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世界史

文明至死(进步的代价)

  • 定价: ¥59
  • ISBN:9787521742466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276页
  • 作者:(美)克里斯托弗·...
  • 立即节省:
  • 2023-03-01 第1版
  • 2023-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这是一部具有先见之明的关于进步本质的书,会让我们以全新的眼光看待所谓“进步”。
    新视角反思人类文明和永恒进步的叙事,对当前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问题有所启示,更好地探索未来发展之路。
    对人类文明与人性本能的关系的探讨、对永恒进步论的反思之作。

内容提要

  

    大多数人认为,文明是人类伟大的成就,进步是不可否认的。
    这本书探讨了所谓“进步”如何扭曲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如何饮食、如何学习、如何感受、如何为人父母、如何与人交流、如何工作,以及如何死亡,反驳了“进步本质上是好的”这一观点,认为定义我们这个时代的“进步”类似于一种进行性疾病。
    书中通过对狩猎采集社会与当今“高度”文明的个人和集体行为的对比,来探讨当前经济、社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疑问:史前时代并非没有严重危险和不利条件,许多人在婴儿期就夭折了,骨折、伤口感染、毒蛇咬伤或妊娠生产问题都可能危及生命,但是这些前文明时代的危险,是否比车祸、癌症、心血管疾病和通过技术延长的死亡过程等现代祸害更具杀伤力?
    这本书让我们以新的眼光看待所谓“进步”,带我们回顾和理解过去,以期创造出更适合人性的文明,找到通往更美好未来的道路。

媒体推荐

    这本书引人入胜,涉猎广泛,条理清晰,发人深省。
    ——《书单》
    这是一部具有先见之明的关于进步本质的书,会让我们以全新的眼光看待所谓“进步”。
    ——BOOK RIOT(书评网)
    妙趣横生,引人深思。
    ——《出版人周刊》
    当前许多人越来越清楚,如果我们希望地球比人类存在得更长久,我们一直以来的生活方式就是不可持续的。这本书对我们认识该问题有所启发。
    ——《今日心理学》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
    ——《西雅图时报》
    这本书很合时宜,清晰易懂。
    ——杰克·多尔西,推特联合创始人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本书,让我们重新思考固有的认知。这本书无疑是其中之一。
    ——杰西·白令,《信仰本能》作者
    克里斯托弗·瑞安是我们这个时代非常有趣、颇具启发性的思想家之一。每个人应读一读他的书,你可能不同意他的观点,但你的想法肯定会因此而不同。
    ——约翰·哈里,《纽约时报》畅销书《失联:认识沮丧,重获自信》作者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瑞安,心理学博士。他的研究被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福克斯新闻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美国家庭影院、奈飞,以及《纽约时报》《泰晤士报》《花花公子》《华盛顿邮报》《 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广泛报道。他与卡西尔达·杰萨合著的《亚当夏娃在拂晓》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被翻译成20余种语言出版。

目录

序言  了解人类这一物种
第一部分  起源故事
  第1章  谈论史前史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第2章  文明及其不和谐
第二部分  灾难频发(当今的永恒进步叙事)
  第3章  野蛮的野蛮人的神话(向和平宣战)
  第4章  非理性乐观派
第三部分  古镜映像(生而为人)
  第5章  自然主义谬误之谬误
  第6章  生而狂野
  第7章  抚育之苦
  第8章  躁动的青春期
  第9章  焦虑的成年人
第四部分  通往未来的史前道路
  第10章  善终为善
  第11章  神圣的缺位
结论  必要的乌托邦
致谢
注释和扩展阅读

前言

  

