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当时人物在/大作家的小作文

  • 定价: ¥49
  • ISBN:978757570772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陕西人教
  • 页数:298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大作家的小作文——当时人物在》,徐刚先生以轻快笔触,展现多元题材魅力。书中既有可可西里的荒野奇景,也有乡情古风的细腻描摹。
    大作家的小作文,虽篇幅短小,却蕴含大思想、大情怀。作者认为大作家的写作历程是积少成多的,小作文也是他们情思与思想的闪耀。像钱松嵒的《砚边点滴》、孙犁的《尺泽集》、秦牧的《艺海拾贝》,皆为小文章中的经典。
    本书作为《大作家的小作文》丛书之一,收入了众多知名作家的小作文。这些作品读得快、写得快,节省时间精力,适合不同人群利用零碎时间阅读。读者能从中感受作家的思想境界、情感疏密和语言韵致,增长见识、健康精神。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小作文,探寻文学世界的星辰大海。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包括:我与文学、写给孩子、山海行踪、在可可西里行走、乡情乡人、古风旧韵、江河八部、心香一瓣。作者以轻快笔触,将一生的足迹、山河的壮丽、古籍的墨香、友人的情谊娓娓道来,既有可可西里的荒野奇景,也有乡情古风的细腻描摹,题材多元,读来妙趣横生。

作者简介

    徐刚,男,1945年生于上海崇明岛,世代农人之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青年时以诗歌成名,散文继之。著有《抒情诗100首》《徐刚九行抒情诗》《徐刚诗选》及散文《秋天的雕像》《夜行笔记》《徐刚散文选》等。自1987年写《伐木者,醒来》始,专注于生态文学之写作,著有《中国:另一种危机》《中国风沙线》《绿色宣言》《守望家园》《地球传》《长江传》《国难》《沉沦的国土》《大坝上的中国》《大山水》《荒门:徐刚散文》等。于传记文学也有涉猎,有《艾青传》《范曾传》《袁世凯传》《梁启超传》《先知有悲怆:追记康有为》《崇明岛传》。

目录

我与文学
  学诗之初
写给孩子
  问答
01 山海行踪
  泰山挑夫
  丁香山泉望月
  白帝城背篓
  海恋夕照
  礁石脊梁
  走向春天
  海口雨蒙蒙
  木麻黄和相思树
  蓬莱秋兴
  秦淮河之夜
  黄山导游人
  种风景及怒江的地和羊
  瓦屋山与坠落的感觉
  帕米尔高原即景
  哈尼族梯田
02 在可可西里行走
  结古镇勒巴沟
  可可西里植物记
  藏羚羊记
  野牦牛记
  果洛记
  可可西里山与高原湖泊
  石头记
  随笔四则
03 乡情乡人
  半柳应作风景看
  小草
  明瓦
  水桥
  马斑草,荠菜,马兰头
  蒲公英
  芦花
  故乡水
  蝼蛄,是蚯蚓
  踏草做秧田
  簸箕和撒种者
  兰郎布语,木棉花开
  有鸟名震旦
  鳗鲡
  螃蟹
  一朵棉花做到头
  清明雨
  可爱的泥团
  且作长相思
04 古风旧韵
  “史也!史也!”
  百变不离史
  龙骨而甲骨
  罗振玉
  郭沫若
  董作宾
  王国维
  李济
  丁文江
  秋日之小屯
  汇流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石璋如与殷商建筑
  商文明:文化接触的伟大成果
  梁思永:为什么龙山文化如此美妙
  蚌壳器
05 江河八部
  一部:源头
  二部:坠落
  三部:初潮
  四部:道路
  五部:水土
  六部:支流
  七部:秘密
  八部:赞美
06 心香一瓣
  与老谢书
  足下今在何方
  把麦田搬到天上
  歌沧浪之水——写给作荣

前言

  

