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工商管理 > 企业经济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55周年新译本)

  • 定价: ¥79
  • ISBN:978711170363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机械工业
  • 页数:212页
  • 作者:(美)彼得·德鲁克...
  • 立即节省:
  • 2022-04-01 第1版
  • 2022-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德鲁克写给每个人的自我发展指南!
    学会卓有成效,创造更丰盛的职业生涯!
    摆脱忙碌又低效的窘境,从管理好自己开始!
    启蒙中国现代管理,终生受用案头书。
    知识工作者必须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历时4年钻研,5遍修订,经几十位企业家、译者、德鲁克研究专家组成的多元化团队字斟句酌,还原细节,更完整、更准确的全新译本。

内容提要

  

    只要能为组织做出贡献,每一个愿意凭借专业积极贡献、勇于担当责任的人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组织工作效能的人,都要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一群平凡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吗?
    完全可以做出,只要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卓有成效。
    如何卓有成效?
    记录并分析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做好时间管理;
    把目光集中在贡献上,清楚地知道我能做什么和我擅长做什么;
    充分发挥人的长处,包括自己、同事、上司的长处;
    要事优先;
    有效决策。

作者简介

    彼得·德鲁克(1909-2005,Peter F.Drucker),管理学科开创者,他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1909年生于维也纳的一个书香门第,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1937年与他的德国校友多丽丝结婚,并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
    在美国,他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的经济学者,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表彰他为非营利领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国际慈善机构“救世军”授予德鲁克救世军高奖项“伊万婕琳·布斯奖”。
    他曾连续20年每月为《华尔街日报》撰写专栏文章,一生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共发表38篇文章,至今无人打破这项纪录。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践》《旁观者》等几十本著作,被翻译成三十余种文字,总销售量超过1000万册。其中《管理的实践》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经典。
    他曾七次获得“麦肯锡奖”;2002年6月20日,获得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高荣誉。
    20世纪80年代,德鲁克思想被引入中国;2004年,德鲁克管理学全面进入中国的管理教育。

目录

推荐序(吉姆·柯林斯)
前言
引言  有效管理者是由什么造就的
  获得必需的知识
  制订行动计划
  行动
  用“我们”来思考和说话
第1章  有效是可以学会的
  为何需要有效管理者
  谁是管理者
  管理者面对的现实
  有效带来的希望
  有效真的可以学会吗
第2章  认识你的时间
  管理者面对的时间需求
  时间诊断
  精简浪费时间的活动
  集中“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第3章  我能做出什么贡献
  管理者自己的追求
  如何让专才有效
  正确的人际关系
  有效的会议
第4章  让长处富有成效
  用人所长
  管理上级
  让自己有效
第5章  要事优先
  抛弃昨天
  优先任务与延迟任务
第6章  决策的要素
  两个决策案例
  决策过程的要素
第7章  有效的决策
  决策与计算机
第8章  结语:有效是必须学会的
跋(扎卡里·菲尔斯特)
译者后记(辛弘)

前言

  

