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体 育 > 体育

明说(世界足坛这些年的那些事儿)

  • 定价: ¥68
  • ISBN:978711158626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机械工业
  • 页数:243页
  • 作者:骆明
  • 立即节省:
  • 2018-01-01 第1版
  • 2018-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明说(世界足坛这些年的那些事儿)》为读者展示了21世纪近二十年足坛的各种好看、好听、好玩、值得回味的片段和人物轶事。书中加入了大量作者的评述,多少年后,也值得球迷们为之津津乐道,可以说是足球爱好者不可多得的收藏品。本书作者是足球专家、金球奖中国唯—媒体评委、《体坛周报》副总编骆明。

内容提要

  

    足坛一直就是一个大“江湖”,身在“江湖”之外的球迷想洞察“江湖”之事,却往往弄得云里雾里、不明所以。《明说(世界足坛这些年的那些事儿)》作者骆明想通过这本书带你了解这些年足坛的“江湖风云”。这本书里穷尽了我们爱过的球星,回顾了经典的赛场瞬间,同时也建言了中国足球,可以说,新世纪这十几年足坛的风云变化,都融入了这一本书当中。

媒体推荐

    骆明是我认识的众多足球媒体人中一位具有特殊气质的人,所以当我听说在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他成为了金球奖中国唯一评委,一点儿也不感到意外,甚至觉得就该是他。他是那种可以把对足球运动的火山爆发一样的狂热,用涓涓细流般的文字缓缓释放的人;他是那种可以把对球星、球队的惊涛骇浪一样的追捧,用冷峻巍峨的理性层层剖析的人。他跟众多因热爱足球而走上这条道路的人一样,却又不一样。
    ——著名体育评论员、节目主持人|黄健翔
    最近我搞了一个收费阅读,有个读者的评论很感动我。她说:如果有一个收费阅读是我无论如伺都一定会买的,那就是这个栏目了。这也是我接到骆明兄要出书的消息时,跃入脑海的第一个想法。如果有一个足球评论员的书值得买的话,那就只能是骆明兄的了。看了这么多年体育评论,能够把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都结合得很好的,《体坛周报》有好几个高手。但每一次看完都觉得从足球道理上深受启发的,排第一名的就要算骆明兄了。他能发现一般评论员发现不了的关键点,又能娓娓道来、言之成理,出手少而精,但每次都是第一流的文章。非常高兴看到他的书能出版,希望今后每隔一段就能有新书出版,以飨读者!
    ——国际足球专家、著名电视解说和评论员|克韩
    骆明的足球评论完美地体现了“专业”和“精辟”二词。在他漫长的从业生涯中出货频率不高,却篇篇耐读。他像一个善于把握传球和射门力道的高手,动作不花哨、不煽情,脚下却藏着各种玄妙。从这个角度说,骆明是担任金球奖中国评委的最理想人选,因为虽然足球世界变化万千,但他的评论却总是为我们提供相应的分量。  读完这本书,你必定会带着惊讶去承认,专业本身是有趣味的,精辟本身是有态度的,客观公正的态度往往是最犀利的。
    ——体坛传媒常驻欧洲记者|王勤伯
    我还在广东电视台体育部工作的时候,收集资料一来靠电脑上网,二来就是每周买《体坛周报》。我从报纸上认识的本书作者骆明,他文字利落、见解专业精辟。直到我加盟ESPN卫视体育台后,有机会出差到长沙,我们才终于第一次“面基”。我马上就把他视为同类:不擅交际的书生,平静的外表下蕴藏着对足球与事业的热爱。十七年来纸媒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坛周报》很多熟悉的名字都已在各条战线开辟新天地。骆明却还坚守着,继续用放大镜洞察着那片足球天地——属于球迷你我的天地。见文识人,相信阅过这本书后,你就懂骆明了。
    ——著名体育解说员|詹俊

作者简介

    骆明,《体坛周报》副总编辑,国际“金球奖”媒体评委,足球专家。

目录

自序  感谢体坛
01  球星篇——从贝利老马到梅西C罗
  2002属于76一代
  迭戈还可以做得更好
  最被忽视的是内斯塔
  齐达内只是现代最佳
  解放“小小罗”
  足球欠巴蒂一个先生
  神的陨落和神的诞生
  最划算的8000万
  “马”时代的落幕
  谢谢你,罗纳尔多
  别让梅西当核心
  贝利和老马的隔空交火
  欧文早衰,足球的失败
  独一无二的小贝
  双德不能共存之谜
  最好的时代
  最佳、最伟大、最有才华
  梅西是不是球王?他能成为足球版梅长苏吗?
02  教练篇——运筹帷幄 三军帅才
  与“将军”同辉
  成瓜迪奥拉易,做弗格森难
  史前时代的落幕
  善学善变即大师
  做人当如普兰德利
  名帅选择题
  克鲁伊夫,足球第一人
  范加尔,建设者&破坏者
03  赛事篇——千军万马只为那一冠
  德国不会输在场外
  洋帅,英超的最佳补品
  你永远不会独自受伤
  “乌鸦嘴”有冤
  实用的技术流更可怕
  史上最佳球队?
  奥运+足球 可以维持的婚姻
  媒体非看客
  非银河战舰式胜利
  巴西足球需要再欧化
  若使雄心葆八载 何恐梅梦不成真
  欧冠,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齐达内拯救弗洛伦蒂诺
  皇马欧冠卫冕解密
04  金球奖篇——足球最高个人荣誉之金球风云
  凭什么质疑卡纳瓦罗
  不可避免的合流
  8月颁奖,“新金球”英明
  先生评选之FIFA“七宗罪”
  梅西之幸,哈维之憾
  程序决定金球奖优劣
  亚洲“金球奖”,体坛制造
  是谁制造了金球争议
  “门卫”的好运
  五夺金球,梅西需感谢这个时代
05  足球管理篇——足球之权力的游戏
  告别大主席时代
  冬季世界杯?必须的
  “财政公平”是欧足联的笑话?
  假不可怕,怕不打假
  布拉特真有那么坏吗
  每个组织者都该研习的无敌赛制
  48队世界杯,坏选择中的好选择
06  中国足球篇——帮中国足球把脉
  足球,不过是个玩具
  青少年比中超更重要
  你有俱乐部可以支持吗
  大球,可以下一盘很大的棋
  中国足球需要总设计师
  华丽,中国队的奢侈品
  有了快乐,何求更多?
  什么决定一国足球水平
  从土豪到豪门有多远
  收入少青训无,老板一垮自然完蛋
  勿污名化中超裁判
  中超金元足球三问
大事件

