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财经管理 > 财政金融、保险证券

香帅金融学讲义(精)

  • 定价: ¥98
  • ISBN:9787521720372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590页
  • 作者:香帅|责编:韩芳
  • 立即节省:
  • 2020-10-01 第1版
  • 2020-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摒弃金融学教材惯常的公式计算和晦涩术语,以中国本土的数据、案例、现实为线索,用平常的语言、生活化的场景完成一次从学科到学问的金融通识教育。
    本书帮助普通人建立自己的金融思考框架,以在求职、求学、创业、婚姻、家庭的各种决策中,能运用金融工具和思维,成为善于权衡风险和收益的人。

内容提要

  

    要买房,贷款多少年合适?有没有必要提前还款?
    上有老、下有小,应该什么时候给家人买保险,什么时候买教育基金?
    买股票有涨有跌,怎么才能踩对点,避免被割韭菜?
    该不该辞了稳定的工作,跳槽去一家育员工期权的创业公司?
    更重要的是:
    为什么金融是这一个世纪的显学?
    为什么“金融立国”的美国能独占世界鳌头这么久?
    为什么说“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一场金融革命”?
    硅谷和华尔街之间是你中有我的关系吗?
    科技金融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
    如果你也关注这些问题,如果你也希望做一个现代金融社会的明眼人,这本书一定要看看。它能让你看清财富运行的本质,助你做出正确的决策。
    金融知识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刚需”。香帅用通透、接地气的方式,将大到金融发展的历史、科技金融的未来,小到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的运用说清楚。书里没有晦涩难懂的名词和数学公式,只有金融的规律和洞察。香帅把金融知识层层剥开,让你深入理解金融的架构和本质,建立一套完整的金融学思维。
    专业人士看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金融大历史视角;普通读者看了,可以更好地利用金融工具,让自己离财富更近!

媒体推荐

    大到国家的执政者,小到平民百姓,若能弄通金融的内涵和运行规律、自如运用,就能趋利避害、增值财富、积累资本,个人和国家也会随着金融的发展水涨船高。唐涯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读懂、弄通金融学理论的专家学者之一。推荐大家读这本书,看她是如何用生花的妙笔、引人入胜的感染力,给普通人讲透金融学的。
    ——林毅夫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
    唐涯在年轻一代学者当中非常难得:她有严谨的学术训练和扎实的研究功底,更重要的是,她有非常强烈的人文关怀和深厚的历史积累。在这本书里,她能把重要的、复杂的理论概念讲得清晰明了、通俗易懂。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对金融有一个全面、深入叉实用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安排自己的财富和时间,获得更大的自由。
    ——曹鸣  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
    金融专家很多,但讲得清楚的金融专家却很少,能把金融问题讲清楚并且还讲得非常有趣的金融专家那真是少之又少。唐涯真的很难得,学问做得好,却一点不学究,年纪轻轻,穿着也很时尚,讲起金融来清楚又有趣。看唐涯的这本金融学讲义,不但可以学到有用的金融知识,还能享受学习的过程。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虽会委员唐涯是年轻学者中的佼佼者,既有扎实的学术积累,叉善于在现实世界中上下求索。更难得的是,她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得到App《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的基础上,迭代了这本书。大到东西方文明的历史分野,小到怎样买货币基金,这本书里都有涉及。她用新颖的视角、妙趣横生的笔法,向你展示了一个看待世界的独特维度,帮你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做好自己的财务安排。
    ——宋国青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作者简介

    香帅,本名唐涯,知名金融学者,香帅数字金融工作室创始人。原北京大学金融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产定价、宏观金融、行为金融学和数字金融。有多篇学术论文在国际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第一财经日报》广受欢迎的财经专栏作家,著有《金钱永不眠》等畅销书。

