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莉莉娅我的星

  • 定价: ¥42
  • ISBN:9787201151915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天津人民
  • 页数:268页
  • 作者:石黑曜
  • 立即节省:
  • 2019-10-01 第1版
  • 2019-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豆瓣阅读征文大赛首奖、未来科幻大师奖一等奖双料得主石黑曜首部中短篇作品集,韩松、吴岩、宝树、陈楸帆倾情力荐。
    奇妙惊异的科幻设定、燃烧大脑的技术细节、浪漫宽广的幻想空间……你想看到的那些科幻之美在本书中尽数呈现,但又不仅如此。
    如何为基因改良生物植入“亲情”?如何用科学丈量“爱”的尺度?如何用物理宇宙的法则去理解我们的意识宇宙?石黑曜笔下的幻想世界充盈着情绪和力量,他探索的并非是纯粹的科技构想,而是鲜活的生命本身,是世界万千变化中恒定不变的部分。
    这是一本新科幻,代表着年轻一代本土科幻作者的共同声音:面对自我和内心、贴近当下现实、探索想象的边界和可能性、唤醒科幻文学的绵长诗意和浪漫气质。

内容提要

  

    本书为近年备受瞩目的新锐科幻作家石黑曜首部作品集,收录了其五篇风格各异的中短篇小说:讲述新生与传承的温情科幻《貔貅》,以个人情感映射宇宙幻想的《莉莉娅我的星》,聚焦自我与追寻的废土朋克《离开蓉城》,刻写极致之爱的《Amour》,以及宏大而又充满童趣的奇幻冒险《武汉往事》。
    石黑曜笔下的世界冷静甚至荒芜,充盈着精妙的科技设定和宏大的想象,闪烁着传统科幻的光辉。但与此同时,他又跳出传统科幻的写作疆界,将“爱”作为主题,书写更真实、更柔软、更具温度和活力的新故事,在传统科幻硬壳上砸出一道缝隙,呈现出“在群星间丈量爱与生命”的独特气象。

作者简介

    石黑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青年科幻作者、编剧,豆瓣阅读“小雅奖”佳作者。作品曾获第六届未来科幻大师奖一等奖、第五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城市奇幻组首奖以及第十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年度新星银奖。擅从硬核科幻中汲取奇思异想,用瑰丽的想象和详实的技术细节来描绘人情和风土,展现真实人性。

目录

貔貅
莉莉娅我的星
离开蓉城
Amour
武汉往事
后记

前言

  