前言

  

    感谢体坛
    开始写这篇序时,我最先想到的是,应该致谢那些成就我“职业生涯”的人。一个个面容、身影浮现在我眼前,手把手教我写稿、编版的老师们,无私帮助我的同事们和同行们,始终提出最宝贵意见的读者们和亲友们……想感谢的人实在太多,写满这一页纸都只是开头而已。但最终的最终,我必须感谢“体坛”——从1988年创刊的《体坛周报》,到今日已成产业集团的体坛传媒。
    1994年夏天。一个少年走进湖南省体委的大门,找到了《体坛周报》办公室,那时只有两个不大的房间。他仍然记得,那天下午,编辑老师指派的任务是接听读者热线,留下大家对美国世界杯的点评。此后,他一步步开始了梦寐以求的足球报道生涯。其时他未满18岁,法律上尚未成年,故而一直被戏称为“童工”。
    那个幸运的人就是我。23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仿似昨日。说“我把青春献给了体坛”实在太矫情,我更想说说体坛对我是多么重要,因为它给了我一个最最难得的职业环境。
    每次听到别人说我是专家,我都会说,“我只是在这一行混得久一点而已。”这话真不是谦虚。在新闻领域,我已经算接触网络较早的人,1997年开始上网,1998年用QQ的前身QICQ进行内部联系,用电子邮件收发稿件,但总体而言,20世纪90年代是资讯贫乏的时期,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的足球报道都非常少,基本都来自数量有限的各类报刊,互联网之初的足球网站也少得可怜。但这也有个好处:会让从业者涉猎所有足球领域。
    1998年,我开始负责《体坛周报》的国际足球报道,由于那时版面极少,我编辑或撰写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世界足球大事,这让我必须了解足球的方方面面。时下网络发达,每个足球领域的资讯都浩如烟海,光研究英超或意甲,就可以耗去所有日常时间。各路专家,在其擅长的领域都能轻松盖过我,而我的长处或许是,对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足球做横向纵向比较,本书所选文章便覆盖了足球的不同领域,但愿能给球友提供另一维度的思考。说起体坛对我职业生涯的成就,还有很多关键点。1998年法国世界杯,我第一次出国采访大赛,21岁就能得到这样的机会,我可能是同行里最幸运的人了。虽然那次大赛我还不是持证记者,但在法国杲了一个月,近距离接触世界杯,对足球的理解彻底改观。其后,我又采访了数次欧洲杯和世界杯,出访一月就能瘦20斤,但在足球上的收获是无法估量的。2001年,《足球周刊》创刊,给我安排了一个栏目叫《双周酷评》,每期八九百字,我必须在有限的篇幅里阐明观点。虽然此前也写过不少评论,但正是从这个专栏让我更主动地思考足球,研究它的内在规律。多年后,《全体育》杂志也约我开辟评论专栏,篇幅则长达近2000字,与我现在所撰评论相当。两刊栽培之恩,在此一并谢过。
    体坛一直把国际化视为目标。从2002年开始,与法国《队报》、意大利《米兰体育报》等多家欧美体育媒体结成合作关系,益处不光是能合法地使用他们的精彩内容,在与他们的合作中,体坛人得以观摩到高水平体育媒体的运作方式,我也从中学到很多。2007年,金球奖主办方《法国足球》杂志作出变革,把金球奖的评委阵容从欧洲扩至全球,我有幸被遴选为中国评委,至今已有10年。我为这个资格自豪,但我必须强调,我只是代《体坛周报》行使投票权。
    体坛对我的影响并不局限于职业方面。但凡青年学子从校园迈人工作、接触社会,都会经历一段适应期。我大二开始在体坛工作,年龄尚小,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体坛每一位同事都对我善待有加,能让我以最平静的方式成长,亦学会善待他人。
    除了感谢,我还想说说体坛的特别之处。出门在外,无数次听人说起“我是看《体坛周报》长大的”,《体坛周报》并非拥有最好的资源,它究竟是如何成功的?
    体坛不是一家完美的公司,甚至有很多明显不足,但它绝对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它这么多年来最核心的信条是:以才服人。一个记者能写出好稿,一个编辑能编出好版,他的能力就会得到大家的承认,他的收入就会得到匹配,这与职务无关,与资历无关。
    这套能力为先、尊重人才的机制,让很多有个性的人才留了下来,同时也让他们可以长期专心于内容创作。媒体圈中牛人不胜枚举,但他们为了实现自我,或晋升管理岗位,或外出创业,从而脱离内容创作一线。而体坛能有一批持之以恒撰稿10年甚至20年的记者,殊为不易。我很有幸与他们共同战斗,本书文章背后,是与他们的日常交流和思想碰撞。
    感谢体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