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航天航空 > 航天航空 > 航空、航天

接力与超越--阿波罗之后再续人类登月史

  • 定价: ¥118
  • ISBN:978712141715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电子工业
  • 页数:288页
  • 作者:(英)帕特·诺里斯...
  • 立即节省:
  • 2021-08-01 第1版
  • 2021-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近百张图片向您展示人类的探月之路。
    帕特·诺里斯先生从科学、技术、管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全面剖析了阿波罗计划的起源和发展,从目标、方法和过程的合理性角度讨论人类没有急于再次登陆月球的原因,从现有的内在和外在条件出发推断人类再次登上月球的可能性。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阿波罗计划结束后数十年的太空探索发展情况,评估了阿波罗任务留下的遗产;针对各国再没有将人类送上月球这个问题,通过技术和历史的视角,在多学科框架下进行了探索。本书作者在航天工业领域拥有50多年的工作经验,其职业生涯跨越阿波罗8号至13号任务时期,作者在书中讲述了9个阿波罗任务,其中包括6项登月任务。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全面评估了当代的太空计划及人类重返月球计划。

媒体推荐

    期待本书能够吸引更多关注航天科技和航天事业发展的读者,引发其深入思考并使其从中得到启发,共同探讨月球和其他地外天体探测的科学问题、近期目标以及未来愿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  龙乐豪
    美国的马斯克、贝索斯,中国的商业航天创业者们正在摩拳擦掌,希望能够开启太空经济时代,甚至能够重访月球。本书深入地剖析了很多航天圈内人都没有考虑到的因素,特别讨论了商业航天对太空探索的影响,非常值得所有对航天、对科技、对未来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天仪研究院创始人  杨峰月球是人类走出地球摇篮的第一个家园,也是一个绝佳的跳板,从此迈入深空。本书首先带领读者回顾汹涌澎湃的阿波罗时代,随后共同拥抱气势磅礴的重返月球时代。人类未来星辰大海之路,正为你缓缓铺开。
    ——中国航天科普大使、《下一站火星》作者  毛新愿博士
    “阿波罗”工程的实施将人类送上了月球,激发了人类对走向深空的无限遐想。今天,科技发展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我们掌握的更多新科技可支撑人类走得更远。在什么时间、以何种方式、为哪些目的再次启程,正成为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话题。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庞之浩

作者简介

    帕特·诺里斯(Pat Norris),爱尔兰人,英国星际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导航学会会士,英国航天产业贸易协会主席。他在长达50多年的时间里从事航天领域研究,曾参与过包括阿波罗计划和哈勃太空望远镜项目在内的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航天项目。阿波罗计划期间,他在NASA的重要供应商TRW公司参与计算登月轨道,并解决了地面测站经度误差问题,实现了阿波罗飞船在月面的精确着陆,获得由阿波罗11号指挥官尼尔·阿姆斯特朗颁发的阿波罗个人成就奖(银史努比奖章)。

目录

第1章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为何要将人类送上月球
第2章  美国的登月火箭
第3章  阿波罗11号——飞向月球
  指令舱与服务舱
    服务舱
    指令舱
  如何在月球上着陆(以及返回)
第4章  “鹰”的旅程
  “将他们安全送回地球”
第5章  美国的“撒手锏”
  卡纳维拉尔角——火箭第0级
  地面站和计算机
  项目管理
第6章  后阿波罗11号时代
第7章  阿波罗的遗产
  政治
  社会
  技术和管理
  科学
第8章  登月竞赛中的对手——苏联
  登月竞赛的亚军
  最后的冲刺:绕月任务
  最后的冲刺:月壤无人采样返回
  最后的冲刺:宇航员登陆月球
  美苏之间的区别
第9章  为何至今人类还未重返月球
  登月的绝唱
  只是因为资金问题吗
  摩尔定律
  独孤求败
  军方兴趣的丧失
第10章  美国的重返月球之路
  NASA
    火箭
    飞船
  工业界扮演的角色
  SpaceX与埃隆·马斯克
    会抢在NASA的太空发射系统前面吗
  蓝色起源与杰夫·贝佐斯
第11章  重返月球的同行者
  俄罗斯
  欧洲
  日本
  加拿大
  印度
第12章  总结
译后记

