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艺 术 > 艺 术 > 戏剧艺术

京华品戏两门抱/中国戏曲学院晚霞工程丛书

  • 定价: ¥78
  • ISBN:978750396578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文化艺术
  • 页数:394页
  • 作者:陈培仲
  • 立即节省:
  • 2019-12-01 第1版
  • 2019-1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全书分为四辑:一是关于川剧作家和作品的评论;二是关于川剧演员与表演的评论;三是对一些重要川剧活动的报道及川剧图书的评介等;四是对一些京剧人物、剧目、流派的评论。顺序按内容相近和时间先后排列,较为灵活、变通。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个人戏曲专业评论文集,作者多年从事戏曲教学、编辑和评论工作,今将历年所写的有关当代戏曲的部分文章结集出版。综合书稿内容看,作者能紧密联系当代戏曲发展历程和艺术实践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进行思考。对诸如戏曲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地位和命运问题,戏曲改革工作的评价问题,戏曲艺术的本质特征,戏曲的继承与创新,戏曲的风格和流派,戏曲创作与批评,戏曲教育与人才培养,戏曲的危机与振兴,等等,都有所涉及,不回避矛盾,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表现了一位理论工作者应尽的责职和应有的胆识。这是一部观点明确,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书,有一定的学术性、史料性和可读性,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陈培仲,1938年出生于成都,祖籍高县。
    196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从事文艺教学、研究和编辑工作。曾任中国戏曲学院学报《戏曲艺术》主编、编审。1998年退休。
    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当代戏曲。
    主要著作有:《文艺鉴赏大观·戏曲》《当代戏曲论丛》《回望戏曲最高学府》;与人合著有:《各门类艺术的特征》《文艺学常识》《程砚秋评传》《国剧风采》《中国戏曲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研究》。担任大型图书《中国京剧史》编委兼分卷主编,《中国京剧百科全书》编委兼分支主编,《中国戏曲精品》分卷主编,《中西名剧导读》学术顾问。所参与编写图书曾多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天府奇葩——川剧
  概论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川剧创作
  锦江春色涌来笔底玉垒浮云辉映氍毹
  《拉郎配》:从川剧到歌剧
  论李明璋的剧作
  缅怀明璋
  感人至深的盲艺人形象
    ——《芙奴传》导读
  执法如山宁折不弯
  一树桂花放清香
    ——简评川剧《四姑娘》
  别开生面的荒诞川剧《潘金莲》
  寓哭于笑的《巴山秀才》
  贺魏明伦先生从艺60周年
  川剧《张大干》晋京演出大获成功
  首都戏曲界盛赞川北灯戏
  首都戏剧界人士座谈《钱皇后的酸甜苦辣》
  别开生面写兴亡
    ——看川剧《华清池》
  动人心魄的演出