目录

前言  一门古老的学问,一个年轻的学科
  第一章  金融世界观:建立理解金融的思维坐标
  金融的本质:时间、资金和风险
    第001讲  一万美元赠品里的秘密
    第002讲  美国南北战争的第二战场
    第003讲  现代人如何抵御风险
  金融的演化:财政与信用
    第004讲  王的信用:中央货币财政体系
    第005讲  圣殿骑士团:欧洲货币银行信用体系
  延伸阅读  个人资产配置的生命周期
第二章  银行:现代经济社会的血管
  信用创造:银行体系与货币信用
    第006讲  银行创造了国家?
    第007讲  比特币是货币吗?
    第008讲  存款准备金和基准利率:经济冷热调节的闸门
    第009讲  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
  银行与理财:财富流转的通道
    第010讲  银行躺着赚钱的秘密
    第011讲  货币基金抢了银行的利润吗?
    第012讲  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中国的影子银行
  延伸阅读  历史上的银行
    中国银行圈的血统和阶层
第三章  投资银行:改变市场生态的新物种
  传统血脉:金融市场的清道夫
    第O13讲  资金与监管投资银行的双螺旋
    第014讲  发行承销投资市场上的“婚介中心”
    第O15讲  兼并收购企业的二手交易市场
    第016讲  反收购:如何抵御“门口的野蛮人”
  创新载体:在博弈中变形成长
    第017讲  投行的非传统血脉
    第018讲  资产证券化:从美国梦到美国噩梦
    第019讲  生活中的资产证券化
第四章  基金:金融市场新王者
  资管时代:中产阶层登上舞台
    第020讲  让小投资者和大资本家一样投资
    第021讲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理论依据吗?
  另类投资:新的财富集聚方式
    第022讲  从索罗斯到达利欧:他们在对冲什么
    第023讲  私募股权基金.现代企业的苗圃
    第024讲  主权财富基金:市场上的超级玩家
  超额收益:找到那只替你赚钱的基金
    第025讲  在投资的世界里,活得久才是王道
    第026讲  基金收益中的阿尔法和贝塔
    第027讲  基金的购买策略
  延伸阅读  投资基金,你需要提防这些坑
第五章  债:最古老的金融契约
  信用杠杆:给我一根杠杆,我能撬动世界
    第028讲  债人类最古老的金融行为
    第029讲  货币真的起源于物物交换?
    第030讲  债务螺旋中国王朝更替的金融逻辑
  债的成本:都是信用惹的祸
    第031讲  金融视角的“李约瑟之问”
    第032讲  为什么总是说“中小企业融资难”?
    第033讲  欠债不一定还钱债务违约的必要性
  延伸阅读  信用卡里的秘密
第六章  股:来自欧洲的伟大创新
  利益共同体
    第034讲  公司:现代市场的塑造者
    第035讲  股权工具改变的世界
  金融追溯权
    第036讲  中小股东的利益被谁代表
    第037讲  A股和H股价差之谜
第七章  金融衍生品:是天使也是魔鬼
  对冲与套利
    第038讲  衍生品市场商品和交易的认知革命
    第039讲  天使魔鬼两张脸:股指期货、期权和互换
    第040讲  无风险套利衍生品的相对定价
第八章  资产定价:评估和量化风险
  为风险定价
    第041讲  “风险三剑客”  方差、偏度和峰度
    第042讲  风险资产面面观股票、债券和房地产
    第043讲  股市大盘同涨同跌背后的秘密
  资产定价理论
    第044讲  金融学大爆炸投资组合理论
    第045讲  夏普比率寻找风险调整后的收益
    第046讲  因子模型寻找金融资产收益中的规律
    第047讲  股票市场里的“投机因子”能赚钱吗?
    第048讲  给资产估值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
  延伸阅读  投资是一场输家的游戏
第九章  理性预期:市场总是正确的
  有效市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第049讲  你理解的“有效市场”对吗
    第050讲  A股市场是有效市场吗?
    第051讲  涨跌停和熔断: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