    了解人类这一物种
    你可以说我忘恩负义。我的牙齿里填充了银,冰箱里塞满了手工酿造啤酒,口袋里的随身听有各种各样的音乐。我开着一辆带有巡航控制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的日本汽车,车上配备了安全气囊,如果遇到事故,气囊会弹开为我提供缓冲。我戴着一副德国眼镜,镜片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阳光的照射下会变色。我正在计算机上写下这些文字,这台计算机比一本书还要轻薄。我享受朋友们的陪伴,要不是急诊手术挽救了朋友们的性命,我也许已经失去他们了。在父亲生命的最后17年中,他的血液是通过移植的肝脏过滤的,移植的肝脏来自一个名叫查克·策纳的人,查克于2002年去世。我有太多理由感谢文明的诸多奇迹。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1921年,英国作家吉尔伯特·基思·切斯特顿首次访问美国,晚上东道主带他参观时代广场。切斯特顿静静伫立凝视,随后情形越发尴尬。最后终于有人问他在想什么,切斯特顿回答道:“我在想,如果我不会阅读,这一切会是多么美丽。”
    正如切斯特顿那样,我们可以看懂标志,但这并非好事。不停闪烁的广告灯牌正让我们逐渐失去从许多人已知且最为怀疑的事物上分心的能力:我们即将走到这条路的尽头,对进步的信念正像冰川一样消融,而这个信念正是文明的希望和前提。
    但是抗生素、飞机、女性权益又如何呢?这些确实是进步。然而,仔细审视后就会发现,许多所谓的文明恩赐不过是对我们已付出的代价的部分补偿,或者说其造成的麻烦与其声称要解决的麻烦相差无几。
    例如,大多数传染病疫苗虽然可以保护我们免受疾病的侵害,但事实上,是人类与驯养动物生活在一起之后,病原体才从这些动物身上转移到了人身上,这些传染病才成了严重的问题。流行性感冒、水痘、肺结核、霍乱、心脏病、抑郁症、疟疾、龋齿、大多数癌症以及其他导致人类承受巨大痛苦的主要疾病,都源于文明的某些致命方面,比如驯养动物、城镇人口过于密集、下水道没有密闭、食物被农药污染、微生物组被破坏等。
    在飞行这一奇迹诞生后的短短几年内,飞行员用一只手操纵飞机,另一只手则向平民投掷炸弹。此外,只有在最为进步的现代社会中,LGBTQ(性少数群体)才能重新获得大部分觅食社会a通常所有的接受和尊重。关于进步的报道往往夸大其词,被人们不加批判地接受,而任何对文明提出质疑的人都可能被嘲讽为愤世嫉俗、乌托邦,或两者兼而有之。
    阿瑟·米勒指出:“一个时代的基本幻想枯竭后,这个时代就被视为结束了。”进步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幻想,但它已被消耗殆尽。渔场枯竭、二氧化碳含量飙升,号称“不会出错”的核电站排放出大量放射性气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反乌托邦情景越发突出。石油涌入海洋,变异病原体击败了最后一种有效抗生素,末日情绪笼罩每个人的心头。每一年都是破纪录的最热的一年,下一场未宣之战的战火从前一年的余烬中燃起,而各政党提名的庸俗政客无法就现实情况达成共识,更不用说如何行动了。尽管我们见证了时代的种种奇迹,但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由于这些奇迹,当今时代才深陷困境。
    人们常常设想,一位来自未来的使者会给出明智建议,帮助我们选择最佳的前进道路。但反向思考一下,史前时代的穿越者会如何评价现代世界的状态和发展轨迹?她无疑会对在这里遇到的很多事情印象深刻,然而一旦对手机、航空旅行和自动驾驶汽车的新奇感消退,她又会如何看待我们生活的实质和意义呢?她更多的是敬畏我们的花哨发明,还是会感到沮丧,觉得我们在冲向岌岌可危的未来时抛弃了太多东西?
    这个问题看起来并非仅为假设。传教士、探险家、冒险家和人类学家一直对原住民拒绝接受现代文明的舒适和约束而感到困惑和失望。“世界上有如此多的蒙刚果坚果,”一个非洲昆申族(!KungSan)男子说道,“我为什么要学习耕种呢?”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指出,印第安人对加入现代文明兴趣不大:“他们从未表现出为我们改变其生活方式的意愿。一个印第安儿童被我们抚养长大,学会了我们的语言,适应了我们的习俗,然而,一旦他回去探望亲戚,与他们一起进行一次印第安式闲聊,我们就不可能说服他回归现代文明了。”富兰克林认为,要是白人孩子体验到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通常是由于被绑架),他们也会更喜欢那种生活。获救后,“很快,他们就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维持这种生活的必要忧虑和辛劳感到厌恶,一有机会就会再度逃入森林”。
    查尔斯·达尔文曾目睹向原住民“推销”现代文明有多么艰难。搭乘“小猎犬”号穿过火地岛时,他对居住在美洲最南端寒冷暴风地区的人们的脏乱落后感到惊讶不已。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没有什么比第一次看见野蛮人更让我惊讶的了。那是一个全身赤裸的火地岛人,长发四散,脸上涂满颜料。”达尔文在日记中写道:“我想,即使找遍全世界,也找不出更低等的人了。”
