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诸葛亮(蜀汉舵手的历史真相)

  • 定价: ¥35.8
  • ISBN:978751802094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纺织
  • 页数:286页
  • 作者:南门太守
  • 立即节省:
  • 2016-01-01 第1版
  • 2016-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诸葛亮(蜀汉舵手的历史真相)》是一本写给真正爱三国、爱历史的人的书。
    鲁迅评论《三国演义》时,说其“状诸葛多智而近妖”。电视剧《三国演义》更是将诸葛亮进一步艺术化。可以说,绝大多数心目中的诸葛亮不是人,而是神、是妖。
    《诸葛亮(蜀汉舵手的历史真相)》作者南门太守用翔实可靠的史料数据,以细致缜密的分析考证,还原了一个更接近于历史真实的臣子诸葛亮。

内容提要

  

    诸葛亮是一位被圣贤化、神仙化甚至被妖化了的历史人物,尤其是经过小说《三国演义》及电视剧的艺术化后,更是被视为智慧的化身。同时,也有人对诸葛亮提出了批评和异议。《诸葛亮(蜀汉舵手的历史真相)》的作者以严肃、客观的态度,以正史记载为依据,加以合理推论、分析,但不虚构、不戏说,尽可能完整地展现接近历史真实的诸葛亮的一生。作者经过了缜密的考证和对大量史料的梳理、分析,又引入了前人研究诸葛亮的诸多成果,针对争论性话题进行了一一解读。与“状诸葛多智而近妖”的小说及电视剧相比,南门太守著的《诸葛亮(蜀汉舵手的历史真相)》更多地是在还原一个普通臣子形象的诸葛亮。这对于真正想了解三国历史及诸葛亮其人的读者,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简介

    南门太守,本名陈忠海,2005年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观察》专栏作家和多家知名自媒体平台的专栏作家。
    多年来致力于后汉、三国历史的研究,穷搜广集,遍访各地历史遗迹,自20119年起先后以“南门太守”为笔名创作出版了《曹操秘史》《曹操》《三国往事》《孙权大传》《刘备大传》《诸葛亮传》《吕布传》《司马懿》《三国英雄记》等30余部三国题材作品,并开通抖音号“南门太守盘三国”。
    写史态度严谨、考证详实、忠于史实、文笔轻松,不戏说亦不正襟危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目录

第一章 一个郡丞的儿子
  1.汉末的“80后”
  2.留在心里的阴影
  3.成为乡村青年
  4.生命中的贵人
  5.往来无白丁
  6.志向高人一筹
第二章 受任于败军之际
  1.走出小山村
  2.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一次紧急出使
  4.军师中郎将
  5.一封神秘来信
  6.指挥三路大军
  7.四个“亿万富翁”
第三章 当好参谋助手
  1.协调各方关系
  2.推行盐铁官营
  3.两位风水大师
  4.汉中称王
  5.风云突变
  6.开国丞相
  7.愤怒的代价
  8.受命托孤
第四章 挑起千钧重担
  1.辅佐幼主继位
  2.回击敌人招降
  3.组建丞相府
  4.工作中率先垂范
  5.开启破冰之旅
第五章 关键时刻果断出手
  1.马谡的攻心计
  2.深入不毛之地
  3.确保长治久安
  4.孟达的心事
  5.上表出征
  6.李严劝九锡
第六章 第一次北伐遇挫
  1.失去一次机会
  2.子午谷计划
  3.兵出祁山堡
  4.为何选姜维
  5.街亭的真相
  6.自降右将军
  7.开展大练兵
第七章 在争议中继续前行
  1.第二次北伐
  2.郝昭意外成名
  3.第三次北伐
  4.与孙吴分天下
  5.打退三路进攻
  6.“我心如秤”
第八章 生命中的最后一战
  1.第四次北伐
  2.蜀军绝地反击
  3.弹劾托孤大臣
  4.神奇的木牛流马
  5.最后一次北伐
  6.秋风凛冽五丈原
  7.巨星陨落大树倾
  8.长眠于汉中
  9.“诸葛大名垂宇宙”
参考文献

前言

  