    中国科幻的新起点
    “方舟文库”的科幻系列中,第一个吸引我的作者是双翅目。2017年,我与她在一场科幻活动中相识,那时我首次看到她的作品,惊为天人,后来又陆续看了她另外一些作品,成为她的粉丝。以前我评论刘慈欣的《三体》,说《三体》把我们写的科幻碾得粉碎,如今看双翅目的科幻,又有了这种感觉。我觉得她的一些作品担当得起“伟大”这样的词。她的小说像迷宫一样让人深深陷入,很难凭借自己的力量逃出。读完后我头脑里翻腾着星星般的无数想法,却始终无法整理出完整的语言来归纳。它们是太可言说了,却又充满无尽的解释,阅读的愉悦和绝望同时升起。后来又看到石黑曜的小说,同样深感震撼,佩服不已。他将或温暖或冷峻的现实与想象的虚幻合为一体,难以辨别,又让这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最终呈现出来的除了外化的幻想奇观,还有心灵的恐惧和向往。这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为拥有这样的作者和作品的一套书写序,我感到十分荣幸。
    我觉得中国科幻可以分为两个流派。不是硬科幻和软科幻,而是模仿西方、向西方科幻致敬的流派,和拥有更多本土价值、个人趣味的流派。我们这一批20世纪90年代成长起来的作者,有时被称作所谓的“新生代”,其实主要还是在创作第一种科幻,在模仿,在向黄金时代的西方大师们学习,从主题立意到内容风格,都明显有这样的痕迹。有时写出了一些较有影响的作品,其实也都不离这个路数。但是新的一代人,比如“方舟文库”的年轻科幻作者们,我觉得很难归类。他们的出现代表了一种新样式的冲击,他们的底色是不羁而自由的,不再全神贯注于模仿和复制,而是更注重表达,更有自己的东西。我觉得这可能就是中国现代科幻真正的新起点,而之前的科幻多少有那么一点“前现代”。
    这批新作者风格奇异,很个人化,跨界感突出。双翅目擅长哲学思辨和技术反思,能够把各种学科的奇思妙想无缝衔接在一起,成为一件美妙的艺术品;翼走擅长画面感明显、主题奇趣的轻小说式写法,将奇思妙想跟人物的心灵结合,以更轻盈的姿态来呈现科幻;武夫刚注重制造冲突,体现科幻小说所具有的社会介入价值和思想实验价值;而石黑曜则擅长以传统科幻小说的技术性内核,以那些坚硬的、充满丰富技术细节的外壳,来书写关于故乡和爱人的情愫,在冷漠荒芜的外表下蕴藏着乐观与对生命本身的热爱,从而形成一种奇妙的映照……
    在他们的作品里看不到太多传统的主题和画面,却能把传统的元素推入新的境界。比如读到双翅目的《公鸡王子》,你会想‘‘机器人’’这个写烂的题材,竟然还可以这样写!比如读到石黑曜的《貔貅》,你会想··生物培育”竟然可以和家族亲情联系起来!又比如他的《武汉往事》,在幻想外衣下,通过一个童真纯粹的视角切入,演绎出荆楚传统文化与三代人的生命轨迹,充满生活气,又不乏光怪陆离。他们写的是真正的科幻。他们追求不羁的想象力和严格的科学背景,却不再拘泥于软硬科幻之分,挥洒自如,转换灵动。他们追求文字的繁复精妙,更关注人的内心、人的命运,以及人在政治、经济和技术大背景下的悲欢离合。从他们的文风和表达中看不出作者的性别,在他们的幻想作品中性别符号无足轻重,因为他们致力于书写更宏大的“人”。他们探讨的问题相当前沿和先锋,涉及深层的精神世界和认知领域,触及人的灵魂,捕捉当下的现实问题,创造了一些全新的艺术形象。他们不再仅仅是写一个点子,而是在自酿一种趣味,写自己思考或玩味中的东西,品味人类心灵的深邃、复杂与别致。他们的作品更有艺术性,更有美感,甚至带有宗教感。这是从模仿世界到拥有世界的转变,或许这就是中国的新浪潮。他们让我重新看到了阅读科幻的意义,那就是可以借此与人类中伟大的天才相遇,与那些远远超越你我的大脑相遇。不,这些作者或许甚至不是人类,而是从未来或者天外驾临的访客——看看他们给自己起的名字吧!
    我很羡慕这些作者的成长环境。从前整个中国就只有一家《科幻世界》,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但现在有了多种多样的专业写作平台,让科幻爱好者可以尽情释放写作才华,在丰富多样的环境中展开脑力激荡。豆瓣阅读征文大赛、科幻文汇征文大赛、银河奖、星云奖,还有蝌蚪五线谱“光年奖”、晨星晋康奖等,给他们带来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豆瓣阅读征文大赛现在设有专门的科幻奇幻类型组别,每一次赛事奖项的出炉,都意味着一大批青年科幻写作者脱颖而出,拓展科幻的边界,延续科幻的历程。同时,这些年轻作者也得以联结得更加紧密,彼此学习,彼此交流,更稳健、更有生气地向前行进。我为科幻骄傲,也为发掘和推出这些优秀作者和作品的人和机构骄傲。这次豆瓣阅读推出的科幻系列,是中国科幻向多元化发展的证明。在如今的中国,能够有那么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科幻创造中来,是很了不起的。科幻则借此进一步拓展它的领域,激励探索和冒险精神,增加新的审美体验,容纳新的类型和新的元素,创造未来和新世界。我把这视作民族的盛事,但更是写作者的幸事。
    这个系列中还有一些西方科幻的佳作,既有新人和新风格,也有一些重量级的人物和获奖作品。其中包括荷兰近年的科幻新星托马斯·赫维尔特的短篇集、《时间回旋》的作者罗伯特·威尔森的一部新作,以及写出“西班牙乞丐”三部曲的科幻元老南希·克雷斯的作品集等。每一部作品都令人惊讶、愉悦,甚至羡慕。我把它们看作一个标尺或一面镜子,来对比或映射我们中国科幻如今的发展进程。
    2018年是世界现代科幻诞生二百周年,科技和幻想热潮也迎来一个新高度。中国在此时迎来了一次本土科幻的爆发,这在我们的现代文明史上,无疑刻写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后记