    固然,古今中外的大文豪、大作家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是因为他们都有鸿篇巨制的经典,不然就不可能赢得世人的赞同与首肯。大文豪、大作家都有大作品,这毫无疑问。然而,大作家的大作品是怎么来的呢?没有一位大作家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地写出卷帙浩繁的扛鼎之作;也没有一位大作家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垒起伟岸高峰的。换句话说,他们也是人,是常人、凡人,只不过是靠了自己的一颗耐烦、耐久、坚韧不拔的心,字无巨细,一视同仁,以不间断的思考和不间断的写作,成就了超凡创造。这样说来,所有超拔的大作家,都有一个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积少成多的写作历程与创作品格。
    不过,我这里马上要说到的“大作家的小作文”,指的当然不是大作家的大作品,而是大作家写的小品文、小散文、小杂文、小随笔、小特写、小体会一类的“小作文”。说到“小”,我就会想到“大”,我觉得“大”就是“小”,“小”有时候又是“大”。一位作家作品的质地如何,其实很多时候并不需要从头看到尾,读上几章就足够了。为什么?因为那几章文字的成色、叙述的含量、结构的布设,就暴露了一位作家的全部。就像拿着放大镜看小腻虫,须尾全活着的,当然是好文字;若是一塌糊涂,没有动静,不见条纹,那还有什么读头呢?大作家是不一样的,他们遇到报刊的约稿,沉心一思,计上心来,信笔涂写,千八百字、两三千字,完全是信手拈来。谁敢说这样写出来的文字,不是大作家日有所想、夜有所梦的精神闪耀呢?表面上看去,好像与其写的大部头没有关系,然而那情思的寄寓与思想的寄托,谁敢肯定不是其大作品中人物之一斑呢?“小”不“小”,那要看寄寓寄托的是什么。大作家的小作文,没准儿里面有大思想、大情怀、大志向、大魂灵呢?
    大作家在写大部头的间隙,在应付、应酬日常生活与俗事、俗物、俗人之际,难免会有一些杂思杂感,难免会信手写些七零八碎的小文字,随手记一点儿小杂感、小念头,铢积寸累,堆土成山,少的攒上十几万字,多的积上几十万、上百万字,也是大有可能的吧?少年时代,我读钱松嵒(1899—1985)先生的《砚边点滴》,就觉得非常简约精妙,字少意多,没有废话,全是干货。他谈国画创作,没有要作文章的架势,都是切身体会,信笔记之。为便于阅读,他分成条块,归类排列,心上点滴,录以自娱,取名《砚边点滴》,我猜也是无以名状的结果,然这“无以名状”的文字,后来竟成了画家们的经典。
    作家都是有心人,我私下忖度:百分之七八十的作家、诗人、艺术家,都有可能记下一些这样的“小作文”。大先生孙犁有过一册《尺泽集》,里面全是几百字的小文章。散文家秦牧出过一本《艺海拾贝》,也都是千八百字的小文章。街头巷尾的闲杂事儿、日常生活的针头线脑儿,全让他用一颗艺心串了起来,像在海边捡拾贝壳那样,盛到了他的著述中。孙犁、秦牧都是散文大家,他们不嫌小、不怕短的用心之处,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后来孙犁先生出了文集,我立刻买来研读,发现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小文章,长的也不过几千字,然篇篇见精神,都是至情至性至真的好文章。孙先生独孤求短,字字珠玑,一生言之有物,不说废话,他的那些小短文汇成的文集,在我看来,每一本都不比他的长篇小说弱,一如他的短篇小说集《白洋淀纪事》,内里最短的小说仅三五百字,但其美学价值,堪比先生的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可以说,在孙犁先生的文学观里,从来就没有长长短短的分别。我的好友伍立杨曾写文章说,他“决计一生要住在一流的文字里”,那是一个多么高洁雅致的理想啊!令我心向往之。
    于读者和作者来说,短文章的好处太明显了。短,读得快,作家们写得也快,一句话——节省时间,节约精力。但我还有一个想法,恐怕不说,还真不一定人人都明白。作为读者,如果你喜欢阅读文学作品,而你又没有大块时间,怎么办呢?我的经验就是去读作家的“小作文”。因为是“小作文”,作家的思想境界、情感疏密、语言韵致,写出来的多半是精华;况且篇幅小,可以回过头来反复看看,琢磨琢磨,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无论是大中小学生,还是乡镇企业的工作人员,乃至国家机关国企单位的公职人员,有时间嘛,就买上几本这样的小作文,坐下来多看几篇;没时间呢,十来分钟的零碎空闲,也能偷空儿看上一两篇。咱先别说要立志终身学习,能把散失在犄角旮旯儿的这些五彩贝壳捡起来,不也一样是珍惜了光阴,爱惜了生命?而且还长了见识,健康了精神,这不又是一个美哉?
    正是基于如上的认识,2024年12月的一次聚会,在好友张志方的引介下,我与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周维军先生、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叶峰先生一拍即合,策划了《大作家的小作文》丛书。所请作家,或是世界文学奖,如“国际安徒生奖”,或是中国文学奖,如“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获奖者。现在,丛书的第一辑,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题写了丛书名,收入了曹文轩《另一种造屋》、陈彦《我的西安》、周大新《曹操的头颅》、徐则臣《风吹一生》、徐刚《当时人物在》、阿成《海岛上的夜雨》、何向阳《读行记》、李骏虎《在晋南的旷野上》、谢有顺《想象力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吴克敬《像孩子一样努力》、王久辛《从小看大》共11部作品。这11部著名作家的“小作文”,经过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们紧锣密鼓、高度认真的编校,即将出版面世啦。作为这套丛书的主编,我的内心充满了蓬勃的期待!我期待着这套丛书能尽快来到读者的眼前,来到读者的心里,让读者检验一下这11位作家的“小作文”,是不是11个文学世界、11片文学海洋,是不是可以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另一片星辰大海?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著名作家曹文轩、陈彦、周大新、徐则臣、徐刚、阿成、何向阳、李骏虎、谢有顺、吴克敬等,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向参与《大作家的小作文》的全体编校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与深深的感谢,你们辛苦啦!谢谢!谢谢!!
    2025年3月22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