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大作家的小作文——曹操的头颅》由著名作家周大新创作,是《大作家的小作文》丛书的佳作之一。本书涵盖“我与文学”“写给孩子”“人性迷宫”“书界美景”“前人脚印”“故乡赠品”等丰富内容。
周大新以细腻笔触,阐述对人生的深刻见解,分享阅读启迪,饱含对故乡的眷恋深情。书中既有对人性的深入剖析,如“追询和表现”“丙申年里说‘贪婪’”;也有读书感悟,像“列夫·托尔斯泰的劝告”“卡尔维诺的启示”。
大作家的小作文虽篇幅短小,却蕴含大思想、大情怀。阅读它们节省时间精力,精华尽显,便于反复琢磨。无论是学生、工作人员还是公职人员,都能在零碎时间里阅读,增长见识、健康精神。本书值得广大读者细细品味,一同感受文学的魅力。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包括:我与文学;写给孩子;人性迷宫;书界美景;前人脚印;故乡赠品。作家以细腻笔触阐述自己对人生的深刻见解,分享阅读前人佳作时获得的启迪与力量,更饱含着对故乡浓烈的眷恋与深情。
作者简介
周大新,1952年2月生于河南邓州。1970年从军,1979开始发表作品。已发表、出版长篇小说《走出盆地》《第二十幕》(上、中、下3卷)《21大厦》《战争传说》《湖光山色》《预警》《安魂》《曲终人在》等;中篇小说《向上的台阶》《银饰》《旧世纪的疯癫》等30余部;短篇小说《汉家女》《金色的麦田》《登基前夜》等70余篇。出版文集20卷。曾获冯牧文学奖、人民文学奖、解放军新作品奖一等奖、茅盾文学奖、老舍散文奖等荣誉。多部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日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捷克文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戏剧、电影、广播剧和电视剧,根据其中篇小说《香魂塘畔的香油坊》改编的电影《香魂女》曾获第4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现居北京从事专业创作。
目录
我与文学
在构林
写给孩子
让文学陪伴我们成长——在北京171中学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演
01 人性迷宫
追询和表现
老家赠我的精神资产
幻想——人不可废弃的一项能力
丙申年里说“贪婪”
“美好生活”的希冀——《美好生活》杂志卷首语
文学与心灵小记
中原电影的明天——在洛阳中原电影推介会上的演讲
夏日随想
为了人类日臻完美
面对“希望”
奋斗与享受
没落与昌盛
奖赏欺骗
呼唤爱意——在第一届中国文学博鳌论坛上的演讲
02 书界美景
列夫·托尔斯泰的劝告
卡尔维诺的启示
篁岭上的姑娘——读《婺源村姑》
且将雄心蕴诗中——读《半农堂集之二》
为科学家立传——读《顾诵芬:把理想写在祖国蓝天》
兴传记写作新风——读《严复:难为世界人》
读《复活》
你能拒绝诱惑?
感谢丹纳
关于《墙上的斑点》
《没有被征服的女人》的魅力
站在欧亚两洲的连接处——读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
奇妙的想象——读汤姆·克兰西的《彩虹六号》
祈望平安
03 前人脚印
认识他是一种幸运——怀念李国文先生
豫剧舞台上的玫瑰——汪荃珍印象
乡下老人
遥想文王演《周易》
揣度孔明
曹操的头颅
想起范仲淹
宛人范蠡
走近佩雷斯
一种深情
骏涛老师
贺宗璞老师八十华诞——在冯钟璞文学创作六十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告别老乔
04 故乡赠品
长在中原十八年
活在豫鄂交界处
昨日琴声
青春往事
回望来路
第一次上哨
在地炮团里吃饭
当年野营在山东
滇南战地见闻
话说知府衙门
前言

固然,古今中外的大文豪、大作家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是因为他们都有鸿篇巨制的经典,不然就不可能赢得世人的赞同与首肯。大文豪、大作家都有大作品,这毫无疑问。然而,大作家的大作品是怎么来的呢?没有一位大作家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地写出卷帙浩繁的扛鼎之作;也没有一位大作家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垒起伟岸高峰的。换句话说,他们也是人,是常人、凡人,只不过是靠了自己的一颗耐烦、耐久、坚韧不拔的心,字无巨细,一视同仁,以不间断的思考和不间断的写作,成就了超凡创造。这样说来,所有超拔的大作家,都有一个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积少成多的写作历程与创作品格。
不过,我这里马上要说到的“大作家的小作文”,指的当然不是大作家的大作品,而是大作家写的小品文、小散文、小杂文、小随笔、小特写、小体会一类的“小作文”。说到“小”,我就会想到“大”,我觉得“大”就是“小”,“小”有时候又是“大”。一位作家作品的质地如何,其实很多时候并不需要从头看到尾,读上几章就足够了。为什么?因为那几章文字的成色、叙述的含量、结构的布设,就暴露了一位作家的全部。就像拿着放大镜看小腻虫,须尾全活着的,当然是好文字;若是一塌糊涂,没有动静,不见条纹,那还有什么读头呢?大作家是不一样的,他们遇到报刊的约稿,沉心一思,计上心来,信笔涂写,千八百字、两三千字,完全是信手拈来。谁敢说这样写出来的文字,不是大作家日有所想、夜有所梦的精神闪耀呢?表面上看去,好像与其写的大部头没有关系,然而那情思的寄寓与思想的寄托,谁敢肯定不是其大作品中人物之一斑呢?“小”不“小”,那要看寄寓寄托的是什么。大作家的小作文,没准儿里面有大思想、大情怀、大志向、大魂灵呢?
