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教 育 > 特殊教育

亲密不再遥不可及(自闭症家庭治疗实录)

  • 定价: ¥49.8
  • ISBN:9787519259945
  • 开 本:32开 平装
  • 作者:易春丽
  • 立即节省:
  • 2019-04-01 第1版
  • 2019-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北京大学自闭症治疗专家全新力作;
    自闭症患病机制新假说的治疗性尝试;
    1个案例,10周时间,7次咨询,生动呈现自闭症治疗的全过程;
    从自闭症治疗切入,深度解读如何建立、修复亲密关系;
    如读小说般的阅读体验,带您走近咨询室,“心”临咨询现场。

内容提要

  

    自闭症与家庭有什么关系?是孩子对父母的影响大,还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大?是先治孩子的病,还是给予父母心理上的支持?父母在看待自闭症时容易落入哪些误区?如何重建良好的亲子关系?……目前,学术界对自闭症的起因和治疗方法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但数量可观的自闭症人群急需一个可靠的、科学的治疗理念作指导。鉴于此,北京大学自闭症治疗专家易春丽对自己十余年的治疗经验进行了总结。在本书中,作者分七章为我们呈上了一则真实的自闭症家庭治疗案例,化理论为实践,帮助我们了解、学习治疗自闭症的方法。

媒体推荐

    我在育儿时基本上是以易老师在这本书中提到的理念为指导的。这种理念就是无条件积极关注,是适用于所有家庭的。本书的核心部分是父母如何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从我自己的体验来看,我觉得有这本书作为指导,我在育儿的时候就没有那么焦虑,会提醒自已不要把这个或那个要求放在第一位。普通家长在育儿时可以参考本书给出的一些细节性指导,包括如何解读孩子的非言语行为、如何跟孩子互动等。
    周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自闭症治疗专家
    我认为,父母给孩子喂饭、穿衣,背孩子、抱孩子,这些看起来不够“放心”的行为,都是亲密的一部分。反过来,孩子亲吻父母、向父母求助等,也是亲密的一部分。亲密是一种关于照顾与被照顾的互动。我希望通过这本书,帮助自闭症孩子的父母,以及那些孩子和他们“不亲”的父母,拉近和孩子的距离。虽然本书是一本自闭症治疗方面的作品,但如何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不只是有自闭症儿童的家庭面临的问题,所有有孩子的家庭都有这样的议题。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现状是父母和孩子关系不够亲密。我写作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让自闭症家庭的亲子关系不再疏离,让普通家庭的亲子关系向更加亲密的方向发展。
    易春丽
    北京大学自闭症治疗专家

作者简介

    易春丽,临床心理学博士。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北京医科大学硕士毕业,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博士毕业。现任教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研究方向为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教学内容包括青少年心理学、家庭治疗、学校心理咨询等,咨询对象主要为儿童。

目录

第一章 帅哥是谁?
第二章 表情会传染
第三章 蹭爸爸一身油渣渣
第四章 爱我你就亲亲我
第五章 和爸爸妈妈一起睡觉
第六章 帅哥和妈妈谁喝水?
第七章 帅哥变成了小唠叨
后记

前言

  

