透点儿光、进点儿风,让墙壁另一侧的保险世界显得不那么冷冰无趣。
    作为一名互联网保险从业者,我想为这个行业多说两句。
    对于保险来说,互联网到底意味着什么,又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对于这些问题,保险行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个是坚定的支持派,他们认为互联网必将颠覆传统保险行业,代理人模式可能会彻底消失:另一个是坚定的反对派,他们认为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传统的保险销售模式完全不会改变。
    当然,消费者无须参与这场争论。对保险业来说,互联网至少能发挥的价值是:尽可能地消除信息不对称。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消费者只能通过业务员获取保险产品信息。这种信息获取方式,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我上大学时修读过传播学理论,我对其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印象深刻:信源,即信息的来源。 如果信源单一,受众就会很难识别信号和噪声,也就无法分辨信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意味着你的关于保险的一切认知都依赖于独立个体的信息输出,而这不符合理性决策的逻辑。即使这个人是你的亲人、朋友,也不意味着他的信息百分百正确、有效。信源的单一性,必然伴随着很高的沟通成本。对保险一无所知的你,和业务员聊上两个小时是非常正常的。但问题在于,你并没有那么多的“两个小时”。所以当你想再次寻找信源时,很可能会因为时间成本而选择放弃购买保险。这正是互联网存在的价值,它赋予我们更高效地获取信息的权利。 所以请记住,互联网的出现不一定会改变你购买保险的方式——你既可以选择网上投保,也可以选择通过业务员购买。但它一定会改变你对保险的认知和决策流程。只有当你充分利用互联网,把“了解保险知识”纳入保险规划的首要环节时,才可以负责任地说:我十分用心地做了保险规划。 工作以来,我一直不断地宣传和普及科学保险理念。但说实话,如果一份工作做久了,即使再热爱它,你也可能在某个时刻感到疲惫。 某天晚上加班,关掉电脑上的几个文档后,我一边靠在椅子上休息,一边忍不住思索: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才称得上好工作?什么样的工作才称得上有意义? 我年少时的梦想是成为小说家。十几岁的男孩被新概念作文竞赛搅得心潮澎湃,枕边都是像《在细雨中呼喊》《马桥辞典》这类先锋文学。后来,我一个新闻专业出身的人从事的却是“卖保险”的工作。 既然此刻的我认为当下的这份工作谈不上有意义,不妨摆脱现实主义的枷锁,去看看理想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样子。仰望星空的天文学家,从事的应该算得上是有意义的工作吧。于是我坐起身,打开浏览器,搜索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网,想看看这家机构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仰望星空”,像我这种“卖保险”的人能不能胜任。 招聘板块被放在NASA官网非常显著的位置上。在这里,你可以提交求职申请,阅读岗位需求,了解薪酬福利。让我颇感意外的是,在薪酬福利一栏里,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健康与保险”,在它之下,才是薪酬与奖励、职业与发展、家庭与生活。 关于健康与保险,NASA的描述是: 作为NASA的成员,你将享有健康医疗保险计划(包含牙科和眼科治疗)和寿险计划,保险计划的账户可灵活配置,保费由个人与政府共担。 NASA的员工福利协会也会提供高性价比的员工保险计划,当然,这份额外计划完全基于自愿。 我本想在加班间隙放松一下,却在貌似和保险行业八竿子打不着的NASA官网上看到了与保险相关的信息。在仰望星空的人眼中,合理、充分的保险规划,可能真的和天空一样重要。 再读一遍NASA官网上关于员工保险的描述,你应该会发现这些内容正是我在本书里介绍过的。比如,疾病和身故是一个人面临的最大风险,健康医疗计划和寿险计划就是应对这两大风险的。再比如,团体保险相当重要,对在公司和机构供职的人而言,团体保险是最重要的员工福利,堪比工资。又比如,保险可以通过包含更多的责任来实现升级。牙科和眼科是高端医疗险的常见责任,也是企业和机构善待员工的最好证明。 今天我和同行在奔走传播的知识,在许多国家已成为常识。夸张一点儿说,保险就是生活里的水和空气,它无处不在,却无从感知。与构思雄壮的宏伟蓝图相比,变成水和空气才是保险最大的价值和使命。 当保险成为水和空气时,你就可以忽视它的存在,更不需要操心该怎么买保险,你只需要知道如果自己不幸身故,家人可以获得足够的经济保障;如果不幸罹患癌症,家庭的收入不会中断,房贷依然还得起,孩子的生活费不会无着无落。 你觉得这是乌托邦吗?真的不是。一个二十岁出头、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年轻人,一年只要交三四千元保费,就可以无比接近这个乌托邦。 如果说政府层面的社会医疗保险是属于一个国家的理想主义,那么商业保险则是属于一个阶层的理想主义。这个阶层的进入门槛不高,在今天的中国,只要你进入城市,从事一份体面的工作,就能成为这个阶层的一员。 最后,我必须强调,本书旨在普及保险知识,推广保障理念。考虑到行业监管政策和市场的动态变化,相关规则的变更时有发生。因此,在本书定稿后,书中极少数表述可能“过时”或不准确,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如有问题,欢迎大家通过公众号“槽叔”与我讨论。 关于本书的写作和出版,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她一直十分认同我在保险科普领域的尝试和努力。本书部分章节的思路和框架,得益于她的珍贵灵感。感谢我的两位母亲,没有她们的帮助,我们的小家就不会有安稳的日子,我和妻子也无法专注地工作。感谢我的女儿,她在我写作本书的过程中实现了睡整觉的重大进步,为我每夜的挑灯奋战和充足睡眠创造了必要条件。感谢中信出版社的苏扬、韩琨、刘小鸥三位编辑,本书从0到1,有赖于她们的专业和付出。感谢我的校友杜强、张天宁,他们在本书的策划和撰写过程中,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这本写给每个普通人的保险指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