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工商管理 > 公共关系、社交

最好的亲密关系

  • 定价: ¥69.9
  • ISBN:978722011451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四川人民
  • 页数:249页
  • 作者:(英)罗宾·邓巴|...
  • 立即节省:
  • 2019-06-01 第1版
  • 2019-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最好的亲密关系》是“邓巴数”提出者,著名进化人类学家,牛津大学进化人类学教授罗宾·邓巴经典著作。邓巴教授将带你从进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源头出发,探索爱情、揭秘亲密关系的本质,助你在互联互通的社会中成就最关键的核心关系。罗宾·邓巴“深度理解社群”四部曲之一。这是一套超全、超系统、超有借鉴性的社群进化指南,带你理解社群,理解人类,更好地面对互联互通的未来社会。同系列其他书有《人类的算法》《社群的进化》《大局观从何而来》。

内容提要

  

    人类为什么会坠入爱河?
    为什么坠入爱河之后会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爱情、亲情、友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亲密关系的真正来源是什么?
    如何成就社群中最关键的核心关系?
    ……
    这些问题将带你重新认识亲密关系,在现代生活中找到通往幸福之路。
    《最好的亲密关系》是“邓巴数”提出者、著名进化人类学家罗宾·邓巴的经典著作,是湛庐文化重磅推出的罗宾·邓巴“深度理解社群”四部曲之一。邓巴教授从进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4大方面解读亲密关系的本质,揭秘如何成就、维系以及发展社群中最关键的核心关系。作者提出,互联网虽然提供了新的社交方式,但并没有改变社交的本质。人类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关系的动物,只有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里过上幸福、自足的生活。

媒体推荐

    除了拥有语言和心智这两大独特的能力,人类还是一种具有高群体意识的物种,所以社交关系是人类天生的行为偏好,社群则是人类不断进化的必然产物。随着人类大脑新皮层的不断增大,社群行为也进化出了各种各样的模式,比如我们越来越愿意去追寻亲密关系,也对建立稳定的社会关系充满期待。罗宾·邓巴的这套“深度理解社群”四部曲将从社群的底层逻辑——“人”开始讲起,透视人类卓尔不群的特质,并解答如下问题:如何建立亲密、稳定的社会关系?社群该如何进化?小规模社群如何迁移至无限连接的互联网社会?这套书将为我们搭建起一个“认知社群”的思想体系:了解社群,才能更了解人类自己。
    ——彭凯平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
    互联网极大地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但事实是,虽然我们“认识”的人多了,“交往”的人却不多——简单的点头并不能解决人类之间的社交问题。著名人类学家、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提出的“邓巴数”,则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关于社交层次的思维工具。这套“深度理解社群”四部曲,正是围绕着邓巴数以及由邓巴数得出的核心思想所著的作品。除了通过一系列案例得出有趣的结论,我更感叹于穿插其中的设计精巧的心理学和群体行为学实验,这些的确能够给读者带来很大的启发。
    ——尹烨
    华大基因CEO
    罗宾·邓巴在人类浪漫行为的生物学解释与有助于形成亲密关系行为的心理、历史、社会和进化背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经济学人》
    这是一次引人入胜的人性之旅,从人类社交的根源到故事讲述的兴起,由邓巴带你逐一领略。
    ——《自然》

作者简介

    罗宾·邓巴(Robin Dunbar)现任英国牛津大学进化人类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遗传学”。他提出的“150定律”(“一个人能够维护的朋友只有150个”)已经成为社交领域的常识。已出版的图书包括《科学的烦恼》(The Trouble with Science),《人类的故事》(The Human Story),和《你需要多少朋友》(How Many Friends does one Person Need?)等。他的作品被媒体誉为“带着最新研究和新成果的热气”“强劲有力,且发人深省”。