    管理书籍大多谈的是管理他人,本书的主题却是管理自己以求有效。一个人能否真正管理他人还有待进一步证明,但管理自己始终是可以的。不去管理自己以求有效的管理者,也就别指望他能管理同事和下属。管理总体上需要以身作则,因此管理者如果不知道怎么在工作中做到有效,就会给人树立错误的榜样。
    要想做到相当有效,光有聪明、勤奋、博学是不够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与它们既不能画等号,也无必然关系,但管理者要想做到有效,也不需要什么过人的天赋、特殊的才能或者特殊的训练,而是只要做到几件事就行,而且是相当简单的几件事。有效性由为数不多的几种惯常做法组成,它们便是本书探讨的主题。这些做法并非人“生而有之”。我当咨询顾问45年来,接触过大量的管理者,他们来自各种各样的组织(它们有大有小,有企业、政府、工会、医院、大学、社区服务机构,有美国的、欧洲的、拉美的、日本的),“天生”有效的管理者,我一个也没有见过。所有做到了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是学而有之,而且必须持续练习,直到成为习惯。所有持之以恒学习变得有效的管理者,也都做到了有效。因此,有效可以学会,也必须学会。
    有效性是管理者获得报酬的原因,无论他们是需要对自己和他人绩效负责的经理(manager),还是只需要对自身绩效负责的专业的个体贡献者(individual professional contributor)。他们付出的聪明才智再多,花费的时间再多,如果有效性为零,“绩效”就为零。迄今为止,我们对有效管理者的关心很少,但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组织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在100年前,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工会、大型医院、大型高校这些组织,几乎就没有人接触过,那时人们跟组织打交道可能仅限于偶尔去当地邮局寄一封信。管理者的有效性,指的是管理者在组织当中并通过组织获得的有效性。那时谁也没有多少理由去关心有效管理者,或者说去在意有那么多管理者的有效性不高。但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大多数人,特别是受过不少教育的人,其整个职业生涯都会在某种类型的组织当中度过。所有发达国家都已成为组织型社会(society of organizations),于是个人的有效性越来越依赖于他们在组织当中以及作为管理者取得有效性的能力。现代社会的有效性和正常运转的能力,甚至它的存续能力,都越来越取决于在各类组织当中担任管理者的人的有效性。有效管理者正在快速成为社会的一种关键资源,而作为管理者取得有效性正在快速成为对个人取得成绩和成就的头等要求——对职业生涯过半的中年人如此,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同样如此。

后记

  