前言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计划的两名宇航员的脚步首次踏上了月球表面,开创了人类探索地外星球的先河。这是人类探索外太空的华章,也是之后五十余年人类探索未知宇宙的基础。2019年,是阿波罗11号登月50周年,当我们再次重温这项世界航天史上的壮举时,也不禁会有疑问,为什么在这漫长的50年时间里,再也没有人类踏上过月球或者其他星球?
    这50年里,人类航天事业并非停滞不前,而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类已经可以实现在地球轨道的长期驻留,载人航天也有了更多途径和任务形式。因此,技术层面的问题不再是人类涉足其他星球的最大阻碍,一切回到了最本质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去其他星球?去那里要做些什么?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人类探索未知的宇宙是天性、是本能,而恰恰是因为这件事情必须要做,我们才更应该思考做成这件事情最合理的方式。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航天科技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动力。航天事业在发展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创新、协调、和平和开放,使航天科技成果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服务和增进人类福祉。
    本书英文原版由英国皇家学会空间团体主席Pat NoHis先生所著,其在阿波罗计划期间曾就职于NASA的重要供应商TRW公司。他从科学、技术、管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全面剖析了阿波罗计划的起源和发展,从目标、方法和过程的合理性角度讨论人类没有急于再次登陆月球的原因,从现有的内在和外在条件出发推断人类再次登上月球的可能性。人类向太空进发,不应再是某个时期、某个特定背景下的“冲动消费”,而是一项需要群策群力、循序渐进的全人类的共同事业。
    我国政府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为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我国探月工程全面落实了“绕、落、回”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首次软着陆,开展原位和巡视探测,地月L2点中继通信,并实现了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我国还实施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世界上首次首趟就实现了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通过这一系列稳步的探索和实践,深化对月球成因和演化的认知,开展对太阳系起源与演化、地外生命信息探寻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未来,中国将加快航天强国建设步伐,持续提升航天工业基础能力,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前沿技术研究,继续推进重大航天工程,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基本建成空间基础设施体系,拓展空间应用深度和广度,深入开展空间科学研究,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加快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积极开展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期待本书的中文译本能够吸引国内更多关注航天科技和航天事业发展的读者朋友,引发读者们深入思考并从中得到启发,共同探讨月球以及其他地外天体探测的科学问题、近期目标以及未来愿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  龙乐豪

后记

  

    阿波罗计划自1961年开始实施,历时11年,成功完成6次载人登月,总共将12名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阿波罗计划的探索和尝试,让人类对科学技术能够达到的高度刷新了认知,也使人类对突破更远的生存边界充满了期待。阿波罗计划的影响力一直延伸到50余年后的今天,人们一直对此津津乐道,这段充满了科幻色彩的太空旅行直到今天仍然让一些人觉得难以置信。在回顾阿波罗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难道50年前人类能做到的事情今天却做不到了?
    把人送上另一个星球,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管理问题千头万绪,50年前是这样,今天亦是如此。在读过本书之后,相信读者能体会到,NASA曾经为了登月“不顾一切”,却也让阿波罗成为了“昙花一现”;而今天,当我们准备再赴浩瀚星河时,应该更加从容,知道自己因何而来、为何而去,这也是译者翻译本书的初衷!
    我们期待读者朋友们能在书中精彩的故事、翔实的论证、客观的分析中得到启发,加深对航天工程的认识,理解中国以及世界各国航天事业发展战略的内在逻辑,并畅想人类下一步探索太空的发展路线和美好愿景。
    本书翻译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金仲和教授、蒙涛教授、许笑一博士、杨瑶博士、胡科琪博士、倪朱珏工程师、韩梦琳博士、崔彦博士、何苗女士、朱玉玲老师,以及本书编辑刘家彤提供的帮助和建议,在此一并致谢!
    译者
    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