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文物考古

德寿宫八百年(追寻南宋风雅再现宋韵精髓)(精)

  • 定价: ¥78
  • ISBN:9787213107412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浙江人民
  • 页数:327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著名作家周华诚新作《德寿宫八百年》,定位于文化散文,追寻南宋风雅、再现宋韵精神,带领读者从一座南宋宫殿的遗迹,眺望八百年前的大宋江山;从一座皇家园林的旧物,领略风流南宋的诗酒余韵——
    “剥洋葱”式的写作手法,以凝练的文字,由远及近,由浅入深,一层层剥开内容核心,以纪录片讲解的手法,带你进入德寿宫及那段烟尘弥漫的历史之中。

内容提要

  

    一座德寿宫,是南宋王朝的缩影、千年都城的见证。它盛载着历史的风云变幻,也盛载着百姓的家国情怀。它穿越八百年时空,连接起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本书围绕南宋“北内”德寿宫的历史变迁和当下的重建过程,以清新生动的文字、娓娓道来的叙事,串联起不同时代的动人故事;以抽丝剥茧的方式,穿越古今,围绕德寿宫展开朝代更迭、帝王逸事、宫廷生活的画卷,呈现出南宋精湛的建筑园林艺术水准,反映了南宋文人士大夫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与抱负。

媒体推荐

    作者花费大量时间,深入德寿宫考古和保护现场,进行了长时间的采访和调研,并走访了许多参与德寿宫考古和研究的专家学者,查阅了与德寿宫有关的大量历史资料,以生动的语言、翔实的史料和广泛的涉见,撰写出这部既反映德寿宫真实历史,又充满了一个个历史故事和历史知识的好书。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宋史专家,何忠礼
    临安城遗址,是南宋留给杭州最大的物质文化遗产。凤凰山麓的宫城和望仙桥东的德寿宫,一南一北,作为皇帝和太上皇帝的活动中心,号称南内与北内,是临安城最具历史象征意义的文化标识。周华诚的新作《德寿宫八百年》,以记者的行动力、学者的洞察力和作家的表现力,全面记录了德寿宫的历史故事、考古发掘、建筑复原、遗址展示、文物保护和价值阐释,穿越古今,透物见人,为讲好南宋临安城考古故事创造了一个优秀的文本和全新的样本。
    ——知名考古学家,郑嘉励

作者简介

    周华诚,1979年出生于浙江常山,作家,影像记录者。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作家协会理事。文创品牌“父亲的水稻田”创始人。浙江省作协“新荷人才”实力作家。出版作品有:散文集《一饭一世界》《西湖时光:遇见24节气》《下田:写给城市的稻米书》等,中短篇小说集《我有一座城》《没人知道你在寻找什么》,影像书《小世界》《爱比技巧更重要》等十余种,有作品被翻译成韩文、英文、阿拉伯文。作品《父亲的水稻田》入选黄山国际摄影节。新作品《草木滋味》《造物之美》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

目录

第一章  水流云在
  ——雪落德寿宫
  北内
  行在
  城池
  风云
第二章  地下故事
  ——潮湿的遗址
  地下
  水害
  止水
  故事
  讲述
第三章  惊鸿留影
  ——宫殿上的仙鹤
  寻宋
  瑞鹤
  鸱吻
  营造
  追寻
第四章  人生如寄
  ——后苑的石头
  青莲朵
  山水间
  闲人意
  梅花引
  金银鱼
第五章  温润如玉
  ——德寿宫的瓷片
  残片
  玉色
  修旧
  风范
第六章  花团锦簇
  ——德寿宫的日常风雅
  满城花
  一瓯茶
  将进酒
  泛索记
  二胜环
第七章  解码宋韵
  ——德寿宫的讲述者
  城门开
  定风流
后记

