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教 育 > 高等教育、师范

亲历见证(侨生情华教梦)

  • 定价: ¥56
  • ISBN:978752013443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社科文献
  • 页数:203页
  • 作者:编者:胡培安//纪...
  • 立即节省:
  • 2018-09-01 第1版
  • 2018-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胡培安、纪秀生主编的《亲历见证(侨生情华教梦)》以在海外侨界具有极高知名度的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的发展为脉络,在收集文献资料和亲历者口述资料的基础上,围绕华文学院自1953年创办至今的不同发展阶段,系统全面地梳理华文学院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多维度,多视角地呈现华文学院的办学成果,纪录华文学院秉承“为侨服务”的宗旨,在推动侨务事业和华文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民心相通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内容提要

  

    胡培安、纪秀生主编的《亲历见证(侨生情华教梦)》采用“以叙为纲、以述为辅”的方式,通过梳理史料,采访亲历者,系统、全面地梳理了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创办、停办、复办、并校、改革、发展等不同阶段的历史进程。
    全书分为上、下编,共八章。上编勾勒了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自1953年成立到1997年成建制并入华侨大学前的发展脉络,下编呈现了1997年至今学院的发展历程。

目录

上编
  第一章  一元初始——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的创立(1953~1956)
    楔子
    一  陈嘉庚先生与集美学校
    二  陈嘉庚先生与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
    三  首任校长陈曲水
  第二章  嘉木滋荣——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的发展(1957~1965)
    楔子
    一  侨属子女补习学校的建立
    二  学生生活和教育教学管理
    三  校园建设
    四  文体活动
    五  领导力量
  第三章  积困复苏——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的停办与复办(1966~1981)
    楔子
    一  集美侨校停办与复办历程
    二  复办后集美侨校遇到的困难
    三  复办后侨校的办学情况
    四  复办后集美侨校的学生情况
  第四章  并蒂生莲——增设中国语言文化学校(1982~1997)
    楔子
    一  集美中国语言文化学校
    二  集美侨校的发展
    三  集美侨校多元化办学
下编
  第五章  稇载而归——成建制并入华侨大学(1997~2001)
    楔子
    一  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成建制并入华侨大学
    二  多层次办学体系基本确立
    三  华文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第六章  矩步方行——本科教育渐成体系(2002~2006)
    楔子
    一  设立“对外汉语”本科专业
    二  设立“华文教育”本科专业
    三  创办多项特色办学品牌
    四  驻外代表处的设立
  第七章  深耕细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2007~2011)
    楔子
    一  本科教育的深入发展
    二  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  特色文化活动
    四  日常工作管理
  第八章  和而致远——开启研究生教育新篇章(2012年至今)
    楔子
    一  华文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二  日益发展的华文学院
    三  华文教育和文化传播品牌项目的新发展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大事年表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历届领导
后记

前言

  