    在此前的旅行中,“小猎犬”号船长罗伯特·菲茨罗伊绑架了三个火地岛人,其中有两个孩子,英国人称他们为富吉亚·巴斯克特和杰米·巴顿3,还有一个年轻人叫约克·米尼斯特。菲茨罗伊认为,带走这三个人是有正当理由的,因为“他们会熟悉我们的习惯和语言,最终得到的益处将弥补他们与故土暂时分离的痛苦”。菲茨罗伊将他们带回了英国,用一年多的时间向他们灌输文明生活——在这段时间他们甚至受到了英国国王威廉四世和王后阿德莱德的接见。在了解了欧洲社会的优越性后,他们与达尔文一起搭乘“小猎犬”号回到了家乡火地岛并与本族人民生活在一起,以宣扬正确文明的生活方式。但将他们放回去仅一年后,当“小猎犬”号再次返回伍拉科夫(如今的达尔文山附近)时,杰米、约克和富吉亚已无处可寻。英国水手为这三个火地岛人建造的小屋和花园里杂草丛生,空无一人。最终,他们发现了杰米,达尔文和菲茨罗伊与他在船上共进晚餐,杰米明确告知他们三人已经放弃了所学的文明之道。达尔文为此悲伤不已,写道自己从未见过“如此彻底而悲哀的变化”,以及“看到这样的杰米真令人痛心”。(达尔文指出,杰米并没有忘记如何正确使用刀叉。)菲茨罗伊船长提出带杰米回英国,但被他拒绝了,杰米表示他“丝毫不想回到英国”,他对“充足的水果”、“充足的鱼”和“充足的小鸟”十分满足。
    卡尔·荣格哀叹我们抛弃过去,这种“无根”的状态让我们“更多地生活在未来及其黄金时代的虚假希望中,而非活在当下,我们的整个进化史尚未跟上这一变化”。在《荣格自传:回忆、梦与思考》中,荣格明确表达了自己对人类陷入未来幻想的哀叹:“在不充分感、不满和不安的驱动下,我们盲目追求新奇。我们不再依靠所拥有的事物,而是依靠希望,不再立足当下,而是期望未来的黑暗带来真正的日出。我们拒绝承认,所有更好的事物都是以更糟的代价换取的。”在1928年的一篇题为《我们后代在经济上的可能前景》的文章中,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想象过100年后的未来世界。他预言,情况将如此之好,没有人需要担心赚钱的事,人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消磨大量的空闲时间。凯恩斯写道:“自诞生以来,人类将首次面对真实、永恒的问题,如何享用从紧迫的经济忧虑中解脱出来的自由?如何享受科学和复利带来的闲暇时间?”
    现在,我们正处于这一期待已久的未来,而普通美国人仍一如既往地感到疲惫和绝望,如今他们的工作时长和1970年一样,无非每年多了几周的休假时间。严格说来,过去几十年全球财富指标都有所提高,但至少在欧洲和美国,几乎所有的剩余财富都流向了最富裕的人群,这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
    即便我们当中最幸运的人,过得也没有那么舒服。44%的年收入在4万~10万美元的美国人告诉研究人员,在紧急情况下他们甚至拿不出400美元,207%的年收入高于10万美元的美国人也是如此。全球范围内,1990—2014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71%,而同期每天生活费不足5美元的贫困人口却增长了10%,饥饿人口增长了9%。
    ……
    文明是人类最大的成就。进步是不可否认的。生活在此时此地,你很幸运。任何疑问、绝望或失望都是你自己的过错。克服它们。远离它们。吃药,别再抱怨。
    确切地说,我对“高贵的野蛮人”或“回到采集时代”不抱任何幻想。从某种程度上讲,野蛮人是或曾经是高贵的,我们会发现这是由于他们的社会因倡导慷慨、诚信和相互尊重而繁荣——这些价值观仍为多数现代人所珍视并非偶然。一些具体的生存原因使高度相互依赖的狩猎采集祖先重视这些价值观和人格特征,并且由于女性视这些人格特征为男性的诱人特质,所以通过性别选择使这些品质在进化中得以进一步传播。至于天堂,它早已铺就。我们走得太远,已经无法回头。人口数量早已超越狩猎采集方式的承载能力,大多数原始社会的人口密度要求是每平方英里居住的人口不到一人。无论如何,我们不再是史前祖先那般的野蛮存在。我们已经失去了太多知识和生理训练,无法在星空下舒适地生活。如果说我们的祖先是狼或土狼,那么现在我们大多数人则更接近哈巴狗或贵宾犬。
    几年前,我偶然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武吉丁宜发现了世界上最悲哀的动物园。这个动物园不过是一堆阴森可怕的混凝土笼子,里面困着一些憔悴的猩猩。我永远不会忘记,它们从生锈的铁栅栏后向我伸手,乞求自由、抚摸,甚至死亡时的眼神……目睹了这些动物遭受的痛苦(有时也称为“动物精神病”)后,几十年来,我再也没有走进动物园。最终,一位朋友说服我去参观了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动物园的倭黑猩猩。把武吉丁宜和圣迭戈的那两个地方都称为“动物园”,只是突出了语言的贫乏。无论你如何看待被圈养的动物,圣迭戈动物园反映的都是一种强烈的愿望,即创造一个尽可能与每一个物种的进化环境都相似的人工世界。设计围墙的人显然研究过生活在这里的动物的自然环境和行为,通过重建原生栖息地,在动物园内构建模拟的野生环境。
    很难确定在动物界,让智人脱颖而出的是哪一因素。之前猜想错误的因素非常多,包括使用工具、栽培其他植物作为食物、非生殖性行为、性行为时的眼神交流、组织性的群体冲突以及知识的代际传播。我的看法则是:我们是唯一生活在自主设计的动物园中的物种。每一天,我们都在创造自己和后人将要居住的世界。如果我们希望世界更像较为自然的圣迭戈动物园,而非武吉丁宜动物园那般的窒息之处,我们需要更为清楚地了解,在祖先被关进笼子前人类生活曾经的面貌。我们需要了解人类这一物种。