前言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位于临安府城内望仙桥附近的秦桧旧宅,经过不到两个月的改建,作为德寿宫正式启用,成为高宗“内禅”孝宗以后的住所。当月二十一日,高宗离开凤凰山大内(皇宫),入住德寿宫,自称“太上皇帝”。
    高宗虽然退位,但凭他作为南宋王朝的奠基人和孝宗对他一月四朝等各种“孝心”,仍然握有莫大权力,故时人称大内为“南内”,称德寿宫为“北内”。德寿宫特殊的政治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德寿宫从外观来看,朴实无华。“建房廊于市”,与“委巷厕溷”毗邻,入住这一天,宫门之外仍“污泥没膝”,与普通民居并无太多不同。入内,占地并不比秦桧故第大了多少,既无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的宫殿建筑群,也没有北宋汴京皇宫那样的豪华气派。即使主殿德寿殿,也颇显一般,甚至琉璃瓦也不用一片,完全体现了高宗反对“多事土木台观”,“正恐有害吾民”的一贯思想。
    可是极目望去,可以看到这里亭、台、楼、阁遍布,错落有致;各色名贵花卉,分种四方,随着季节不同而变换着色彩;大龙池碧波荡漾,池中所植千叶白莲随风摇曳,散发出阵阵芬芳。池的四周,模仿西湖的一些景点,叠石点缀其间,难怪人们对它有“小西湖”之称。其他建筑和景观,也星罗棋布,美不胜收。德寿宫与其说是一座宫殿,还不如说是一座构建精致、别具匠心、极富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皇家园林,故被时人誉为“真是瑶台第一重”。这是高宗有了余暇后,以艺术家的眼光,长期精心打造的结果,处处体现出了宋韵文化在园林建筑上务极精致、巧夺天工的艺术水平。如果再将德寿宫与高宗“天纵其能,无不造化”的书法联系起来看,高宗确实是一个多文人情结而少帝王情怀的人。
    德寿宫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整个南宋的政治氛围和经济水平。所以,它既是“绍兴中兴”的产物,也集中反映了部分宋韵文化的精髓。
    说起德寿宫,也不得不提到由高宗一手缔造的南宋。
    南宋虽然国土不广,军事力量不强,但由于最高统治者吸取了北宋灭亡的惨痛教训,较好地贯彻了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以民为本”也不再成为一句空话,使得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思想深入人心,促使思想文化空前繁荣,从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南宋经济发达,科学成就卓著。此时,中国经济重心已从唐朝以前北方的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说明中国在经济上也开始与世界接轨。这使宋韵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扎实的经济基础。
    尽管南宋外患严重,军费高达全年财政收入的十分之八左右,劳动人民承受了沉重的赋役负担,但由于朝廷对民生尚称关心,社会相对和谐,从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里唯一一个既不为农民起义所推翻,也不为权臣所篡夺的朝代。在南宋灭亡以后,不少将士为之殉国,不少遗民仍深深怀念。直到今天,学者们对南宋也有很高的评价。如有人说:“南宋如一颗晶莹光亮的明珠,最后却埋没在蒙古铁骑飙起的漫天尘埃里,不胜唏嘘之至!”一些中外学者甚至表示:“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毫无疑问,以上所出现的一切,与高宗36年的统治息息相关。
    尽管宋高宗也存在着一般封建帝王的历史局限性,特别是他杀害民族英雄岳飞,重用秦桧,犯下了种种不可饶恕的错误和罪行,但在他的领导下,抵御了金人南侵,恢复和发展了被破坏的经济和文化,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全面地评价高宗功过,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南宋的历史地位,认识德寿宫出现的历史背景和它在宋韵文化中的巨大贡献。
    曾经作为南宋都城的临安(今浙江杭州),历经近800年的风风雨雨和人为摧残,不仅地面遗迹荡然无存,地下遗存也大都面貌不清。数十年来,经过一代接一代浙江省、杭州市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凤凰山皇宫、太庙、德寿宫、钱塘门、南高峰塔、朝天门等10多处遗迹终于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更令人感到欣喜的是,为了传承南宋的优秀文化,规模和意义仅次于凤凰山皇宫的德寿宫,率先获得了部分的修复和利用。到2022年底,第一期工程将完工,一个建新如旧的德寿宫,将与广大市民见面。
    但是,想要对德寿宫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单凭耳目所接是不够的,还得知道它的前世和今生。也就是要了解当时修建德寿宫的原因;了解高宗帝后、孝宗帝后在这里的生活状况和各种奇闻轶事;了解以德寿宫为代表的南宋园林建筑艺术;了解与德寿宫关系密切的宋瓷、宋画、宋茶和宋酒。此外,还要了解这个沉睡了800年之久的德寿宫遗址,是如何被杭州市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揭开神秘面纱的。
    为帮助读者朋友了解上述内容,在这里我就郑重向大家推荐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周华诚撰写的《德寿宫八百年》一书。作者花费大量时间,深入德寿宫考古和保护现场,进行了长时间的采访和调研,并走访了许多参与德寿宫考古和研究的专家学者,查阅了与德寿宫有关的大量历史资料,以生动的语言、翔实的史料和广泛的涉见,撰写出这部既反映德寿宫真实历史,又充满了一个个历史故事和历史知识的好书。
    周君来,要我为之作序。我通过对书稿的认真阅读,觉得它既是一部真实的历史书,又是一部生动的故事书,读后受益匪浅,对德寿宫更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遂欣然命笔,为之序。
    何忠礼
    2022年9月于杭州凤起苑寓所