  

    感谢您阅读至此。
    这些故事创作于2015年至2018年,均发表在豆瓣阅读平台上。在您合上这本书前,我希望有机会可以为它们多说几句。
    在我看来,生活的本质其实与夜晚相差无几。当属于童年的夕阳退去后,乏味枯燥的日常生活便具备了漆黑的底色,为了迎来终将复返的日出,必须痛苦地等待、忍耐。在这个过程中,唯一能够给予我们慰藉的,只有那一颗颗闪亮的星。
    故事,就是群星。
    在某种意义上,写作如同用低倍望远镜盲目地窥探夜空。尽管相对那大片的黑,星星的光芒实在太过微小。可当它最终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那黯淡而短暂的闪烁却足以带来充实的愉悦。于是,我们得以重新认识这片夜空,认识生活和世界。
    而我,则在这寻找星星的旅途中,找到了我,并且成为我。
    这本小书中的故事称不上杰出,甚至有的存在些许瑕疵。但是,创作所谓完美的故事一直都不是我所追求的本意。我只是试图捕捉那夜空中的纯粹星光,捕捉那些原始而冲动的生命力,然后尽力转述出来而已。
    所有这些故事,都来自我人生中的某一部分。现在它们属于您了。
    《貔貅》
    2015年,我的姥姥因直肠癌去世。每当我想起她,所有属于过去的回忆总会一拥而上,混杂着各种复杂的情绪与气息。我想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予以纪念,于是便有了这个故事。
    《莉莉娅,我的星》
    虽然位于第二篇的位置,本篇却是最晚写作完成。在那之前,我经历了近六个月的写作障碍与心理折磨。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男人如何失去又找回人生目标的旅途。我很感谢它。
    《离开蓉城》
    这个故事起源于一场梦。梦中的我在夜色中乘车驶在笔直的公路上,两侧的灯光如烟花般绽放,一直向前延伸。而在天际线的地方,一座如同垂线一般的通天巨塔傲然耸立。本篇原本设计了一个更加漫长的高潮与结尾,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希望未来某天能有机会令它重见天日。
    Amour
    本篇虽然位于倒数第二篇,但其实写作于《貔貅》之后不久。那时我刚刚与现在的太太相恋,被诸多迷思困扰。我希望有一个机会能够思索究竟何为爱,如何爱人,以及最极端的爱将是何种形态。
    《武汉往事》
    这个故事原本是第五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城市奇幻组”的首奖作品。它的创作历程十分漫长,最初构思要早于2012年,而完成计划中所有后续故事,未来可能还需要一些年月。本篇在原文的基础上做了大幅修改,最终的面貌也与原始设想相距甚远,但我希望您仍能享受其中。 感谢我的太太小白,没有你就不可能有这本书。它是献给你的。 再次感谢您阅读至此。 祝天长,夜爽。 愿我们在下一抹星光中再会。 石黑曜 2019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