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

我们周围的海洋/世界经典海洋作品译丛

  • 定价: ¥49
  • ISBN:978752100032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海洋
  • 页数:188页
  • 作者:(美)蕾切尔·卡森...
  • 立即节省:
  • 2018-03-01 第1版
  • 2018-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我们周围的海洋》于1952年出版,是一本描述海洋世界最成功的科普名著。它用诗一般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环绕着我们的水世界——蓝色海洋,包括海洋的起源、海面万象、深海之下的秘密、岛屿的诞生、远古海洋的变迁、肆虐的海风、潮起潮落、海洋中的宝藏、行星运转对海洋的影响以及全球变暖等科普知识。
    本书出版后引起轰动,连续31周荣登“纽约时报”杂志最畅销书籍榜,销售超过100万册,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并于同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图书奖和伯洛兹自然科学图书奖。这是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外最著名的传世作品。

内容提要

  

    《我们周围的海洋》是蕾切尔·卡森的传世作之一,出版后曾引起轰动,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图书奖和伯洛兹自然科学图书奖。也是二十世纪描写海洋生态杰出的文学作品。本书大部分内容都在向读者娓娓而谈关于海洋的各种知识和故事,充分利用了中世纪以来海上探险、航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海洋调查和深潜成果,用诗一般的寓言,生动地描绘了环绕在我们人类周围的海洋世界。

作者简介

    蕾切尔·卡森(1907-1964),美国海洋生物学家,曾任职于美国渔业管理局,并逐渐转变为职业博物学作家。她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海洋生物学家,天才的作家、伟大的环保先行者,著有“海洋三部曲”《海风下》《海洋的边缘》和《周边的海洋》;1962年出版《寂静的春天》,引发了美国以至于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寂静的春天》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引发DDT在世界范围内停用。卡森被《生活》杂志选为20世纪100名最重要的美国人之一。

目录

第一部  母亲海洋
  混沌初始
  万千海面
  岁月更迭
  无日之海
  隐蔽的陆地
  漫长的沉积
  岛屿诞生
  远古海洋的变迁
第二部  躁动海洋
  风与水
  风、阳光、星球旋转
  潮起潮落
第三部  人类与海
  世纪冷与热
  海水里的宝藏
  环洋航海

前言

  