后记

  

    必要的乌托邦
    对于任何非乌托邦的事物而言,现在的世界变得太危险了。
    ——理查德·巴克敏斯特·富勒
    记者比尔·莫耶斯询问艾萨克·阿西莫夫人口激增与“人类尊严”有何关系,阿西莫夫毫不含糊地说道:“人类尊严将被彻底摧毁。人口过多,就不会有民主,不会有人类尊严,也不会有便利和体面。世界上人口越来越多,生命的价值不仅会下降,而且会消失。”有时似乎世界上的生活质量有限,而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加,生活质量越来越差。若地球上只有1亿人口,所有人均可享有充足的淡水、鱼类、空间和能源。然而,目前困住我们的经济只能依靠增长而繁荣——即使以牺牲人类福祉为代价。无休止的增长是传统经济学和癌细胞的意识形态。
    尽管迄今为止你已经读到了大量牢骚,但我对人类并非不抱有希望——这并不是说我很乐观。希望是拥抱未知和不可知的事物,而乐观则是坚信一切过去、现在或将来都好或都会好。我坚信一切过去和现在都不好,将来也很可能不会好。当然我希望自己可能是错的。在美妙的早晨,有时我会认为我们可能即将进入乌托邦时代。更为奇怪的事情已经发生。当然,冷静解读历史可知,情况在好转之前会变得更糟。我们似乎如履薄冰,一方面,经济和生态全面崩溃,常见的末日灾难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技术与人类生理不断融合,直到我们被自己的造物所奴役或吸收。但我认为仍有通往家园之路。我想象的未来(美好的一天)看起来很像我们祖先居住的世界——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有意义的,因为许多旅程以回归起点而告终。 本书的主旨是,最为真实持久的进步形式往往建立在对过去的理解之上。荣格在《荣格自传:回忆、梦与思考》一书中写道,进步带来的改革,即采用新方法或新工具,起初当然令人赞叹,但从长远来看值得怀疑,并且无论如何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它们绝不会增加人们的整体满足感或幸福感。此外,倒退带来的改革往往更便宜、更持久,因为它们回到了过去更为简单且久经考验的方式。 从过去寻求对未来的指导不足为奇。人类的旷野生活经历告诉我们如何设计最佳的现代动物园。我们可能正处于几十年前还难以想象的未来的风口浪尖,在这个未来中,我们摆脱了自哥贝克力石阵被掩埋以来塑造人类历史的许多限制。大决战的优势 人本质上是一种可怕的野生动物。我们对人的了解仅限于其被称为文明的驯服状态,因此偶尔会被其真正本质的爆发而震惊:一旦法律秩序崩塌、混乱随之而来,其真正的本质就会暴露无遗。 ——亚瑟·叔本华 文明消逝时,我们瞥见了原始的人性。当所谓保护我们远离霍布斯式黑暗本性的威权主义结构瓦解为尘埃和混乱时,往往所有的天堂都会随之瓦解。在《从地狱中构建出天堂:大灾难中诞生的独特社区》一书中,丽贝卡·索尔尼记录了多种文化背景的人类如何应对灾难——不是通过掠夺,而是通过施以援手。在回顾了社会学文献和数百份灾难幸存者的个人陈述后,她得出结论:“灾难时期自私、恐慌或野蛮的人类形象是不真实的。”数十年来,有关人类在地震、洪水和爆炸事故中行为方式的研究表明,我们的行为与永恒进步的叙事告诉我们的期望相反。索尔尼说:“灾难有时是重返天堂的大门,在这个天堂中,至少我们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从事我们渴望的工作,并且每个人都相亲相爱、守望互助。”尽管这听起来像贺卡上的话语那么媚俗,但索尔尼的结论极具颠覆性。它颠覆了关于人性的主流——新霍布斯主义叙事,以及推销给我们的保护我们免受彼此伤害以及自身不文明冲动伤害的家长式制度。请记住,永恒进步的叙事数千年来一直坚称的“他人即狼”。但这是双重错误。犬科动物是高度社会化、最具合作性的动物之一,而灾难中人类的行为历史也表明,我们远非那种认为自己可以逃脱惩罚就互相攻击的残酷自私的生物。 