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世界史

幕末史(精)

  • 定价: ¥72
  • ISBN:9787510892011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九州
  • 页数:331页
  • 作者:(日)半藤一利|责...
  • 立即节省:
  • 2020-09-01 第1版
  • 2020-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是除了教科书,日本人首选的明治维新入门书,日文原版销量突破300000册。
    以十二篇讲义为基础整理而成,语言直白,通俗易懂,完整讲述从佩里来航到西南战争结束的二十五年间的历史,全景展示幕末及明治初年的重要人物与重大事件,一本书讲透明治维新的来龙去脉。
    对明治维新的传统理解是作为胜利者一方的明治政府在“萨长史观”,也就是“皇国史观”的基础上构建而成的,而出身“贼军藩”的半藤一利,则站在失败者的角度反思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他有哪些独到见解?为什么说“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但最终导致日本灭亡”?明治维新的历史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内容提要

  

    嘉永六年(1853),美国人佩里率舰队驶入江户湾浦贺海面,德川幕府治下持续了两百余年的太平盛世就此终结。朝廷、幕府、诸藩围绕着开国与否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攘夷志士在京都掀起腥风血雨。然而,原本主张攘夷的萨摩、长州二藩,分别在萨英战争和下关战争中惨败于列强之后,意识到非学习西方不可,尊王攘夷运动转而变成了号召以武力推翻幕府的勤王倒幕运动。随着将军德川庆喜被宣布为朝敌、江户城无血开城,以及萨长联军在戊辰战争中获胜,德川幕府及其支持势力被逐一扫清,日本步入明治时代。本书以“非萨长史观”的视角,再现了幕末及明治初年跌宕起伏、动人心魄的历史,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不同于以往的明治维新画卷。

媒体推荐

    在本书中,笃姬、坂本龙马、西乡隆盛等幕末名人一一登场,日美签订条约、大政奉还等重大事件也均有涉及……这本入门书提纲挈领、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幕末的一连串事件,将从佩里来航到西南战争结束的二十五年间的历史娓娓道来。
    ——书评家 泷井朝世

目录

序  章 “御瓦解”与“御一新”
第一章  幕末最长的日子
第二章  攘夷派、开国派、一桥派、纪伊派
第三章  和宫下嫁与公武合体论
第四章  飘摇于暴动中的京都
第五章  激烈的权力斗争
第六章  为“皇国”鞠躬尽瘁
第七章  将军薨殁,天皇驾崩
第八章  德川庆喜终成国贼
第九章  胜海舟与西乡隆盛
第十章  戊辰战争的战死者们
第十一章  新政府“无图出航”
第十二章  全民皆兵与愤愤不平的士族
第十三章  西乡死于城山
终章 无人生还之后
后记
参考文献
幕末大事年表
出版后记

前言

  