    人人都可以成为美好社会的创造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德鲁克先生的一本小书。说它“小”,是因为它篇幅短,正文尚不足10万字,恐怕是德鲁克专著当中最薄的一本。
    书虽小,却影响巨大。它给了吉姆·柯林斯一套人生“戒律”,被柯林斯奉为“德鲁克最经典的一部著作”。它是书中的常青树。从1966年诞生至今,它在美国多次再版,最近的是50周年纪念版。它的第一个简体中文版于20世纪80年代问世,后又多次重译出版,至今依旧广受欢迎,经常登上畅销榜。我国很多企业高管认为,这本书常读常新。在一些重视学习的企业中,更是管理者人手一本,定期轮训。
    然而,这本书受误读颇多,一些人读它就是被“卓有成效”这四个字吸引的。可实际上,“effective”在本书中甚至都不该理解为“成效”。书中明确指出,现代组织的很多人“不生产独立发挥效用的东西”“组织内部无成果可言”“发生在组织内部的只有努力和成本”。既然如此,组织内个体的工作又何谈“成效”呢?
    就算一定要用“成效”这个词去描述个人努力的结果,那也应当时刻警醒——绝不能认为个人的“成效”必然是对组织的贡献。“天鹅、大虾和梭鱼都很努力,大车却分毫未动。”这句话出自俄国作家克雷洛夫(1769-1844)的寓言故事,印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上。它告诉我们,只要不是朝着大车要去的方向努力,苦劳非但不是功劳,反而是添乱和破坏。 20世纪60年代,德鲁克提出了他观察到的两个重要社会现象。其一,社会成为组织型社会。各种活动和任务主要由各类组织承担,个体需要进入组织去工作,“在组织当中并通过组织”做出贡献。其二,知识工作者兴起。越来越多的个体不再是单纯执行指令的体力劳动者,产出的不再是能够直接产生效用的东西,而是需要使用知识和头脑,把不同知识“片段”组合为最终“产品”,因此过去用于衡量体力劳动的指标“效率”(efficiency),不适合用于衡量知识工作。 德鲁克认为,知识工作者必须具备“有效性”(effectiveness)。这样,个体才不至于沦为克雷洛夫笔下的天鹅、大虾和梭鱼。“如果有效性为零,‘绩效’就为零。” 那么,要怎样才能获得或者提高“有效性”?这是全书内容的主体。无论开展什么工作都需要时间,而人拥有的时间固定不变。只有利用好时间,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所以,管好时间是管理者有效的前提条件。在这个前提下,管理者先要回答“去哪里?”的问题。个人的产出只有符合组织绩效的需要,才算得上是对组织的贡献。然后要回答的问题是“谁去干?”。人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知识工作者更是通常只在某一个或有限几个领域有专长,而不是像普通体力劳动者那样基本无差异,因此只有用人所长,才能“让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绩效”。接下来要回答“干什么?”的问题。“有效管理者总是先做重要的事,而且每次只做一件。”聚焦于抓住最重要的机会,这既是管理者工作的本质使然,也是人的本质使然。最后回答“怎么干?”的问题。决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务。管理者需要做出有效的决策,并把行动嵌入决策当中,确保决策得到落实。 可以看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一本关于个体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书,它的落脚点是“有效性训练”。一是训练如何找准方向,二是训练如何提高转化率——把知识、技能、想象力、工作习惯等各种“至关重要的资源”转化为绩效的效率。换句话说,本书的关键词是“有效”,而不是“成效”。这提醒我们,学习和践行管理思想,哪怕是“大师中的大师”的思想,也要戒拔高,戒浮躁,应当回到作者的本意,宜平实,宜沉静。(顺便说一句,本书在1999年之前的几个中译本的名字都是《有效的管理者》。) 然而,就算完美解决了个体有效性和自我发展的问题,组织的产出就必然成为对社会的贡献,并让社会更加美好吗?未必。组织同样需要回答有效性的问题,而“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行,甚至是它的存续,都取决于大型组织的有效性、绩效和成果,还有它们的价值、标准和自我要求”。值得期待的是,“管理者在追求有效性的过程中,会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水平,会提高人的眼光——自己的和他人的眼光”。 作者的主张应已昭然若揭:知识工作者提高有效性,不仅是个体自我实现之所需,更是营造美好社会的必经之路。毕竟,真正的能动因素只有人。社会的真实创造者,正是无数的组织,进而是组织中的无数个体。 当然,对大部分人来说,学习和实践意味着需要高质量的译本。一位数十年来以传播德鲁克思想为己任的长者在反思自己的经历时说:“传播德鲁克思想,先从好的译本开始。”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的进步,人们获取信息越来越便利,我辈有责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拿出更好的译本。本书就是这样的一次尝试。 多位研读和践行德鲁克思想且受益颇丰的企业家资助成立了“纪念彼得·德鲁克翻译基金”,计划为德鲁克系列著作的翻译优化提供资金支持,以吸引和鼓励译者慢工出细活儿。本书即是翻译基金资助的第一本。我们在翻译过程中曾召开研讨会给译文挑错,后又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反复审校,努力做到字斟句酌,以期不歪曲作者的原意,不辜负读者的信任。 感谢翻译基金的发起人康至军先生。他发现了我的私译本,然后推荐给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促成译本出版,还深度参与了研讨和审校。感谢华章分社王磊女士。她是德鲁克著作的引进者和出版这个新译本的关键决策者,也参加了研讨。感谢研讨会东道主公言非先生,还有参与研讨的陈特立、李庆璋、林琳、柳亚涛、时务杰、孙志勇、徐洪江、杨黎明、袁浩明、曾志民。感谢先参加研讨后又审校译本的曾佳和赵云爱女士以及慈玉鹏先生。他们无私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大量时间。感谢翻译基金的康志恒先生。他为研讨和审校整理了十数万字的笔记。感谢刘雪慰女士。她因档期冲突未能按最初的计划完成全书的审校,但处理过的近两万字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感谢推荐序的作者吉姆·柯林斯、跋的作者扎卡里·菲尔斯特以及德鲁克管理学院档案负责人布里奇特·劳勒(Bridget LawIor)博士的答疑。感谢本书责任编辑李文静和闫广文努力雕琢书的细节。感谢我的夫人和孩子们让我对生活满怀希望,无所畏惧。 译本当中难免仍存失当甚至错误之处,责任在我,还请不吝指正。 辛弘 2021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