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超新星纪元(典藏版)》中刘慈欣创造了一个孩子掌控的世界,但是在这个世界中,孩子们对以往成人心目中的纯洁的儿童形象进行大胆的反叛与颠覆。这些世界的新主人们,与成人一般进行战争,在纯洁的南极大陆上,进行着最血腥的战斗与厮杀。坦克、航母、歼击机、核弹头……所有武器,都是他们的新玩具。
内容提要

刘慈欣编著的《超新星纪元(典藏版)》讲述了,御夫座的一颗恒星能量爆发,强劲的粒子洪流横扫地球,成年人的基因尽遭破坏,面临死亡。地球即将成为孩子们的世界,成人世界与孩子世界的交接顿时成为头等大事,种种匪夷所思的游戏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展开,一个个孩子国家领导人从游戏中脱颖而出。
当地球上最后一批成年人在他们自掘的巨大洞窟——终聚地——永远地安眠之后,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超新星纪元开始了。
媒体推荐
刘慈欣的小说,有非常深厚的修养和准备。他利用深厚的科学知识作为想象力的基础,把人间的生活、想象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产生了独特的趣味。——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刘慈欣近乎完美地把中国5000年历史与宇宙150亿年现实融合在了一起。——韩松(科幻作家)
刘慈欣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严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作者简介
刘慈欣,首位获得世界科幻奖“雨果奖”的亚洲作家,中国科幻文学的最主要代表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连续九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2015年,凭借长篇小说《三体》成为亚洲首位“雨果奖”获得者。因为对中国科幻文学的巨大贡献,于同年获得银河奖“科幻功勋奖”。
刘慈欣的作品兼具科学探索与人文关怀,在世界科幻文学中树立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其“三体三部曲”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死星
第二章 选拔
第三章 大学习
第四章 交接世界
第五章 超新星纪元初
第六章 惯性时代
第七章 糖城时代
第八章 美国糖城时代
第九章 超新星战争
第十章 创世纪
附记:
前言

“基石”是个平实的词,不够“炫”,却能够准确传达我们对构建中的中国科幻繁华巨厦的情感与信心,因此,我们用它来作为这套原创丛书的名字。
最近十年,是科幻创作飞速发展的十年。王晋康、刘慈欣、何夕、韩松等一大批科幻作家发表了大量深受读者喜爱、极具开拓与探索价值的科幻佳作。科幻文学的龙头期刊更是从一本传统的《科幻世界》,发展壮大成为涵盖各个读者层的系列刊物。与此同时,科幻文学的市场环境也有了改善,省会级城市的大型书店里终于有了属于科幻的领地。
仍然有人经常问及中国科幻与美国科幻的差距,但现在的答案已与十年前不同。在很多作品上(它们不再是那种毫无文学技巧与色彩、想象力拘谨的幼稚故事),这种比较已经变成了人家的牛排之于我们的土豆牛肉。差距是明显的——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差别”——却已经无法再为它们排个名次。口味问题有了实际意义,这正是我们的科幻走向成熟的标志。
与美国科幻的差距,实际上是市场化程度的差距。美国科幻从期刊到图书到影视再到游戏和玩具,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动力十足;而我们的图书出版却仍然处于这样一种局面:读者的阅读需求不能满足的同时,出版者却感叹于科幻书那区区几千册的销量。结果,我们基本上只有为热爱而创作的科幻作家,鲜有为版税而创作的科幻作家。这不是有责任心的出版人所乐于看到的现状。
科幻世界作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专业科幻出版机构,一直致力于对中国科幻的全方位推动。科幻图书出版是其中的重点之一。中国科幻需要长远眼光,需要一种务实精神,需要引入更市场化的手段,因而我们着眼于远景,而着手之处则在于一块块“基石”。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基石,我们并没有什么限定。因为,要建一座大厦需要各种各样的石料。
对于那样一座大厦,我们满怀期待。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这时,地球是天上的一颗星。
这时,北京是地上的一座城。
在这座已是一片灯海的城市里,有一所小学校,在校园中的一间教室里,一个毕业班正在开毕业晚会——像每一个这种场合必不可少的程序一样,孩子们开始畅谈自己的理想。
“我想当将军!”吕刚说。这是一个很瘦的孩子,但却具有一种同龄人身上少有的力量感。
有人评论说:“很没劲的,不会再打仗了,将军不过就是领着士兵走走队列而已。”
“我想当医生。”一个叫林莎的女孩儿细声细气地刚说完,马上就招来了嘲笑:
“得了,那次去乡下,你见了蚕宝宝都吓得叫唤,医生可是要拿刀子割人的!”