    ——看川剧《孔雀胆》
  浅议几种新编目连戏
  含金量十足的《金子》
  中国第一公主雪域千年王妃
  祝《槐花几时开》晋京演出成功
  值得研究的多栖作家陈泽远
第二辑
  川剧“圣人”康子林
  艺高德劭的川剧大师张德成
  “表情种子”周慕莲
  悼阳友鹤大师
  悼周企何老师
  祝贺陈书舫先生舞台生活60周年
  悼JfI剧名旦竞华
  读《艺事回眸》,赞杨淑英舞台艺术
  祝贺许倩云舞台生活65周年
  留住老艺术家的宝贵财富
    ——《川剧名旦苹萍》代序
  热心教育的辛勤园丁梅春林
  刘汉章——川剧司鼓“老天牌”
  周裕祥——一专多能的川剧名家
  曾荣华——乃文乃武、卓尔不群的川剧名家
  名旦名师杨云凤
  多才多艺的川剧鼓师王官福
  川丑艺术美不胜收
    ——喜读《丑而不丑》
  晓艇——一位川剧小生中的性格演员
  情与技的完美结合
    ——看川剧《怀玉惊梦》
  朵朵红梅报新春
    ——看重庆市川剧院演出
  美国博士研究生苏珊在京演出川剧
  看四川省川剧学校晋京演出
  看田蔓莎演《杀狗》
  文武兼擅唱做俱佳
    ——小生新秀陈智林
  川剧奇葩《望娘滩》
  山城红梅吐芬芳
  首都戏剧影视界盛赞电视戏曲艺术片《四川好人》
  酒城艺术亦醉人
    ——看泸州市川剧团演出
  黄花分外美荣华正当时
    ——记川剧演员黄荣华
  川剧舞台上的“玉女”
    ——左清飞印象
第三辑
  要像振兴川剧一样振兴戏曲!
  成都市川剧院三团在京演出受到好评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六届年会在四川召开
  观众——戏剧美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记“戏剧与当代审美要求”研讨会
  岁末京华“川剧热”
  民族文化、佛教文化、地域文化的交响乐章
    ——乐山国际旅游大佛节巡礼
  缅怀前辈阳翰笙先生
  贯彻执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典范
    ——从《川剧的好老板——李宗林》说起
  贺四川省川剧院四十华诞
  质如美玉灿若霞
    ——贺重庆市川剧院五十华诞暨《金子》获中国戏曲学会奖
  蓦然回首二十年
  贺《罗渊戏剧诗文集》出版
  史论结合写春秋情文并茂酿佳作
    ——喜读《川剧之光》
  无愧川剧一支笔
  杏林圣手菊苑知音
    ——读《魔手李枝华》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
    ——读《迁想妙得》有感
  当年顾曲未能忘
第四辑
  范钧宏的剧作与剧论
  爱戏如命的老两口
    ——刘乃崇、蒋健兰夫妇及其戏曲评论
  业绩不朽风范长存
    ——纪念任桂林先生百年诞辰
  《中国戏曲教育六十年》序
  师承与创新
    ——从刘长瑜主演《红楼二尤》谈起
  苟派艺术呼唤新一代的领军人物
  今日马派何以式微
    ——马连良先生百年诞辰感言
  立品定须成白璧学艺何止到青云
    ——读《关东奇伶唐韵笙》后
  盛兰精神不朽叶派艺术长青
    ——纪念京剧大师叶盛兰100周年诞辰
  业精于勤有志必成
    ——朱福侠演出漫笔
  声情并茂垂典范梅魂兰质永流芳
    ——《梅兰芳声腔艺术全考》问世
  筚路蓝缕开生面
    ——谷曙光著《梨园文献与优伶演剧》和《梅兰芳老戏单图鉴》评介
  梅兰芳传承和发展京剧的启示
  漫谈梅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试论梅葆玖先生对梅派艺术的卓越贡献
附录
  《当代戏曲论丛》序
  京华品戏“两门抱
  他为川剧鼓与呼
    ——陈培仲和他的《当代戏曲论丛》
  劝青年演员读本好书
    ——评《程砚秋传》
  为普及京剧做了一件实事
    ——《国剧风采》读后