  市场失灵:套利也是有成本的
    第052讲  噪音交易者:散户的悲催别称
    第053讲  基金挤兑·大难临头各自飞
第十章  投资者偏误:听过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认知偏差:人类从不理性
    第054讲  投资是人的行为
    第055讲  前景理论:为什么我们一错再错
  行为偏误:利用偏误赚钱
    第056讲  内行陷阱与羊群效应
    第057讲  保守主义与过度自信
    第058讲  框架效应与有限注意力
第十一章  世界投资:大师的顶级智慧
  百年世界投资大师的顶级智慧
    第059讲  投机之王:杰西·利弗莫尔
    第060讲  技术分析鼻祖威廉.江恩
    第061讲  可复制也不可复制的价值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
    第062讲  反身性炼金术的开创者:乔治·索罗斯
    第063讲  像正常人一样投资:彼得·林奇
第十二章  投融资决策:每个决定都重要
  公司的资本结构
    第064讲  融资决策:决定企业的风险和成本
  首次上市:上市其实没那么神
    第065讲  IPO是融资还是圈钱
    第066讲  壳价值:中国A股市场之怪现状
    第067讲  红筹股中国企业境外融资的金融创新
  兼并收购:门口的野蛮人
    第068讲  兼并收购决策的底层逻辑
    第069讲  海外并购中国企业”出海“的喜和忧
  延伸阅读  IPO抑价还是IPO溢价
    “并购时代”:中国市场上的兼并收购浪潮
第十三章  公司治理:怎样同床异梦地过下去
  不对称信息与治理机制
    第070讲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为什么那么难
    第071讲  如何解决公司治理问题
    延伸阅读  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治理难题
第十四章  财务报表:你需要理解的公司账面秘密
  策略性信息披露
    第072讲  三分钟摸底公司财务健康状况
  延伸阅读  谁是财务报表的看门人
第十五章  分红:上市公司的重要决策
  企业的分红决策
    第073讲  什么样的企业会分红?
    第074讲  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分红吗?
    第075讲  股票回购是股价被低估的信号吗?
    第076讲  中国上市公司“高送转”的秘密
第十六章  创新、监管与危机:金融市场的三位一体
  创新与监管:猫和老鼠的游戏
    第077讲  金融创新的本质是思想革命
    第078讲  金融监管:金融市场的逆熵过程
    第079讲  《巴塞尔协议》:银行监管的稳健性原则
    第080讲  创新、监管和危机:金融市场的新陈代谢
    第081讲  从“4万亿”理解2008—2018年的中国金融监管变化信用崩塌
    第082讲  信用崩塌是金融危机身勺本质
    第083讲  金融危机真的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
  延伸阅读  什么样的金融创新能在中国成功?
第十七章  科技金融:正在成为现实的未来
  科技金融的全貌
    第084讲  科技金融在颠覆什么?
    第085讲  创造与挑战:科技金融是把双刃剑
  科技金融巨头的关键词
    第086讲  蚂蚁金服:数据驱动的金融平台生态
    第087讲  哪家企业有成为科技金融平台生态的潜力?
  区块链、比特币与智能合约
    第088讲  比特币到底是什么
    第089讲  区块链对世界的颠覆性改变
    第090讲  智能合约就是“如果…则……”
  未来社会
    第091讲  微粒社会:高清的个人主义时代
    第092讲  信用社会:可以量化的未来
    第093讲  隐私和数据石油:大数据时代的两难命题
  延伸阅读  数字时代从在线到演化
第十八章  金融思维方法论:金融其实是人生决策
  第094讲  预期思维:金融市场的底层逻辑
  第095讲  贴现思维:思考未来是人生的起点
  第096讲  复利思维请相信长期的力量
  第097讲  风险思维:守住底线,大胆突破
  第098讲  杠杆思维帮你找到时间的杠杆
  第099讲  信用思维:金融行业的灵魂
后记  金融视角下的人类社会演进

