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综合性图书 > 综合性图书 > 百科全书类书

科学平行(2018)/SMC科学媒介中心丛书

  • 定价: ¥68
  • ISBN:978750468023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
  • 页数:190页
  • 作者:编者:王康友
  • 立即节省:
  • 2018-08-01 第1版
  • 2018-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王康友主编的这本《科学平行(2018)》是以“科学媒介中心”微信公众号编译发布的内容为基础而出版的第三部作品,其涉及8个主题,分别是科学传播、科学艺术、热点追踪、人工智能、调查研究、反伪破迷、科史回眸和科研体制。
    与前两本有所不同的是,本书增加了科学艺术、人工智能、调查研究、反伪破迷和科史回眸几个版块。

内容提要

  

    中国科普研究所自2015年起开通了“科学媒介中心”微信公众号,积极地从促进理解科学、传播科学文化、构建信任关系、评估科学传播和及时解疑释惑五个方面定期发布科学传播方面的内容,获得了公众的认可。
    王康友主编的这本《科学平行(2018)》是继《科学平行2016》《科学平行2017》后以“科学媒介中心”发布的内容为基础出版的第三部作品,通过对2017年发布的优秀文章进行遴选,我们确定了本书的8个版块,分别是热点追踪、人工智能、科学传播、科研体制、调查研究、反伪破迷、科史回眸以及科学艺术,希望能够为科学传播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媒体推荐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应用蔓延到了各个领域,科技记者们如何把握当下科学议题,开展科技报道,有效地拉近科学技术与公众的距离,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媒介中心编译的《科学平行2018》可以成为你的案头书。
    ——刘嘉麒,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科学传播重在实践,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还需要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提高科学传播的效果。《科学平行2018》为科学传播从业者提供了理论研究成果,实践有益尝试,科学艺术融合探索,非常值得阅读。
    ——邱成利,科技部科技政策法规司处长
    让科学流行起来,成为大众文化中的一部分,不仅有利于科学共同体和科学新闻记者,还有利于公众理解和参与科学。《科学平行2018》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也必将促进科学传播的发展和繁荣。
    ——姬十三,果壳网创始人

目录


话题I  科学传播
  科学并非价值无涉,而是要彰显价值
  科学传播如何有效地实现
  解读科学信息应该顾及人性
  让科学流行起来
  “科学大游行”:摇旗呐喊是否会失去公众信任
  科学从何处来
  科学家打破成见有多难
  如何成为科学界的巨星
  用科学文化打通发展不充分的末梢
  如何支持科学新闻繁荣发展
  企业参与的科学研究何以招致公众如此反感
  科学与政治的完美结合将使全社会受益
  观测日食:科学普及的新形式
话题II  科学艺术
  科学能从艺术中借鉴什么
  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基础科学研究诠释了科学之美
  时间旅行:一场科学家与文学家的对话
  科学电影融合艺术精彩纷呈
  《加勒比海盗5》与科学的碰撞
话题III  热点追踪
  人类基因编辑报告:如何权衡风险和收益
  人类进化之路仍在继续
  人类探索外太空计划需要变革
  宇宙点金术:中子星碰撞
  朱诺揭开了木星的神秘面纱
话题IV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生存指南
  人工智能将让我们更擅长辩论
  人工智能需要道德准则
  机器人是否应有“人权”
  授予机器人公民身份为时过早
  75年了,“机器人三定律”需更新
话题V  调查研究
  数字媒体影响孩子成长吗
  移动新闻获取的最大增长来自老年人群
  公众的科学知识水平对于气候变化及能源使用的影响如何
  美国人关于气候变化的政治纷争
  当今美国科学新闻与信息获取状况调查结果综述
  美国大学前教育的成绩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2/3美国公民认为应发展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美国人对转基因科学共识有分歧
  进化论的争议在美国从未停止
  大多美国人认为儿童接种疫苗利大于弊
  美高三学生:种族和族群不同,对科学兴趣亦有所不同
话题VI  反伪破迷
  人们为何轻信谣言
  人们为何要撒谎:精神病学的解释
  令人难以置信的新闻?再次阅读,你可能会信以为真
  网络谣言你信了吗
  同行评审:伪科学的过滤网
  破解早期美国人关于日月食的迷信思想
  预防接种理论:用“失实信息”来对抗失实信息
  “无糖食品”真的健康吗
话题VII  科史回眸
  从“零”开始的现代数学
  日食追踪:一段曲折的探索之路
  居里夫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卓越贡献者
  DNA结构发现之旅中被遗忘的科学家
  19世纪的英国男性科学家真的“娘娘腔”吗
话题VIII  科研体制
  科学发展应以公平为起点
  科学的信誉危机:严冬已至,春尚无期
  科学家如何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赢得话语权
  科学家如何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
  科学家是否应采取激进行为
  年轻女性如何在科研中起步
  STEM超级明星计划将吸引更多女性投身科学
  女性科学家学术成果发表现状亟待改善
  美国总统如何制定科学发展的政策
  奥巴马时代的遗产:科学、技术和创新
  科研经费削减谁之痛
  数据驱动的科学仅仅是一个流行语吗

