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 治 > 工农青妇运动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 定价: ¥39.8
  • ISBN:9787559436030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江苏文艺
  • 页数:246页
  • 作者:朱光潜
  • 立即节省:
  • 2019-07-01 第1版
  • 2019-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融汇中西的美学大师朱光潜,写给青年的人生智慧书。夏丏尊倾情作序,余光中、李泽厚、蒋勋、柴静等推崇备至的人生指南。青少年成长励志必读经典,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推荐阅读。特别收录朱光潜处世哲学经典之作《谈修养》,两册集结,相得益彰。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

内容提要

  

    本书是由朱光潜先生旅欧期间陆续写给国内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集结而成。信中,先生如老友谈心般就青年们所关心的事项,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等等,对青年朋友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导,鼓励青年人树立远大理想,刻苦读书,朴实做人,勿贪图世俗名利。感情真挚诚恳,文风亲切自然,一经发表便深受青年读者的喜爱,此后多次重印,至今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同时本书还特别收录朱光潜另一处世哲学经典之作《谈修养》,进一步从文艺、美学、哲学、道德、政治等角度,为青年指点迷津,是当代青年不可或缺的人生指南。

媒体推荐

    夏丐尊  这十二封信啊,愿对于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
    朱自清  他散布希望在每一个心里,让你相信你所能做的比你想你所能做的多。
    余光中  朱光潜的书不但内容、观点启发了我,而且他的语言很流畅、不油滑,典雅而不冷僻,对当时的我非常有帮助,现在的年轻一代可能不会去找朱光潜的书去看。我建议他们读一读。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曾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任教,并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顾问等职。
    朱光潜是中国美学界的权威,是中国系统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第一人,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蜚声中外。著有《谈修养》《谈美》《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译有《歌德谈话录》《文艺对话集》《拉奥孔》等。

目录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序  (夏丏尊)
  一  谈读书
  二  谈动  
  三  谈静  
  四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五  谈十字街头
  六  谈多元宇宙
  七  谈升学与选课
  八  谈作文
  九  谈情与理
  十  谈摆脱
  十一  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十二  谈人生与我
  附录
  无言之美
  悼夏孟刚
  代跋“再说一句话”  
  作者自传
朱光潜谈修养  
  自序
  一  一番语重心长的话——给现代中国青年  
  二  谈立志
  三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四  谈青年的心理病态  
  五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伦理观
  六  谈处群(上)
  ——我们不善处群的病征    
  七  谈处群(中)  
  ——我们不善处群的病因  
  八  谈处群(下)
  ——处群的训练
  九  谈恻隐之心  
  十  谈羞恶之心
  十一  谈冷静
  十二  谈学问
  十三  谈读书
  十四  谈英雄崇拜
  十五  谈交友
  十六  谈性爱问题
  十七  谈青年与恋爱结婚
  十八  谈休息
  十九  谈消遣
  二十  谈体育
  二十一  谈价值意识
  二十二  谈美感教育

前言

  

    这十二封信是朱孟实先生从海外寄来分期在我们同人杂志《一般》上登载过的。《一般》的目的,原思以一般人为对象,从实际生活出发来介绍些学术思想。数年以来,同人都曾依了这目标分头努力。可是如今看来,最好的收获第一要算这十二封信。
    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就谁都是受信人,谁都应该一读这十二封信。这十二封信,实是作者远从海外送给国内青年的很好的礼物。作者曾在国内担任中等教师有年,他那笃热的.情感,温文的态度,丰富的学殖,无一不使和他接近的青年感服。他的赴欧洲,目的也就在谋中等教育的改进。作者实是一个终身愿与青年为友的志士。信中首称“朋友”,末署“你的朋友”,在深知作者的性行的我看来,这称呼是笼有真实的感情的,决不只是通常的习用套语。
    各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作者虽随了各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作者用了这态度谈读书,谈作文,谈社会运动,谈爱恋,谈升学选科等等。无论在哪一封信上,字里行间,都可看出这忠告来。其中如在《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一信里,作者且郑重地把这态度特别标出了说:  “假如我的十二封信对于现代青年能发生毫末的影响,我尤其虔心默祝这封信所宣传的超‘效率’的估定价值的标准能印入个个读者的心孔里去;因为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了。”
    “超效率!”这话在急功近利的世人看来,也许要惊为太高踏的论调了。但一味亟于效率,结果就会流于浅薄粗疏,无可救药。中国人在全世界是被推为最重实用的民族的,凡事都怀一个极近视的目标:娶妻是为了生子,养儿是为了防老,行善是为了福报,读书是为了做官,不称入基督教的为基督教信者而称为“吃基督教”的,不称投身国事的军士为军人而称为“吃粮”的,流弊所致,在中国,什么都只是吃饭的工具,什么都实用,因之,就什么都浅薄。试就学校教育的现状看罢:坏的呢,教师目的但在地位、薪水,学生目的但在文凭资格;较好的呢,教师想把学生嵌入某种预定的铸型去,学生想怎样揣摩毕业后去问世谋事。在真正的教育面前,总之都免不掉浅薄粗疏。效率原是要顾的,但只顾效率,究竟是蠢事。青年为国家社会的生力军,如果不从根本上培养能力,凡事近视,贪浮浅的近利,一味袭蹈时下陋习,结果纵不至于“一蟹不如一蟹”,亦只是一蟹仍如一蟹而已。国家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可说。
    “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作者对于现代青年的毛病,曾这样慨乎言之。征之现状,不禁同感。作者去国已好几年了,依据消息,尚能分明地记得起青年的病象,则青年的受病之重,也就可知。
    这十二封信啊,愿对于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
    夏丐尊
    1929年元旦书于白马湖平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