    切切于心中华情  孜孜不倦华教梦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作为塑造中华民族精神信仰、价值追求、行为规范和生活习俗的无形力量,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基因和思想家园,始终维系着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牵动着海外侨胞对祖国故土的赤子心。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承与弘扬,关乎中华文明在海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关乎海外中华儿女的落地生根和生息繁衍,更关乎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实现复兴的伟大事业。鉴此,华文教育作为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大批侨胞回国支援国家建设,归侨侨眷教育问题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我国国内开展华文教育的条件逐渐成熟。1953年,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向中央人民政府建议在集美创办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专收归国侨生,进行补习教育,中央人民政府采纳了陈嘉庚先生的建议,并拨专款委托他负责筹建工作,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简称集美侨校)由此成立,此举大大推动了我国归国华侨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我国华文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创办至今,集美侨校走过了65年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为了适应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国务院侨办于1997年2月决定将集美侨校成建制并人华侨大学,成立华侨大学(集美)华文教育中心。1999年,中心升格为华侨大学集美华文学院,2002年,华侨大学集美华文学院更名为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成为华侨大学开展海外华文教育的主阵地,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65年来,华文学院虽历经停课、停办等挫折,但一代又一代华文人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之使命,遵循陈嘉庚先生“诚毅”之精神,弦歌不辍,砥砺耕耘,形成了以华文教育为主要方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生源地覆盖港澳台、东南亚、美国、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学影响遍及海内外,在传播中华文化、发展海外华文教育、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已成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
    华文学院的65年,因为代表中国华文教育起步、中断、复苏、勃兴的缩影,而值得反复求索;因为满载海外中华儿女学习、浸润、感悟、传承中华文化的记忆而值得仔细品味;因为见证集美由偏于一隅的渔村发展为享誉全球的华文教育高地而值得深入解读。缘此,我们秉承继往开来、求真求是之史观,遍寻史料、史实而作《亲历·见证——侨生情,华教梦》一书,以期重温华文教育之历史、告慰嘉庚先生之英灵、坚定弘扬文化之决心。
    回首往昔,65年弦歌不辍不辱使命;放眼未来,中华文化大光其彩任重道远。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华文教育需要为中华文化引领世界多元文化融合、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凝聚全球中华儿女力量、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精气神”,需要为全球侨胞传播中国声音、助力祖国发展、维护中华民族大义、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新动能”,更需要为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的互利共赢提供新思路。
    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新起点,面对华文教育的新任务,华文学院已做好准备,我们将乘中国创新发展之东风,借海内外中华儿女齐心弘扬中华文化之大势,孜孜不倦追求华文教育梦想,使更多海外中华儿女承继中华文化之风骨气魄,向各国人民传播中国文化之和谐精髓,让中华文化的精神与价值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让海外中华儿女在世界各国落地生根,安居乐业。
    最后,借《亲历·见证——侨生情,华教梦》付梓之机祝华文学院蒸蒸日上!祝华侨大学华文教育事业日新日盛!祝中华文化大放异彩、中华民族早日复兴!
    是为序。
    华侨大学校长徐西鹏
    2018年9月于华园

后记

  

    2018年10月,正值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创立65周年之际,历经一年多辛勤努力编纂而成的《亲历·见证——侨生情,华教梦》一书终于付梓。
    本书采用“以叙为纲、以述为辅”的方式,通过梳理史料,采访亲历者,系统、全面地梳理了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创办、停办、复办、并校、改革、发展等不同阶段的历史进程。本书的出版,既是为了缅怀先辈为华文学院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增进海内外校友对母校历史的了解,也是为了进一步宣传学院办学理念和成果,扩大学院在海内外的影响,更是为了发挥史学研究的教育功能,激励今天的华文人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为了全面、真实、客观地梳理华文学院65年来的办学发展历程,在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的情况下,编写组成员克服重重困难,加班加点保证本书编纂工作的按期完成。编写组查阅和收集了大量的数据、文件和图片资料,并通过各种渠道寻访海内外校友,对这些亲历华文学院发展建设的前辈和仍在学院一线工作的领导、老师进行了采访,然后将这些文字资料和采访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转录,并完成了本书的撰写。初稿完成后,编写组多次向学院领导、校内外专家征求意见,召开组稿讨论会,尽力做到精益求精。但囿于成稿仓促,书中难免诸多疏忽和遗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华侨大学、集美校友总会、集美侨校香港校友会、泰国集美校友会、集美侨校泉州校友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华文学院校友、原厦门市侨联副主席王起鸥为本书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历史资料;颜志伟老师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海内外众多校友、退休教师、历届领导等如任镜波、丁文志、王钦贤、周联侨、李贤雁、屈稚亮、江通福、黄礼聪、邓金山、邱凯华、金宁、古华良、洪波水、陈旋波、李晓洁、李善邦、唐鑫桐、范磊、杨初艺、李金钞、郑雪芳、夏明菊等接受了课题组的采访,在此特别鸣谢。
    感谢华侨大学徐西鹏校长为本书作序。
    65年弹指一挥间,让我们将此书作为献给华文学院的一份生日贺礼,祝福华文学院蓬勃发展,再创辉煌。
    《亲历·见证——侨生情,华教梦》编写组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