前言

  

    一门古老的学问,一个年轻的学科
    和现代金融学这门年轻的学科不一样,金融是一门古老的学问。
    “世事洞明皆学问”,学问是知识、智慧、经验(knowledge,wisdom,experience)的总结提炼。学科是现代科学体系的概念,对应一套知识体系,经常和专业、课程(discipline,subject)等相关联。
    古老的金融学问:人类关系数字化表达的总和
    和所有的学问一样,金融的学问是从现实问题开始的。私有财产的出现、对抗天灾人祸这些不确定性的需要,使财富转移和交易成为刚需。随即.对财富进行精确衡量、计算的“货币”出现.资金的融通借贷,即跨期的价值交换也开始出现。
    通过价值和资源的跨期安排,人类对抗不确定性的能力大为提高,更重要的是,财富从具象的物品转变成抽象的数字。与财富、货币密切相关的知识经验逐渐成为古代社会的数字化认知和抽象化思维,支持着社会的规模扩大和结构复杂化。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金融”就是人类社会关系的抽象化数字表达,是人类社会对抗不确定性的学问。
    年轻的金融学科:给不确定性定价
    关于金融的学问中,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跨期交易和配置资源,降低不确定性。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学者们沿着机械物理的科学研究路径,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从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莫迪利亚尼和米勒的IvlM定理到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法玛的有效市场假说,再到罗斯的套利定价理论、布莱克和舒尔茨的衍生品定价模型,现代金融学的学科大厦逐步落成。
    所谓学科,是现代科学体系的一种范式表达,它要求将某种学问用现代科学的范式和体系进行结构化包装。只有这样,才能把非标准化的知识、智慧、经验变成标准化的产品,才能适应工业时代标准化教育和科研的需求。
    而现代科学体系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达尔文的生物演化路径,一个是牛顿的机械物理路径。作为和“人”的行为联系紧密的学问.经济金融学科的发展应该更适应于生物体演进的方向。但是。人是个太过复杂的物种,如果按照生物演进的路径来研究金融,我们很难得到一套严密的标准化的方法论。
    所以,从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开始到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dson),古典经济学家们将动态的市场简化处理成相对静态的点,引入大量的数学计算方法,去寻找市场的最优均衡。“机械物理路径”成为现代经济学科演进的方向。现代金融学科正是借鉴了微观经济学的这套方法论,给风险定价,以便更好地实现对不确定性的交换和交易。
    金融天然数字化的特性让它的学科化非常成功.并很快在全世界产生了旋风式的效应。这门“离钱最近”的学科成为全球各类教育的“显学”。今天我们在各种教材上看到的金融学,就是这样标准化的金融学科产品。
    但这并不是真实世界的“金融学问”——巴菲特说自己从来不信金融学,其实他不相信的是这套相对规律化和标准化的金融学科教育。他本人也言行一致,从沃顿商学院退学,成为这个世纪最伟大的投资者。
    作为一门人的“学问”,金融是动态的,人性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从利弗莫尔到索罗斯,现代金融投资大师都是洞察人性和动态决策的高手。
    作为人类关系的抽象化数字表达的学问,金融和数字化时代密切相关,提供了将人类社会不断资本化的工具、路径和思考框架。
    而这些内容,正是得到App《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一年的课程所努力提供的——摒弃金融学教材惯常的公式计算和晦涩术语,以中国本土的数据、案例、现实为线索,用平常的语言、生活化的场景完成一次从学科到学问的金融通识教育。
    你面前的这本书,是300多讲课程内容浓缩成的约50万字的讲义,是在课程原有逻辑的基础上,对所有文稿进行了精简、整理和重新结构化的产品。
    讲义保留了现代金融学和金融经济学的核心内容:第二章、第三章覆盖了货币银行学和投资银行学的基础知识点;第四章到第七章则拓展了投资学中的基础部分,从历史和人文的角度对金融工具进行了重新诠释;第八章到第十章、第十二章到第十五章则分别涵盖了商学院经典课程“资产定价”和“公司金融”的基本知识点。
    另外一些章节则是教科书中很少涉及,但和个人、机构的金融决策密切相关的内容:第十一章从宏观背景和微观操作方面整理总结了20世纪六大投资大师的投资逻辑:第十六章将金融创新、监管和危机放在一个统一框架下进行分析;第十七章用长达10讲的篇幅对目前最炙手可热的科技金融做了全景式的解析和释疑——科技金融的行业全景是什么、代表性平台企业的内在演化逻辑、比特币的特征和未来、区块链的原理和应用前景,以及科技金融带来的社会变迁前景。
    第一章和第十八章则对应着金融世界观和金融思维方法论。这也是我对这本讲义最大的希望所在——在这样一个注定金融深化的大时代中,打破金融教育高不可攀的门槛。帮助普通人建立自己的金融思考框架,以在求职、求学、创业、婚姻、家庭的各种决策中,能运用金融工具和思维,成为善于权衡风险和收益的人。
    这段约600页的旅程已经开始。
    祝你好运。
    香帅

