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世界史

世界文明孤独史(人类精神的伟大起源上下)(精)

  • 定价: ¥158
  • ISBN:9787521204179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作家
  • 页数:789页
  • 作者:徐达斯
  • 立即节省:
  • 2019-04-01 第1版
  • 2019-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打通东西方古今天人的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文明史!
    剑桥学者十年惊世力作!
    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教授伊萨玛·泰奥多盛赞:重新启亮了中国远古的灵知传统,为追索上古雅利安文明和华夏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毋庸置疑,本书是一部广博恢弘、具有开创性的比较文化学、历史学力作。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探索世界诸文明包括华夏文明的根源,凭借史前灵知体系(包括灵知义理、灵知神话、灵知美术、灵知天文、灵知地理、灵知建筑等),以及考古学、文字学、文献学、神话学的最新成果,以三重证据法(一种新式论证法),提出史前雅利安超级文明圈的假设,并尝试破解一系列文明史上的千古谜题,比如金字塔、三星堆、良渚神徽,等等。
    另外,还通过解构瑜伽秘典《薄伽梵歌》里所蕴含的文明原始基因。尤其突出的是,本书重新启亮了中国远古的灵知传说,为追索上古雅利安文明和华夏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全新视角。

媒体推荐

    重新启亮了中国远古的灵知传统,为追索上古雅利安文明和华夏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毋庸置疑,本书是一部广博恢弘、具有开创性的比较文化学、历史学力作。
    ——伊萨玛·泰奥多(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教授、以色列海法大学教授)
    本书以古印度吠陀文化为参照,凭借史前灵知体系,包括灵知义理、灵知神话、灵知美术、灵知天文、灵知地理、灵知建筑等,以及考古学、文字学、文献学、神话学的*成果,以三重证据法,提出史前雅利安超级文明圈的假设,并尝试破解一系列文明史上的千古谜题,比如金字塔、三星堆、良渚神徽等等。通过解构瑜伽秘典《薄伽梵歌》里所蕴涵的文明原始基因,作者探索了世界诸文明包括华夏文明的根源,试图为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和中国文化的返本开新指出向上一路。读者对此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作者富有独创性和洞察力的探索值得学界肯定和关注。
    ——王志成(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简介

    徐达斯,天津大学毕业,后求师于剑桥大学比较宗教学系汤姆斯博士,现执教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并被聘为香港国际瑜伽研究学院客座教授。在东方学、考古学、神话学、中国文化史领域孜孜不倦研究十余年,主要研究史前文明,对梵文和古印度文化有深入的理解。

目录

推荐序  中西冶铸成一味,梵道圆融终入神
第一章  世纪骗局的终结
  大不列颠的阴谋
  证据来自印度河谷——史前古城哈拉帕与摩亨佐·达罗
  莎拉斯瓦提河做证
  淹没在海底的史前神都——杜瓦拉卡
第二章  破译史前全球文明密码
  雅利安——一个被误解的梵文词
  韦陀文明的灵知基因
  西亚是一个神话
  通往冥府之路——揭开金字塔之谜
  西方效法东方的时代——希腊哲学的灵知渊源
  从灵知到宗教
  羽蛇和太阳鸟的世界
第三章  韦陀文明在史前中国的足迹
  再探三星堆
  龙象西来:韦陀文明进入中国的路径
第四章  华夏文化的韦陀灵知基因
  楚:最后的雅利安
  打破天机——华夏上古神话索隐
  上帝留下的世界地图
  《梵歌》中的《易》说
第五章  答案都在三星堆
  史前丝路龙头
  闻所未闻的东土神都
  万年蜀古史
  夏文明的子宫
  诸神留下的启示
  上古华夏与韦陀
第六章  从韦陀典看华夏上古道术
  道通为一
  太一生水
  原人四足
第七章  印章开启奥秘
  鱼藏玄机
  上帝真容
  北极星君
附录:韦陀宇宙图景下的“灵魂之路”
中文主要参考书目
英文主要参考书目

前言

  