    2006年的冬天,作为一名攻读北京大学心理系双学位的学生,我进入易春丽老师的实验室学习。易老师那时候已经开始了对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治疗,并且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料。在每周一次的研讨会上,我们一众学生观看易老师的治疗录像,并在她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在家庭治疗的框架下处理自闭症的个案。因此,我曾完整观看和学习过易老师对帅哥这一个案的治疗过程,并见证了他的症状好转过程。时隔十多年,易老师依然在自闭症家庭治疗领域深耕细作,并逐渐总结出系统化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案。2018年,我有幸跟易老师一起梳理了她在自闭症家庭治疗领域的治疗原则,出版了《重建依恋:自闭症的家庭治疗》一书。而今,她将帅哥这一个案的治疗全过程整理、出版,更为充分地解释和示范了《重建依恋:自闭症的家庭治疗》中提到的相关原则。相信这本书给自闭症治疗工作者以及家长都会带来启发。
    易老师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总体是以创伤治疗为基础的。在《重建依恋:自闭症的家庭治疗》中,我们曾提出自闭症可能与创伤有关的假说。这一假说认为,自闭症儿童有特殊的遗传基础。他们智力发展不均衡,对感官刺激过度敏感,因此特别容易受创伤。回避和刻板行为都可能是他们的创伤反应,也是自我保护机制。从这一点认识自闭症,我们会要求养育者提高敏感性,读懂孩子症状背后的需求,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安全需求;以亲子关系为契机,在重建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完善社交功能。与其他干预者不同,我们干预的重点对象是父母,重要目标是改善孩子的亲子依恋关系和社交功能,重要手段是干预父母的养育方式和父母的心理健康。
    在《重建依恋:自闭症的家庭治疗》出版后,我们收到了各方面的意见,有肯定,也有批评。我们抱着开放性的态度欢迎同行批评,和我们一起讨论,也希望借这本书的案例分析更清晰地阐释我们的观点。
    第一,我们需要澄清的是创伤假说与冰箱父母理论的区别。冰箱父母理论认为,父母的冷漠和拒绝是造成自闭症的重要原因。从本书中帅哥这个案例来看,帅哥的父母显然不是冰箱父母。他的妈妈热情开朗,对孩子肯定接纳,在育儿方面很有智慧;爸爸虽然有点焦虑,但非常愿意调整自己,非常积极地参与到与儿子的互动中。帅哥在成长经历中也没有经历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帅哥其实没有明显的依恋方面的创伤(不排除存在其他方面的创伤)。正因如此,帅哥的康复之路相对来说比较顺畅。
    第二,我们的干预很强调养育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研究者早已就这个主题达成共识。研究者普遍认可,养育对正常孩子的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然而,或许由于冰箱父母理论的负性影响,研究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去关注养育对自闭症儿童发展的影响,而只强调遗传的作用。在咨询实录中,大家可以看到,当父母的养育行为有所转变的时候,帅哥是有明显的觉察和反应的。父母的情绪、态度和行为,对自闭症孩子也有显著影响。近年来有研究者开始重新关注父母养育行为对自闭症孩子的行为的影响,对自闭症儿童或自闭症高危儿童的父母进行正性养育干预,并观察到这一干预对缓解自闭症症状具有显著效果。这对父母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如果改变自己的行为能够对孩子产生有益的影响,那么家长是能够获得控制感的。
    第三,对自闭症孩子的正性养育和对正常孩子的正性养育在根本理念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做法上有些不同。根本理念是,以亲子关系为先,对孩子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帮助孩子建立与父母的安全依恋关系。在具体做法上,自闭症孩子的家长面临的问题跟正常孩子的父母面临的问题很不同,比如:如何对待孩子的刻板行为,如何对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上学后孩子无法遵守纪律怎么办,孩子无法参与到同伴活动中怎么办。我们在《重建依恋:自闭症的家庭治疗》中对处理原则有系统的说明。总的来说,父母要透过孩子的行为去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读懂孩子的需求并帮他描述感受,支持孩子,在互动的过程中与孩子改善关系,在关系改善的基础上教给孩子适应性行为。这其中有很多沟通技巧。这在帅哥这个案例中有非常充分的展示。比如,在第一次咨询中,帅哥对闹钟感兴趣。父母的第一反应是“你不要动,别把东西弄坏了”。但是咨询师顺应帅哥的兴趣,鼓励他去摆弄闹钟,并以这项活动为契机,促使他和爸爸互动。我们可以看到,在兴趣得到肯定和支持后,帅哥跟爸爸互动时的身体姿势变得轻松自然。在咨询后期,帅哥的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甚至是症状行为)的接纳程度明显提高。只要是不危及自身和他人安全的行为,父母都允许。他们的亲子关系也有了明显改善。
    最后,我想说说个案的价值。在科学研究中,个案研究处于证据链的底端,其结果不能推及一般情况,不能说明因果关系。但个案研究的优势在于,研究者可以对案主的问题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虽然本书只呈现了7次给帅哥咨询的咨询记录,没有给出后面的咨询,但其实他做了大半年咨询。据我所知,易老师一直与这个家庭保持联系,跟进帅哥的状态。这份数据诚然不是“大数据”,却是“厚数据”。在自闭症干预这个并不成熟的领域,进行这样的深入分析和持续追踪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闭症群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和需求,并且观察特定的干预措施在多长时间里和多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到相关家庭。实际上,很多有影响力的心理学理论最初都是研究者从案例研究中总结出来的。帅哥的案例是易老师做的众多案例中的典型案例。我们当年在易老师的课堂上也听到过其他自闭症儿童案例。当然,未来我们还要累积更多案例,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我们对自闭症及其干预的认知。
    认识自闭症,我们一直在路上。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有自闭症孩子的家庭获益。

后记

  