后记

  

    金融视角下的人类社会演进
    在20年的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我终于得到了一个对自己至关重要的推论:
    一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就是一部金融史。从金融视角观察,人类社会形态和商业模式的变化就是资金、技术、人力资本这几个要素不断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进程。
    增长=(资金,技术,人力资本)×(数字化,网络化)
    一些看似不相关的宏大命题,比如“为什么金融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核心行业?…‘20世纪末以来互联网企业兴衰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未来社会的走向会是什么?”……都可以在这个统一的框架下,得到一些长期的、根本性的洞察。
    数字化和网络化:人类文明的进程
    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整个社会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结果。
    网络化的本质就是“连接”。连接产生交互,然后就有了演化的可能性。
    早期人类就像一个个散落的“点”.然后慢慢聚集,逐渐形成了部落、村庄和城邦国家,从点状形态变成了网状形态,这就是原始形态的“网络化”,其间产生了多种交互,演化出商业交换、社交活动、宗教祭祀等复杂的社会形态。从古巴比伦、古印度、地中海到中华文明,几乎所有早期文明都是人类社会缓慢网络化的结果。血缘宗族、城邦、周家,则是维持拓展这种网络结构的组织形式。 大航海时代是更大规模的一次网络化:航海技术的突破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局限在国家、城邦内部的“网状结构”开始向贸易、向全世界扩张。这次网络化的结果便是地球变“小”了.原来相对简单的独立的各国经济活动因为“连接”产生了各种变化,一个规模庞大的全球网状结构开始形成。商业模式,甚至国家格局都开始发生巨大改变,经济活动逐步演化成更复杂的全球经济生态。 之后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民离开土地,聚集到工厂,原来相对离散的居住状态也变成了更加密集的居住状态。而城市化本身就是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的“网络化”:工厂、流水线、道路交通、水卫煤电这些基础设施都是“网络化”的工具,它们将更多的人更紧地“连接”起来,产生了更复杂的交互。 这种线下的网络化形成了复杂的连接交互,产生了巨大的协同效应,社会形态也随之发生巨大改变: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工业品质量不断提高,价格不断降低,供给不再是增长的约束,如何刺激需求成为最大的“商业问题”;为更多人提供衣食住行等专业化服务的“服务业”出现并不断壮大。 更重要的是,随着人的密集交互。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知识技术进步迭代的速度也加快了,技术创新越来越多——像通信技术、交通工具这样的技术创新,又开始推动人类社会朝着更深层次的网络连接迈进。 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革命则推动了更具革命性的一次网络化。这次“连接”的颗粒度之细,触及范围之广之深,都史无前例。