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综合性图书 > 综合性图书 > 丛书

国学的天空(修订版)

  • 定价: ¥39.8
  • ISBN:978780761872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岳麓
  • 页数:340页
  • 作者:傅佩荣
  • 立即节省:
  • 2014-06-01 第1版
  • 2014-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傅佩荣编著的《国学的天空(修订版)》是傅佩荣教授全面阐释国学文化的著作,主要用孔、孟、老、庄的智慧解答当代人的心灵困惑。“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其中儒家与道家是重点。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与孟子,道家是老子与庄子。这四位古人最主要的身份是哲学家。哲学家的文章有三点特色,就是: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譬如,孔子一再回答学生问“仁”,孟子多次说明“心之四端”,老子对“道”加以描述,庄子由各种角度形容“游”与“化”,这些概念都是他们各自的心得,用以掌握生命的真实本质……。

内容提要

  

    傅佩荣编著的《国学的天空(修订版)》讲述了:“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你如何分类,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与孟子,道家呢?自然是老子与庄子了。这四位古人最主要的身份是哲学家。哲学家的文章有三点特色,就是: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譬如,孔子一再回答学生问“仁”,孟子多次说明“心之四端”,老子对“道”加以描述,庄子由各种角度形容“游”与“化”,这些概念都是他们各自的心得,用以掌握生命的真实本质……国学对现代人的意义,不就是要归结为“价值观”的塑造与补强吗?简单说来,阅读《国学的天空(修订版)》,学习儒家与道家之后,如果在言行上没有任何改变,那就不能算是学过了。

媒体推荐

    傅先生对于国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简洁清晰地表达。我很欣赏傅先生眼界和心胸的开阔,他在讲课中做到了两个打通:其一,打通各个领域;其二,打通中西哲学。作为一个有着活泼心智的爱智者,他能在课堂上产生一个磁场,把思想的乐趣传递给每一个人。
    ——周国平(著名哲学学者、散文家)
    傅先生对于国学研究是很有功力的学者,他的学术成就非常高,尤其是把国学讲得那么生动而又贴近人心,实属难得。
    ——李存山(中国社科院中国哲学研究所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傅教授是我所听过课的中国所有的国学专家中,讲得最好的一位讲师。尤其是他能站在中西文化的制高点上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视野绝对不一样。
    ——邹先生(北大历史系国学培训班学员、上海某民办大学董事长)

作者简介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傅教授积累四十余年在中西哲学方面的训练,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卓越成就。其学术论著贯通古今中西,结构严谨,创见迭出,是当代华人世界公认的一流国学研究专家。
    傅教授是央视《百家讲坛》、凤凰卫视《国学天空》的嘉宾主持,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并获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教学特优奖、台湾大学生社团推荐最优通识课程。其作品曾获台湾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
    傅教授著作甚丰,出版《哲学与人生》《易经与人生》《推开哲学的门》《心灵的旅程》等图书逾百种。

目录

前言
第一部 孔子的真诚
  第一章 立志于学
    1. 孔子之学
    2. 珍惜时间
    3. 用心专注
    4. 把握时机
    5. 不厌不倦
    6. 老师帮不上忙
    7. 学生不争气
    8. 学生启发老师
  第二章 立志行仁
    1. 立志行仁
    2. 行仁与为善
    3. 六位仁者
    4. 立志求道
    5. 一以贯之
  第三章 自我修养
    1. 化解我执
    2. 欣赏曾点之志
    3. 困惑来自何处
    4. “克己复礼”新解
    5. 心存敬畏
    6. 少说少妙
  第四章 孝敬父母
    1. 孝出于天性
    2. 敬爱父母
    3. 委婉沟通
    4. 孝与健康
    5. 法理与人情
    6. 孝与守礼
    7. 三年之丧
  第五章 结交良友
    1. 真诚相待
    2. 志趣相投
    3. 信义兼顾
    4. 益者三友
    5. 损者三友
    6. 孔子交友
  第六章 社会责任
    1. 淑世精神
    2. 社会责任
    3. 孔子想移民
    4. 名正言顺
    5. 上行下效
    6. 一言兴邦
  第七章 理解孔子
    1. 谁了解孔子
    2. 谁歧视女性
    3. 谁在收肉干
    4. 为何挑剔食物
    5. 谁的耳朵顺了
    6. 谁说孔子不幽默
    7. 孔子知不知“死”
    8. 孔子有无信仰
第二部 孟子的向善
  第一章 人性向善
    1. 人性向善
    2. 善是什么
    3. 心之四端
    4. 人禽之辩
    5. 三种快乐
  第二章 人格之美
    1. 修养六境
    2. 浩然之气
    3. 三种勇敢
    4. 四种圣人
  第三章 人我之间
    1. 勇于自省
    2. 做人处世
    3. 五种不孝
    4. 易子而教
    5. 以德论交
    6. 守经达权
  第四章 仁政理想
    1. 一曝十寒
    2. 缘木求鱼
    3. 与民共享
    4. 见牛未见羊
    5. 不可忽视环境
    6. 事半功倍
  第五章 自我超越
    1. 豪杰之士
    2. 效法尧舜
    3. 与古人为友
    4. 有为者亦若是
    5. 天降大任
    6. 孟子之乐
第三部 老子的智慧
  第一章 老子的道
    1. 儒道之别
    2. 《老子》第一章
    3. 道是什么
    4. 道与自然
    5. 道生万物
    6. 悟道之法
    7. 自足于道
  第二章 圣人之道
    1. 自我反省
    2. 被褐怀玉
    3. 不为物役
    4. 内在觉悟
    5. 处下居后
    6. 为而不争
  第三章 治国之道
    1. 四种统治
    2. 若烹小鲜
    3. 小国寡民
    4. 反战思想
    5. 民不畏死
  第四章 立身之道
    1. 化解执着
    2. 自己做主
    3. 消除烦恼
    4. 以德报怨
    5. 和光同尘
    6. 老子三宝
  第五章 阅世之道
    1. 相对价值
    2. 祸福相生
    3. 慎始慎终
    4. 功成身退
    5. 上善若水
    6. 天地不仁
第四部 庄子的逍遥
  第一章 转化生命
    1. 未始有物
    2. 大鹏展翅
    3. 太仓稊米
    4. 螳螂捕蝉
    5. 鼓盆而歌
  第二章 修炼方法
    1. 浑沌之死
    2. 心如死灰
    3. 忘适之适
    4. 天人合一
    5. 不死不生
  第三章 审美情操
    1. 黏禅老人
    2. 庖丁解牛
    3. 桓公读书
    4. 谁是美女
    5. 自以为美
  第四章 处世态度
    1. 孝的六种境界
    2. 算命不如修养
    3. 材与不材之间
    4. 从容的风度
    5. 虚己以游世
    6. 外化而内不化
  第五章 与道相通
    1. 鱼快乐吗
    2. 彼此相忘
    3. 朝三暮四
    4. 每下愈况
    5. 庄周梦蝶