后记

  

    时隔800多年,不同的人在做着同一件事。
    正是因了德寿宫项目,让我有机会近距离观察探访当下的一些人与事。每一个不同岗位、工种,每一个专业领域、专项技术,对于我来说都全然是新的,都需要去学习。而当我弄明白这些之后,我发现了一个基本事实:每个人手上的事情,都那么艰巨;即便如此,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事情,干得那么好。
    因为所有人都在拼尽全力。
    在这一点上,我想,我们跟南宋那批人并没有分别。
    想想看800多年前的时光,再想想今天。今天跟800多年前似乎已完全不一样了——有了飞机、高铁,有了先进的动力与机械,有了800多年前的人根本无法想象的技术手段与物质条件。但是,今天跟800多年前可能还是一样——今天的人还要吃饭,不吃饭就会饿;今天的人仍然要面临生老病死的困境,仍然要不断追问“活着是为了什么”这种大问题。
    所以本质上,尽管朝代在变,外部世界在变,但每个个体所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从未改变。
    今天的人,在800多年前的德寿宫遗址上挖出一些什么,试图还原从前那一拨人的生活状态。800多年前的人,也许也在这片土地上干着同样的事,他们向着更早的人去寻找答案。
    来写《德寿宫八百年》这本书是相当困难的事。在表面极其纷繁、时空体量巨大的题材里,需要找到几扇小门,以便准确地通往想去的目的地。最终我选定了这样一个角度——讲述两个时代的人的匠心。 前人造房子,今天也造房子。前人努力生存,今人也努力生存。前人想把日子过成花,今人也想把日子过成花。由此,我们也就跟古人没有分别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800多年前的一部分人,也许比我们更浪漫,更天真,更有想象力;一部分人,也许比我们更纯粹,更坚定,更有满足感。 作家李敬泽在《青鸟故事集》中写道:“我的一位朋友宣称,他的梦想是活在宋朝,我估计他所想的正是这个时代,那时大宋王朝由一批哲学家统治,这几乎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在人间的唯一一次实现……” 哲学家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 事很难,但每个人都在尽其所能,拼尽全力,就对了。 我想这就是我们要从800多年前继承来的最重要的东西。 让每个人去做他自己——让科学家去研究科学,让酿酒师去酿酒,让皇帝去发号施令,让战士去冲锋陷阵,让画家去画画,让词人去吟风弄月,让闲汉去博彩,让雅士去听琴,让医生去治病,让病人乖乖地躺在床上,让喧闹的喧闹,让浪漫的浪漫,让痛哭的尽情去哭,让欢笑的不要停止他的笑。 德寿宫项目,背后是跨越时代的匠人匠心;是不同时代的人同样的坚持——对自己职业的尊重,对技艺的痴迷热爱和精益求精,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好奇,对困境来临时的恪尽己责、坚定执着。 最终,落实到对生活美好的共同追寻上。而这是一代代人前赴后继的事情,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这是我们的中国故事。 周华诚 2022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