    说不尽的三国说不尽的诸葛亮(代序)
    诸葛亮,从一名乡村青年成长为蜀汉帝国的丞相,他的人生堪称成功和完美,无论庙堂之上还是市井之间,关于他的史实和传说早已家喻户晓,在中国人千百年的集体记忆中他具备着超人的能力和品质,在忠君、智慧、勤政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极致。
    但是,围绕着他并非没有争论,在歌颂他的同时,批评之声也始终存在,有些批评还相当尖锐。
    《三国志》在肯定诸葛亮的治政才能、对他公正勤勉给予大力称赞的同时,说他“连年动众,未能成功”,原因是“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对他的军事才能评价不高。《华阳国志》称他“虽资英霸之能,而主非中兴之器”,晋代史学家孙盛批评他刑法峻急,宋代“三苏”认为他北伐决策失当、制定的治蜀政策存在明显不足。
    南北朝崔浩《论诸葛武侯》掀起了对诸葛亮的全面批判,不仅认为诸葛亮军事才干平平,而且认为他不合时宜,看不清当时的大局,同时又严威切法,在个人品德方面也乏善可陈。
    近现代以来,诸葛亮仍是最受关注和热议的古代人物之一,随着讨论和研究的深化以及新观念、新研究方法的引入,又掀起了一股“重新认识”诸葛亮的潮流,有人甚至提出把诸葛亮拉下所谓的神坛。归纳此类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生目标存在误区。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但他们二人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那时国家并未统一,管仲、乐毅的才能体现在帮助诸侯争雄争霸上。诸葛亮生活在国家统一的东汉,助蜀汉割据,是抗拒统一的历史潮流。
    ——隆中对策有天然缺陷。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战略规划核心是跨有荆、益二州,之后两路出击曹魏,但其前提是曹魏内部发生变化,这些条件未免太多,对刘备来说很难达到,作为战略规划书可操作性才是关键,蜀汉最终失败与诸葛亮的规划缺陷有关。
    ——执意北伐不自量力。在北伐战略上,诸葛亮无视国力不足的现实连年北伐,给蜀国带来了极大负担,百姓苦不堪言;在北伐战术上,魏延提出子午谷计划,主张奇兵突袭,认为这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唯一手段,但诸葛亮不采纳,把攻击的重点放在祁山和陇右,导致大功未成。
    ——用人方面存在失误。诸葛亮不注意新人培养,平时又不授权,事必躬亲,不利于人才成长,所以他死后蜀汉人才凋落。刘备提醒他马谡不能重用,他力排众议给予重用,结果酿成大祸,魏延、李严等是刘备生前欣赏的人才,诸葛亮不予重用,有排斥异己的嫌疑。
    ——通过计谋害死了关羽。诸葛亮考虑到后主接班后关羽不好控制,所以借孙吴之手除掉关羽,关羽兵败,诸葛亮坐视不救,导致关羽被杀。关羽死后,诸葛亮又劝刘备杀刘封,意图相同。
    ——对夷陵战败负有责任。夷陵之战是蜀汉国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该战虽然由刘备发起和指挥,但诸葛亮身为丞相,有匡正得失的职责,他不竭力阻止,没有尽到责任。
    这些观点,有的有一定道理但以偏概全,有的貌似有理但缺乏历史依据,有的则混淆了历史和现实、史实和传说。但如果对诸葛亮的一生没有客观和系统的了解,对这些问题作出正确判断非常困难。
    因此,确实有必要对诸葛亮进行重新认识,在三国这个宏大历史背景下,按照史实和科学的方法,沿着诸葛亮的生命轨迹梳理他的一生,逐一厘清那些有争论的话题,还原一个权威、全面又真实的诸葛亮。
    越是人们熟知的人物越难写,在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诸葛亮。本书以诸葛亮的成长经历为叙述线索,详尽展示诸葛亮的生平,尤其在他54年人生中的若干次重大转折点上着力更多。在讲述的同时,也试图走进诸葛亮的内心,既看到他的智慧、成就,也试图揭示他曾经面临的矛盾、痛苦和遗憾。
    本书坚持了严肃、严谨的写作态度,以正史为依据,不混淆进传说和印象,更不虚说、枉说,针对史料零乱且常互为矛盾的情况,抽丝剥茧,认真对比和分析,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为便于阅读,本书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对史书中枯燥难懂的地名、官名,在考证的基础上均用直观的方式进行了诠释,力求通俗、可读。为了让读者了解历史的原貌,本书在叙述重要事件时适当引用了一定的史书原文,这些原文主要出自《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后汉书》《晋书》《华阳国志》《资治通鉴》等史籍。考虑到阅读的流畅性,这些引文以括号加楷体字的形式标出,不一一列举其具体出处。
    本书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在揭示诸葛亮内心成长轨迹方面尽管做了许多尝试和努力,但仍感到不够,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人物形象仍然不够饱满和生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史料有限而写作时又不愿加入虚构的成分;另一方面是本人学识和写作水平的不足,希望今后有机会再加以改进吧。
    这是写作本书的初衷。
    南门太守
    2015年8月