    中西冶铸成一味,梵道圆融终入神
    一
    我常常疑惑,为何在人类不同的历史时段,那些看似差异极大的国家——无论其国域位于东方,还是西方——总是会有一些先知般的人物不约而同地把朝圣的目光指向印度。最近在古波斯的苏菲派神秘诗人鲁米(Rumi)的诗歌中又猝遇此类诗句:“我已找不到我故事的线头/我的大象又再一次在梦中漫游于印度斯坦/叙事的,诗意的,毁灭的/我的体/一种消融,一次回归。”印度似乎成了他们共趋的神秘家园。更耐人寻味的,则是马其顿那位英磊雄拔的青年帝王亚历山大,由西向东,逶迤而至,一路攻城略地,一路随手抛掷,最终,长眠于这次直奔印度的漫漫路途之中,令人诧异,亦令人扼腕。如是种种,无须殚述。其中似乎埋藏着某种存在界的共同奥秘,令人前仆后继,不惜身殉。而当我阅毕徐达斯先生所著的气象万千、恢宏博大的《世界文明孤独史》之际,心中惊喜莫名,相见恨晚。该书气魄之沉雄,论证之精妙,想象之大胆,皆为吾所罕见。若判断无误,我相信此著非但能为我以上之疑点提供深度的解答,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够为我们反省中国文明之原点,进而开出一条崭新的精神道路提供一个价值参照。简而言之,在我们为自己的文化寻求返本开新之际,它很可能会是我们思考与理解当代全球文明,以企向文化自新的有力支点。
    我们通常不忍回顾近现代以来的华夏之文化劫难,其沉痛、惨怛兼奇诡被时人称作“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故为救此疲敝,援引他典,百多年来佼佼雄出者不少,其中,从西哲有之,从佛典有之,从耶教亦有之。而由“自古以来贻我大祥”的印度寻求自我的文化疗救者则寥若晨星。独可赞者,唯以才具闳辟、天秉奇出,沉潜印土几十载的徐梵澄先生为最,其融通中西印圣典所酿就的哲学慧见灵光孤耀,惜乎此后几成绝响,吾人或无心回应,或无力回应,其结果则一。而我以为,学殖丰赡博洽、悟力远届天人的徐达斯,或许可以接着徐梵澄先生说下去。其《世界文明孤独史》与《道从这里讲起》两本著作,足堪世人评裁。前者依据考古学、古文献学、古文字学、神话学、艺术学的最新成果,应用三重证据法,以追溯全球之人类文明的原质与始基;后者借着印度教的圣典《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之翻译与诠解,会通中印元典之精义。虽一开一合,但两者皆属堂庑阔大、羽翼高扬之作,寄寓了一条洁净精微的精神道路,以企开出“天地—神—人”圆融共在的神圣维度。高山流水,嗟尔有待,知其音者,盍兴乎来!
    虽属严肃且不失华贵的学术著作,但《世界文明孤独史》一开篇却犹如侦探小说一般精彩。徐达斯以神话学与考古学的最新成就,加之近现代以来的相关史料,抽丝剥茧,层层披露,对大不列颠帝国以及欧洲殖民主义者关于东方文明之基于政治目的的种种学术判断,提出有力的质疑,尤其是那些矮化东方文明、虚构人种起源等理论,所烘托出的乃是幕后难以告人的殖民阴谋。今日看来,徐达斯的这种质疑是值得参考的,因为西人此种心态我们已经不再陌生。譬如,阿拉伯裔的美国大学者萨义德(W.Said)之《东方主义》,便是其中的扛鼎之作,揭出了西方以对东方的曲解与想象为基础实行殖民与侵略的目的。有必要顺带指出的是,中国现代史上的疑古学派瞠乎欧西学界后尘,几乎全盘否定自家古史,其实也正诞育于类似的殖民背景。幸好当下的中国古史研究早非昔日可比,按照李学勤先生的说法,“已经走出疑古时代”,从信古、疑古,走到了释古,即借助现代的考古学,重新评估、解释古代文献,从而为重建古史提供可靠的依据。
    此处姑举一例。譬如,我们几乎在所有的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历史书中,都能读到印度文明的缔造者乃是起于欧亚草原的雅利安人(Aryan)。
    而欧洲人所持之最重要的根据则是双方的神话系统与语言结构之相近,尤其是语音的类同,似乎确能证明欧洲人与印度雅利安人的同宗同源。因为语言的相近,正如动物的骨骼与牙齿的相同可以证明同属一个物种。有趣的是,正是这一点倒给徐达斯提供了重要的反证,以设定欧洲文明之源头很可能始于印度。因为历史的沿袭规律,总是“先驱”影响“后进”,而徐达斯却能够证明雅利安人乃是印度的远古土著。他给出了两个证据:一是Aryan的梵文原意;二是Aryan人所创的韦陀圣典起源之邈远。
    所谓“arya”,其梵文意谓“高贵,正义,优秀”,所以Aryan所代表的实乃一种文化与精神的价值,而非种族之认定,即任何人只要努力皆可成为雅利安人。这与中国春秋时代将仁义道德作为夷夏之别的根本标准相同,即“夷狄”有德可进而为“诸夏”,“诸夏”失德则退而为“夷狄”。而“雅利安”概念更是开放,超越了任何躯体、地域与种族的限制。正是这些拥有高级文明理念的人创作了诸多韦陀文献,因从《韦陀经》所载一些信息丝毫看不出游牧部落的痕迹,倒是处处呈现印度次大陆的圣地与圣河。
    作者还引证卫星云图的考古证据,在拉杰斯坦沙漠里发现韦陀文献所记载的远古圣河“莎拉斯瓦提河”(Sarasvati?River),再加上与克里希那关系密切的杜瓦拉卡圣城(Dvaraka)在堪培湾水底现身,以及早期印度河谷的种种文物,颇能劈开历史迷雾,俾雅利安文明溯至更古老的岁月。借此种种,足堪证明雅利安人非自外而来,而是自古以来就在印度土地上精心创造的文化精英。
    ……
    徐达斯曾在译作《道从这里讲起》出版之际,吟出一首《题新作〈薄伽梵歌〉译注》:
    两卷书传古圣心,
    应于纸上作龙吟。
    诗骚冶铸成一味,
    儒道圆融化入神。
    岂有金人托夜梦?
    今看白马驮奇文。
    世尊曲里头飞雪,
    百代思回天地浮。
    我颇愿意照着该诗颈联,将此文题做——“中西冶铸成一味,梵道圆融终入神”。借着徐达斯极富意味的劳动,使得东方和西方、梵学与华学,在文明的源头重新会合,融为一体,一起趋向存在的神圣性,以求得一条道路,一条洁净精微的、崭新的精神道路。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全球文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