直到今天,这次网络化还在进行中,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使人类社会的“网络化”程度在深度、广度和颗粒度上都有了质的飞跃——这种高维、多元、动态的复杂连接所创造的交互、产生的能量、演化出的各种可能性,目前还只是揭开了一个序幕.但人类的生活已经开始从线下转向线上,并通过数字化的转型,开始往更复杂的“网络结构生态”演进。 在大规模网络化的进程中,数字化始终是助推。 人类社会结构越复杂,对数字化的要求就越高。同样地,数字化程度越高,就越能支撑复杂的社会结构。 一个五六十人的部落,酋长可以熟悉每个人,对劳动成果进行有效的管理分配。但一旦部落人数增加到100、1000甚至更多时,再依靠纯粹的具象化的“人治”进行管理分配,一定会陷入混乱。换句话说,不将具象事物转化成抽象数字,进行“数字化”管理,稍微大规模的、复杂的社会结构就无法支撑。 秦始皇在全国设置郡县,统一度量衡,对人口进行“簿记”登记管理——这些原始的数字化管理正是秦朝能对疆域广阔的国土实施中央集权的原因。同样地.中国历朝的农民起义,稍成规模后总是遭遇失败,究其内因也是缺乏数字化管理能力,一旦组织结构的复杂度超过其承受限度,组织就崩溃。 人类社会大规模的网络化依赖于数字化:数字化将人类网络化产生的交互进行简化和抽象化,并支持更复杂的社会网络结构。 而数字化和金融密不可分。 …… 一个毋庸置疑的方向是,人力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进程速度会越来越快,范围会越来越广,颗粒度会越来越细。顺着这个逻辑推演,我们可以得到关于未来两个有趣的推论。 第一,越是高频的、抽象的人类活动,进行网络化的商业价值越大。 像“社交”这样高频的人类活动.产生的连接互动多,演化出新生态的可能性也更大。形态越不固化的人类活动。即抽象活动,有越强的延展性和想象空间。举个例子,吃饭就是比较固化的活动,而“娱乐”的形态是可以自定义的,所以快手、抖音这些产品有更大的生长弹性和空间。 第二,对与人的活动密切相连的“物品”进行网络化的商业价值巨大。 之前30多年,互联网进行的都是纯粹的人的连接,而对人开展活动不可或缺的“身外之物”,如车、房.甚至服装配饰等,都没有进行在线网络化,没有形成连接。下一步的网络化,会将这些“身外之物”卷入。目前市面上“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车联网”等产品和概念被炒得热火朝天的原因即在于此。 基于这些推论,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和推衍一个更加基于科技进步的、更加“金融深化”的未来。 理论上资金内生于人的活动中,但人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给定早先社会的技术水平.对其数字化和网络化非常困难。直到现代金融工具出现,将资金和人力分离,使得资金要素外部化于人力要素,随即金融市场的发展又完成了资金的网络化,从而激发了全社会巨大的增长潜力,加速了技术进步的突飞猛进。 包括数字、信息在内的技术创新让“人”的网络化成为现实。并越来越趋向于高频,这意味着“人”的行为也逐渐被数字化,为人的进一步“资产化”创造了条件。就像本书第十七章所说的.区块链、数字货币、数字资产……这些科技金融的创新,会将人类社会的数字化和金融化带人一个新的阶段。这些改变,可能不再是产品和工具上的迭代式创新,而会是人类商业乃至社会形态上的裂变。因为传统金融行业是单维变量(资金)的网络化,而科技金融行业是多维变量(人力和资金)的网络化,后者所能形成的生态复杂度和演化可能性会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这是一个已经来临的、数字化和金融深化的未来。 未来会怎样?我们仍然在等待,观察,探索。 答案还没有出现。就像鲍勃-迪伦的歌中所唱的:“我的朋友.答案仍在风中飘。” 希望这本厚厚的讲义能提供一个思考的框架,让我们离这个答案。稍微再近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