“我妈妈是医生。”林莎说,不知是想说明她不怕,还是想说明她要当医生的原因。
班主任郑晨是一名年轻的老师,她一直呆呆地看着窗外城市的灯火想着什么心事,这时忽然回过神来:
“晓梦,你呢?你长大想干什么?”郑晨问旁边的一个女孩儿——她穿着朴素,眼睛大而有神,透出一种与年龄不太相称的忧郁,刚才她也同郑晨一样看着窗外想心事。
“家里困难,我将来只能读职业中学了。”她轻轻叹了一口气说。
“那华华呢?”郑晨又问一个很帅气的男孩儿,他那双大眼睛时时闪射着惊喜的光芒,仿佛世界在他的眼中,每时每刻都是一团刚刚爆发的五彩缤纷的焰火。
“未来太有意思了,我一时还想不出来,但不管干什么,我都要成为最棒的!”
又有孩子说想当运动员,还有孩子说想当外交官,当一个女孩子说她想当老师后,大家一下沉默了。
“不好当的。”班主任郑晨轻轻地说,又看着窗外发起呆来。
“你们不知道,郑老师有宝宝了。”有个女孩儿低声说。
“是啊,明年她生宝宝的时候,正是学校裁人的时候,前景大大的不妙。”一个男孩儿说。
郑晨听到了那男孩的话,转头冲他笑了笑,“老师不会在这个时候想那些事的。我是在想,等我的孩子长到你们这么大时,会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呢?”
“其实说这些都没什么意思。”一个瘦弱的男孩儿说。他叫严井,因为戴着一副度数很高的近视镜,大家都管他叫“眼镜”。“谁都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华华说:“用科学的方法就可以预测,有未来学家的。”
眼镜摇摇头,“正是科学告诉我们未来不可预测,那些未来学家以前做出的预测没有多少是准的,因为世界是一个混沌系统,混沌系统,三点水的‘沌’,不是吃的馄‘饨’。”
“这你好像跟我说过,这边蝴蝶拍一下翅膀,在地球那边就有一场风暴。”
眼镜点点头,“是的,混沌系统。”
华华说:“我的理想就是成为那只蝴蝶。”
眼镜又摇摇头,“你根本没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蝴蝶,每只蝴蝶都是蝴蝶,每粒沙子和每滴雨水都是蝴蝶,所以世界才不可预测。”
“你还说过测不准原理……”
“是的,微观粒子是测不准的,所以整个世界也是测不准的。还有多世界假说:当你扔出一个钢镚儿时,世界就分裂成了两个,钢镚儿在一个世界里国徽朝上,在另一个世界里国徽朝下……”
郑晨笑着说:“眼镜,你本身就是一个证明: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会预测到有那么一天小学生能知道这么多。”
“眼镜确实看了不少书!”其他孩子都纷纷点头说。
“老师的宝宝将来更了不起了,说不定到那时,基因工程会让他长出两只翅膀来呢!”华华说,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
“同学们,”班主任站起身来说,“我们最后看看自己的校园吧!”
于是孩子们走出了教室,同他们的班主任老师一起在校园中漫步。四周的灯大都熄了,大都市的灯光从四周远远地照进来,使校园的一切显得宁静而朦胧。孩子们走过两幢教学楼,走过办公楼,走过图书馆,最后穿过一排梧桐树,来到操场上。这四十五个孩子站在操场的中央,围着他们年轻的老师,郑晨张开双臂,对着在城市的灯光中黯淡了许多的星空说:
“好了,孩子们,童年结束了。”
这时,北京是地上的一座城。
这时,地球是天上的一颗星。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