前言

  

    “科学传播不仅是为了提高公众的素养,更希望科学精神的具体内涵为公众所理解,能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公众的心灵之中。”为了向这个目标不断地迈进,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媒介中心一如既往地力争把最优秀的科学内容传播给广大公众,并且希冀这些科学内容可以内化为公众自身的科学意识,进而在生活中贯彻科学的理念。
    作为一个不断繁荣发展的事业,科学传播在国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如何把激情和热情转化为动力并且持续地前行,则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投入。因为“在科学的所有用处中,培养出少量的、专业知识水平很高、高酬金的牧师式的专家是不够的。事实上也是危险的。相反,某些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科学方法必须在最大的范围内使公众得到了解。”所以,科学传播的目标更多地在于让公众了解、认识科学,对科学形成客观理性的态度,以及把科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让科学在大众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科学平行2018》是以“科学媒介中心”微信公众号编译发布的内容为基础而出版的第三部作品,其涉及8个主题,分别是科学传播、科学艺术、热点追踪、人工智能、调查研究、反伪破迷、科史回眸和科研体制。
    与前两本有所不同的是,《科学平行2018》增加了科学艺术、人工智能、调查研究、反伪破迷和科史回眸几个版块。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近年来开始得到公众的关注,特别是用艺术的手段来表达科学的内容,比如2017年热映的几档科技综艺类节目,提升了公众对科学的认知度,也让科学不断地流行起来,所以提升公众的品位、聚焦科学传播领域的重点方向也是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媒介中心的一个重要旨趣,科学传播应该让读者领略到科学加艺术可以带来多么巨大的变化和影响力。在探讨科学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谈及热点议题和话题,而人工智能则是当前最具有代表性的话题之一,因为街头巷尾的人们总是在不断地谈论着这个话题。当然,对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也需要考虑关照科学发展的整个历程,就像国内一些科学家主张的那样,科学教育不仅要教授科学知识,还要讲科学史的内容。通过对科学史的考察和研究,我们会再次印证一个真理,那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调查研究是科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后真相”已经成为我们当前的一个明显特征,其中各种杂芜的信息充斥在网络平台上,特别是一些非科学、伪科学的信息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探讨如何让科学的信息流行起来也是当前的一个重要方向。
    最后,我们要感谢书中的各位编译人员和作者,他们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也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学识。同时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科普研究所一如既往的资助。我们还要再次感谢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杨虚杰女士和鞠强先生的奉献和投入,尤其是各位读者对本书的认可。希望各位读者继续关注和支持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媒介中心的工作,与我们一道推动中国科学传播事业的发展繁荣,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编者
    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