索尔尼将灾难性叙事翻转了180度,发现“大多数地方的日常生活都是一场灾难,有时颠覆会给我们带来改变的机会”。明白她的意思了吗?上就是下,黑就是白,地震、海啸和滑坡并非真正的灾难;相反,它们是对被我们大多数人称为“正常生活”的持续不断的世俗灾难的颠覆。 这种激进观点起源于灾难研究的创始人之一,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E.弗里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弗里茨研究了同盟国对德国轰炸行动的有效性。从那以后,他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并于1950年成为灾难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弗里茨并非边缘研究者,而是灾难研究的核心人物,其结论代表了灾难社会学家的正统思想。 弗里茨发现,自然(和人为)灾难将幸存的受害者从压迫性的正常状态中解放出来。“‘常态’与‘灾难’的传统对比几乎总是忽略或最小化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的压力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他写道,“它也忽略了历史上一贯且持续增长的政治和社会分析,这些分析表明现代社会无法满足个人对于社区认同的基本人类需求。” …… 另一种则是讨价还价和沮丧。我们想要更多让我们走到这步田地的东西。针对最直接威胁,我们将不断提出临时解决方案,继续忽略长期趋势,正如人类祖先离开伊甸园来到农场后一直所做的那样。随着对地球自然环境的持续摧毁,我们将从有机起源进一步进化,通过技术改造,我们脆弱的肉体会逐一“升级”,以适应一个对生物日益有害的世界。今天是钛合金膝盖和髋关节,明天就是植入式记忆芯片和皮下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器。随着这一进程发展到不可避免的结局,我们灵魂所遭受的持续痛苦会日益麻痹和药物化。会流泪的眼睛将被不会眨眼的电子光电探测器所取代,其“看到”的范围远远超出人类的生物视觉光谱,将看到的信息传递给乔治·奥威尔小说中描写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见的人群,我们的后代完全沦陷其中,以至于个体人类只存在于理论和被封禁的记忆中。同样,我们似乎已经沿着这条道路走了很远很远。 还有一种是承认和接受。如果从战略上将狩猎采集者的思维带入我们的现代生活,例如,用同辈进步的网络和水平组织的集体取代自上而下的公司结构,并建立无污染的当地能源基础设施,会怎样呢?如果现代智人把武器支出转移出来,将资源重新分配到全球保障性的基本收人中,激励人们少生孩子,从而通过非胁迫手段明智地减少全球人口,我们将走向接受。一旦我们走上这条道路,每一步都会让我们更接近这样一个未来,即承认、庆祝、尊重和复制人类起源与本质的未来。我认为,这是唯一的归途。 我们选择这条道路的可能性有多大?可能性并不大。但要是意识进行了足够大的转变,我们完全有能力和预算来实施这样的计划。如果说迈向未来亦即迈向过去这一想法似乎自相矛盾,那么试想一下,每个冬日我们都在更远离,同时也在更靠近夏日的温暖。启蒙运动既是一个非常进步的时期,也是对古罗马和古希腊所体现的过去的庆祝。重新设计人类动物园以反映智人的起源和本质将代表第二个更为辉煌的启蒙运动,与更为遥远的过去产生共鸣。 伟大的拉科塔族萨满布莱克·埃尔克说过:“世界一切皆是圆。天空是圆的,我听说地球也是圆的,像个球,星星亦是如此。风力最大时呈旋涡。太阳东升西落,循环往复。月亮也是如此,两者皆为圆形。人的一生是一个从童年到童年的循环,也是一个圆。世间运行的一切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