    一直以来,海洋不断挑战着人类的认知与想象,直到今天,它仍是地球上最后一大尚未被人类认清的疆域。海洋的疆域是如此广袤,又如此难以深入,即便我们用尽全力,也只探索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这样的困局,甚至连原子时代强大的科技革新也没改变多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意识到自身对海洋缺乏认识,认知不足已到岌岌可危的程度。由此,人们关注海洋、探索海洋的积极性自此觉醒。而那时,我们对海面下的世界只有极粗浅的地理认识,只知道轮船在海面上航行,潜水艇在海面下穿行。我们对海洋的运动动力学更是所知甚少,尽管预测潮汐、洋流和海浪的准确度几乎能左右军事行动的成败。探索海洋的实际需求已明确,于是美国政府联合其他主要海上强国,开始逐步加大力度开展海洋的科学研究。借助科研仪器设备(其中大多数都是在迫切的需求下研发的),海洋学家得以勾勒出海底的地形地貌,研究深水的流动,甚至还能采集海底样本。
    海洋研究的步伐极大加快,很快研究结果就显示,人们对海洋的许多固有认识是错的。到了20世纪50年代,新的海洋认知画卷徐徐展开。但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依然像一张摊开的画布,虽然画家已画出宏大的设计主题,但其间还有大块空白亟待画笔描明。
    以上就是《我们周围的海洋》一书在1951年出版时,人们对海洋的认知概况。从那时起,许多空白被一一填补,新发现也不断涌现。
    1950一1960年这十年,可以说是海洋科学发展令人振奋的十年。这期间,载入潜水艇第一次潜入海底最深的海沟。同期,潜水艇在冰层下航行,成功穿越整个大西洋海底盆地。人们描绘出了许多前所未见的海底景观,包括一些新山脉——它们与其他山脉毗连,构成了地球上最延绵不绝、最雄伟的山脉——就像一条连续的链条环绕着整个地球。人们发现了深海里的隐形河,还发现了水量相当于1000条密西西比河的地下洋流。在国际地球物理学年,来自40个国家的60条轮船,以及海岛和海岸线上的观测站联合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的成果丰富的海洋研究。
    虽然目前的研究成果激动人心,但只能把这看作一个开端。探索海洋的研究将来还会有更多,毕竟海洋覆盖了大部分地球表面。195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海洋学委员会的一群著名科学家宣称:“海洋对人类如此重要,可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却如此贫乏。”该委员会提议,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的海洋基础研究至少要翻一倍。他们认为,如果达不到这个量,那么跟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将会丢掉在海洋学研究的地位”,进而“让我们在将来的海洋资源利用中处于劣势”。
    在计划将开展的众多项目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一个钻井项目。该项目试图在海底钻一个3~4英里深的洞来探索地球内部。它由美国国家科学院资助,旨在进一步刺穿地表,深入以往仪器从未达到的地方,即地壳和地幔的边界。这一边界被地质学家称为莫氏不连续面,又名莫霍面,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是被一个叫此名的南斯拉夫人在1912年发现的。
    在莫霍面上,地震波传播速度出现明显变化,即表明莫霍面上下是两种迥异的物质。莫霍面在大陆之下的深度远大于其在海洋之下的深度,所以尽管在深水区域钻井有明显的困难,但海洋区域仍然最有希望成功。莫霍面的上面是地壳,由质地相对较疏松的岩石构成;莫霍面的下面是地幔,地幔(即地球中间层)大约2900千米厚,由致密造岩物质构成,包裹着地球热核。目前人类尚不完全清楚地壳的构成成分,而地幔的性质也只有通过最间接的方法才能演绎出来。因此,如果能够穿过这些‘岩层,获取真实样品,这对于研究地球本质来说,将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甚至将深化我们对于宇宙的认知,因为地球内部的架构可能跟其他星球是非常相似的。
    人们通过专家们的综合研究对海洋了解得越多,逐渐形成的新概念也几乎必然会得到加强。甚至在大约十年前,将深海比喻成永恒平静的地方是一种时尚,人们认为其黑暗幽深的底部不受任何水团运动的影响,将其视为一个与表面和浅海隔绝的地方,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然而,这种认识很快就被推翻。现在人们了解到,深海也存在运动和变化,这种想法不仅令人兴奋,而且对当代最紧迫的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新的更具动态性的概念中,深海的底床是由从海洋盆地斜坡上以极高的速度倾泻而下的浑浊流或泥流形成的;海底滑坡可抵达海底床,内潮波也会搅动海床底。一些海底山脉的峰脊被洪流扫过,几乎没有任何沉淀物;地质学家希曾称这种洪流与“阿尔卑斯山的雪崩飞速扫下,让舒缓的下坡窒息”具有可比性。
    现在人们已经了解到,这种远离大陆和周围浅海的深海平原可接收来自大陆边缘的沉积物。在广阔的地质时期,浊流的影响就是用沉积物填充深海底的沟槽和凹陷部分。这一概念帮助人们了解了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例如,为什么在海洋中部的底床存在沙漠沉积物?而沙漠沉积物无疑是海岸侵蚀和冲浪磨削的产物。为什么会在与深海汇合的海底峡谷入口处发现沉积物中含有陆地上才存在的物质,如木屑和树叶?为什么在深海的平原上甚至更远之处发现含有坚果、树枝和树皮的沙子?现在,人们在由暴风雨、洪水或地震引发的倾泻而下的含沙洪流中,发现了解释这些曾经具有神秘性事实的机制。