    本书选取了我给帅哥做的咨询的前七次,之后的咨询和这七次非常类似,主要就是和父母探讨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破坏贵重财物的基础上,做到相对宽容,给小朋友留下成长的空间。
    在这里,我想再次强调做咨询的基本原则。我是在学沙盘游戏的时候,第一次听国外专家提到的,之后在与儿童心理相关的书籍中也有看到。当然这样的关键原则常常被一带而过,并没有引起各方足够的重视。
    这三个基本原则是:
    1.不伤害自己;
    2.不伤害他人;
    3.不破坏贵重财物。
    这三个基本原则适用于养育所有儿童,而不仅仅适用于养育自闭症儿童。
    首先,不伤害自己。家长要保证孩子不会受伤。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起主导作用,要求孩子不能碰电源或者其他危险的东西。在我们的案例里,我们说“不”的情况非常少,但是帅哥想动电源插座的时候,我们是制止的。此外,爸爸提到帅哥会爬家里没有安全保护的窗户。我认为在教育无效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安装护栏。这些是正常儿童养育中都可能碰到的。自闭症儿童还可能会出现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那就是自伤自残,这需要进行专业处理。家长需要找儿童咨询领域的专业人士去调整自己的养育方式,考虑怎么处理才能减少对孩子的负面刺激,减少孩子的自伤自残行为。
    其次,不伤害他人。这里的伤害主要指暴力伤害。儿童本身都有攻击性,这种攻击性是生命力的象征,但是攻击应该有度。在家庭养育中,父母必须设定一个边界,尽可能把孩子的躯体暴力攻击转换成象征性、游戏式的身体攻击、语言攻击,还要设定场合,比如对于小朋友说讨厌老师、说老师的坏话这种情况,要和小朋友说清楚,在咨询室里可以说,出了门不可以说。
    对于儿童咨询,我最强调的就是对暴力的控制。有些儿童在康复的过程中,会出现暴力攻击水平大增的情况,尤其是在他们感到安全以后,原来压抑的愤怒和攻击会瞬间释放。自闭症儿童本身在人际方面表现不好,有暴力倾向会让周围的儿童更加排斥他们。儿童之间的暴力攻击如果失控,可能给他们造成难以想象的创伤。当儿童这种伤害他人的倾向渐增的时候,我倾向于让家长减少儿童和其他孩子的接触。如果处理得当,那么半年左右这种暴力攻击就会消退。
    有一则新闻报道是,自闭症儿童攻击别的小朋友,被幼儿园劝退,回家休整,家长因此非常受伤。我认为幼儿园的策略没有太大问题。如果家长看到孩子的攻击性太强,可能伤害别的孩子,那么他们应该考虑让孩子回家先休整一段时间,等孩子的攻击性下降再送去幼儿园,或者请陪读人员到幼儿园,保证自己的孩子不会对其他孩子造成伤害。
    我再多提一句,实际上我是非常希望自闭症儿童有陪读人员的。其实自闭症儿童伤害别的小朋友,只是比较少见的情况。更多的自闭症儿童是退缩的,基本上不具有攻击性,更多的是攻击自己。陪读人员可以预防自闭症孩子自残。此外,因为自闭症儿童普遍胆小和退缩,他们更容易成为校园霸凌的对象,所以请陪读人员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保护自闭症儿童的安全,也可以保护其他儿童的安全。 我也不建议父母去陪读。父母其实很脆弱的。如果每天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对比,父母会很受伤,就如同打游戏,每天都在“掉血”。估计陪读一段时间之后,父母就抑郁了。所以最好还是请入陪读。 …… 一般家长再次找我咨询是在自闭症儿童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那时各种问题集中爆发,最多的是校园霸凌问题,也有学业导致的低自尊问题、抽动问题。类精神分裂我接触过两三例。我给幼龄儿童和大龄儿童都做过咨询,咨询的点有所不同。我不认为重建依恋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和父母建立了亲密的依恋关系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后面还有更多需要解决问题。 从我的经验上来看,我的咨询方法可能导致家长过早结束咨询。我认为,如果家长觉得一个疗法有效,即使觉得无聊而且感觉自己都能掌握,也最好能定期回访,和咨询师商量,可以拉长咨询的时间间隔,而不是完全停止。家长可以三个月、半年约一下咨询师,看看孩子的变化,确认自己没有跑偏。不要等到问题特别严重的时候才找咨询师,那个时候可能咨询也无济于事。在自闭症儿童的养育中要以预防为主,尽可能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减少问题的出现,而不是等问题出现了才想办法解决。这一点对于养育正常儿童同样适用。 当初出版《重建依恋:自闭症的家庭治疗》后,我听到过家长抱怨理论部分太多,实际操作部分不足。本书则以实操为主,更适合那些有症状比较轻的儿童的家庭阅读。当然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是养育普通孩子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所以本书也适合那些普通孩子的家长阅读。对于孩子症状比较严重、家庭问题比较多的家长来说,接受专业咨询是必需的,只看书是肯定不够的。最后,希望大家有正确的预期。帅哥是康复速度比较快的,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这样的康复速度。有的孩子可能很多年都无法和父母建立依恋关系,原因多种多样。如果父母以帅哥的速度来预期自己孩子的康复速度,那么是很容易受伤的。父母要更多地把困难想在前面,接受孩子康复缓慢的可能性。 希望本书能够让更多的父母和专业人士获益。在这里,我想送给儿童和家长深深的祝福。谢谢大家对本书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