前言

  

    白居易《秋思》有云“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是说在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一边晚霞灿烂绚丽,一边晴空碧蓝如洗,互相映衬,成就一番美景。诗人说清了秋日晚霞之于天朗气清的辩证法,亦是人生精彩晚年之于社会的优雅写照。
    国戏的晚霞亦非常美丽。由于年龄原因离开教职的老师们正以多种形式,延续着自己的艺术生命,发挥着自己的艺术价值,戏曲教育的代际传承已经在国戏成为一种良好形态,这一形态支撑着学院在七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坚持办学定位,维护教育本色,因循教育规律,保证健康方向,延续中国戏曲教育基因,不断在尊崇传统中因应时代。
    我们正在从事与传统相关联的事业,一切与优秀传统相关联的要素都是学院值得重视的办学资源。传统之于当代的价值不须多说,其决定当今和进入当下是自然自发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为规律,则我们应当主动把握,科学驾驭,依轨而行,顺势而为。源于古代生活的戏曲艺术,在现代生活中就以传统形态传承发展至今。在国家教育体系中,鼓励各高校差异化发展,我们的办学定位是培养戏曲艺术人才,即以传承传统为主要使命,故传统是学院一切办学要素的前提,是学院的关键词。中国文化的本色、中国艺术的底色、中国戏曲的特色,都以坚守、传承和发展传统为动机与归宿。
    活态传承是戏曲艺术传承的主要形态,学院当代戏曲教育实现有效代际传承的主要桥梁就是学院离退休老师,他们大多受教于中国戏曲教育的先贤,经历了艰辛的戏曲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戏曲艺术经验,对戏曲教育规律有深刻感悟,因而可以说是学院最重要的办学战略资源。更何况,学院事业是在几代前辈奠定的基业上发展至今的,学院的一草一木凝聚了老同志的心血,可以说,我们是踩在前人坚实的肩膀上在完成今日使命,这种感恩之情应是国戏校园文化的基础,是国戏精神的朴素体现,是国戏人的不忘初心。
    可以说,尊崇传统,因而敬畏先贤,进而老吾众老,再而在当今校园培育尊老爱幼、尊师重道之风,是自然的、历史的、符合逻辑的过程,是我们国戏精神的核心。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才叫“孝”,这一观点其后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值得研究。在戏曲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都面临对自己历史、文化、艺术乃至戏曲教育经验不同形态的虚无主义倾向,盲目以改为快,以改为动机,误了不少事。天为尊,地为重,人为本,尊重传统,尊重历史,尊重前人,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是戏曲传承的品质,是戏曲教育的规律,是戏曲人生的规定性。
    为充分发挥离退休专业教师参与学院建设的积极性,深入推进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有效传承学院优秀办学传统,学院近年推行“国戏离退休教师晚霞工程”。
    这一方案的主要内容:建立学院离退休专家联系制度,每位院领导固定联系离退休专家,加强日常沟通,就学院重要决策随时咨询意见;每年召开一次离退休专家座谈会,通报学院年度事业发展情况,听取对学院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鼓励离退休教师为学院重大决策献计献策;优先聘请本院离退休专家参与学院教学活动,鼓励优秀专家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承担课程教学任务、举办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专题讲座;聘请在相关领域造诣深厚的专家担任硕士研究生专业授课老师;以课题项目形式支持离退休教师参与院内外相关教学、科研、创作项目建设,每年专项支持离退休专家从事“非遗”学术科研活动;在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项目中根据需要聘请部分离退休专家指导青年教师,通过专项指导、专题讲座等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以学院委托项目形式支持离退休专家为学院重大决策开展相关调研工作;在学报开设校史专栏,发表离退休教师的相关文章,总结学院办学的历史经验和育人特色。
    学院“晚霞工程”中一个重要内容是设立离退休专家专项出版基金,支持老专家著书立说,总结多年从事戏曲教育事业的经验感悟,发表推进戏曲事业和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和创作的学术见解。我特别希望此书系能在ee国戏曲教育史研究、戏曲人才培养规律研究、中国戏曲学院校史研究、戏曲科班教育模式研究、戏曲教育历史经验总结的个案研究、戏曲教育家研究、戏曲表演艺术家研究、高等戏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戏曲创作规律研究、不同历史时期戏曲政策及影响研究等方面形成学院派研究的新气象。
    白居易另有《登阊门闲望》诗句:“阊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我希望戏曲晚生通过本书系各位作者对戏曲的观察,追随历史的足迹,汲取前辈的智慧,提升思考的水平,激发探索的激情;我希望看到戏曲人扶老携幼,看到戏曲人传承发展戏曲的生动案例,看到戏曲代际传承的更多国戏故事,看到“一溪绿水皆春雨,半岸清山半夕阳”的优美局面。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  巴图
    2019年2月16日

后记

  

    为普及京剧做了一件实事
    ——《国剧风采》读后
    王世勋
    最近,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由各门类艺术专家、学者编写的“世界艺术教育文库”丛书,其中由中国戏曲学院陈培仲先生与胡世均女士合著的《国剧风采——中国京剧艺术》便是该文库中绚丽多彩的花朵。
    京剧是我们的国剧,是我国300余个戏曲剧种中的佼佼者,《国剧风采》一书的问世,无疑对我们如何鉴赏这一瑰宝,特别是对广大青年读者如何认识、喜爱这一瑰宝是十分有益的。
    该书是陈、胡继《程砚秋传》之后的又一部关于京剧艺术的专著。
    书中对近200年来京剧艺术的形成、发展做了简要的回顾,对京剧舞台上的行当,表演程式,唱、念、做、打,虚拟的表演、灵活的时空变幻以及京剧的流派均做了简洁生动的介绍,对程长庚、谭鑫培、余叔岩、周信芳、马连良、杨小楼、盖叫天、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金少山、裘盛戎、刘赶三、萧长华等京剧生、旦、净、丑各行当的代表人物做了很有特色、很有个性的描述,使这些表演艺术大师形象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该书还精选了颇具特色的传统戏、新编历史故事剧与现代戏等30余出代表剧目。它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这些剧目的故事梗概,而且能使读者认识这些剧目的艺术特点。
    《国剧风采》一书,对普及京剧知识,振兴京剧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做了一件实事,一件好事!
    (注:作者为资深编辑,曾任《戏曲艺术》编辑部主任)
    (原载《中国演员报》1999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