目录

引言 人是关系的动物
  注意力法则,我的眼里只有你
  母婴连接,亲密关系的本源
  第三类亲密关系,朋友与亲属
  亲密关系的三角理论:亲密、承诺与热情
01 荷尔蒙,亲密感的真正来源
  催产素,帮你跨出交往的第一步
  多巴胺,迸射爱意的火花
  内啡肽,快乐直通车
  微笑、拥抱和接吻,一点一点爱上你
02 社会脑,亲密关系的管理中心
  更大的大脑,更大的群体
  高耗能神经元,关系中的认知成本
  长相厮守,我们如何协调与合作
  心智能力与亲密关系中的性别偏好
03 外在权衡,亲密关系的建立标准
  建立亲密关系的6条标准
  灰姑娘时刻,为什么女性都爱达西先生
  孔雀的翅膀,为什么男性要负责狩猎
04 内在喜好,亲密关系中的身体信号
  完美腰臀比,维纳斯雕像中的女性美
  更高的个子,更多的孩子
  阳刚与柔美,跨越种族的审美偏好
  更对称的身体,更高的基因质量
05 持续投入,维系亲密关系的唯一途径
  不需要费力维系的亲属关系
  朋友为什么不联系就会疏远
  维系关系中的性别差异
  一个爱人 = 一个亲属 + 一个朋友
06 破裂崩解,危机中的亲密关系
  关系崩解的原因多在于关系本身
  被拒绝的痛苦,女性比男性感受更深刻
  花心男∶好爸爸= 1∶3
  相信你的第一印象
07 虚妄的亲密关系,将对神的爱投射给他的使者
  宗教信仰:一种神秘的亲密情感
  宗教是亲密关系的副产品吗
  “看见上帝”的神经学密码
  痴迷的进化,为你的选择全情投入
08 虚拟的亲密关系,完美想象难以融入现实世界
  社交媒体:维系、拓展关系的新方式
  网恋:爱上自己建构的对象
  网络聊天无法替代面对面交流
  风险与创伤:虚拟亲密关系的隐忧
结语 亲密关系要走向何方

前言

  

    反复斟酌,我认为只能从2016年10月4日英国皇家学院的临床心理学家论坛第一主讲人的自我介绍开篇。这位主讲人,“Robin Dunbar。(罗宾‘邓巴)”,首先需要有一个更优雅的中文姓名。在2018年春季学期北京大学我的“行为经济学”(本科生与研究生合班实验教学)课堂的第六周(参阅图P—1),我详细介绍了他和他的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团队发表于《行为脑研究》(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2018年2月的一篇论文“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Brain Networks That Support Human Social Networks”,这一标题,符合脑科学传统的翻译是:《支持人类社会网络行为的脑解剖结构与脑功能结构》。这篇论文的叙事风格是社会学或人类学的,非常不同于以往我在课堂上介绍的那些脑科学文献,根据我的印象,它应当是2012年以来在脑科学领域里迅速崛起的“脑联结组学”(human connectomics)张量弥散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我通常译为“全脑拓扑成像技术”)用于研究人类互联网行为的第一篇论文。根据这篇研究报告,互联网社交行为可在30天内显著改变被试脑内参与社交的诸脑区之间的脑白质(而不是脑灰质)拓扑结构。注意,根据《神经科学手册》(2004年),恒河猴的实验表明,脑的功能结构(脑灰质功能区)可在30天内显著改变。但是脑的解剖结构的显著改变,必须借助于2012年开始实施的“全脑拓扑成像技术”才可检验。从著名的“邓巴限度”(又译“邓巴数”)到社交网络行为脑的研究(参阅图P一2),结论不变:在几百万年里演化形成的人类的灵长类心智,尚未获得超过邓巴限度的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平均而言,这一限度大约在150~200人之间。(邓巴限度是指:“A measurement of the cognitive limit to thenumber Of indlviduals with whom any one person can maintain stable relationships.”我的翻译是:一个人与他的任何朋友之间维持稳定关系所需认知能力的限制而形成的朋友人数的上限。)邓巴限度对沉溺于社交网络的年轻人而言是解毒剂,为此,邓巴教授受邀在各地演讲,我也为此写了一篇长文《情感模式:微信群规模与社会脑假说》。我推测,一个人的姓名从统计上来看,可以显著地影响他的学说在社会记忆里能够被保存和传播的范围。有鉴于此,我决定为邓巴教授物色更为典雅的中文姓名。2019年2月7日(正月初三)风清月朗的黎明,我反复吟诵“Robin Dunbar”的时候,很可能与民国时期的翻译传统有关,“饶敦博”这个名字自然呈现于我的意识。我知道,这就是他应当有的中文姓名。当时正值寅时,这番议论,发表于我的“跨学科教育在北大和在东财”微信群。那儿的主要成员,我称为“九君子”,我常与他们探讨最初呈现在我意识中的构想。
    上面介绍的饶敦博1988年的专著和2007年的两篇回顾文章,足以说明他长期以来的核心思路是“社会脑的演化”(机制、功能、个体发生学与群体发生学)。我为图P.5写的注释结论是,新脑皮质(前额叶在最近50万年甚至最近5万年里扩张形成的部分)必须适应三方面的约束:第一,外在威胁;第二,群体规模;第三,脑容量允许的新脑皮质扩张幅度。我在介绍关于非洲大象的行为学研究报告时,借用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Buchanan)关于“集体决策”的成本分析画过一张草图(参阅图P一7)来演示由生命个体组成的任何群体的“最优规模”。
    我这篇序言显得过于冗长,因为我必须调用我保存的39篇饶敦博的作品来说服读者相信,贯穿饶敦博全部主要作品的是“社会脑”假说。基于这一假说,未来10年,不难预期,饶敦博的研究,如他自己所称,将为我们带来新的社会学——演化社会学,这一思路十分明确地呈现于《大局观从何而来》(Thinking Big)中。这是他的第三次“轮回”,注意,他在牛津大学已逗留了了年,于是需要为他物色下一个“系科”。