前言

  

    “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你如何分类,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与孟子,道家呢?自然是老子与庄子了。
    这四位古人最主要的身份是哲学家。哲学家的文章有三点特色,就是: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譬如,孔子一再回答学生问“仁”,孟子多次说明“心之四端”,老子对“道”加以描述,庄子由各种角度形容“游”与“化”,这些概念都是他们各自的心得,用以掌握生命的真实本质。
    其次,为了设定判准,对于真伪、善恶、美丑、是非,都必须反复检验,再提出一套合理的说辞,让读者在学习之后,可以明白人生应该何去何从。国学对现代人的意义,不就是要归结为价值观的塑造与补强吗?简单说来,学习儒家与道家之后,如果在言行上没有任何改变,那就不能算是学过了。
    然后,最大的挑战是建构系统。譬如,孔子期许我们行善避恶,在必要时还应该杀身成仁。试问理由是什么?他的志向定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种人类历史上不曾实现过的理想为什么会成为他的志向呢?他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又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那么“天”对孔子到底有何意义?把上述几个问题合并思考,就知道孔子的一贯之道的大概内容了。这一切构成了一个系统,而其动力来源则在于人的真诚。由真诚而觉悟内在的力量,由此呈现人格的尊严。
    孟子把孔子的“仁”推广应用为“仁政”,但是他并未忽略具体生活的需求。他要强调的是“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人与动物的差异只有一点点,那就是“心”。心有四端,可以扩充为四善:仁、义、礼、智。教育使人明善,配合真诚的自觉,产生行动的力量。孟子认为:人性与善的关系,就像“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兽之走圹”,亦即人性是向善的。“向”代表动力,在真诚时自然由内而发,“善”则是孝悌忠信等德行,都是指涉“我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个人的成就与群体的改善是不可分离的。儒家的基本性格亦在于此。
    再看老子,他在面对天下大乱时,为了化解虚无主义的危机,做了极深刻的思考,展示了深邃的智慧。试问:万物在生灭变化的过程中,难道只是幻觉吗?或者,万物有一个来源与归宿?老子认为应该是有的,它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无以名之,勉强称之为“道”。换言之,道是究竟真实,是一切相对而无常的万物之底基。若是离开了道,一切只是梦幻泡影。因此,人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悟道。
    到了庄子手上,悟道之后还要与道同游。“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平等,人也不妨敞开胸怀,进而欣赏万物,这称作“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处世态度上,则以“外化而内不化”为原则。外表上顺其自然,但是“顺人而不失己”,内心从未脱离道,有如鱼之相忘于江湖。
    香港凤凰卫视在2008年上半年约我主讲《国学天空》,每集八分钟,共讲了一百三十七集。我珍惜这个机会,把自己长期以来对于儒家和道家的研究心得,一点一滴地向电视观众做了介绍。八分钟很短,每一次只能就《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这四本经典中的一句话加以引申发挥。如何选择材料,就成为挑战的焦点了。现在这些材料集结在一起,我再度细读一遍,可以肯定地说:我没有错过任何一段重要的部分。希望这本书能为喜爱国学的朋友带来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