大作家在写大部头的间隙,在应付、应酬日常生活与俗事、俗物、俗人之际,难免会有一些杂思杂感,难免会信手写些七零八碎的小文字,随手记一点儿小杂感、小念头,铢积寸累,堆土成山,少的攒上十几万字,多的积上几十万、上百万字,也是大有可能的吧?少年时代,我读钱松嵒(1899—1985)先生的《砚边点滴》,就觉得非常简约精妙,字少意多,没有废话,全是干货。他谈国画创作,没有要作文章的架势,都是切身体会,信笔记之。为便于阅读,他分成条块,归类排列,心上点滴,录以自娱,取名《砚边点滴》,我猜也是无以名状的结果,然这“无以名状”的文字,后来竟成了画家们的经典。
作家都是有心人,我私下忖度:百分之七八十的作家、诗人、艺术家,都有可能记下一些这样的“小作文”。大先生孙犁有过一册《尺泽集》,里面全是几百字的小文章。散文家秦牧出过一本《艺海拾贝》,也都是千八百字的小文章。街头巷尾的闲杂事儿、日常生活的针头线脑儿,全让他用一颗艺心串了起来,像在海边捡拾贝壳那样,盛到了他的著述中。孙犁、秦牧都是散文大家,他们不嫌小、不怕短的用心之处,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后来孙犁先生出了文集,我立刻买来研读,发现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小文章,长的也不过几千字,然篇篇见精神,都是至情至性至真的好文章。孙先生独孤求短,字字珠玑,一生言之有物,不说废话,他的那些小短文汇成的文集,在我看来,每一本都不比他的长篇小说弱,一如他的短篇小说集《白洋淀纪事》,内里最短的小说仅三五百字,但其美学价值,堪比先生的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可以说,在孙犁先生的文学观里,从来就没有长长短短的分别。我的好友伍立杨曾写文章说,他“决计一生要住在一流的文字里”,那是一个多么高洁雅致的理想啊!令我心向往之。
于读者和作者来说,短文章的好处太明显了。短,读得快,作家们写得也快,一句话——节省时间,节约精力。但我还有一个想法,恐怕不说,还真不一定人人都明白。作为读者,如果你喜欢阅读文学作品,而你又没有大块时间,怎么办呢?我的经验就是去读作家的“小作文”。因为是“小作文”,作家的思想境界、情感疏密、语言韵致,写出来的多半是精华;况且篇幅小,可以回过头来反复看看,琢磨琢磨,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无论是大中小学生,还是乡镇企业的工作人员,乃至国家机关国企单位的公职人员,有时间嘛,就买上几本这样的小作文,坐下来多看几篇;没时间呢,十来分钟的零碎空闲,也能偷空儿看上一两篇。咱先别说要立志终身学习,能把散失在犄角旮旯儿的这些五彩贝壳捡起来,不也一样是珍惜了光阴,爱惜了生命?而且还长了见识,健康了精神,这不又是一个美哉?
正是基于如上的认识,2024年12月的一次聚会,在好友张志方的引介下,我与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周维军先生、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叶峰先生一拍即合,策划了《大作家的小作文》丛书。所请作家,或是世界文学奖,如“国际安徒生奖”,或是中国文学奖,如“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获奖者。现在,丛书的第一辑,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题写了丛书名,收入了曹文轩《另一种造屋》、陈彦《我的西安》、周大新《曹操的头颅》、徐则臣《风吹一生》、徐刚《当时人物在》、阿成《海岛上的夜雨》、何向阳《读行记》、李骏虎《在晋南的旷野上》、谢有顺《想象力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吴克敬《像孩子一样努力》、王久辛《从小看大》共11部作品。这11部著名作家的“小作文”,经过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们紧锣密鼓、高度认真的编校,即将出版面世啦。作为这套丛书的主编,我的内心充满了蓬勃的期待!我期待着这套丛书能尽快来到读者的眼前,来到读者的心里,让读者检验一下这11位作家的“小作文”,是不是11个文学世界、11片文学海洋,是不是可以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另一片星辰大海?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著名作家曹文轩、陈彦、周大新、徐则臣、徐刚、阿成、何向阳、李骏虎、谢有顺、吴克敬等,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向参与《大作家的小作文》的全体编校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与深深的感谢,你们辛苦啦!谢谢!谢谢!!
2025年3月22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