后记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明确了两件事情。第一,人类的交配系统是非常多变的,至少可以在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之间切换;第二,所有这些交配系统似乎都是由相同的心理过程支撑的,这种现象一般被我们称为“坠入爱河”。虽然有人认为坠入爱河也会在其他物种身上发生,但在我看来,我们真的有一些独特的、关于人类的解释——如果只是从效果的强度来看。然而在本章中,我想关注它的功能性问题:为什么坠人爱河会出现在人类谱系中?一夫一妻制的交配系统是非常罕见的:所有哺乳动物物种中,只有约5%是一夫一妻制的。虽然一夫一妻制在灵长类动物中很常见,但也并没有那么常见:只有15%的灵长类动物是一夫一妻制的,其中大多数是南美洲的锡伯猴、红毛猴或长臂猿(唯一的一夫一妻制的旧大陆灵长类动物)。尽管我们在其他物种中看到的情况并没有人类这么明显,但某些南美猴子确实与人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有时也会给我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见解,让我们了解可能导致人类行为进化的背景环境。
    在重大的进化进程中,配对模式可能是基于四种原因发展而来的。第一种是允许雄性垄断与雌性的交配权,以确保它,并且只有它拥有父权;第二种是降低后代被捕食者杀死的风险;第三种是降低后代被杀婴雄性杀掉的风险;第四种是使雄性能够为成功抚养后代做出贡献。每一种都对应一种不同的配对模式,这让我们能够对亲密关系的进化起源有所了解。
    在第一种情况下,配偶关系实际上只考虑到了雄性的利益,因为它对雌性来说并不重要,雌性只要和某个雄性在一起就可以了。这样的话,我们就会认为男性是维持这种关系的关键,因为如果女性离开原有的男性并与另一个男性交配,原有的男性就会受到最大的威胁。由于这个原因,它通常被称为“伴侣守护假说”(mate guardinghypothesis)。我们在山羚羊身上发现了这种行为,这是地球上配偶关系最紧张的物种之一。
    第二种可能性和第三种可能性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它们关心的都是降低后代可能被杀害的风险,唯一的不同在于被谁杀害:是传统的捕食者还是本物种的成员。捕食当然是一个问题,但它通常是成年人,特别是青少年需要面对的。在这种情况下,伴侣双方应该对雄性可能提供的保护有近乎平等的利益。对雌性而言,这关乎它的生命,而对雄性而言,雌性被食肉动物杀死后,它将没有机会繁衍后代(群体中的其他雌性都将被其他雄性占有)。因此,捕食风险假设有利于双方共同致力于维护这种关系。
    我们在本书中探讨了亲密关系在心理和生理学上的复杂性以及它们的功能。从严格的生物学角度来看,亲密关系的存在是为了促进繁殖,让个体尽可能地为物种基因库做出贡献。然而,要产生这样的效果,生物必须在生理和心理层面上经历复杂的进化,因此,它创造了我们在私人生活中所经历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有些人声称科学破坏了人类经历的神奇和诗意,但这其实是对心理学的误解,在某些情况下还是故意的。理解体验产生的机制并不会,也不能改变我们的体验,因为我们体验到的是情感,而不是大脑的碎片。我们会继续坠人爱河,尽管我们知道当自己这样做的时候大脑里会发生什么。我们将继续体验被拒绝的痛苦,尽管我们知道这种感觉是如何从大脑中产生的。诗人将继续通过微妙的文字游戏唤起我们的记忆,激发我们的情绪体验。 我们一路上发现的部分事实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即使我们不太了解它们所涉及的内容;其他内容则会让我们感到惊讶。当然,有些人会感到不安,甚至对他们个人的信仰来说也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科学并不能保证所有发现都满足我们对于世界的先人之见。既然我们已经进入了竞技场,就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以优雅的风度接受它的本来面目。 我希望能让你们了解过去10多年来在许多不同层面取得的进步。这些发现大部分是彼此孤立的,本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试着将这些主题编织成一个连贯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因为我们还不了解生理学与心理学的有关细节,以及心理学如何与行为联系起来。尽管如此,我希望我能够传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经历和感受到的魔力之下,有着复杂而迷人的化学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