    “御瓦解”与“御一新”
    我于1930年出生在东京向岛,1937年进入小学,小学六年加上从 1943 年升入初中,直至二战结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两年中学时光,恰好被灌输了基于皇国史观,准确的来说是“萨长史观”所构建的日本发展史。也就是“官军”和“贼军”的史观。
    我不禁想起那首和歌:“亲王殿下,那马前飘扬的是什么,你可知那正是征伐国贼的锦旗。”在国史课上,我们被这样教导:“萨摩、长州以及土佐的保皇志士们站在正义的一方,他们高呼‘尊皇’的口号,打败了与皇国为敌的德川幕府及其援兵贼军,建立了美好的皇国。”
    然而,孩提时代的我就听到过与此截然不同的故事。父亲的老家位于新潟县长冈市的一个荒村,为了强健体魄,年少时的我每年暑假都被送到那里。众所周知,扎根此处的越后长冈藩是国贼藩,曾在戊辰战争中英勇抵抗“官军”,最终整个城镇都化为灰烬。也就是说,他们是“贼军”。我常常听祖母讲述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
    聚集在东京的明治新政府和功勋一等、二等的高级官员狂妄自大,萨长联盟本来就是强盗,他们强行侵犯七万四千石的长冈藩,夺取了五万石。这哪里是官军,所谓的“尊皇派”就是强盗逻辑。
    这一点与学校老师和周围大人所告诉我们的华丽故事并不相符,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历史观。这段秘史相当有意思,足以满足我的好奇心。在长冈战争中,“西军”遭到长冈藩夜袭,其指挥官西园寺公望和山县有朋险些丧命,慌乱而逃。我深感这才是真实的历史。就这样,我从孩提时代开始便自然而然地对萨长不抱好感。出生于东京的夏目漱石老师与永井荷风先生也并未在作品中使用“维新”一词,而是说德川家“瓦解”了,我对此抱有满腔敬意。在此,我想介绍些荷风先生痛骂萨长的评论:
    萨长土肥四藩的浪人提倡本不应实行的攘夷论,巧妙地高举旗帜推翻了江户幕府,他们本来就是毫无文化的蛮族。(《东京夏之趣味》)
    明治以后日本人越来越坏的原因,就是擅用权谋的萨长人夺取了天下,如今也只能痛感惋惜了。(《断肠亭日记》,1944年11月21日)
    除此之外,我前几天还读到同样身为江户人的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雏》。其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德川家瓦解之后,下调课税均依照加贺国的样式” —我对此深感共鸣。“瓦解”一词之前还可加上个“御”字 a,也有人为“德川家”加上注音假名“とくせんけ”。
    现在依据萨长史观,人们将 1868 年的暴力革命称颂为“明治维新”。但是,纵观明治初年的诏敕、御誓文、太政官布告、命令和告示,可以发现当时根本未使用“维新”一词。不久后萨长爆发冲突,各藩蠢蠢欲动,天下再陷大乱之中。当时的狂歌曾这样调侃:从上层看来,称为“明治”,但从庶民看来,则是“难治”。
    为使无法理解此事的国民能够感受这场革命的恩惠,官方首先提出的是“王政复古”。其实也并非尽是复古,而后便成了“百事御一新”。其中包括“王政御一新”“朝政御一新”“旧弊御一新”等,各项事业全部“御一新”。
    从可查找的文献资料来看,“维新”一词最早出现于明治二年(1869)九月二十六日对萨长土肥联军论功行赏的诏书中:“朕惟皇道维新,多凭汝等倾力。”之后也并非万事“维新”,大体还是可以用“御一新”来概括。
    “维新”这个词源自中国古代典籍《诗经》,而后不知是何人于何时将这个词挑出来,用在了暴力革命上。世上还真有如此智者,深感佩服。
    在此须提前向大家说明,以下我将以“反萨长史观”为大家讲述自幕末到明治十一年(1878)间的历史。司马辽太郎先生说:“在幕末的危局下,萨长进行的是暴力革命。”对此我完全认同,且这种暴力只根据自身的战略区分正义与非正义。对“萨长史观”,我想提出几种异议。
    历史的形成本身就架构于各种见解之上,因此了解反萨长的观点并无不利之处。与“西乡隆盛是伟人”“坂本龙马是最优秀的日本人”等看法不同,我认为“西乡不过尔尔”“龙马毫无创新意识”。请大家莫惊讶,且听我细细道来。

后记

  

    由于近代遭受的屈辱和强国的抱负,中国人历来对明治维新非常感兴趣,描写这段历史的中文书籍虽称不上汗牛充栋,但着实不少。既然如此,出版这本书的意义何在?它与众多叙述幕末维新史的书有何不同呢?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本书作者站在“失败者”或者说“贼军”的立场上,以“反萨长史观”来书写这段历史。作者坦言,作为在倒幕战争中失败的长冈藩人,他“从孩提时代开始便自然而然地对萨长不抱好感”。作者引用日本文学家夏目漱石和永井荷风的话,称所谓的“维新”不过是德川家“瓦解”了,“明治以后的日本人越来越坏的原因,就是擅用权谋的萨长人夺取了天下,如今也只能痛感惋惜了”,而这样的论调充斥全书。以这种观点写就的历史书,想必会令读者觉得耳目一新吧。至于这种说法是否合理,只能请读者自行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