    虽然动态海洋的概念在几十年之前就已经提出了,但只有在最近十年期间,随着高端工具的问世,人们才得以窥探隐藏在远洋海水之中的神秘运动。现在,人们怀疑海洋表面与底部之间的所有黑暗区域都涌动着暗流。即使像墨西哥湾流这样气势磅礴的表层流也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样。人们已经发现,墨西哥湾流并非是辽阔广袤而平稳流动的水流,而是由在旋涡和涡流中汹涌回旋的狭窄暖水舌构成。而在表层流的下面,又是一个完全迥异的世界。这里的海水以自己的速度、方向和容量不断流动着。再往下,又是其他不同的景象。在曾经被认为永恒平静的深海处拍摄的海底照片显示存在波纹痕迹,这表明流动的海域逐渐将沉积物细分,并将较细的颗粒带走。汹涌的海流已经剥蚀了广袤的海底山脉(被称为大西洋海脊)的绝大部分顶峰。所拍摄到的每一座海底山脉都以其波痕和冲刷痕揭示了深层流的“秘密活动”。
    其他照片为深海生命的存在提供了新证据。对海床和海底踪迹的探索是通过未知生命形式构成的小锥体或通过小型穴居动物居住的洞穴实现的。丹麦考察船“铠甲虾”号在深海处通过疏浚采集了动物标本,而在深海处,只有最近才认为这里生命太少而无法进行这种抽样。虽然关于海洋动态特征的这些发现结果无学术性,但这些结果并不是仅为了满足兴趣而没有应用价值的戏剧性故事细节。相反,这些发现结果直接关系到当今时代的一项重大问题。
    虽然作为地球自然资源的管理者,人类关于海洋的记录令人气馁,但长期以来人们相信海洋至少是不受侵犯的,它超出了人类的改变和掠夺能力,这无疑让人类备感安慰。但不幸的是,人类的这一信念已被证明是多么的天真。现代人在解开原子秘密时发现人类面临着一个极其可怕的问题——人类将如何处理地球历史上最危险的这种物质——原子裂变的副产物。人类所面对的一项最严峻的问题就是能否在不破坏地球宜居性的前提下处理这些致命性物质。
    当前关于海洋的描述都不怎么完整,除非描述中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由于海洋非常广袤,且看似遥远,因此面临垃圾处理问题的人们就将其视线转向海洋,而且至少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之前,海洋一致被人类作为“原子能时代”的污染垃圾和其他“低放射性废物”的自然埋葬点。人们将这种废物放置在装有混凝土的桶内,用船拖到海上,并倒入预先指定的地点。有些废物被送到约160千米以外的海上处理。而近年来建议的废物投放地点仅距离海岸大约32千米。从理论上而言,容器的下沉深度可达1000英寻,但实际上容器有时候被投放进较浅的水域。假设装废物的容器至少有10年的使用寿命,10年以后,所有放射性物质都会释放进大海。然而这也只是在理论上,而且原子能委员会(该委员会将废物倾倒进大海或允许别人倾倒)的一名代表已经公开承认容器在下沉的时候不太可能保持“完整”。事实上,在加利福尼亚实施的测试中发现有些容器仅在几百英寻的深度下便会由于压力而破裂。
    不管怎么样,沉入大海中的废弃物迟早会释放出来,这仅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因为随着原子科学的应用,已经沉入海底的所有容器中的废物都将会释放进海洋中。目前,除了这种连包装都被沉积到海洋中的废弃物之外,还有其他各种污染物也加重了海洋污染。例如,由于越来越多的河流被作为原子废物堆积点,因此来自这些河流的污染水流量增加,以及炸弹试验产生的原子尘也增加,而这些被污染的河水以及原子尘,都会以广袤的海洋表层为最终的归宿。
    尽管监管机构提出了安全抗议,但整个操作过程却以最不安全的事实依据为基础。海洋学家指出,他们只能对进入深海的放射性元素的最终结局做出“模糊的估计”。海洋学家们表明,若想要了解此类废弃物沉入河口和沿海水域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则需要展开长达数年之久的深入研究才能探索清楚。正如人们所了解的,最近的一切知识都表明海洋各层面的活动都远远大于人们曾经的预想。深海的湍流、海水在不同层面和不同方向形成横向流动的巨大河流,海水带着底部的矿物质从深处上涌,以及大量表层水以相反的方向下沉,这些复杂的水团运动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混合过程,而这种混合过程会导致水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很快遍及各处。
    然而,海洋本身对放射性元素的播散只是问题的一部分。从对人类的危害性角度来看,通过海洋生物实现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富集和分布可能更为严重。众所周知,海洋中的植物和动物能够吸收并富集海水中的放射性化学物质,然而,目前关于过程细节方面的信息都尚不明确。海洋中微小生命赖以为生的物质就是水中的矿物质。如果矿物质的正常供应量较低,则生物体会利用所需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如果存在),有时候会导致放射性同位素的浓度高达其在海水中丰度的百万倍。那么,如果要仔细计算“最大允许水平”的话,结果会是什么呢?由于微小生物体会被较大的生物体吞食,按照食物链以此类推,最终会被人类食用。由于这种食物链的缘故,比基尼岛氢弹试验地点的方圆100万平方英里地区内的金枪鱼体内都含有一定程度的放射性物质,水平远高于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质。
    海洋生物通过运动和迁移,以及食物链的传递作用,进一步颠覆了放射性废弃物留在堆积区域的便利性理论。大量较小的生物体通常会在夜间向上垂直涌向海面,而在白天又会回到大海深处。而放射性物质会附着在它们的身体上或融入它们的体内,并随之移动。较大的动物群,例如鱼类、海豹和鲸鱼,可能会迁移到很远的海域中,这便进一步增加了沉积在大海中的放射性物质的传播速度和散布范围。
    因此,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危险性要远远高于人们所公认的那样。即使在沉积后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研究表明其所依据的某些假设依然非常不准确。实际情况是,废弃物的处置进程非常快速,以至于我们的知识跟不上节奏。先处置后探讨解决之策本身就是一种可招致灾难的错误做法,因为一旦放射性元素被沉积在海中,则无法挽救。而人类一直以来都在犯着同样的错误。
    说来也奇怪,海洋——生命的起源之处——现在却受到其中一种生命的威胁。然而海洋虽然以一种极其危险的方式发生着变化,但仍将继续存在,而人类对海洋所造成的威胁更多的是威胁人类自身。
    蕾切尔·卡森
    196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