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内容提要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至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善惩恶。全书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书中记述若真若假,旨在藉由这些志怪的描写来折射出当时官场腐朽昏暗堕落之百态,进而反对宋儒的空谈性理疏于实践之理气哲学,并且讽刺道学家的虚伪矫作卑鄙,旁敲侧击的揭露社会人心贪婪枉法及保守迷信。本书选取其中重点篇章,进行注释并翻译,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的阅读难度。
作者简介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也字春帆,自号石云,又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人),清代文学家。
纪昀出生于中国18世纪的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其先人系出江南,但是明朝永乐甲申年间“公先世椒坡公者自上元徙景城,世为直隶献县人”。(《闻妙香室文集》卷十四《纪公文达传略》)
据说纪昀少年颖异,“目逾万卷,心有千秋”(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二十四岁时在顺天乡试考中解元,但是后来科考不顺,直到三十一岁,1755年也就是乾隆十九年才考上进士,先是进入翰林院,历任乡试考官(州县级考试产生秀才),会试同考官(省级考试产生举人),后被破格提拔为侍读学士(陪皇帝读书),其间曾因学政泄密案,被贬官乌鲁木齐三年后主禺大赦回京。
目录
代前言:燃犀下看 鱼龙皆现
盛 序
郑 序
滦阳消夏录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佚文二则
如是我闻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槐西杂志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姑妄听之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滦阳续录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附
前言

文化乃国本所系,国运所依;文化兴盛则国家昌盛,民族强大。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长河中,经典古籍宛如熠熠星辰,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思想与情感,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深厚积淀。
2017年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及《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有力推动了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与重视,古籍事业亦借此良好契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黄金时代。齐鲁书社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始终秉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肩负守正创新之使命,积建社四十余年之精华,汇国内学界群贤之伟力,隆重推出中华经典名著普及丛书——《时习文库》。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文库之名,正是源自《论语》的这句经典语录。“时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反复学习与实践,更是一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探索、深入理解的态度。文库共分为文化类和文学类两大辑,囊括了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戏曲小说等诸多经典,旨在为读者搭建一座通往中国古代文化瑰宝的坚实桥梁。文库的编纂宗旨在于,引导读者在阅读经典著作的过程中,将学习与思考深度融合,不断从古人的智慧海洋中汲取营养,从而得到心灵的润泽与智慧的启迪。通过对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戏曲小说等多元内容的系统整理与精良审校,让中华古籍真正成为可亲、可读、可传的“活的文化”。
为了确保文库的品质,我们除升级广受好评的原有经典版本作为开发基础外,亦精选其他优质底本,以确保版本选择的卓越性;文库会聚文史学界权威,如高亨、陆侃如、王仲荦、来新夏等学界大家,群贤毕至,各方咸集;文库延聘名家成立专家委员会,严格把控丛书质量,确保学术水准;文库针对不同层次读者,精心设计文化类与文学类品种:前者左原文右译文下注释,后者文中加简注评析,实用性强;文库采用纸面布脊精装,正文小四号字,双色印刷,装帧精美,版面舒朗,典雅大方,方便易读。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时习文库》的出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两个结合”的一次重要尝试。我们希望通过这套文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古代典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我们也期待广大读者在阅读文库的过程中,能够与古圣先贤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汲取智慧,启迪心灵,不断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让我们一起在经典的海洋中遨游,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共同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篇章。
齐鲁书社
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